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各高职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强,高校统一的英语教材难以满足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和实际情况,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创新教材形态,引导地方建设国家规划教材领域以外的区域特色教材,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不能满足的情况下,鼓励职业学校编写反映自身特色的校本专业教材。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肩负着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地方文化的载体,然而,很多学生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更无法用英语将其正确表达出来。因此,高职院校急需将地方传统文化编入校本教材,从而将英语教学和地方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地方传统文化 校本教材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206-03
为了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材编写团队编写了校本教材《新编高职英语综合教程1》和《新编高职英语综合教程2》。当前,全国统一的高职英语教材选择性较多,然而可挖掘的、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教材屈指可数。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校本教材中,加深教材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协同育人的功效,是教师团队编写本套校本教材的初心。
一、高校校本教材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鼓励各高校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符合本校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所以,校本教材是以“学校”为出发点,结合课程标准,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本校和本区域的教育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和相应教材。国家对校本教材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使得高校校本教材的编写呈现良好发展趋势。
(一)教材类别多元化
众多高校教师根据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结合学校自身的地域特色,开发并编写了与该课程配套的校本教材,例如广东金融学院编写的金融英语听说教程,就是从学校的专业出发,结合自身教育资源,强调以金融素材为主要的听说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提高金融英语的听说能力。然而,大多数院校在选择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教材时,大多以统编教材为主。
(二)教材编写规范化
起初,由于高校教师编写教材的能力参差不齐,很多教师缺乏编写英语教材的经验,教材编写的材料稀缺,甚至教材编写后的审核不够严谨,导致校本教材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出台,使得高校越来越重视校本教材的编写,而教材编写的教师们也开始与专业的出版社合作,在专业出版社的指导下,教材编写的资源更加广泛,教材出版前的审核也更加规范,这样,进一步推动了校本教材高质量的发展。
(三)弥补规划教材的不足
大学英语规划教材体现的是大众化的学习需求,因此,难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需求。而现在的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都会涉及这些问题。例如,挖掘当地优秀的教育资源,将知识点与本校岗课赛证相结合,从而打造更加高效的英语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奠定扎实的基础,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二、地方文化融入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一)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
根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中国元素的熏陶和教育。因此,在开发校本教材过程中,除了要满足基本的高职英语的教学需求外,还要着重兼顾地方的经济发展、风土人情和优秀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很多高校采用的规划教材比较统一,无法结合当地院校的地域特点和实际情况,不能满足当地学生学习需求,而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校本教材,就能弥补这些不足,从而契合了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都是当代青年学子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地方传统文化是当地所特有的、独一无二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本土情怀和对当地优秀文化的认同。青年学子应该肩负起传承和发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由于规划教材顾及的文化知识的局限性,在开发校本教材中,要深度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学会用英语讲述地方传统文化故事,用地方文化来影响和启发学生,从而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三)学生素养提升的需要
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好的人文素养能够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也能展现出学生良好的气质和修养。在学生学习的生活的地方,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并编写进教材,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当地人文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学习、了解并讲述地方文化故事,博古晓今,促使学生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升了人文素养,最终潜移默化地转变成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坚毅而稳定的品格。
三、地方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地方文化引领学生进行英语多项技能的学习,能潜移默化地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为了保证教材内容符合新的高职教育理念和要求,编写团队要对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将内容充分融入校本教材中去。
(一)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言是沟通的纽带,也是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体现的工具。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具体要求,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旨在提升学生的职场涉外沟通能力、多元文化交流能力、语言思维提升能力和自主学习完善能力。教材编写团队在开发校本教材过程中,要深度挖掘和探讨教学素材,通过不同形式的走访和调研,甄选出合格的且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优秀文化。同时,可以吸收全国规划教材的优点,取其精华,因地制宜,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地方自身的优势结合起来。在教材内容选取上,也要把握地方特色,尊重事实,既能让学生掌握语言沟通技能和相关英语知识,也能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自信心,不同程度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二)发挥课程思政引领的作用
不同地域都有其特有的地方文化,这些地方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当地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些地方文化是通过老一辈口头流传下来,还有一些是通过书籍或者网络让人们熟悉,而对于学生而言,仅仅了解这些地方文化还不够,需要以语言的方式把它们发扬光大。把这些地方文化开发进教材,需要编者们仔细斟酌,共同探讨,把地方文化中的精髓,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吃苦耐劳精神等以英语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和独特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保证教材的实用性原则
高职英语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它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和应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要明确方向,注重地方文化素材的实用性原则,同时,也要考量学生的英语水平个体差异,地方文化的融入要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提升英语听、说、读、写、看、译技能,更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此外,教材的实用性还体现在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校本教材内容要涉及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可能用到的英语情境和英语相关知识,满足学生和企业用人的需求。
