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形势下,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财会监督体系,对于提升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阐述了公立医院加强财会监督的重要性,继而深入剖析了当前公立医院在财会监督管理方面所面临的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全过程渗透不足、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人员配置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旨在充分发挥财会监督在财务治理中的作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财会监督 公立医院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236-03
一、引言
2020年,十九届中纪委四次全会首次将财会监督纳入国家监督体系。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财会监督是依法依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实施的监督,并要求加大对重点领域推行财会监督的力度。公立医院作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主体,其经济活动不仅关系到医院自身的经济效益和运营效率,更关乎国家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已成为财会监督的重点推行领域。然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财会监督面临着诸多挑战,亟待寻求科学有效的解决策略。基于此,本文将首先阐述公立医院推行财会监督的重要意义,然后深入剖析目前公立医院财会监督管理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改进和完善的建议。旨在构建起一套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学、规范、高效的公立医院财会监督体系,以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财会监督的重要性
首先,财会监督有助于提升财务决策及执行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公平性。这一监督机制覆盖了预算编制、资金运用、成本控制以及资产管理等关键环节,能够及时发现并修正潜在的财务违规行为,从而减少乃至消除贪污腐败、公款挪用等不良现象,有效防止公立医院内部权力的滥用。同时,财会监督还能有效地遏制资源的不必要浪费。通过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以及事后评估的全面管控,提升运营效率,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进而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轻患者负担,推动公立医院健康、高效地运行与发展。
其次,财会监督在提升财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严谨的会计核算与审核流程,以及独立、公正的内部和外部审计机制,能够有效确保公立医院经济活动的真实反映,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这为管理层提供了基于事实的决策依据,有助于公立医院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决策。同时,满足政府相关部门对医疗行业的监管要求,并通过公开透明的财务信息披露,提高社会公众对公立医院的信任度和认可度,进一步塑造良好的公共形象和社会声誉。
最后,财会监督在保障公立医院资金合理配置与高效运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立医院资金来源丰富多样,包括政府财政补贴、各类医疗服务收费(如挂号费、诊疗费、住院费等直接医疗收入)、医保基金支付,以及社会捐赠和企业赞助等非直接医疗收益途径。这些资源共同构成了公立医院日常运营、设备升级、服务品质提升,乃至开展科研教学活动的重要经济支柱。通过严谨且高效的财会监督体系,公立医院能够对多样化资金实施有序整合与精确投放,确保每一笔资金都得到合理运用。从而推动公立医院整体效能优化、服务品质与经济效益的提升,为其长期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
三、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财会监督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职能定位模糊,财会监督作用不显著
公立医院财会监督定位模糊主要表现在其在医院整体运营管理中的角色与职能尚未明确,这在制度设计、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以及内外部关系等多个层面均有体现。在制度设计方面,关于财会监督职能的具体规定与操作指南尚不完善,使得执行监督N8R4V8t848z8MXrt11b+e3LI8AEPMwCQHFLBAYoFIak=职责的相关部门缺乏明确依据与标准,工作范围与深度难以统一。在组织结构方面,公立医院主要依赖审计监督与纪检监督,财会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医院侧重于临床医技科室,财会部门在管理中的角色与功能受限,仅负责财务数据的核算与报告,其应承担的财务管理、风险防控及资源优化配置等深层次监督职责并未得到充分理解与实施。在工作流程方面,由于定位模糊,财会监督工作往往仅限于形式,未能渗透到各个经济活动环节,难以有效预防和发现潜在风险与问题。在内外部关系方面,财会监督结果未能与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层决策制定及对外信息披露等环节紧密衔接,导致监督作用难以转化为实质性改进措施,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公众及监管部门对公立医院财务状况的准确了解与有效监督。
(二)未在业务全过程中渗透,财会监督内容不完整
公立医院运营涉及众多复杂环节,包括药品与设备采购、医疗服务、科研项目实施及资产管理等,由此产生的数据量巨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财会监督全链条覆盖的实施。在医院日常运营中,无论是关乎患者生命健康的医疗行为,还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物资采购和高端设备购置,以及推动医学发展的科研活动,每个环节都产生了大量财务数据。然而,现有的财会监督机制主要关注核心节点,而非深入到具体业务操作层面。
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公立医院的首要职责是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在此背景下,医疗服务的重要性可能导致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进而影响财会监督在业务流程中的落实与渗透。在追求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化的过程中,医院管理层可能对财务管理及其监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使财会监督在实际操作中面临挑战,难以贯穿整个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
