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刍议

2024-08-09 00:00:00李慧
经济师 2024年7期

摘 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保证、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重要牵引。加强新时代高职院校廉洁文化建设,应该秉承“坚定文化自信,涵养廉洁文化”的根本宗旨、坚持“久久为功抓好落实”的基本原则、充实廉洁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提高廉洁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顺势而为、积极探索、狠抓落实,从而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廉洁文化 高职院校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220-02

2022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新时代廉洁文化”的概念。随即,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号召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廉洁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一、新时代廉洁文化的概念厘清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首先要厘清新时代廉洁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其中一个进路是在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的比较中展开。廉洁文化和廉政文化的核心内容都是廉,两者侧重点又有所区别。从内容上来说,廉洁文化超越了廉政文化聚焦政治层面的局限,全方位指向崇廉尚洁、崇德向善的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具有民族品性塑造的社会意义,涵盖了道德、经济、社会、教育、文学、艺术、宗教等社会诸多方面。从对象上来说,廉洁文化突破了廉政文化针对掌握公权力的人群,全方位辐射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全部人群。因此,相较于廉政文化,廉洁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更大的提升和延展。

廓清廉洁文化概念的第二个进路,就是在廉洁文化与腐败文化对照中进行厘清。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失灵的权力监督机制和伦理本位的家族主义解除了公权力寻租的制度束缚和道德束缚,生了腐败文化对社会风气的戕害[1];当腐败成为一种潜规则和一种社会心理时,极易与社会风气变坏相互藕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2];腐败文化是一种特权投机文化、堕落浪费文化、膨胀癌变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以滚雪球的速度抢占人们的思想阵地,腐蚀社会的健康肌体[3]等等。由此可见,廉洁文化与腐败文化是一种相互对立的文化价值观念,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廉洁文化建设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就是与腐败文化的斗争,或只有不断批判、抵制、清除腐败文化,才能有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进程。

通过澄清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的区别与联系、廉洁文化与腐败文化的对立关系,对廉洁文化的概念可以作如下界定:廉洁文化是以“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为指引,以崇廉拒腐为旨归,在廉洁理论、思想的指导和引领下,在全社会范围内逐渐形成的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精神追求、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的总和。廉洁文化涵盖政治、经济、道德、教育、文学、艺术、宗教等社会全领域,辐射机关、学校、企业、军队、街道、农村等社会全范围。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到“两个结合”,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努力营造“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良好文化氛围。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就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将廉洁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发挥新时代廉洁文化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道德培育、行为范导等功能,淬炼全体师生员工崇廉尚洁、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甘于奉献的道德品格和精神境界,从而在全校营造“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高职院校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使命。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高校(包括高职院校)是我国整体教育序列的最后一环,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主阵地。要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就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培育大学生廉洁品质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融入“立德”的全过程,就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既然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为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要求,那么这一新要求就当然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肩上。将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与时俱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基础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意识教育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帮助广大师生员工的培养廉洁理念、树立廉洁意识,培育健康的校园廉洁文化,还能够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质量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其管理效能的提高是确保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可以有力推进高职院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秉公用权,实现教育公平;可以积极促进教师廉洁从教、无私育人,既做“经师”又为“人师”;可以有效督促一般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廉洁管理、廉洁服务,创造廉洁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营造“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质言之,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教职员工崇廉尚洁,就成为高职院校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保证。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营造廉洁社会氛围的重要牵引。高职院校担负着人才培养和文化传递的重要使命,是先进文化传承创新传播的重要精神高地。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廉洁文化活动、建设廉洁文化阵地、营造廉洁文化氛围等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在校园内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校园外部环境发挥辐射作用,从而对社会公众、社会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廉洁文化氛围的营造,从而将廉洁文化建设的影响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领导干部执政清廉,而且有助于全社会营造崇尚廉洁的文化氛围[4]。

总之,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之需[5],对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促进教师廉洁从教、培育学生廉洁品格以及营造廉洁社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职院校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现实考量

秉承“坚定文化自信,涵养廉洁文化”的根本宗旨。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意见》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坚定文化自信,涵养廉洁文化”的根本宗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先进文化启智润心,崇尚高尚道德涵养品格,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实起来、强起来,不断实现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廉洁用权,教师廉洁从教,管理人员廉洁管理,服务人员廉洁服务,大学生崇廉尚洁,营造良好的廉洁校园文化氛围。

坚持“久久为功抓好落实”的基本原则。高职院校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将其当作一个短暂的任务去完成,应该放眼长久、循序渐进。各高职院校党委要积极担负起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在深刻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整体性、内在性和过程性特征的基础上,坚持“久久为功抓好落实”的基本原则,从地域文化特点、校史文化基因、校园文化特色出发,积极构建高职院校廉洁文化建设体系。既要严格抓落实,也要掌握好规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推进廉洁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全过程。

充实高职院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应该着眼于其所处地域,组织科研人员深入挖掘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丰富廉洁文化遗产,革命年代所形成的红色革命文化尤其是校史中蕴含的红色廉洁基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从而以建设廉洁校园文化激活和传承地方廉洁基因,不断充实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

提高高职院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压紧压实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责任担当,督促其发挥好表率和导向作用;应该重视对教师弘扬廉洁文化主体力量的发挥,引导其树立投入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应该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廉洁教育,培养其廉洁管理、廉洁服务的意识;应该着重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积极确立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这是高职院校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构建高职院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应该构建完善、有效的领导组织机制,为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根本保证;应该构建各部门系统配套、规范有序、各司其职的协调参与机制,以及校内校外协同联动机制,形成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合力;应该构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保障机制,包括制度保障机制、组织保障机制、物质保障机制,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应该构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包括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考核评价的可行办法、考核评价结果的正常运用等。

总之,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应该顺势而为、积极探索、狠抓落实,从而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为山西省2022年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特色文化育人品牌项目——“六维协同”组织育人体系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谢红星.家族主义伦理:传统中国腐败的文化之维[J].湖北社会科学,2016(09):120-127.

[2] 杨龙.腐败文化的形成及其后果[J].江淮论坛,1998(01):74-77.

[3] 海芬丽,梅娟.论腐败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58-59.

[4] 齐卫平.论廉洁文化建设的三重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22,42(04):5-12+206+2.

[5] 陈凤英.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04):134-136.

(作者单位: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9)

[作者简介:李慧,哲学硕士,助教,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党委组织部党校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建设领域的研究。](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