四、地方传统文化融入校本教材的实践研究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编写团队在编写校本教材之前,与当地相关学者就选取的地方文化内容、主题和呈现形式进行了多次探讨和研究。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如果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用性和有趣性,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兴趣,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本校办学理念、专业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本院高职英语校本教材选取了以下思政题材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一)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立德树人教学指导方针的精髓,本校编写团队在开发校本教材《新编高职英语综合教程1》时,始终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用英语介绍地方爱国人物和事迹,营造爱国主义氛围。例如,在unit 3-cultural exploration中,介绍了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他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王船山是湖南衡阳人,在校本教材中这样描述船山先生:Wang Chuanshan(1619—1692) was a great thinker, philosopher and writer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Mr. Chuanshan lived a life of displacement and hardship, but he never stopped studying and writing abou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在教学中,教师用英语进一步讲解船山先生的简单事迹,让学生感受船山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在unit 4中,将衡阳籍革命烈士夏明翰事迹编写进教材,编写团队首次用英语翻译了夏明翰的三封家书。Keep on fighting after my death to pass the truth of communism to the world(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这些豪言壮志,让学生深切感受其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斗志。这些地方名人事迹都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城市遗址
城市遗址是当地历史长河和文化演绎中流传下来的鲜活证据,它们直观地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在开发校本教材中,挖掘地方城市遗址素材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在unit 1中,介绍了位于衡阳的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Shigu Academy)。用英语介绍石鼓书院的发展历史和书院内的著名景点,如合江亭(Hejiang Pavilion)、李忠节公祠(Li Zhongjie Temple)、石书(Stone Book)等,通过观看本校学生拍摄的石鼓书院英语短视频,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unit 5中,将夏明翰故居(Xia Minghan’s former residence)开发进校本教材,介绍了夏明翰故居的年代、地理位置、背景等,并用英语翻译了夏明翰的“就义诗”(Beheading can not threaten me;As long as communism can succeed.Killing me won’t stop revolution;Millions of followers will continue to fight),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大义凛然,珍惜当下美好生活。
(三)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体现在人们社会生活和日常交际的各个方面,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信念、生活愿望和文化价值观。编写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高职学生的民俗文化知识匮乏,难以实现民俗文化传承的使命。因此,在校本教材unit 2中,编入了中国24节气(24 solar terms)的英文翻译及每个节气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在教学中,通过英文构词法帮助学生识记24节气的英文翻译,并与学生一起讨论24节气的习俗,例如鞭春牛(whip the clay cattle)、贴春联(paste spring couplets)、踢毽子(kick shuttlecocks)等;在unit 6中,讲述了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从茶的历史渊源、茶的分类和中国人喝茶的习惯等方面,让学生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对世界的影响。通过这些文化素材的融入,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了学生的传统美德。
(四)工匠精神
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决定了高职学生就业的方向主要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主要体现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开发校本教材中,也要将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编入其中,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大国工匠精神。在本教材unit 8中,向学生介绍了Luban Workshop(鲁班工坊)。通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鲁班工匠精神的本质,引导学生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在unit 7中,融入了Every Treasure Tells a Story这一内容,用英语简单介绍了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国宝,通过观看国宝视频,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其制作精美,体会到大国工匠精神的品质,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加强校本教材的质量评估
校本教材的编写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育人质量以及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本教材的编写团队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教育理念。同时,编写团队在开发地方文化时,要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务必提供真实、全面的教材资源。在挖掘地方文化教育资源时,可让当地相关学者参与进来。例如,编写cultural exploration内容时,邀请了王船山故里研学实践基地的专家对王船山和夏明翰的选取内容进行审阅,并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编写团队经多次修改后,教材编委会通过多方面再次对定稿进行严格审核,保障教材的准确性。
六、结语
高质量的校本教材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高职英语课堂也是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编写团队在将地方文化开发进校本教材中,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主要指导方针,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民族和地方自豪感和自信心,将优秀地方文化延续和传承下去。此外,编写校本教材,提升了本院英语教师的科研业务和教学水平,为进一步优质校本教材提供了专业保障。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研究成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英语核心素养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JK24CZY088)]
参考文献:
[1] 刘芳.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公共英语金课建设的路径研究[J].海外英语,2021(22):277-278.
[2] 赵瑶,赵秋阳.全人教育理念下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08):172-174.
[3] 张虹,李会钦,何晓燕.我国高校本科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调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01):65-75.
[4] 张雪梅.新时代高校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外语界,2019(06):88-93.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作者简介:彭彰燕(1983—),女,汉族,湖南衡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
(责编: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