(三)信息化建设尚待提升,财会监督略显迟缓
随着互联网医院及智慧医疗的蓬勃发展,公立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滞后性对财会监督工作产生了显著影响。首先,在传统的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和审批流程等环节,面对新时期财会监督所要求的数据提取标准,现有手段显得乏力,导致信息孤岛现象泛滥,财务数据无法实现无缝对接和高效整合;其次,日常运营中产生的大量财务信息,由于信息化系统功能受限,无法实现实时采集与精准集成至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使得财务数据更新速度滞后,难以实时监控业务活动的收支状况。
此外,在较低的信息化水平下,许多基础性的财务管理任务仍依赖人工处理,如账目核对、报销审批等事务,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人为错误的风险较高。再者,现有信息化系统的局限性还体现在部门间协同沟通的低效上。财务部门与其他如采购、医疗、科研等部门的信息传递不畅,导致财会监督无法全面覆盖到预算控制、成本核算、资源分配等整个业务链,从而阻碍了医院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人员配置不到位,财会监督落实受限
公立医院监督部门的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能划分模糊,岗位职责重叠或空白,关键岗位缺乏专业财会背景的工作人员,这不仅削弱了监督效能,也限制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部分医院财会监督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对综合管理运营系统的应用不够熟练规范,无法满足财务领域快速发展的需求。由于培训不足、知识更新滞后,他们对新的会计准则、医保结算政策、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实施有效监督,严重影响了财会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财会监督人员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能力欠佳,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接纳和应用程度不高,导致在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力不从心,无法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工具和技术手段实现高效的财会监督。随着医院运营管理向业财融合模式发展,财务人员需要深入了解业务流程,并运用新技术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改革。
四、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财会监督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明确财会监督在财务治理中的定位
财会监督涵盖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现阶段,公立医院主要依赖国家审计部门、注册会计师等实施的外部审计作为主要监督形式。在内部监督机制上,部分公立医院尚未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这与管理层对财会监督作用的认知不足,以及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密切相关。实践证明,相较于外部监督,内部财会监督具备持续性、灵活性特点,能更紧密地与日常运营相结合,实时监控财务活动。通过强化预算控制、成本分析、会计核算流程管理等方式,实现对医院经济活动更深入、更及时的监管。因此,公立医院迫切需要提高对财会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并落实内部监督的各项职责,确保财会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尤其在医疗药品采购、易耗器材管理以及国有资产购置使用等关键环节,强化财会监督至关重要,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合规使用,进而维护经济行为的规范性与透明度。
(二)借助业财融合,将财会监督扩展至业务全过程
借助业财融合,将财会监督扩展至业务全过程,有助于提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效率与透明度,同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在具体实施中,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构建统一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整合预算管理、成本核算、收入确认、供应链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确保财务模块与各业务模块间数据实时交互、无缝对接,使财务部门能够实时获取并整合全院各项业务数据。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并标准化全院业务流程,将财务管理深度融入医疗项目、药品耗材采购、科研项目管理、设备折旧等核心环节,确保财务控制贯穿整个业务过程。
此外,运用业财融合理念推动精细化财务管理,例如,采用DRGs等精细化成本控制方法,精确计算医疗服务项目经济效益,使财务分析与业务运营紧密结合。同时,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业务数据实时分析与监控,及时发现并预防潜在财务风险,确保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安全高效,实现财会监督全面、深入地覆盖医院全部业务流程。最后,注重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及对业务的理解能力,培养既精通财务又熟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使其在参与业务决策的同时提供专业财务指导,并有效监控业务过程中资金流动与成本效益。
(三)提高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水平
在国家财税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医疗机构积极跟进,全面推广电子票据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公立医院持续推动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引进智能化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和精确分析数据,以提升监管效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评估审核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督闭环得以形成。同时,医院逐步实施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整合预算编制与执行、资金流追踪管理、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等多维度模块,实现跨部门业务流程的联动及数据集成。借助该系统,财务信息从抽象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表和可视化报告,为管理层提供实时、准确的决策依据。
