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梯度视阈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文旅产业开发研究

2024-08-09 00:00:00姜崧姜钰
经济师 2024年7期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建成文化强国,文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文化产业建设,而强大的文化产业需要文化的支撑。哈尔滨是因中东铁路而兴起的历史文化名城,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勇担新的文化使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拉动哈尔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文旅产业又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历史文化街区的文旅产业生产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从产业梯度视阈提出了凝练文化符号、围绕文化符号规划文旅产业开发、配置文旅产业生产要素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梯度理论 生产要素 文化 文旅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133-02

一、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文旅产业核心生产要素及其配置

(一)区域内文旅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维持生产经营活动必备的基本因素,通常包括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内容。文旅产业的生产要素包括文旅资源、文旅产品以及文旅产业相关的人力资源,如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民族风俗等文旅资源,文旅娱乐服务、文旅交通服务、文旅住宿服务、文旅餐饮服务、周边产品等文旅产品,以及文旅业者及其掌握的文旅产品开发、生产、管理技术。其中,文化要素是文旅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

目前,中央大街区域相较于中华巴洛克区域文旅产业生产要素配置相对完整、充沛。娱乐、交通、住宿、餐饮服务设施齐全,相关业者从业经验丰富,区域文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足之处在于中央大街毗邻区域没有得到相应的开发,导致文旅产业生产要素过于集中在中央大街,降低了区域文旅产业的经济效益。而中华巴洛克区域的文旅产业开发远远落后于中央大街区域,文旅产品供给相当有限,无法满足文旅消费需求。尤为重要的是,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整体文化符号不够鲜明,由此导致区域内的文旅产品与非文旅区域内的产品供给高度重合,缺乏鲜明的文化特征,区域文化生产要素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

(二)区域内文旅产业核心生产要素配置

文旅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文旅产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市场化与非市场相结合的配置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文旅产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目前,中央大街—中华巴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开发、大型娱乐服务、交通服务等生产要素主要依赖国有资本进行配置,而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劳动力、文旅产业相关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则以市场化配置为主。其中,中央大街区域文旅生产要素配置相对齐备,文旅产业开发较为成熟,而中华巴洛克区域的文旅产业生产要素配置严重缺失,文旅产业开发非常不充分。

二、基于产业梯度理论的区域文旅产业核心生产要素分析

产业梯度理论认为创新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区域内的产业依靠创新推动发展,则表明区域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属于产业高梯度区域,生产活动会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文旅产业是哈尔滨的支柱产业,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是哈尔滨的文旅资源富集区,具备良好的文旅开发前景。但是,限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内文旅产业开发创新不足,大量文旅资源未被有效开发,文旅产品供给不足,成为文旅产业低梯度地区。亟需从文旅产业资本富集的高梯度地区引入资金、技术、人才,促进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的文旅开发。

随着产业梯度理论研究的深入,还有学者进行了逆向产业梯度理论研究。逆向产业梯度理论认为在产业低梯度区域,其生产要素可能存在资源禀赋,可以围绕这些资源禀赋,通过补齐生产要素短板来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拥有独特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文化是发展区域文旅产业的资源禀赋。可以依托历史文化生产要素,引进先进文旅资本推动区域内文旅经济发展。

三、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文旅产业开发的困境

(一)文化符号缺失制约了区域文旅产业开发

发展文旅产业的核心是要凝练出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能够反映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历史文化风貌的文化符号的缺失,直接导致区域文旅产业发展缺乏文化根基,文旅产品缺乏文化特色。此外,文化符号作为文旅产业开发的基石需要具体的载体。目前,中央大街区域较好地展现了欧洲建筑文化、音乐文化和餐饮文化。中华巴洛克区域仅对部分历史建筑进行了修复并配有餐饮业,承载了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和饮食文化。但是,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更具历史文化特征的文化符号仍旧未能获得有效挖掘,或者因为缺乏载体而无法开发成文旅产品。

(二)区域内住宿服务、娱乐服务供给不足制约了区域文旅产业开发

目前,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仅开发了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西部的少量街区。中央大街辅街、临近街路、中华巴洛克区域中部、东部缺乏文旅产业开发,住宿、餐饮、洗浴、酒吧等行业严重缺失,不能有效延长消费者的驻留时间,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难以实现区域内文旅产业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

(三)区域内文旅交通服务缺失制约了区域文旅产业一体化开发

文旅交通服务缺失导致区域内文旅产业未能实现联动发展。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地理毗邻、文旅资源禀赋迥异,适宜联动开发。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文旅交通服务联通中央大街区域和中华巴洛克区域,导致两片区域无法共享客流和文旅资源,降低了区域文旅经济效益。

(四)地方艺术产业发展未能有效赋能区域内的文旅开发

哈尔滨是闻名世界的艺术之都,拥有高水平的艺术产业。但是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内大量街区的文旅开发没有与哈尔滨的艺术产业协同发展,缺乏音乐、绘画、雕塑、创意设计赋能,街区改造开发进度缓慢。同时艺术人才配置不足降低了区域文旅产业对国内外文旅资本的吸引力,导致区域文旅产业无法持续迭代发展。

