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今社会,事业单位作为典型的社会服务型组织,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责。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激励机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要结合新时期的发展需求而变革。文章将探讨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应用原则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激励机制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266-02
引言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事业单位在经营中,要积极转变观念,注重拥抱新兴的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效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事业单位应重点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人才的力量。但目前看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存在较多问题,制约了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使得一些优秀人才难以被事业单位吸引、留住。基于此,有必要对激励机制展开研究,提升其科学性、灵活性、公正性,确保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事业单位向前发展。
一、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导向带领作用
在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中,有着一系列明确的目标、奖励和惩罚措施,这些目标和措施,可引导员工的行为、职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帮助员工适应、胜任岗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事业单位还可借助培训、晋升等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自我提升和创新精神,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二)资源优化作用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服务型组织,拥有众多优秀的人才资源。通过实施激励机制,单位可更好地发掘、利用这些人才资源,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可通过评估员工的特长,为员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和角色,激发员工的创造力、竞争力,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三)行为约束作用
激励机制可规范员工的行为和职责,增强员工的纪律性和责任感。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事业单位可约束员工的行为,确保其符合单位的目标、利益。通过正面引导和榜样示范,可增强员工的自律性和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四)向心凝聚作用
事业单位作为一个整体,其发展离不开各个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实施激励机制,可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这不仅可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还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事业单位具体可通过团队建设、奖励优秀团队和个人、举办员工联谊活动等激励方式,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和信任,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体系,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推动单位的持续发展。
二、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是指在实施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员工的个性和需求,以员工的实际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关注员工的发展和成长。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公平激励原则
公平激励原则,是指在实施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单位中每一名员工,都能在同样的条件下,获得公平的激励待遇,避免出现不公平的情况[1]。通过遵循公平激励原则,事业单位可增强员工的信任感和公平感,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效率。
(三)功绩主义原则
功绩主义原则,是指在激励机制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和业绩为基础,根据员工的贡献和成就进行激励。通过践行这一原则,可激励员工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和目标,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应用激励机制的不足
(一)激励机制理解偏差
在部分事业单位中,管理者对激励机制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偏差。
具体而言,部分事业单位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机制时,主要关注单位的整体发展目标和战略,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和职业规划,造成员工的个人目标,与单位的目标未能有效地结合起来,降低了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无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2];部分事业单位在实施激励时,缺乏对员工个体差异的考虑。单位中,每一名员工的需求是不同的,单一的激励措施,往往不能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甚至会令部分员工感到失望,造成人才流失和单位整体效益的下降。
(二)考核制度量化不足
考核制度是实施激励机制的基础,它能够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业绩进行客观评估,为激励机制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在实施激励机制时,存在考核制度量化不足的问题。
具体而言,部分事业单位在制定考核制度时,未能充分考虑各项指标的量化、标准化程度,使得最终设计出的考核指标,过于主观和模糊,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标准和依据,这易导致考核结果不公正、不透明,使激励措施的分配存在不公平的情况。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在考核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考核过程和结果往往由相关部门或领导掌握,缺乏透明度,这易导致考核结果存在人为干扰,影响激励机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四、新时期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路径
(一)合理采用薪酬激励
薪酬是激励员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合理的薪酬制度,可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事业单位可通过如下步骤,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一是,需了解员工的薪酬结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等[3]。在制定薪酬制度时,需根据员工的职位、职责和工作性质等因素,合理确定薪酬水平,确保员工获得的薪酬与其付出相匹配。二是,需考虑薪酬的激励作用。通过设置不同的薪酬档次和奖励标准,可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举例而言,可依照员工的工作年限、岗位等级,实施梯度化的薪酬激励,此举可鼓励员工不断晋升,并帮助事业单位留住优秀人才。再如,也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为员工给予奖金和津贴,进一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事业单位还需关注薪酬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在制定薪酬制度时,需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确保制度的公平性。事业单位要向员工公开薪酬标准和计算方法,让员工了解自己的薪酬来源和依据,增强薪酬制度的透明度。四是,事业单位还应注重长期激励,充分考虑单位及员工的长期发展。事业单位可通过设立团队奖励或者个人奖励,或提高绩效工资、年终奖金等,丰富薪酬激励的形式,激励员工更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为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在后续的经营管理中,还应根据市场行情和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薪酬水平,保持薪酬体系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以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
(二)适时采用尊重激励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需求,也是事业单位员工在工作中,所应得到的基本待遇。所谓尊重激励,主要是指通过尊重员工的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首先,事业单位需尊重员工的个性和需求,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职业发展路径,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和生活需求,及时解决员工遇到的问题。其次,事业单位需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与员工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第一时间了解员工的想法,及时反馈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4]。最后,事业单位应注重满足员工的文化和精神需求。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精神娱乐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旅游等,让员工感受到来自于单位的关怀,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确保员工可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注重培训晋升激励
培训和晋升,也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方式,可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职业成长。在事业单位中,应根据员工的需求和能力,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晋升制度,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平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首先,事业单位需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和职业规划。通过与员工进行交流和评估,可确定员工的发展方向,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和职业发展路径,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提供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例如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线学习等,让员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和提升。其次,需建立完善的晋升制度。事业单位要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能力和责任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晋升标准和流程,通过设立不同的职级和职位,让员工有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在晋升过程中,应注重开发员工的潜力,并定期进行能力评估,给予员工公正的评价和认可。最后,事业单位还可通过其他方式,鼓励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例如,可设立学习奖励制度,根据员工的学习成绩和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还可为员工提供学习资源,让员工可随时获取知识和信息,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完善量化评估体系
量化评估是激励机制的重要基础,可客观地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果,为各项激励机制的实施提供客观、直观的信息依据,使激励机制真正实现有制可依、有据可循。在事业单位中,应建立完善的量化评估体系。
首先,需明确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在制定评估标准时,应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任务和工作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评估标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同时,还需根据不同的职位,制定不同的评估方法,例如关键绩效指标(KPI)、360度反馈等,以便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其次,需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根据员工的评估结果,应进行相应的奖励或惩罚,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果得到了公正的评价。奖励制度应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和能力,进行个性化设置,例如奖金、晋升机会、表扬等,皆可作为奖励的一部分,以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对惩罚制度的设计也应做到科学合理,避免出现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确保惩罚制度可对员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通过及时、有效地反馈,可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针对员工的问题和不足,要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反馈机制可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例如面谈、问卷调查、工作汇报等,皆是常用的反馈形式。事业单位可通过这些渠道,及时获取员工的意见,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调整,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新时期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组织的绩效和效率。通过使用薪酬激励、尊重激励、培训激励等多种方式,事业单位可有效地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一步推动单位的发展。然而,激励机制的制定和实施,需综合考虑单位和员工的实际情况,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后续的实践中,事业单位还需不断探索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激励机制,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婉玲.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23(19)
[2] 张秋菊.基于员工薪酬满意度的事业单位薪酬策略优化研究[J].中国产经,2023(17)
[3] 刘薇.构建事业单位基层职工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3(09)
[4] 胡安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措施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3(08)
(作者单位:嵩县机构编制保障中心 河南洛阳 471400)
[作者简介:梁新强(1981—),男,汉族,河南洛阳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职能的配置及优化。]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