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4-08-09 00:00:00杜凯
经济师 2024年7期

摘 要: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让人们迈入了网络时代,同时也给各行各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经济呈现“井喷式”发展。而农村农业发展事关国民生活和社会稳定,在此新形势下,有必要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优势资源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并助推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此,文章就“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展开分析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 农业经济发展 作用 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142-02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经济不仅占据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其发展还涉及农民收入的高低、农村就业机会的提供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等诸多方面,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均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伴随信息技术的高度成熟,网络得以全面普及,各行各业均享受到了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种种福利,农村农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时代下,利用网络优势,既可让先进的农业技术得到分享,又有助于农产品销售范围的扩大,减少中间交易环节,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无论是对农民增收创收,改善物质生活条件还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均大有裨益。为此,有必要分析“互联网+”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就“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展开探析。

一、“互联网+”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互联网具开放性特征,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销售相结合,形成“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不仅能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范围,还能让农产品增加附加值,拓展其产业链。同时,互联网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既有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宣传推广的,又能方便农民查询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如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农机补贴等,农民不出门便可了解到农业产业信息的最新行业动态,农业信息的传播真正突破了时空限制。因此,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以“互联网+”思维来发展农业,是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方便广大农民群众快速获取农业相关信息,还有助于其逐渐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不断优化,推动农业技术水平与农业产量的双重提升。

(二)有利于降本增效

“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让农业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平台,广大农民群众能对农业市场内部信息实现实时访问,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市场需求,以便对自身所从事的农业生产项目的发展战略作出适当调整,以更好地迎合市场,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农业生产销售物流体系,能提供给广大农民群众方便快捷的贸易平台,从事农业生产者可通过强大的网络直接与客户或供应商洽谈业务,且不受时空限制,既节约了时间,又减少了中间环节所消耗的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此外,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推动农产品加速升级换低,从而让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三)有利于培养更多创新型职业农民

“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农民理应与时俱进。一方面积极学习先进前沿的农业生产技术,掌握科学种植农产品的方法。通过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另一方面还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农民学会上网查询、收集、存储、传输、整理农业信息,还有利于其眼界和视野的拓宽,并借助微博、论坛、网络平台等吸取同行的宝贵经验,了解国内外农业生产的前沿技术和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功能和基本的操作方法,既丰富了自身知识结构,又提高了综合能力,还有助于其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创造新的价值。此外,“互联网+”时代下,各级地方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培训办班,组建农机、农技专业师资团队,互联网平台线上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其中,接受继续教育,给予其农业生产经营上的指导与帮助,引导他们如何及时发现并解决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对农业生产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强化其互联网意识,进而培养出更多创新型职业农民。

二、“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探析

(一)以“互联网+”为依托,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上升空间,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同时,以“互联网+”为依托,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农产品生产供应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协调平衡好二者间的关系,以确保各类农产品在销量和质量上均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农产品生产、销售、运输、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应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向规范化、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涉及方方面面。一是方便农民获取农业数据信息,如土壤、作物、气象等,这些信息能为农产品科学种植、精准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并借助数据分析,合理选择农作物种植品种、种植时间及区域,促进农产品丰产、增收、提质、创效。二是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有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从而让供应链信息公开化、透明化、高效化[2]。因此,供应链的优化,有助于农产品投产、生产、销售、售后的一条龙数字化服务,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为农产品能够及时上市销售提供保障。三是通过电商平台能拓展农产品市场,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均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销售,打破地域时空上的限制,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销售份额,提升及市场竞争力。四是农产品借助互联网平台的线上展示,能让其产品优势和品牌形象得到宣传推广,做到家喻户晓,更好地打开销路增加销量,为农户增收创收的同时提升其溢价能力。

(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为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需要,需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该体系的构建,需强化信息透明度,以实现信息共享。无论是农民个人,还是企业、政府部门等,均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共享农业信息,以确保信息的对称,从而为农业决策准确性的提高、农产品供应效率的提升提供信息保障。同时该体系的完善,能凭借互联网技术的数据分析功能,精准定位,有利于扶贫政策、扶贫资源及资金投放最需要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让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加强,有效性提高。此外,该体系的完善需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应用,农产品产业链、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等多方面的发展,以方便农民办理农业贷款业务,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支持;并强化农产品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让农产品供给侧效益得到整体提高。而电商平台、物流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则有助于农产品线上销售的流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三)农业发展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互联网+”时代,要想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整合农业发展资源,并不断加以优化。农业经济发展涉及诸多方面的农业资源,这些资源的整合、优化、利用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如土地资源的整合,能让土地信息实现共享和数字化管理,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土地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对企业和农民及时查询和了解土地资源流转信息,合理利用农业土地,优化农业用地结构等均具现实意义。而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让农业生产实现优化配置。针对农产品市场实际情况及需求,政府可为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要素供给提供给农民具体指导,引导农民从中选取合适的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生产效率[3]。此外,依托大数据平台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等功能,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规划,并通过信息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让农业生产经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减少人、财、物等诸多方面的成本支出。而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的农业电商平台,不仅能让农民及时获取自己所需的农业信息,还能利于增进农户间的互动,以及其与市场的联系,确保农产品销售的公开化、透明化,有效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推动农业经济的增长。

(四)强化互联网服务农业的能力

为强化互联网服务农业的能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可从以下成功宣传推广、服务内容完善等方面着手,从而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打下牢固基础。一方面,积极收集国内外有关互联网农业示范项目的典型案例,从中筛选成功案例,以吸取其中的宝贵经验,再结合国内国情以及各地区农业实际发展情况,综合分析后编制方案,推广成功经验,让农业生产经营在具体方案的指导下向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转型。推广内容通常涉及电子商务体系、多元化电子商务体系等体系的构建,以及农产品标准化发展和品牌化发展等部分[4]。另一方面,服务内容的完善。各地区支农惠农机构作为服务主体,应主动积极的为从事农业生产者提供形式多元的配套服务,配套服务在内容上主要包括技术推广、生产决策、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不同方面。以品牌打造为例,“酒香也怕巷子深”,农产品在加工包装时可通过打印标签并显示于外包装上,标签上注明该农产品的产地、生产批次、生产日期及品质等,优质农产品要想在市场上得到更好的推广,需持续投放市场并加大宣传,以建立其品牌形象。品牌效应一旦形成,便能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提高销量。

(五)强化农业电商平台监管力度

“互联网+”时代,农业电商平台为农业经济发展拓宽了渠道,为保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需强化对平台的监管力度。一方面,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5]。主管部门应立足于我国国情实际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以为监管部门执法提供法律支持。另一方面,展开实时监督。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农业电商平台实施实时监督,对其销售信息真伪、交易行为合法与否进行远程监控和审核,一旦发现存在虚假产品信息等违法行为,对商家和电商平台均应进行惩处[6]。此外,由于监管部门力量有限,难以全面对所有的农产品销售进行监督,因此,需引导公众参与其中,形成监管合力,消费者一经发现农产品品质不达标、假冒伪劣,均可通过官方热线投诉电话、官网等渠道反映给监管部门,后续由监管部门展开立案调查。

综上,以上从五个方面探讨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以为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蔡宇情.“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J].山西农经,2023(11):68-70.

[2] 孙宗升.“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J].中国市场,2022(33):184-186.

[3] 黄海军.“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03):79-80.

[4] 职慧.“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山西农经,2021(11):61-62.

[5] 范雪梅.“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2):140+156.

[6] 杨君.“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索[J].幸福生活指南,2023(29):0070-0072.

(作者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作者简介:杜凯(1987—),男,汉族,河南鹤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