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江苏省盐城市为研究对象,以体育产业作为关键驱动力,探讨了通过大型体育赛事引领的品牌建设,如何推动盐城市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相关重要论述,通过深入贯彻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方面的政策,以及紧密融入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了在盐城市体育发展与产业升级中深度融合的理念。
关键词: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经济转型升级 协同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130-03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1],明确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体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未来5年,体育产业将会迎来六大新发展机遇:一是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创新;二是新收入水平注入不竭动力;三是新生活方式释放有效需求;四是新消费升级推动业态转型;五是新科技变革驱动智能升级;六是新融合路径拓宽发展空间[1]。
一、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要素
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体育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体育产业可以全面融入、服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本文旨在阐述通过大型体育赛事作为引擎,推动盐城市的品牌建设,加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并以此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盐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转变。
本文科学谋划具有盐城特色的实现路径,为解决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盐城市体育赛事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问题提供参考。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发展阶段,体育的外部需求、内生动力和潜在规模不可估量,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找准体育产业的定位。
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多元意蕴
(一)国家体育事业投入雄厚
国家一直致力于发展体育事业,在财政投入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新时代10年,累计安排中央本级财政拨款预算达到了345.16亿元,这笔资金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支持。同时,体育彩票也成为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支撑。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体育彩票为公益事业筹集了5530亿元的资金。得益于彩票公益金的支持,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多地的“15分钟健身圈”逐步建成,而“体育健身工程”也已经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行政村。
除了财政投入外,体育场地设施也是促进体育锻炼的重要物质条件。近年来,我国体育场地设施数量有了显著的增长。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达到了422.68万个,总面积达到了37.02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62平方米。与10年前相比,体育场地的数量增长了149%,这些数据反映了国家在体育场地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体育锻炼场所。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体育产业作为一门有幸福感的行业,其主要任务之一是提供多元化且高品质的体育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居民对体育的不断增长的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体育活动的日益重视,体育产业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速经济动能转换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价值日益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体育消费需求。”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体育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21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到31175亿元,实现了12245亿元的增加值。而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涨幅更是高达290.5%,年均增长率为16.3%,这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速。
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国体育产业在过去10年间取得的显著成就,也印证了体育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贡献。这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在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江苏省体育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盐城市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发展道路。根据《江苏省“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预计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7200亿元[2][6],这一规划意味着盐城市将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将致力于扩大体育产业规模,提升体育服务水平,促进体育消费增长,以实现全省体育产业发展目标。通过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举办体育赛事活动、推动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等举措,为盐城市打造一个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体育之城而不懈努力。在此背景下,盐城市体育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盐城市体育蓄势待发
盐城市近年来通过实施创新的体育发展策略,加强了体育产业的基础建设,并提出“活力健康城市”的概念。例如“全市现已建成各类健身步道890千米,位列苏北第一”。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的覆盖率,如“建成10个省级国民体质测定和运动健身指导站”“悦达健身广场、大丰梦幻迷宫项目入选全省首批14家体育服务综合体认定名单”,呈现出规模体量不断扩大、市场主体持续壮大、体育赛事改革不断深化、体育消费明显扩容,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为盐城市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三、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
体育赛事为盐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推动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这些产业的兴起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盐城市正抓住这一机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水平,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一)政在养民,体育服务人民发展出发点
坚持城市主体主创,申办承办国际国内高端体育赛事,办好国际篮球锦标赛、羽毛球公开赛、跆拳道锦标赛等几项重大赛事,打造青少年足球赛、小铁人三项等自主品牌赛事。培育富有地域人文特色的精品赛事,提升大运河、长三角、“一带一路”等体育系列赛影响力,为实现打造“体育品牌”“赛事名城”的目标,各级政府将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着力培育每个区县2个具有特色品牌的赛事,并举办至少1个特色体育品牌活动。丰富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组织开展各类项目业余联赛、俱乐部联赛和惠民赛事,鼓励各地举办村界比赛、校际竞赛、企业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每年至少要有1万项次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每项赛事参与人数不得少于50人。这一举措有助于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深入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健康运动,享受生活的乐趣。持续扩大社区运动会覆盖面、提高参与度,提升“魅力盐城 最美体育”“全民健身周”、国际盐雕艺术节、国际风筝赛、大丰鹤城自行车邀请赛、盐城古运河龙舟节、体育机器人系列大赛、东台湿地马拉松、老年人体育节、农民丰收节等主题品牌赛事活动影响力。制定体育特色品牌赛事标准,加大省级奖补力度。进一步规范赛事运行,实施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许可,加强赛事安全监管[3]。
盐城市的体育产业规划将以满足市民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和健身需求为出发点,持续推动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为市民提供丰富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盐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这些具体举措的实施,盐城市旨在打造全面、多元化的体育产业生态,不仅满足市民的体育需求,同时促进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文化等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体育消费的持续增长,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体育产品与服务。
