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一体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思考

2024-08-11 00:00:00李小毅吕霞
科技风 2024年22期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托幼一体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成为当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其意义和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探讨,给出合理化建议,目的在于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群建设

教育的发展不断面向未来,时代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导向,就当下时代发展而言,人才培养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教授,更加注重人才核心素养的养成教育,其中实践部分是关键维度,而教育领域内衍生的概念,专业群建设成为当下职业教育关注的重点,专业群建设,指的是高职院校针对某一特定服务领域或产业链,以其内部具有明显优势或独具特色的核心专业为主导,将与之相关的各个专业进行深度整合,进而形成具有独特专业特性的教育联合体。这些相关专业既可以是属于同一专业大类下的邻近专业,也可以根据行业的需求进行跨类别的组合。高职院校在构建基于托幼一体化的学前教育专业群时,不仅是在积极响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在推动自身内涵的深化与发展。

一、“托幼一体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性

“托幼一体化”是指将幼儿园与托儿所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的学前教育体系,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符合现代社会家庭对于早期教育的需求,也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率。在这一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应运而生,旨在为学前教育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人才。随着学前教育市场的不断扩大,对于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幼儿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通过系统、全面的课程设置,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学前教育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实践课程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就业机会,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促进教育资源整合与合理化利用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推动托幼一体化的顺利实施,还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首先,它将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合理利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它将为学前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最后,它将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托幼一体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推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发挥办学特色促进专业群品牌打造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发挥办学特色,促进专业群品牌的打造。首先,通过专业群的建设,可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可以设置专门针对托幼一体化教育的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专业群的建设还可以促进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团队,为专业群的品牌打造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发挥办学特色、促进专业群品牌打造,可以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需要认识到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和措施,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托幼一体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滞后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托幼一体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面临着教育理念的滞后的问题。首先,缺乏对“托幼一体化”模式的深入认识,许多教育者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理念上,缺乏对托幼一体化模式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这导致他们在实践中难以适应新的教育模式,也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其次,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的教育内容主要侧重于幼儿园教育,而对于托儿所教育的内容涉及较少,这种设置与市场需求并不完全吻合。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托幼一体化模式下,教育者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技能。

(二)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不足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的招生情况来看,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和对人才的需求,招生门槛相对较高,导致生源数量有限。同时,由于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许多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选择进入幼儿园等实际教育机构工作,而非选择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育工作,这也使得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捉襟见肘。

(三)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随着“托幼一体化”教育模式的逐渐普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面临着课程设置不合理的情况。首先,课程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很多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其次,随着“托幼一体化”模式的推广,学前教育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却未能及时更新,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三、“托幼一体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策略

(一)修订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修订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适应未来托幼教育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必经之路。首先,明确培养目标。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应明确培养目标,将学生的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良好教育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托幼教育人才;其次,优化课程设置。为了满足托幼一体化的需求,我们应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与托幼教育相关的课程,同时,我们还应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实施“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实施“托幼一体化”背景下,应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将学校与托幼机构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育环境。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推行“双导师”制度。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理论教学,而托幼机构的优秀教师则担任实践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这种制度有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教育技能和职业素养。此外,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重构课程体系,搭建专业课程平台

“托幼一体化”是指将幼儿园和托儿所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下,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的建设,必须紧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在重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搭建一个专业课程平台。首先,平台应该具有全面性。它应该涵盖学前教育的各个领域,包括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儿童卫生学等,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其次,平台应该具有实践性。学前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课程平台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再次,平台应该具有创新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课程平台应该关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以适应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最后,平台应该具有开放性。它应该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课程进行有机衔接,形成一个开放、多元的课程体系。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学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应该加强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的教育专家和实践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此外,还需要关注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创新,学前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关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以适应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最后,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托幼一体化”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情怀的优秀学前教育人才。

(三)深化“三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托幼一体化”教育模式的逐步推广,深化“三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的核心任务。首先,教材改革的深化与创新。在“托幼一体化”模式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的教材应当充分体现婴幼儿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教材内容的编写应更加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结合当前婴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融入教材中。同时,教材还需要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以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婴幼儿的需求;其次,教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教法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的教学中,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应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模拟课堂、实地观摩、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队伍建设的加强与优化。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中,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素养提升。通过引进优秀的学前教育专家、学者,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间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最后,深化“三教”改革,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共享实训基地,构建协同实践平台

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适应“托幼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关键,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一个集教学、实训、研究于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全面的实践环境。这样的实训基地不仅能够模拟托幼机构的实际运作场景,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构建协同实践平台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协同实践平台能够将学校、托幼机构、社区等多方资源有效整合,形成一个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在这个平台上,学校可以与托幼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践教学、课程研发、师资培训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这个平台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托幼一体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需要共享实训基地和协同实践平台的支持。通过构建这些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全面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机会,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需要积极深化校企合作,以更好地适应“托幼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首先,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应与当地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其次,共享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教育成本。此外,协同育人。高职院校与学前教育机构应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协同,培养符合“托幼一体化”需求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同时,要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领域的科研创新活动,推动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托幼一体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此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应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社区学前教育服务、学前教育咨询等,以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多元化需求。

结语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在“托幼一体化”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企合作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性,为学前教育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也是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璐璇,谭祥花,赵静.“托幼一体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观察,2023,12(30):89-92.

[2]杨洋.“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群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以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2):64-68.

[3]夏蔚,邓亚玲.“托幼一体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思考[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09):169-171.

作者简介:李小毅(1987—),女,汉族,重庆云阳县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早期教育;

吕霞(1985—),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讲师,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及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