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我国扶贫攻坚任务逐渐完成,并向着乡村振兴战略转移。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对农村各个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产业振兴是推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但要实现产业振兴,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就需要依托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数字经济时代电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将电商人才和旅游产业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拓展产业发展进程,为拓展农村经济发展途径,提升农民群众经济水平奠定坚实基础。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并探讨了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融合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 旅游电商人才 问题分析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137-03
当前我国逐渐步入到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经济和网络体验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毫无疑问电子商务和信息时代代表了未来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也进一步体现了旅游产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旅游电子商务是应用电子商务最早最广泛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当前随着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在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推进产业融合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依托旅游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更好地拓展市场,增加乡村旅游产业的宣传,同时也会为农村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明确全新的发展方向。对于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来讲,如果不能够迎合时代发展,积极向着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转变,将会严重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同时也会对农村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注重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有效培养,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应有的职能作用,确保在短时间内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工作人员。
一、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融合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乡村旅游电商行业发展初期,从业者多为本地居民,他们不仅缺乏与时俱进的旅游视角,而且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也十分有限。很多高职院校关注到这一新的市场需求,在旅游专业课程里增设了电子商务方向的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旅游创业人才对电子商务的相关认知,但依然存在明显局限性。
(一)行业认知有限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起步较晚,普及度不够,加之相关专业课程开设时间短,学生整体上对行业的认知是十分有限。甚至一些知名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如携程、去哪儿网等,学生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出游机会少而鲜有使用,因此更不会想到这些平台的运营就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学生还存在创业意识、团队意识和交流意识明显不足的问题,无法及时弥补乡村旅游电商创业中存在的不足,过分依赖主观思想,忽略关注行业和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二)乡村青年人才流失速度持续加快
发展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优秀乡村旅游人才支撑,青年人才是主力军。由于目前城市经济发展较快,普遍薪酬待遇条件较好,许多乡村旅游创新人才纷纷涌入城市。大量年轻人去了城市,留下来的儿童与中老年群体越来越多,制约了乡村振兴的发展,乡村青年人才“留不住”,不能够安心待在乡村建功立业,青年人才流失直接给发展乡村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并不能够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需求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明确相应的课程体系,对旅游电子商务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同学校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选择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更有甚者将旅游电子商务作为选修课程。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旅游电子商务并没有构建一套标准的行业体系,开设的课程缺乏合理性和针对性,很多高职院校在教授知识时存在着侧重管理,侧重知识传授,缺乏实践。
(四)师资力量不专业
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现阶段由于高职院校旅游电子商务开设时间相对较晚,课程体系不不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很多讲授旅游电子课程的老师是从计算机、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转变而来,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讲授旅游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只懂技术不懂旅游或者只懂旅游又不能够兼顾技术,无法从根本上胜任旅游电子商务的教学需求,更谈不上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或者教学标准,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不能够将旅游产业和电子商务有机结合起来,更不能够将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相关要求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知识结构不完善,毕业后不能够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五)实践教学条件不充足
农村地区对旅游电子商务人才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素质过硬,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直接进入到工作岗位完成相应的工作,更好地拓展农村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途径,打响农村旅游产业的知名度。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所形结合的一门交叉性的学科,要保证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懂得旅游又懂得管理,同时还能够熟练操作电子商务平台,要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一背景之下,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但从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受到经济实力或者办学规模的影响,很多中高职院校旅游电子商务并没有配置完善的实训基地,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学校模拟教学也不能够达到100%实施。资金缺乏政策支持不足是导致实践教学水平低下和教学效果不明显的根本原因。
二、高职院校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着力点分析
(一)做好顶层设计
作为旅游电商人才培养的主战场,高职院校需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要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对高素质旅游电商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快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做好电商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立足自身的办学优势、办学规模,对传统的电商人才培养方式进行进一步革新,要将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旅游产业充分融入到电商人才培养当中,要更新服务理念,确保培养出来的旅游电商人才能够更好地聚焦乡村振兴中。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进行旅游电商人才培养期间,应该加快成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专门小组,要深入乡村进行有效的调查,将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向着乡村蔓延,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突破口,将旅游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要紧密围绕设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以此来推动文、旅、商结合,助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向着纵深化方向转变。
(二)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开展阶段,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该项教育工作可以满足社会当中旅游电商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程度,完善社会人才结构,从而助力社会产业发展。而在实际教育工作当中,高职院校为了提升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促使该项工作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需要充分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拥有创新创业精神,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后续的工作岗位上,并且展现出良好的工作能力。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充分符合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要求,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创新创业精神,进而优化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助力社会旅游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工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也可以起到决定性的效果,所以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水平,完善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模式,教师需要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各项学习任务当中,并且在学习期间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从而更好地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成长为社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全新类型人才。从本质上来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各项教学规划的开展,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持续不断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专业技能,促使教育工作更加优质地完成。
