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层统计队伍是政府统计工作的重要支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统计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水平关系到统计数据的质量和政府的决策效果。文章通过分析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现状,运用麦肯锡7S模型的七要素,即结构、体制、人员、技能、文化、战略、共同价值观来诊断当前基层统计队伍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探寻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的途径,提出队伍建设创新的思考。
关键词:统计 基层队伍建设 麦肯锡7S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153-02
基层统计队伍是政府统计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是推动统计工作发展的核心力量,新时期基层统计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与新挑战。如何厘清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现状,构建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要求的基层统计队伍,是当前摆在统计改革创新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现状
基层统计队伍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以提高政府统计能力为根本目标,为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村(居)、镇(街)、区级统计力量得到不断充实发展,基层统计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果。
(一)村(居)统计队伍建设情况
村(居)统计是政府统计体系的最基层单位,为保障村(居)统计力量,加强村(居)统计工作,各地出台相关具体实施文件,保障村(居)统计机构、人员配备,细化村(居)统计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建立村(居)统计绩效考核制度等。当前,基本形成覆盖全面、体系完整的村(居)统计网络,并与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实现有机融合,村(居)统计工作者在日常统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是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各项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的主力军。
(二)镇(街)统计队伍建设情况
镇(街)统计是统计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各项统计调查制度实施的重要环节,关系着统计调查资料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为满足统计业务需求,各地要求各镇(街)增加人员编制,有力地增强了镇(街)统计力量。同时出台配套管理制度护航镇(街)统计队伍,严格镇(街)事业编制统计人员管理,通过举办专场招考等,选拔高学历高素质的镇(街)统计事业编人员,为镇(街)统计队伍输送一批稳定的优质人才。
(三)县(区)统计队伍建设情况
县(区)统计是政府统计体系的重要环节,各地勇于探索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建县(区)级基层统计队伍新模式,如组建网格化统计专员基层统计队伍,开拓创新建立网格化统计服务机制,为统计调查对象提供网格化统计服务等,弥补县(区)统计力量的不足,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二、运用麦肯锡7S模型的诊断分析
麦肯锡7S模型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设计的企业组织模型,指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考虑七个方面的要素:结构、体制、人员、技能、文化、战略、共同价值观。从公共治理角度分析,麦肯锡7S模型的七要素基本上涵盖了公共治理的关键要素。政府的基层管理组织,可以借鉴麦肯锡7S模型的七要素对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与发展进行诊断与分析。
(一)从结构层面进行诊断
组织结构是队伍建设赖以生存的基石,当前的基层统计队伍组织结构在多年的发展演变下,形成了复杂交叉的组织结构模式,即人事管理在本级行政部门、业务管理在上级统计部门。同时随着政府人事管理方式的不断演化,基层统计人员身份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如镇(街)统计人员有机关编制人员、事业编制人员、非在编人员、临时聘用人员等。当前联网直报、大型普查、抽样调查等统计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但由于人事和业务两条线管理,人员配备与业务需求时常脱钩,如镇(街)统计人员人事管理在镇(街)行政机构,同时还要参与包村服务、企业服务等统计工作rb7aTlqKx8q4EDHsJAIDCA==以外的镇(街)行政事务,统计力量难以保证当前统计工作的需求。
(二)从体制层面进行诊断
基层统计队伍的发展需要完善的相适的管理体制作为“硬件”保障,当前各级基层统计组织虽然都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了工作职责、增强了人员编制、建立了考核制度,但由于交叉的管理体制,不能解决队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员发展、潜力挖掘等问题。如技术职称是基层统计人员晋升的重要渠道,但调查发现,由于专业技术职称职数有限,统计人员在考取职称后存在未被聘用或延期聘用情况。激励机制不足不仅影响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队伍人员的年龄结构优化,基层统计队伍年轻新生力量整体较弱。
(三)从人员层面进行诊断
充分的人力准备是组织发展的基础,当前的基层统计队伍规模基本上保障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基层统计队伍人员组成多样、组织结构灵活,但灵活性必然产生不稳定性,难以保障基层统计队伍的稳定发展。调查显示,镇(街)统计人员中行政或事业编制人员占比不足五成,兼职人员占比超过一半。由此产生诸多问题,如购买服务或聘用人员由于受薪酬及发展空间影响流动性大,兼职人员由于身兼数职难以保障全力开展统计业务等,且二者互为影响产生叠加效应,进一步加剧了队伍的不稳定性。
(四)从技能层面进行诊断
统计业务知识与统计业务技能是贯彻实施好各项统计制度的条件保障。当前,针对基层统计队伍的培训缺乏完善的机制,系统性不强、全面性不足、针对性不够,同时由于基层人员人手不足,每个统计人员均需负责多个统计专业,要求每个基层统计人员具备较全面的统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基层统计人员需要保持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由于基层统计人员日常业务多、强度高,无法安排足够的学习时间,且无充分的学习资源平台,基层统计队伍整体业务素质还有待提升。
(五)从文化建设层面进行诊断
优秀的文化建设对整体组织建设具有辐射推动作用。当前,通过推进基层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养培训等,基层统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不断强化。但是在基层统计队伍建设过程中统计文化建设常被弱化,没有系统的统计文化建设机制,没有形成统一广泛的统计文化氛围,影响了基层统计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从战略层面进行诊断
战略目标是组织构建与发展的集中体现,提供优质的统计产品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统计工作的目标,各级统计行政部门都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懈努力积极推进。但由于内外部环境存在各种客观因素,在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的实际推进中,部分措施方案和工作机制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队伍建设战略目标无法顺利贯穿始终,基层统计队伍建设进程受到影响和制约。