四、促进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文旅产业开发的对策

(一)挖掘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的文化符号

由于历史的原因,哈尔滨自开埠便是华洋杂陈之地,中央大街区域聚集了大量来自欧洲的金融、商业、艺术资本。而中华巴洛克区域则是民族工商业的聚集地。中外资本的聚集为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遗留下了丰富的风格迥异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既包括欧洲工商、艺术文化,也包括极具特色的民族工商、艺术文化,同时还包括富有地方历史特征的红色文化,以及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挖掘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是开发区域文旅产业的基础。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内标志性的文化包括:

1.闯商文化。闯商文化是闯关东精神在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实践的产物。是民族工商业者面对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敢于冲破藩篱束缚、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髓。大批关内的闯关东者在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生根发展,创造出独特的闯商文化。闯商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老商号,区域内民族工商业老字号众多,但是目前相当多的老字号实体已经不复存在。为了避免老字号所承载的闯商文化散失,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把老字号梳理出来并登记注册,归入平台公司,以市场化的方式逐步统筹开发。

2.红色文化。以哈尔滨车辆厂工人为代表,哈尔滨还是中国最早开展工人运动的地方。大批马克思主义者、进步人士曾经在哈尔滨地区开展民族救亡活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目前,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内现存大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人士的活动旧址,这些旧址在历史上多为工厂、学校、报馆、商号、旅馆,作为红色文化的载体,应当交由工商企业、教育、邮政等对应行业进行开发,以丰富本行业的历史文化积淀。

3.民族风俗、宗教建筑文化。哈尔滨自古就是多民族文化交融之所,渔猎、游牧和农耕文化在此融合发展,对哈尔滨的文化习俗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中央大街区域多见欧洲民族风情的文化资源,中华巴洛克区域则有少量的鄂伦春族、赫哲族民族文化展览。黑龙江省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同时,哈尔滨艺术产业发达、人才富集。因此,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具备艺术产业与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此外,区域内曾有佛教、道教、伊oYVwMBWmfeb3cydJMKBBToivRew3jbt/vP7JAWKy2rc=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宗教场所,目前,大部分保存完好,这些宗教建筑物一部分已经开辟为城市博物馆,还有一部分亟待修复、开发。应当对现有的宗教建筑物以及所在区域进行综合性改造,以适应区域文旅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激活区域文旅要素市场,优化区域文旅产业布局和业态

文化符号是文旅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文化符号的挖掘与打造是区域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的核心文旅资源基本由政府相关部门掌握,因此,应该以国资为主、民资为辅构建区域文化符号,并依托文化符号多元化、多层次地引入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搭建区域文旅产业发展平台。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面积广阔,为兼顾开发效率、效益,标志性项目应该主要依托国资平台开发,打造地标性文化符号。其余项目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充分发挥民资开发和经营的“小、快、灵”优势。

目前,区域内的文旅产品以餐饮、娱乐为主,酒店、民宿、商业、演艺、酒吧、康养等产业大面积缺失,建议通过项目推介、招商引资等形式迅完善区域文旅产业布局,补齐区域文旅产业链条,提高规模效应。此外,区域内产业业态单一,建议在完善文旅产业链条的基础上丰富产业业态,引入不同规模、不同档次、不同营销模式的文旅企业入驻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提高区域文旅产业的聚集效应。

(三)哈尔滨艺术产业赋能区域文旅产业开发

哈尔滨是久负盛誉的文化艺术之都,应该在区域文旅资源开发、文旅产品设计中大量融入音乐、舞蹈、雕塑、绘画等艺术元素。中央大街部分文旅产品成功地融入了艺术元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中央大街毗邻区域和中华巴洛克区域的文旅产品开发亟待与哈尔滨的优势艺术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依托哈尔滨雄厚的文化艺术人才优势在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内开发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把专业的艺术工作者和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演员整合在一起,充分展现黑龙江浓郁的民族风情。

(四)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文旅产业协同开发

1.规划中央大街区域和中华巴洛克区域的文旅交通服务,依托中央大街的知名度和人气,借助地铁3号线、北马路、江畔路从中央大街区域向中华巴洛克区域引入客流,形成哈尔滨“一线之隔、中西两陈”的大文旅产业布局。

2.协调文旅产业生产要素配置和文旅产品开发,既要完善、促进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的文旅生产要素配置和文旅产品开发,也要防止生产要素重复配置、文旅产品同质化开发导致的经济效益下降。中央大街区域尽管和中华巴洛克区域地理毗邻,但是两块区域的文化迥异,充分挖掘两片区域的文化符号,区域文旅开发才能有的放矢,文旅产品才能具有文化特色。

五、结语

基于上述研究,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应该把文化挖掘作为文旅产业开发的基础,以区域文化为中心完善文旅产业生产要素配置,开发文旅产品,促进区域文旅经济的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历史文化街区一体化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3A014)]

参考文献:

[1] 于亚卉.基于梯度理论的东北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2] 田家庆.基于产业梯度理论的京津冀产业转移研究[J].中国储运,2021(07):151-152.

[3] 徐永利.逆梯度理论下京津冀产业协作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9):73-75.

[4] 林增荣.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发展[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77-79.

[5] 姚叶,骆恩华,宋小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承接加工贸易转移集中问题研究[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1(12)

[6] 刘丽娟.民族地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梯度开发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旅游纵览,2017(05):294-296.

(作者单位:姜崧,哈尔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姜钰,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