(四)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作用
高职院校也需要注重应用现代学徒制,通过现代学徒制来提高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确保教育事业取得良好的成效。在实际当中,高职院校需要积极为学生谋求实践的机会,大力发展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从而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锻炼自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从理论知识的实践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夯实专业技能,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从而优化高职院校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当中的教师需要积极发挥对于学生的引领作用,带领学生对于教材当中的知识点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随后进入到企业中也需要学生虚心随师傅学习,在师傅的指导之下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高职院校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五)加强村校交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乡镇政府可以尝试与当地高校达成合作意向,高校积极开展师生服务乡村行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人培养新模式,重点关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围绕乡村旅游、农业技术、民俗文化等内容,按照“定点高校、精准匹配、跟踪培养、示范引领”的思路,选派一批批优秀师生前往当地乡村开展乡村规划、旅游培训、科技指导、电商经济、品牌推广、旅游线路设计等工作。高校可以根据当地乡村振兴的需要,修订旅游人才培养方案,打造满足当地乡村用人需求,培养适应乡村旅游业发展趋势及旅游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和乡村旅游相关知识、具备旅游服务意识、创新精神与管理能力,能在乡村从事经营、管理、策划、营销、服务等工作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人才。高校与乡村进一步合作,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实践教学研究基地,把大学生实践教学搬入乡村现场,围绕乡村规划、导游服务、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开展实践教学,助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旅游人才引领作用,不断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三、高职院校旅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确定人才培养方向
高职院校为了优质完成教育工作,需有效构建起科学且合理的旅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之后基于人才培养方向科学制定各项教学规划、完善教学配套资源,从而确保高职院校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工作更加优质。在实际当中需要充分明确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对于复合型与全面型人才的要求,若是为学生安排大范围的学习过程也只会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出现泛而不精的现象,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特长,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能够基于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掌握信息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通过构建、管理以及运营网站的方式投身到旅游电商行业的发展当中,而通过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也可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满足旅游电商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人才培养
在旅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充分注重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科学地进行各个教育环节的工作部署,以此确保高职院校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工作更加优质的完成。在实际当中需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于市场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与研讨,掌握当前旅游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且能够依照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旅游电商人才发展规划,确保教育工作与实际市场需求之间充分契合,从而满足旅游电商市场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以及成效。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对于旅游电商市场进行数据调研,掌握岗位需求以及人才技能需求,随后便可以在开展教学规划的过程当中参照数据调研的结果,从而构建起科学且合理的旅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满足社会在建设与发展阶段对于全新类型人才的需求。
(三)强化旅游电商人才培养教材的开发
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教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教材质量的优劣也直接决定了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所以为了完善旅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还需要致力于开发旅游电商人才培养的教材,确保教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且符合旅游电商行业发展的需求,以此确保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按质完成。教师需要充分考量且综合应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且在教材编写的过程当中制定科学且合理的教学规划,以此确保高职院校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工作达到更加良好的水平。例如: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专业的教材研发团队,同时教师研发团队也需要依照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校企合作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教材内容,以此确保高职院校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顺序,即可以在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完毕之后为学生安排实习机会,走入到企业,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之下完成理论知识的实践过程,从而提高旅游电商人才的专业技能,进而完成教育工作。
(四)夯实师资力量
在构建旅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当中,师资力量在其中占据主要作用,师资力量雄厚与否也会对于旅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造成影响,同时也决定了学生专业技能的优劣,所以在构建旅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同样需要注意到夯实师资力量,为旅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基础。在实际当中,需要针对于本学校内的教师团队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帮助相关教师补足知识盲点,使教师的职业能力更加精湛,从而在后续的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工作当中表现出良好的水平。除此之外,也可以适当性邀请行业内拥有资深从业经验的优秀教师来到培训大会上向相关教师传授教育经验、分享教育技巧等,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
(五)积极鼓励电商人才支农
乡村振兴需要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根据目前紧缺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策划人员、导游讲解人员、农家乐服务人员、文化志愿者等。各地乡村可启动“优秀学子回巢”计划,持续鼓励高职毕业生回乡创业,尤其要鼓励各类旅游电商类大学生回到农村进行创业就业。旅游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农村生源的学生回乡创业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对本地区的文化融入更强,对本地区的风土人情掌握更加充足。农村是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特别讲究差序格局的熟人社会,农村生源的高职毕业之后回乡创业能够获得当地群众的支持,更容易融入到乡村文化当中,有利于各种旅游产业的开发,为乡村振兴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引导各个农村地区与高职院校、企业开展合作,实现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智能慧能的作用,在广大农村地区设立资源共享共建平台,将电商专业的实践、实战环节落实到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首次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能够更好地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改善农村生存环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从当前国内乡村振兴成功模式来看,有的依托城市中心来进行乡村振兴,这种模式主要依靠核心城市的资源来辐射周边农村,也有相对较为独立的乡村自主振兴模式,该种方式主要依靠原有的人文景观、旅游产业、农产品资源来实现乡村振兴,但对于广大农村来而言,无论采用哪种乡村振兴模式,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乡村振兴都应该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通过应用电子商务进一步带动农村产业的振兴发展,同时电子商务也能够更好地开拓农村旅游产业的市场氛围,可以说电子商务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为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注重做好旅游电商人才的有效培养,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职能作用,为推动农村旅游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基金项目:成都市交通+旅游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基地课题,《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融合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231026)。]
参考文献:
[1] 赖文俊.智慧旅游与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应对策略探讨[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18):49-52.
[2] 胡晓聪.“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5(10):70-71.
[3] 邓小海,云建辉.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去内卷化”动力机制研究 [J].商业经济研究,2020(19)
[4] 马秀娟.“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的联动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9(33)
(作者单位: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1743)
[作者简介:张思司(1985—),女,汉族,吉林乾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电子商务;彭晓晶(198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电子商务。]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