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策略研究

2024-08-09 00:00:00张志雄李桂锋黄国坤
经济师 2024年7期

摘 要:在新时代下,网络已然成为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平台,其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是适应社会发展、传播现代价值观、弘扬正确舆论导向的迫切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快捷化。如何在这样一个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有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文章围绕此目标,从多维度、多角度进行了剖析,探讨有效措施,为全面提升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权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1.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164-03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成为了现代社会中较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渠道之一。在这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也是推动社会前进、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在网络空间,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引领,积极传播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引导广大网民形成积极向上、科学理性的思想品质。然而,要确保这种正确意识形态能够在网络空间中获得传播和传承,需要相关人员深刻理解和有效应对网络空间的特点与挑战。

一、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原则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首要原则是基于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指导原则,具有历史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传播这一正确的意识形态,这意味着相关人员要推广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使广大网民深刻理解社会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人生观[1]。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原则是强调科学知识和思想道德的普及。科学知识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基础,是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依据。在网络空间中,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推广科学知识,普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引导广大网民科学看待世界、理解社会。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原则是注重民主参与和社会共建。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高度互联的社会,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社会建设者。在网络空间中,教育工作者要倡导民主、参与、开放的原则,鼓励广大网民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过程,形成共建共治的网络社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包括网络问卷调查、专题讨论、互动活动等,广泛听取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集体智慧,以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二、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策略

(一)培育多元化的话语制造者

多元化话语制造者培育是提升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要策略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上的话语权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官方或权威机构,更多来自于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因此,培育多元化的话语制造者,充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来源,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首先,要推动政府机关、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话语制造者的培育。政府机关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应当积极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舆论影响力的官方媒体、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等参与话语制造。同时,学校应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言论意识和网络文明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话语制造者。

其次,要注重培育专业化的话语制造者队伍。专业化的话语制造者应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2]。在实施多元化话语制造者培育的策略时,应鼓励和支持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从业者积极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制造,为群众提供专业、准确、权威的意见和信息,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再次,要鼓励普通群众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制造。普通群众是网络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网络社会的基础。普通群众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思想交流、意见表达,具有独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因此,应该鼓励普通群众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的建设,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通过搭建网络舆论平台、举办舆论征集活动等方式,引导普通群众参与话语制造,形成多元、富有活力的网络舆论生态。

最后,要加强话语制造者的培训和引导。通过举办专业研讨会、开展培训课程,提高话语制造者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及时向话语制造者传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方向和要求,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话语权的积极作用,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整合创新网络教育资源

在提升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方面,整合创新网络教育资源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教育资源呈现出丰富多样、跨界融合的特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3]。

首先,要建立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平台,搭建一个集成化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该平台可以由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等主体共同建设,整合各类网络教育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数字图书馆、教育应用软件等,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和资源获取途径。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在线社区和专题网站,促进教育资源的在线讨论和分享,形成资源互动与共享的生态圈。

其次,要推动跨界融合,促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创新和优化。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应鼓励不同领域的机构和个人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跨界融合。例如,可以将教育资源与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的资源相结合,创造多元化、跨学科的教育内容,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同时,还应鼓励创新教育资源的开发,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教育环境。

再次,要注重质量管理和评估,确保整合创新的网络教育资源达到高质量水平。建立资源质量评估体系,明确资源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定期对整合后的资源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升资源的质量和可用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收集用户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资源,确保资源的用户体验达到最佳状态。

最后,要关注教育资源的版权和合法性问题。在整合创新网络教育资源时,应严格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确保资源的合法获取和使用。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购买或授权合法的教育资源,避免侵权和纠纷。同时,也要加强版权意识的培养,引导教育者和学习者遵守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知识创作者的合法权益[4]。

(三)优化社交媒体传播策略

社交媒体已成为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传播平台,因此社交媒体传播策略的优化对于提升话语权至关重要。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和信息传播速度的迅猛增长,使其成为塑造舆论、影响群众的重要渠道。

在社交媒体传播策略的优化中,首要任务是建立战略性的社交媒体平台,以确保信息传播的主动性和准确性。政府机关、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等主体应该积极投入资源,建设和维护专业的社交媒体账号,这些账号应该具备权威性、可信度,能够吸引大量关注者,传播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包括微博、微信、抖音、知乎等,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和习惯。

