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4-08-09 00:00:00
经济师 2024年7期

摘 要:OBE理念的核心教学理念是关注学习成果,以学生为中心。以此为基础,我们《财政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最终学习成果作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达到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效果。但传统《财政学》教学更注重教学中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首先分析《财政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OBE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来探索《财政学》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OBE理念 《财政学》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183-03

一、引言

《财政学》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其教学质量和效果不仅关系到经济类学生能否打下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培养过硬的实践能力,而且还直接影响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但随着海量经济信息的聚集及知识的迅猛更新,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对《财政学》专业课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能有效参与教学过程,学习较为被动,缺乏深入思考,对知识的理解更多停留在表面,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OBE教育理念又称为成果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它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成果为目标导向,在这一理念下,课程教学不再是只关注“教”,而是以学生“学”为中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成果的获得以及能力的获取,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从学生的学习成果目标出发来反向设计教学过程,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和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内容都纳入教学改革的范畴,创立新的全过程课堂教学模式,并以此引领课堂教学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提高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1]。

二、传统《财政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偏理论化

《财政学》课程理论性较强,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规范化统一命题等原因在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对纸质教材的依赖度较高,形式相对比较单一,老师以展示课本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为主。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探讨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与边界,它本质上研究的是治国之道,这一特殊性使立德树人在财政学教学中尤为重要,但在传统《财政学》课程教学中却重知识传输,轻价值引领;财政学是应用经济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与现实财政工作实践有较强的关联性,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加深课程的理解,但在传统《财政学》课程教学中却重知识讲授,轻社会实践[2]。因此,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感觉所学知识离自己较远,学习、理解不够深入,学习缺乏热情,缺少专业认同感,使得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变差。

(二)教学模式相对陈旧

近年来,信息爆炸使得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专注于课堂教学,上课看手机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课堂学习之外的各种活动、实践、考级考证也很多,有些学生会有选择地进行听课[3]。而在传统的以灌输式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教材及课时量的限制,教师大部分时间用于基本知识的讲解,虽然随着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教学工具日益先进和多样化,但网络课堂更多地限于分享资料与布置作业,教学组织形式仍然相对单一、陈旧。启发式、问题式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活跃度的教学模式并未得到合理展示,对于追踪学科最新动向的拓展式教学模式也有所欠缺,学生被动接受着理论知识,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在课堂上停留在理解层面,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课后复习中侧重于整理和记忆,很少通过主动查阅文献去研究实际问题,不能深入理解财政的运行规律,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符。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传统的《财政学》教学模式改革大多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进行,而没有从“学”的视角出发,反向研究学生需求,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视角入手改革。

(三)考核方式单一

当前《财政学》的考核方式仍然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根据,虽然近年来平时成绩占比开始上升,最高可达到30%,但平时成绩考核内容比较固定,更多依赖于日常考勤、平时作业,这些考核主要是对课堂基本理论的考核,学生较容易得分,成绩差距不大,最终分数仍然取决于期末应试成绩,考核方式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学生不需要深入研究、思考,联系具体财政实践去分析,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学生到期末突击一下即可应付考试。尤其在财经类院校,每年开设《财政学》的班级较多,统一命题,标准化命题,使得考核更加流程化,为了保证试题的普遍适用性,更多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内容,使得学生惯于到期末突击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同时考核方式的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内容和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发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考完试,相关内容可能就忘记了,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财政的运行规律和财政实践情况,没有达到《财政学》课程学习目的,学生专业素养没有得到提升,从而违背了OBE教育理念,不符合当前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基于OBE理念的《财政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OBE理念强调成果导向,注重学生目标和成果,这种目标和成果不仅限于知识的掌握,更强调知识的内化、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OBE理念的《财政学》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确定《财政学》的学习成果目标

最终学习成果既是OBE理念的终点,也是其起点,我们通过学习《财政学》,不仅是想培养具有理论功底,拥有实际运用能力的综合型财税人才,更要重视人格和思想道德的培养,所以,《财政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和能力层面,还要重视价值层面[4]。《财政学》课程学习成果目标应该是知识、能力和价值三位一体的。首先是是通过《财政学》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并掌握财政本质、公共品理论、财政职能等基本原理,了解政府财政收支的过程,熟悉政府收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财政政策的制定与运用、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等有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时,引导学生励志成长为爱国敬业、勇担社会责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涵盖了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应用、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的出发点。

