摘要: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教学改革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食品分析”是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本文以“食品分析”课程为例,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基于OBE理念,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食品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分析;成果导向教育;教学大纲
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其核心理念为: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尽可能把工程实践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旨在为学生讲授食品分析的基本理论、新方法、新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对食品分析的理解,从而能更好地应用到未来的食品分析工作中,提高食品分析的质量,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课程内容力求实用、新颖、规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规范[2]。
在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设计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课程教学大纲势在必行。因此,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对设计的“食品分析”教学大纲进行介绍。
1 课程目标
1.1 明确课程目标
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求,“食品分析”课程目标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三个方面。
1.1.1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食品分析”课程的学科地位、作用以及发展方向。掌握食品分析基本内容和关键知识点,形成一整套食品分析相关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1.2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
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提升,具备运用食品分析基本知识对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有害物质进行分析,综合解决食品加工品质问题的能力;具备文献检索能力,对相关实验研究得到的数据能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解释,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熟悉食品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食品中有害物质等的检测方法及检测原理,具有相关的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能力。
1.1.3 课程目标3——素养目标
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能够从实际问题的角度、从食品分析对象特性和实际食品分析目标出发,综合运用食品分析知识来解决问题。
通过实际案例的剖析以及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创新求实的精神,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情怀,坚定学生科技强国的理想信念;并具备食品类相关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1.2 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根据毕业要求和“食品分析”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分析该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见表1。
2 教学内容及方法
2.1 教学内容
2.1.1 教学内容
“食品分析”课程共48个学时。教材选用王喜波、张英华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分析》;推荐参考教材为王永华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分析》;高向阳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分析》;孟晓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分析》。
根据教学需求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增加更新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绪论(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3);食品样品的采集、处理与保存(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食品的物理分析方法(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水分分析(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矿物元素分析(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酸度分析(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脂类分析(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糖类物质分析(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蛋白质和氨基酸分析(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维生素分析(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常见食品添加剂分析(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食品中毒害物质分析(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食品色素物质分析(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食品香气物质分析(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3]。
2.1.2 课程思政融入点
“食品分析”教学过程中,挖掘各种教学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凝练的各章节课程思政融入点见表2[4-5]。
2.1.3 推荐学习资源
课程教学其他教学参考资源,自建“食品分析”学银在线线上学习平台、中国大学慕课等线上“食品分析”学习平台,食品伙伴网,《食品科学》《食品科技》《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学报》等期刊来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
2.2 课程教学方法
利用自建“食品分析”学银在线线上资源,结合线下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6]。混合式教学设计如下。
2.2.1 课前
布置学生线上预习章节内容,并根据学生预习的章节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总结学生回答情况。
2.2.2 课中
根据学生预习完成及对预习问题的回答情况,线下教学有针对性地根据课程安排的教学内容采取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弥补线上教学的不足[7]。
2.2.3 课后
布置课后线上作业,利用线上资源巩固和拓展学习。
3 教学评价
3.1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成绩包括三部分,分别为线下教学、线上学习、期末考试。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见表3。
3.2 评价标准
3.2.1 线下教学评价标准
课程线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的考核依据和评价标准具体见表4。
3.2.2 线上学习评价标准
课程线上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的考核依据和评价标准具体见表5。
3.2.3 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课程线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考核依据和评价标准具体见表6。
结语
设计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食品分析”的教学大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学生可以掌握“食品分析”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研究、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应用、创新创业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阐述“食品分析”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可以为其他相关课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米红波,吕长鑫,刁小琴,等.OBE理念下“食品机械与设备”教学大纲的设计[J].食品工业,2022,43(03):230-232.
[2]吴广辉,毕韬韬,宋亚,等.“食品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风,2023(18):115-117.
[3]吴广辉,毕韬韬,梁桂娟,等.食品分析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2):1-4.
[4]邵娟娟,姜宝杰,王鑫,等.《食品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考[J].饮料工业,2022,25(04):70-73.
[5]曹慧,徐斐,郝丽玲,等.新时代视角下“食品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初探[J].食品工业,2023,44(09):161-163.
[6]崔丽伟,常惟丹,任聪,等.“食品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成效[J].食品工业,2023,44(08):179-182.
[7]钱时权,刁恩杰,王新风,等.浅谈OBE背景下应用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食品分析课程为例[J].内江科技,2023,44(06):153-154.
基金项目:茅台学院2021年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食品分析》(mykc2021008);茅台学院2020年度“金课”建设项目:《食品分析》(myjk2020002);2019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食品分析》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研究(2019194)
作者简介:吴广辉(1981—),男,汉族,河南太康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分析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