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将新时代雷锋精神与在沈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对丰富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提升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坚定沈阳大学生理想信念,涵养沈阳大学生道德情操及培养优秀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契合点并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及个人层面提出推进路径建议。
关键词:雷锋精神 大学生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F061.3;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126-02
一、引言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在60年的时代变迁中,雷锋精神犹如一座永放光芒的灯塔,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勇毅前行。60年一甲子,任凭岁月变迁,对于雷锋的怀念,对于雷锋精神的传承始终从未间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雷锋活动、传承雷锋精神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1]这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指明了新的方向,学雷锋活动及对雷锋精神的传承研究达到了新的高潮。
辽宁是雷锋生前最后工作、生活的地方,是雷锋精神的发源地。大力学习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的传承在辽沈大地蔚然成风是实现东北振兴的必然之路。从现实来看,东北振兴需要人才,沈阳作为东北三省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汇集了众多高校,聚集了一大批青年学子。“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高校青年是无法避开的主体。将雷锋精神融入沈阳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也是为东北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雷锋精神在辽沈大地代代传承的有力保障。
二、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不同时期雷锋精神的具体内涵根据社会所需有所不同,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意涵始终保持不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雷锋精神在其核心意涵的统领之下,学术界虽然进行了多元化的讨论,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2]始终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主要内涵,在辽宁振兴的关键时刻,将雷锋精神融入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在沈大学生深刻感悟雷锋精神的永恒魅力
雷锋精神的永恒魅力就在于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出夺目的光彩,从精神层面给予个体积极正向的动力,促使个体在关键的时刻找到人生的航向。雷锋精神是雷锋以及像雷锋一样的先进群体的高尚言行的高度归纳和概括。对于当代在沈大学生而言,在雷锋精神的发祥地理解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不仅是自身成长成才过程中重要的精神支撑,同时也是社会所需、时代所需,雷锋精神将会激励一批又一批青年大学生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而持续发光发热。
(二)有利于提升在沈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
思政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从理想信念层面对个体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改造。沈阳是雷锋生前生活工作过的重要场所之一,在雷锋自己的日记中,曾对自己在沈阳工作的情况进行过记录,这种生活工作轨迹的重合使得雷锋精神的诞生与沈阳存在着重要的渊源,关于雷锋的纪念活动、雷锋精神弘扬的物质载体等更加丰富,能让学生更加近距离直观感受雷锋精神在辽沈大地传承的浓厚氛围。将雷锋精神融入在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而以思政教育为依托,追寻雷锋生前的工作生活轨迹亦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三)有利于在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再深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3]。在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凝练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与雷锋精神中所体现的雷锋对党、国家的诚挚热爱的主要意涵不谋而合。思政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远大的志向,厚植他们的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民道德与品质规范,是每一个公民都需要遵守的。因此,在开展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角度将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可以深化在沈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与有效践行。
(四)有利于促进新时代雷锋精神在辽沈大地更好传承
雷锋精神诞生于辽沈大地,理应在辽沈大地得到更为有力的传承。新时代,在推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过程中,作为共和国长子的辽宁不能缺席缺位。当前,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实现新突破,取得全面振兴需要大力学习雷锋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以及发扬艰苦奋斗的创新创业精神。在沈大学生是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后备力量,是未来促进辽沈大地实现全面发展潜在的人才队伍。深入学习新时代雷锋精神,将“小我”融入“大我”,有利于促进新时代雷锋精神在辽沈大地更好传承,为在沈大学生服务沈阳乃至辽宁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基本要领
(一)精准把握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主要内涵
雷锋精神的核心意涵始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雷锋精神的主要意涵则会随着时代需求有所变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主要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对于大学生而言,雷锋精神中最主要的意涵就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通过对雷锋以及学雷锋先进群体事迹的了解,深刻领会这一主要意涵是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尤为需要学习的部分。精准把握雷锋精神“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这一条主线,积极开展雷锋精神主要内容的阐释,才能更好地将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科学阐述新时代雷锋精神与沈阳的重要渊源
雷锋精神发端于辽沈大地。辽宁是雷锋的第二故乡,也是全国学雷锋活动的重要策源地。沈阳作为辽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研究传承的重要场域。阐述新时代雷锋精神与沈阳的重要渊源不仅需要深入洞察雷锋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投身辽宁建设的动机,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这种动机形成的原因,同时要分析沈阳对雷锋生活工作的影响,并从这种影响中追寻雷锋精神形成的历史根源。站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沈阳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需要在沈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更需要新时代雷锋精神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的滋养。
