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房地产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房地产类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课程思政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消费心理学”课程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房地产类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策略和路径,并提出了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 《消费心理学》课程 房地产类专业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214-02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价值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明确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及重点内容。
二、房地产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意义
房地产类专业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与价值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房地产坚持明确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房地产类专业要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对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要求,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房地产类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思政的策略和路径
《消费心理学》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指导,以服务于主干职业技能课程为宗旨,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消费行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客户行为预测与分析的能力,在房地产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学生未来从事房地产类相关职业提供基本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基础。
(一)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本门课程是房地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开设,为后续的《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经纪实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行为的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分析消费者行为、消费者消费活动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了解消费者的需要与消费者购买动机及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消费需要变化发展的规律;掌握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变化过程,全面了解消费者意愿形成和购买行为的过程;认识企业内外部购物环境的变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掌握经营者如何运用购物环境的变化影响消费者,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明确有效的广告与营销手段是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重要方式,掌握营销沟通策略。
2.思政育人目标。本课程还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家国情怀。房地产行业处于不断变革和创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学生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从业者,具备对房地产行业的消费者行为和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房地产行业中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并逐步形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思想水平,为当代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消费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趋势与变革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如何助力提升人们的幸福生活,形成强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并引导学生以此来指导消费行为,树立健康正确的消费观。
2.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通过学习在认知消费者的需求与购买动机的本质后,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及其在消费行为上的表征,基于消费动机,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房地产行业中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激发他们关心社会问题、关注公共利益的意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推动消费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3.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房地产行业处于不断变革和创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课程思政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
4.塑造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品格。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教育中,为学生创设浓厚的职业学习环境,使学生注重培养自身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加强能力锻炼,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格。通过优秀案例分享帮助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增进个性,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
(三)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1.思政融入重构教学内容。《消费心理学》是房地产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课程内容根据模块化分为6项任务,针对性的任务融入契合的思政点来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
任务一:消费者心理学概述中,通过学习消费者心理学的概念与历史发展,明确消费者心理学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的现实意义,从“美”字看为人民谋幸福的需求;课中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消费观的表现,让学生了解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如何助力提升人们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消费观。
任务二: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学习消费者心理活动中的“认识、情感、意志”三大过程培养自身认知行为,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和增强意志力的综合素养,通过课堂设置的心理小测试辅助了解自身情况,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加强意志力锻炼,健全自己的人格、思想上的全局观和综合素养。
任务三: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正确认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性格和能力在消费过程中的表现,能够根据消费者的不同性格和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判断消费者的性格和能力,继而做出正确的营销决策,通过“不同个性消费者退换商品策略”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购房者的个性特征对购买决策的影响,要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加强实践能力锻炼,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
任务四: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了解消费者需求理论中的需要、动机在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作用,基于消费动机思考疫情结束后居民经济收入降低情况下如何促进消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学生需要意识到不同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动机,这与个体的价值观、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多元思维。
任务五:营销沟通与消费心理。理解营销沟通的含义、途径与心理策略,掌握营销服务中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技巧,并在服务中与消费者顺利进行沟通,培养学生在沟通中的正确态度与情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
任务六:网络消费者特征及心理分析。掌握网络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及因素,并能进行分析具备根据网络营销的特征制定适合消费者网络购物的营销策略的能力,通过反面案例的分析,警醒学生提高网络消费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念,不盲从,从理性的角度合理合法地进行网络消费。培养学生法律风险意识,深化学生对于依法治国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法治道德修养。
2.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策略。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利用校企合作、以及以赛促学,可以优化《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将消费心理学的理论与房地产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房地产市场中消费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些措施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
在优化教学方法方面,可使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在分析“影响消费者心理变化的因素”引入房地产销售现场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行为和决策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不同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互动和合作学习;在学习“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心理分析”时,通过模拟项目客群定位练习,根据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特点,制定出合理的营销策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消费者角色和情境,体验不同心理因素对购买决策的影响。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并应用消费心理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在话题讨论中提出反思和批判思维,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反思活动,思考消费心理学的理论在实际情境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质疑和探索不同理论观点,并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见解。课后练习测试反馈和指导,及时提供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和纠正错误,并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最后,运用多元化评估方式,如论文写作、口头报告、小组项目展示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这样的评估方式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对消费心理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整合教学资源方面,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超星学习平台上完成课前视频预习、课中签到及抢答问题、在线案例分析话题讨论等,课后限时发放练习作业,通过多媒体平台教学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资源整合,可以生动地展示消费者心理学的知识与应用,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在利用校企合作方面,大一新生在学习完《消费心理学》这门课程后,会有一个认识实习的实训课程,针对房地产项目的不同档次和区域安排实地踩盘,让学生亲身体验房地产市场中的消费者行为和心理因素。学生可以参观楼盘、听置业顾问讲解项目、与项目经理面对面分享,观察和分析消费者在购房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反应,他们可以运用消费心理学的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读和总结,分享他们对消费心理学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应用实践。这样的实践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实际情况,并了解房地产行业的最新动态。
在以赛促学方面,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会大一阶段会与大二学生组合老带新团队参与“全国房地产策划大赛”,通过运用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共同探讨不同消费客群的需求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应用。他们会从地块的定位、产品规划、目标客群定位以及营销策略等多维度的考察参赛学生的能力,对于大一新生在未完成专业课程系统的学习来说是一种挑战,但同时能更全面展示专业在房地产行业应用实践,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消费心理学的知识。以赛促学,以学提能,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多元评价”评价体系
《消费心理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全程化、多元化考核。总评成绩=学习态度(10%)+过程考核(30%)+期末考核(60%)。
学生学习态度(10%)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课堂讨论等,由授课教师在教学周期内记录并在期末考核时评价;过程考核(30%)主要考察学生在教学周期中参与教学活动所形成的结果,也是对课程思政过程中实施的主要考核方式,如课外作业、讨论成果和案例分析分组汇报等,由授课教师记录并在期末考核时评价;期末考核(60%)主要考察学生在期末参加的考试成绩,可以采用试卷、策划报告、论文等形式。
[基金项目: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课程思政试点课程项目:消费心理学(编号:KCSZSD202312)。]
参考文献:
[1] 方勇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保险实务”课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3(04)
[2] 李敏,郝双双,宫丽.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与应用为例[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3)
[3] 孙丽红.Java开发综合实训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2(03):118-120.
(作者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作者简介:谢欣彤(1995—),女,水族,广西灵山县人,本科,研究方向:房地产营销策划。]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