在社交媒体传播中,内容是关键。为了吸引受众并提高传播效果,需要不断进行内容创新,包括制作有趣、富有互动性的短视频、图文、漫画等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同时,要根据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和受众的需求,精细化管理内容。例如,在微博上可以发布短文和图片,而在微信公众号上可以深度剖析问题,提供更加详尽的信息。关键是要确保内容具有吸引力和可读性,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关注。

社交媒体的独特之处在于互动性,因此,在传播策略的优化中,需要增强互动和参与,可以通过定期与受众互动、回应评论、开展线上问答等方式实现。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互动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还可以建立更加紧密的受众关系,形成粉丝和支持者。此外,鼓励受众参与线上活动,如征集意见、举办网络讲座等,使受众有机会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增强话语权的质量和广度。

社交媒体传播策略的优化还需要借助数据分析和精准推送技术。[5]通过分析受众的兴趣和行为数据,可以更好地理解受众的需求和喜好,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传播策略。同时,采用智能算法和个性化推送技术,将相关内容推送给潜在受众,提高信息传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数据分析也可以评估传播效果,及时调整策略,不断提高传播的效果和效率。

(四)强化网络信息真实性和权威性

强化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是提升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要思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但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成为了当务之急。

确保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首先要建立健全信息审核机制,这一机制应包括对信息来源的审核、信息内容的审核、信息传播的审核等多方面内容。对信息来源的审核要求严格,只接受来自正规、可信的渠道信息。对信息内容的审核要求准确,确保信息内容符合事实、符合法律法规,避免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的传播。对信息传播的审核要求规范,加强对信息传播渠道的管理,杜绝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篡改和滥用。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审核机制,保障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直接取决于信息来源的可信程度。因此,为了强化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需要加强对信息来源的权威性认证和监管。可以建立权威信息发布机构,由政府、学术机构、权威媒体等共同参与,负责发布正式、权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通过权威信息发布机构的认证,确保网络信息的来源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提升受众对信息的信任度。

此外,为了确保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需要加强网络监管和法律保障。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网络监管体系,加强对网络信息发布和传播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信息的发布、传播和使用规范,对虚假信息、非法信息、误导性信息等进行严惩,保障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通过强化网络监管和法律保障,维护网络信息秩序,确保网络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

(五)推进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融合

推进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融合是提升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关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不仅丰富了教育资源,还提高了教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新时代,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促进其与传统教育的融合,将是提升话语权的有效途径。

首先,为了推进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融合,首要任务是构建完善的在线学习平台,这些平台可以由政府、学校、教育机构等多方合作建设,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教材、学习工具等,这些资源应具备高质量、多样性、互动性和可定制性,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在线学习平台还应支持跨领域的学习,鼓励受众自主选择课程,打破传统知识间的界限,促进跨领域的综合学习。

其次,为了促进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融合,应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根据受众的兴趣、能力、学习进度等因素,量身定制教育方案,这意味着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速度,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同时,个性化学习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教育工具和算法来监测受众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帮助受众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最后,鼓励社会参与推动融合进程。推进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融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融合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学校、企业、家庭等应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融合教育的实施。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能够促进融合教育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推动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深化认识、充分利用多样化平台、借助技术手段、跨界合作等,可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开放、自由、民主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个体的思想解放,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步。

[本文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基层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K2022-06);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创新创业项目课题:产教融合视阈下校企混编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CYJG202217)]

参考文献:

[1] 杨文凤(导师:南大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22.

[2] 王欣玥(导师:吴满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3.

[3] 马湛云(导师:闫海军).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策略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23.

[4] 张一鸣(导师:吴满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2.

[5] 周婷,舒毅彪.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三维路径[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01):21-25.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300)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张志雄(1985—),男,汉族,广东潮州人,硕士,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第二作者,李桂锋(1980—),男,汉族,广东揭阳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处级干部,副教授,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林芝市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研究方向:高职双创教育、个性化培养及思政教育;第三作者,黄国坤(1989—),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