(三)合理分析新时代雷锋精神与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在统一性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思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道德观等的教育。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意涵包括了“理想信念、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等。如果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细化内容来看,雷锋精神的意涵其实是被包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之内。分析新时代雷锋精神与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在统一性,就是要以雷锋精神的意涵为出发点,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内容相结合,进行内容的深加工及再阐释,从而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
四、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推进路径
雷锋精神自诞生以后就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雷锋等人身上所具有“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而这些品质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4]。新时代推动雷锋精神与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需要从多方面共同发力。
(一)社会层面:提供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实践机会
雷锋精神自诞生以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符号和不朽的精神丰碑[5]。经过60年的发展,学雷锋活动早已在社会蔚然成风,各种学雷锋团体、雷锋精神研究机构、雷锋精神实践教育基地也不断地成立。尤其在雷锋精神的发祥地辽宁,雷锋精神的社会传承载体更为丰富。无论是郭明义学雷锋团队还是辽宁城际客运有限公司的第一品牌“雷锋号”,都可以看出雷锋及雷锋精神在辽沈大地的影响力。这为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有利契机。从社会层面出发,首先,不同的社会团体、机构、基地要积极为大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活动场所等对接,能够让大学生亲身实地感受雷锋精神的永恒魅力,同时也要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如大学生寒暑假返乡社会实践,尤其是由学雷锋团队组织的对偏远地区的支农支教等活动中更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支持与帮助。其次,要利用好学雷锋主题教育活动。政府主管高等教育的相关部门要组织学雷锋先进人物、团体模范代表等走进大学校园,开展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同时高校自身也在学雷锋主题教育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理论宣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雷锋主题教育的成效更加明显。
(二)高校层面:完善保障机制,构建多元化平台
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在沈高校而言,首先,要充分认识新时代雷锋精神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对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思想认识层面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发扬给予重视。其次,要建立校内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研究机构。可以依托校内资源如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深化对雷锋精神的研究,编写校本课程,将其作为公共通识课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最后,要建立常态化雷锋精神传承机制。不仅要在每年的学雷锋活动月开展相应的学雷锋主体活动,更应该在平时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党员主题教育、迎新季毕业季主题班会教育中将雷锋精神与之契合的部分穿插进去,确保新时代雷锋精神能够贯穿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始终。
(三)个人层面:深刻认识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强大动力
雷锋精神的强大动力就在于其可以促使个体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当前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国家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如何化解来自全球范围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制造的风险挑战,需要一批又一批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理想信念坚定、爱国主义情怀浓厚、道德情操高尚与学识扎实的青年大学生。因此,对于在沈高校的大学生而言,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重要组成群体,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需要强大精神力量的指引,这就需要青年大学生一方面在日常的学雷锋活动中感受雷锋精神的永恒魅力,不断领会雷锋精神对促进个人成长的独特价值,同时也要从多方面多渠道了解雷锋及其先进团体、模范人物等的感人事迹,深刻认识新时代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等强大精神动力,以雷锋及学雷锋先进群体为榜样,激励自己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结语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决定了其必须要代代传承下去。新时代推进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承,让学雷锋活动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高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将雷锋精神传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仅是实现雷锋精神在青少年中代代传承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一般课题“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的路径研究”(SYSK2022-038)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习近平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3-02-23)[2023-02-2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1758669506961877346&wfr=spider&for=pc.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336(03):7-8.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01).
[4] 高翠欣.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5] 陶倩,石玉莹.60年来雷锋精神内涵拓展的历史过程、逻辑理路与基本经验[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2,8(03):53-68.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136)
[作者简介:吴蔚(1990—),女,吉林永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李一凡(1970—)女,辽宁沈阳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