(七)从共同价值观层面进行诊断
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作用。当前,统计系统上下基本上形成了依法治统、科学施统、应统尽统的统计职业理念,确保统计工作的公正、客观、准确、及时和有效,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统计服务。但在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中共同价值观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旗帜鲜明的理念宣传不足,影响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
三、基于麦肯锡7S模型的创新思考
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一支稳定有素质有能力有活力的基层统计队伍,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为实现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的最终战略目标,本文基于麦肯锡7S模型的七要素进行探索研究,对基层统计队伍建设提出七个方面的创新思考。
(一)结构创新:组织结构向复合型转变
为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要勇于探索研究新模式,突破现有的组织结构模式,向复合型的组织结构转变,构建村(居)、镇(街)、县(区)统计基层队伍新架构。在各级基层统计部门实现人事管理与业务管理的集中统一,促进统计业务的扁平化管理,加强统计系统内部的垂直化管理,有效保障基层统计人员力量,满足日益增长的统计业务需求,促进统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二)体制创新:激活基层统计人员潜能
基层统计队伍是一支年轻的统计新生力量,具备丰富的创新潜能。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统计人员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建立相应的选拔机制,为基层统计人员开拓更多的职业发展路径。管理体制由常规统计业务向统计业务外延创新发展,激励机制与统计实务相结合,通过举办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研讨会、统计论坛、技能比赛等,营造基层统计人员的创新氛围,培育基层统计人员勤于思考统计、善于研究统计,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统计人员的创新热情,激活基层统计人员潜在能力。
(三)人员创新:建立基层统计人员人才资源库
基层统计人员具有丰富的基层实践工作经验,有着最为广泛的一线统计经验与统计基础资源,在开展的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农业普查以及其他各专业统计调查过程中,形成了一支统计业务广泛、实践经验丰富、基层工作熟练的基层统计调查队伍,其中也涌现出一批懂业务、能负责、肯吃苦的基层优秀统计员。可以建立基层统计人员人才资源库,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的人才储备,注重培养优质统计新生力量,最大程度地发挥基层统计人才的协同效应,为普查以及各项专业统计调查奠定人才基础。
(四)技能创新:在变换角色中锻炼统计技能
在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中,技能培训要常抓不懈、与时俱进。可以更广泛地施行基层统计人员多岗位锻炼,突破层级开展横向和纵向人员交流,通过不同统计领域、不同统计部门之间的不定期轮岗,在统计实践中提高业务技能,在变换角色中锻炼业务素养。通过轮岗锻炼可以优化基层统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培养基层统计人员的中坚力量,增强履行基层统计的履职能力,打造一支业务素养优质的基层统计队伍。
(五)文化创新:用统计文化凝聚人心
基层统计队伍的发展,离不开统计文化建设的内核支撑。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是“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这也是统计文化建设核心。要善于用统计文化来凝聚人心,鼓励基层统计人员追求“自我实现”,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归属感和向心力。注重基层统计人员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做到政治上关怀他们,工作上支持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使基层统计人员感受到统计这个大集体的人际关系和谐与温暖,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心态,服务于统计事业发展。
(六)战略创新:激励机制和文化塑造相结合
实现基层统计队伍建设战略目标,需要激励机制与文化塑造有机结合。统计文化包含了物质、制度、行为、精神等多种形态,要从不同方面进行统计文化塑造,打造追求真实、甘于奉献、优质服务的统计文化专业特性。激励机制与其他各项制度所形成的硬性管理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显性力量。激励机制和文化塑造有机结合,将形成一股合力推进基层统计队伍的高水平建设,促进统计事业的高水平发展。
(七)共同价值观创新:培养无私奉献精神
任何工作都需要奉献精神,任何组织的发展奉献精神必不可少。要加强基层统计人员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基层统计人员的思想境界和政治素养,培养基层统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无私奉献精神。可以建立表扬表彰机制,对于基层统计人员中敢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优秀统计人员予以表扬表彰,树立优秀基层统计人榜样,构建基层统计队伍无私奉献的统计事业共同价值观,助推统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四、总结
本文以麦肯锡7S模型的系统管理模型为理论研究工具,对基层统计队伍建设进行分析诊断,提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的创新思考。透过麦肯锡7S模型的七要素了解到基层统计队伍建设是一个多维结构和复杂系统,在基层统计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全面考虑组织建设的整体情况,充分协调组织建设中的七个方面,充分发挥七要素的互补性和互促性,采取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策略,队伍建设才能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建立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基层统计队伍,为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统计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 巩建华,靳媛媛.麦肯锡7S系统模型:一种可资借鉴的公共治理方法.湖北社会科学,2009(08):35-37+45.
[2] 李芳.新时期关于加强基层统计员队伍建设的思考.统计与管理,2017(05):11-12.
[3] 李玮珊.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建设路径探究.中国市场,2020(20):169+171.
[4] 张立荣.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范式变革——基于麦肯锡7S系统思维模型的一种探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578-583.
(作者单位:厦门市基层经济统计中心 福建厦门 361000)
[作者简介:陈晓婷,中级统计师,研究方向:经济统计分析。]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