(二)科技领航,先进装备升级创新引领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实现高水平的体育科技自立自强。要综合多学科、跨学科的力量,统筹推进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为我国竞技体育实现更大突破提供有力支撑[5]。”
1.高科技训练器材的引进与自主研发。引进国际先进设备,采购国际顶尖的平衡台、人马机、加压训练仪等设备,为竞技体育训练提供高标准支持。自主5oDaj7xZcVntzmjHJqZp/g==研发训练设备,加大投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雪车、打蜡车等装备,减少对外依赖,增强体育装备自主创新能力。
2.现代化训练场地建设。建设专业实验室,着手建立冰雪滑行、风洞、气候模拟舱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为运动员提供科学化的训练环境。完善测试评估系统,引入全自动冰雪线性摩擦仪等精密设备,为运动技术分析和装备选择提供精确数据支持。
3.智能化健身器材普及。健身智能化设备,部署基于AI、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健身器材,采集并分析用户的体质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训练方案。全民健身项目,针对亚健康、慢性病群体,开发专门的运动项目和训练计划,助力提升市民整体健康水平。
4.科技与训练相结合的服务创新。传感器与可穿戴设备,推广使用精细化的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实现实时监测与运动数据分析,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科技支持。个性化训练平台,利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打造个性化运动训练和健康管理平台,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定制服务。
5.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快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的体育训练产品,推动体育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产业链升级,推动体育训练器材制造业与高新技术深度融合,提升盐城体育产业链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城乡荣兴,体育助力振兴发展着力点
盐城市正以全新的视角将体育作为助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推动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
1.加强区域体育合作与交流机制。体育合作平台,建立盐城市区域体育合作平台,定期举办区域性体育赛事,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共享。新型机制探索,探索体育产业在城乡规划中的新模式,例如,将体育项目作为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的一部分。
2.完善城乡体育空间布局。特色体育小镇,结合盐城特有的地理和文化特色,打造体育特色小镇,将体育与旅游、文化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目的地。体育综合体建设,在新兴的居住区和特色小镇中,规划集体育、文化、商贸为一体的体育综合体。绿色公共体育空间,打造城乡绿色体育公园,提供多功能的健身设施,满足全民日常健身需求[7]。
3.合理高效利用区域资源禀赋。乡村体育旅游线路,开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利用乡村天然资源举办马拉松、山地车赛等活动,推动乡村旅游和体育产业的结合。特色村庄建设,以体育特色为引领,建设一批体育特色村庄,如水上运动村、冰雪运动村,促进体育特色产业发展。
4.打造区域发展平台。数字体育平台,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区域体育数字平台,实现赛事直播、在线教练、虚拟比赛等功能,提升体育服务的便捷性和普及性。体育市场监管,建立区域体育市场监管机制,推进体育产业规范发展,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5.营造区域和城乡体育氛围。体育文化活动,结合地方节庆,举办特色体育活动,如农耕体育节、渔民水上运动会等,丰富乡村体育文化。体育社会指导,培育和派遣体育社会指导员至乡村,开展体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文化参与度。
(四)强市目标,多元经济业态协作共赢点
1.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体育装备制造等领域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大型体育赛事吸引大量观众,带动本地酒店、餐饮、交通和零售等行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8]。
2.城市品牌和形象提升。体育赛事提升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赛事和体育文化活动增强了城市品牌价值,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3.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体育与科技的融合,比如智能体育设备、体育数据分析等,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种融合推动了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加速了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变革。
4.改善社会健康和生活方式。体育活动普及提高了公众的健康意识,推动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体育的普及有助于改善公民的身心健康,减少医疗保健成本。
5.文化交流和社会融合。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成为社会融合的平台,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公民身份认同。
6.教育和人才培养。体育在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提升,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体育学习和参与机会。体育人才培养得到加强,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体育水平和专业化发展。
(五)文化赋能,赓续文脉城市发展支撑点
1.体育品牌与文化自信的融合。盐城市在打造体育品牌时,深入挖掘并展现了地方文化特色。通过结合当地历史、民俗和自然景观,赋予体育赛事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体育活动不仅仅是竞技比赛,更成为展现城市特色、传承地方文化的窗口,体现了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尊重。
2.增强体育文化的凝聚力。体育赛事成为市民共同参与和体验的重要平台,增强了社区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通过体育活动的普及和推广,激发了市民对体育的热爱,促进了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加强了社会的团结和谐。
3.提升体育文化的影响力。盐城市通过举办具有特色的体育赛事,提升了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赛事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参与者和观众,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体育旅游的发展。
4.培养体育精神,提升市民素质。体育活动的普及培育了公民的体育精神,如团队协作、公平竞争、坚韧不拔等,这些精神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提高了市民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体育赛事作为一个强大的经济驱动力,正将参与者的“流量”转化为文化旅游消费的“留量”。这种转变,不仅带动了餐饮、交通、住宿等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更是成为了推动我们城市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通过赛事,成功地将体育、文化和旅游融合,形成了一个多元化、互动性强的新型产业生态系统。
展望未来,要把握体育赛事这一重要契机,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将加大对体育设施和赛事的投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科技和绿色技术在体育赛事中的应用,不断提升盐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将加强与各行各业的协同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繁荣、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体。携手共进,共同努力,为实现盐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而奋斗[4]。
[基金项目:盐城市基础教育重大科研项目《盐城市乡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及难点突破研究》(YCZDKYXM08)。]
参考文献:
[1] 黄海燕,胡佳澍,任波,曾鑫峰.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内涵、任务与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11-15.
[2] 白光迪.江苏发布体育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N].人民日报,2023-09-14.
[3] 徐帅,余锋,谌晓安.从体医融合到体卫融合的中国逻辑、国家需要和实现路径.[J].辽宁体育科技,2023-07-24.
[4] 光明日报调研组,王海英.科技创新驱动体育强国建设.[N].光明日报,2023-08-04.
[5]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准确把握践行航空财务人的使命担当[J].航空财会,2022-11-15.
[6] 白光迪.江苏发布体育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N].人民日报,2023-09-14 .
[7] 毛丽娟.加快建设一流体育学科和一流体育大学:推动中国高等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战略与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10-25 .
[8] 刘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J].广西节能,2024-04-03.
(作者单位: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盐城 224005;海南省儿童认知与行为发展研究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0000)
[作者简介:刘强(1972—),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育产业。](责编: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