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4-08-09 00:00:00王涛鞠成亓美丽白宇峰崔西明
经济师 2024年7期

摘 要:为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并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文章构建了包含思政教育元素的《粉体工程》课程目标,介绍了包含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粉体工程》课程思政元素和教学内容,总结了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粉体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 粉体工程 课程思政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中图分类号:TB33-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198-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争先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活动[1],“以学生为中心”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2]。我国的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更要培养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因此,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每名高等学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课程思政”是党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开展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是高等学校专业课程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

《粉体工程》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研究粉体的性质、加工、制备及应用的技术科学[3-4]。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粉体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粉体材料的应用领域及其重要性,使学生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要求[5]。为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需要重新构建包含思政元素的课程目标和包含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政元素与内容。本文构建了包含思政教育元素的《粉体工程》课程目标、介绍了包含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粉体工程》课程思政元素和内容、总结了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粉体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二、构建包含思政教育元素的《粉体工程》课程目标

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课程目标的制定要按照该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进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关系要清晰、明确。同时,为实施“课程思政”教育,需要在课程目标里体现出“课程思政”目标。在《粉体工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里融入课程思政目标,《粉体工程》课程支持的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如下。

(一)工程知识

对应《粉体工程》课程目标为:掌握粉体的基本形态、表征与测量、流变学等基本理论,合理应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解决粉体工程实际问题。

思政目标为: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问题分析

对应《粉体工程》课程目标为:掌握粉体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相关设备的基本理论,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思政目标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三)工程与社会

对应《粉体工程》课程目标为:了解粉体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理解粉体工程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分析和评价粉体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

思政目标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三、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粉体工程》课程思政元素和内容

围绕《粉体工程》三个课程思政目标,挖掘提炼《粉体工程》课程中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契合的育人元素和内容。

(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粉体的奇异特性”这一知识点与“真理是具体的和有条件的”哲学思想相契合。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同样是具体的和有条件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6]。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7]。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的成功和失败案例,结合粉体的小尺寸效应、粮仓效应、崩塌现象等奇异特性,使学生理解“真理是具体的和有条件的”。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

通过“粉体层内摩擦角”的学习,联系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这一哲学思想。粉体层内摩擦角的大小取决于粉体本身的性质和外力的作用,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联系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核心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实际上就是重视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就是让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由“沉降末速度的修正”引入毛泽东同志《论联合政府》:“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8]。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7]。这一论断与“沉降末速度的修正”相契合,由于大多数颗粒的形状为非球形,在沉降过程中有时浓度较大,颗粒之间存在相互干扰和影响,因而由球形颗粒自由沉降推导出的沉降末速度需要加以修正。通过这一教学过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讲述“粉体压力饱和现象”时联系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当粉体填充高度达到一定值后,压力趋于常数值,这一现象称为粉体压力饱和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粉体颗粒间存在摩擦力和内聚力。系统观念认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7]。将“粉体压力饱和现象”与“系统观念”联系在一起学习有更助于对二者的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7],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通过“粉体压力饱和现象”教学过程的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这些思维意识、提升这些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粉体工程》课程教学工程中,利用案例、讨论等教学环节教育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培养创新意识。结合课程知识点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通过《粉体工程》课程的学习,不断拓展对新事物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在讲述“粉碎机械力化学的应用”时,通过实例介绍利用粉碎机械力化学方法制备功能材料、纳米陶瓷、纳米复合材料、储氢材料等新型材料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引导学生联系理解“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学习“防止偏析的方法”“粉体润湿的应用”“粉体填充与堆积的应用”等内容时,采用组织学生提课前查阅文献、课上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严谨学风。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学习,可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

(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对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的理想追求,对自己国家的高度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家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带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兴起,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热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高铁里程、公路里程、港口吞吐量等多项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网总里程已超过600万千米,水利、港口、机场、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必然会推动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粉体工程》课程涉及到的粉碎、粉磨等行业的进步。授课过程中,讲述到粉碎、粉磨等部分内容时,结合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多个代表性超级工程案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讲到球磨机、高细磨、莱歇磨、雷蒙磨、振动磨等粉磨设备的原理、应用时联系“可持续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7]。在讲述“废弃混凝土的机械力活化再利用”内容时,引导学生理解“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7]。讲到“粉尘的危害与防护”“气固分离设备”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7]。

在讲述“与粉体有关的产业”过程中,介绍水泥、混凝土、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让学生讨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四、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粉体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为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粉体工程》课程思政教学中,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未来5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等党的二十大精神,才能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其次,要挖掘提炼《粉体工程》课程中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契合的育人元素,将党的二十大一系列思想理论成果有机融入《粉体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特别是要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最后,要找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粉体工程》课程的结合点和课堂讲授的切入点,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能生搬硬套,多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成果引导学生以使命升华梦想,以伟大成就坚定自信,以实践拓展胸怀,以党的领导引领成长道路。

五、结束语

为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粉体工程》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构建了包含思政教育元素的《粉体工程》课程目标,更新了包含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粉体工程》课程思政元素和内容,总结了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粉体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高等教育研究课题”(23GJYBA029);2.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1JY1-01)。]

参考文献:

[1] 赵毅,梅迎军,黄维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大学教育,2020(11):39-42.

[2] 吴杰,迟静.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复合材料课程质量评价探索[J].科技视界,2021(06):70-72.

[3] 李宏林,高晓宝,王小东,等.《粉体工程》优质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9,48(08):205-206.

[4] 李宏林,方海燕,高晓宝,等.“双万”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粉体工程》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J].山东化工,2020,49(19):218-221.

[5] 王涛,赵淑金,鞠成.地方高校粉体工程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J].经济师,2017(12):193-194.

[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先锋,2022(10):12-38.

[7]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产经,2022(19):18-37.

[8] 赵兴.论延安时期政权建设对巴黎公社政权建设的继承和发展[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01):29-36.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第一作者简介:王涛(1971—),男,汉族,黑龙江桦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石墨尾矿。]

(责编: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