(二)优化《财政学》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的内容是OBE理念实施的核心要素,应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围绕前述三维教学成果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充实、立体、引人入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首先,《财政学》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分为财政理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管理四大部分,在此基础上分别就财政运行规律和财政管理展开分析,强调经济与政治的结合。通过基础内容的学习,要更加准确地帮助学生理解财政的本质。同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性质和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对财税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课程讲解的知识侧重和详略不尽相同,满足学生后续课程的需要[5]。

其次,在基础内容之上,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专业课教学中用渗透性的、春风化雨的方式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学》作为一门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专业知识内容与国家大政方针、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财政收支运行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民族情怀、天下情怀,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责任感,实现协调育人的目的。

再次,把财税前沿成果应用到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具有科研性、先进性,改善《财政学》知识结构,增强学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种先进的财政学的知识和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而教材却不能及时调整,如中国税制的内容,每年均有许多税收制度变更,此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的发展,更新《财政学》教学内容,可以将其中落后的财政学知识和理念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6]。

最后,将财税改革实践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使现有的教学内容更加丰满生动,教学内容不拘于教材,避免照本宣科,一本教材讲到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财政学课程教学与社会财经实践的密切结合,增强《财政学》课程服务社会的能力。例如,可以在政府预算章节中,带学生阅读政府预算报告,分析其内容及背后反映出来的财政政策信息。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OBE理念下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以成果为导向,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不同章节的课程内容,采用混合式教学,吸收微课、对分课堂、翻转课堂、TBL(基于团队的教学方法)、PBL(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等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的优点,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改善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课后结合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财政经典阅读分享、本章节典型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提交和展示作品,将课堂理论对接实际应用,提高实践能力[7]。在介绍、搜集整理案例资料的过程中,还有助于学生形成关注国家经济体制、财税体制改革以及国家治理等方面时政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8]。

T2ZC9KgDVAbmpf5XX2Pxwg== 在实践中,结合各章节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教学和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由学生讨论展示,教师点评总结,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再将专业知识与社会经济热点相联系,追踪学科最新动向发展,拓展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突出重点,不再是专业课教师“满堂灌”,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潜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持续多年的实践,可以看到学生已经接受、认可并配合这一教学模式,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OBE育人理念是强调以结果为导向,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法,是OBE理念是否得到贯彻的主要验证渠道,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是决定能否达到学习成果目标的重要因素。

首先,课程负责人要根据《财政学》课程特点,组织授课教师研究制定科学、严谨的全过程学业评价大纲,明确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规程等,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确保全过程学业评价结果的准确和公平。课程考核应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可以通过考勤、课堂表现、随堂测试、课后作业、课程论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获得,期末考试增加开放式试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根据课堂教学方法的特点,来决定考核方式及平时成绩占比,使学生认识到日常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应该推行“非标准答案”考核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需要,可采取标准答案与非标准答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也可以通过创新小论文、开放课题、案例分析等方式,探索开放式命题、创作型考试的“非标准答案”考核方式,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OBE理念通过建立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这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它从《财政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设计系统的《财政学》教学改革方案,既有从宏观视角设计的《财政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又包括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要将“教”与“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既具有理论功底,又拥有实际运用能力的综合型财经类专业人才,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检验其有效性。

但同时要注意多元教学模式的改变,涉及到老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全方位改变,因此,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渐进式地进行,既有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一定惯性,很多教师和学生并不愿意进行改变,相对于新型的教学模式,过去的机械式的学习似乎更加简单,因此,改革的推进有一定难度,需要学校政策的支持,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思路的转变。

[本文为山东财经大学2022年校级本科生教改项目《基于“学情分析—流程设计—激励制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问题研究——以<财政学>为例》(项目编号:jy202202)、校级本科生教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财政学专业类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编号:kcjc202202)、校级示范课程团队项目《财政学》(项目编号:jxtd20230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香萍,周红梅.基于OBE理念的专业与课程建设[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2:1-10.

[2] 马改艳.基于知识、能力与价值“三位一体”的财政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04):37-42.

[3] 赵雅坦.新时代背景下财政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09):183-185.

[4] 章晓雯.新文科背景下财政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0):168-169.

[5] 赵璇.《财政学》课程“三阶段—五位一体”教学创新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哈尔滨金融学院为例.金融理论与教学,2023(06):109-112.

[6] 肖远菊.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财政学》教学改革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3):194-196.

[7] 康艺之.《财政学》混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2023(02):95-97.

[8] 罗红云,王东,胡珊娜.基于雨课堂和SPOC平台的财政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22(06):124-127.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作者简介:安彦林,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赵宝廷,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