为将财会监督贯穿业务全过程,公立医院需推动业财融合,实现业务全流程的实时动态监控。具体而言,需加强HIS(医院信息系统)、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及SPD(医用耗材智能管理)等多个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数据共享能力,全面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于条件允许的医院,建议投资建设高标准的备用机房,以确保核心业务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快速恢复,增强整个信息化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四)建立健全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体系
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作为现代化医院管理体系的基石,对医院的整体运营和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一套健全且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既能确保医院资金运作的安全与合规,又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强成本控制,并为管理层提供准确且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在制定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时,需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结合医院实际运营情况,精心设计并落实涵盖核算准则、预算编制与执行、成本收入、资产管理等全方位的制度框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务必明确各岗位职责,严格划分权限边界,确保业务环节紧密衔接、相互制约,形成有序且透明的财务管理秩序。一旦这些财务管理制度得到切实落实,各部门应将其视为日常工作的行动指南,严格遵守财务规定,确保每一笔经济业务均能得到恰当记录和公正反映。这将有助于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推动公立医院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公立医院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及医院运营特性,从构建全面的内控体系框架着手,确保覆盖物资采购、医疗服务等所有关键业务领域。其中,权责明确与制衡尤为关键,医院应精确设定岗位职责,保证决策、执行与监督之间的独立与制衡,如通过严谨的会计核算、合理的预算编制与执行以及有效的成本控制,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此外,公立医院需全面梳理并整合现行各项管理制度,针对跨部门协同工作如合同签订、采购招标等重要环节,实施集中归口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消除冗余与混淆部分,形成简明易懂的操作指南,以提高各部门协作效率并降低风险。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将内控措施融入信息系统,实现实时数据交互、自动校验及预警功能,进一步提高财会监督力度与精确度。
3.优化财会监督人员配置。在优化公立医院的财会监督人员配置过程中,需全面考虑医院规模、业务复杂性和财务风险需求等因素,实施岗位精细化设置、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与职责匹配、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设计以及人力资源结构规划等多方面的策略。具体措施包括:(1)细化财会监督职能,明确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审计稽核等岗位的要求,培育具备丰富财务背景与广泛医疗业务认知的团队成员;(2)根据实际运营状况选拔合适人才,定期评估并动态调整人员配置;(3)构建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并配套奖励晋升措施以激发积极性;(4)合理布局人力资源,既要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又要兼顾未来发展趋势,适时增减特定领域的人力投入;(5)严格招聘标准,优先选择具有财会、审计等相关专业背景并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加强对现有员工的专业培训;(6)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管理模式,借助智能财务系统提升工作效率,确保财会监督工作的高效运作与持续优化。
通过以上措施,公立医院可以优化财会监督人员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语
总的来看,作为公共医疗服务体系核心部分的公立医院,其运营管理水平对医疗服务成效具有直接影响,事关国家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在面临新的形势及国家监督体系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承担公共服务职责的公立医院应主动适应政策导向,将财会监督贯穿于运营管理的全方位,以监督赋能管理和服务,确保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公共医疗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 汪雅萍,何召滨.新时代财会监督的定位、要素与路径[J].财务与会计,2020(12):15-19.
[2] 钱有华.公立医院内部财会监督体系完善探究[J].会计师,2021(18):106-107.
[3] 孙志霞.加强财会监督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J].财务与会计,2023(10):12.
[4] 鲍海霞.公立医院智能化财会监督体系构建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3,40(11):84-87.
[5] 杨隽.新时代财会监督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20):183-187.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财务科 广西柳州 545005)
[作者简介:何婷婷,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财务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