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绿色有机食品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思考

2024-08-09 00:00:00韦娟
经济师 2024年7期

摘 要:通过对文山州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SWOT分析,指出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链不完整等方面的问题,进而针对各个问题,从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突出产业合理布局、科技兴农、加强“两品一标”建设、品牌营销五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SWOT分析 科技兴农 “两品一标” 品牌营销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124-02

近年来,高原特色农业作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文山州在农业工作中克服各种困难,拓展思路、深化改革、创新办法,提出于2025年实现农林渔总产值上千亿元的目标,通过对全州7县1市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文山州以特色绿色有机食品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亟待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步伐。

一、文山州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文山州地处滇东南,南与越南接壤,东北接贵州、东南接广西,是连接广州和昆明的重要节点,是G323国道、G80广昆高速、广昆高铁必经之地,文山普者黑机场已建成运营、富宁港预计2027年完工,州县高速公路已实现全覆盖,陆海空交通网x9zOVOiT/lPDFavpxUgXLg==将使文山州实现交通便利,通边达海。

2.地理气候条件、自然环境优越,污染少。文山州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气候类型多样,低谷地区炎热,高山地区凉爽,森林覆盖率高,物种多样,自然环境污染少,家庭传统农业种植方式,无药农家肥,少药少肥,土壤培育要求更接近绿色、有机种植标准。

3.资源禀赋独特。境内农产品种类多样,符合居民营养膳食结构要求。有各种谷物、豆类、薯类、各类蔬菜、食用菌、笋类、常见水果、茶叶、咖啡、香辛料、坚果、蜂产品、畜禽肉类(文山牛、广南高峰牛、生猪、土鸡)、蛋类、水产品(淡水鱼),涵盖了2019版《绿色食品产品适用标准目录》中30%的产品类别。拥有三七、重楼、红豆杉、铁皮石斛、金钗石斛、荨麻、砂仁、白芨、苦参、金线莲、桑葚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特色农产品品位独特、绿色生态,发展特色有机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

4.民族风情独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少数民族以壮族、苗族人口居多,壮、苗、彝、瑶、回、汉等11个世居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风土人情各具特色,互帮互助,相互交融,团结和睦,共谋发展。

(二)劣势

1.山区、半山区地貌,生态环境脆弱。全州以山区、半山区地貌为主,良田少,谷地多,喀斯特地貌区土壤少,植被稀疏,可种植坡地土石共存,不宜开展机械化耕种,遇暴雨等自然灾害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减弱,部分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加上不合理的人为开发,生态环境脆弱,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民种养殖的难度。

2.水资源匮乏地区农业水利灌溉设施落后。山地因大山阻隔,水资源匮乏,基本靠季节性降水开展农业生产,灌溉条件差,抗旱能力弱,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

3.耕地利用率不高。在种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小而散,市场竞争力弱,产业特色不突出。近年兴起的打工经济热潮,农民选择离开土地,以家庭种植为主的小农经济,劳动力缺乏,致使耕地地撂荒。

4.农业信息化、科技化水平低。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农产品产销脱节,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大多农产品以原材料形式进入市场,农业发展形式单一,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影响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5.品牌建设和品牌管理意识淡薄。从事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品牌但品牌建设和管理意识淡薄,未持续加强品牌维护和市场拓展,开拓州外市场乏力。

(三)机遇

1.消费需求带动。随着农产品消费安全、绿色、有机、生态、环保的要求日益提高,产品形式多元化、个性化、便利化的要求日益增多,农产品生产企业应瞄准市场需求,打造绿色有机标准品质,不断开发新产品。

2.政策助推。近年来,国家为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消费保质、多样化,相继出台了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发展绿色农业的规划和政策措施,相关各方主体应认真研究落实,加快发展步伐。

3.地方政府注重品牌打造。经当地政府努力,“文山三七”2002年获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丘北辣椒”2012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档雪花牛肉品质的“广南高峰牛”2015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均成为“一县一业”重点打造产业。

区域公用品牌是指在一个拥有相同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区域内,由若干农户、厂家共同使用的品牌[1]。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推广当地特色小众化、多样化农产品,文山州于2020年6月推出“文品出山”区域公用品牌,希望本地企业借共用品牌形成发展合力。除州级区域公用品牌“文品出山”以外,砚山县以“享受美好生活”为理念推出“好享砚山”,西畴县作为北回归线上的城市将“回归西畴”作为县域共用品牌,麻栗坡以红色文化、英雄老山精神主打“圣地老山”名片、马关县以“云锦关品”、丘北县以7种特色农产品命名“丘北七香”、广南县以历史悠久的句町古国文化打出历史名片“句町特产”,各县以此作为地方融媒体、县级电商平台直播间的代号,州、县公用品牌联动,增强农特产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4.展会、电商助推农产品销售。为拓大特色优质农产品销售,政府出谋划策、搭建平台,带领企业另辟蹊径,创新模式、深化地区合作,通过工会礼品卡推荐、特色专柜进超市、专场特展入沪、进京、入粤,使“文品出山”品牌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州、县、乡、村四级联动,“一部手机”互通链接,各地农产品线上一目了然。

5.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以立足广州,连接泛亚,服务湾区、辐射内地,面向全球为建设定位,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行为”为建设模式,以“一个标准供市场、一个平台保运作、一个体系做监管”的运作模式打造。以港澳质量安全标准为标杆,以“绿色食品”为质量发展方向,打造食得放心、买得欢心的“菜篮子”平台,文山州区位和通道优势明显,应抓住机遇,加速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争取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名单。

(四)挑战

截至2022年12月,省内外已陆续有2000多个生产基地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名单,各地企业竞争激烈,文山州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面临巨大挑战[2]。

二、文山州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对策

通过文山州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SWOT分析和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因地制宜,转劣为优,坚持农业绿色健康发展

加大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共识,各方协同努力,系统做好山、林、田、地、草、河、湖保护与治理,保护好耕地,植树造林,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灌溉用水,发展节水型滴灌农业,倡导垃圾分类,科学处理,积极打造和保持绿水青山良田沃土的生态优势,保护、节约、低碳、循环与发展同行,护好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积极维护“文品出山”区域公用品牌形象。

(二)做强重点产业,科学布局潜力产业,精细营销精品产业

一是严格按照绿色、有机标准,做强招牌产业“文山三七”“丘北辣椒”“广南高峰牛”“砚山蔬菜”,保品质,保规模,延链做好精深加工,挖掘新品,打造特色庄园经济、乡村旅游度假山庄,使农业与文旅、康养结合,使绿色食品产加销环节的衔接,拉动消费与经济增长。二是对标国家《绿色食品目录》和《有机产品目录》,结合地方特色,挖掘本地特色纯品,科技兴农,做好本地优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培育,引进外地优良品种试种,择优发展。三是根据地方资源禀赋特征,加快撂荒地流转,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布局新产业如:水库淡水鱼养殖、石山黑山羊养殖业,山地核桃树、果木、竹林、桑树种植,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又有果实收成。四是发展林下种植食用菌类、木耳,养殖土鸡、蜜蜂。五是精细化营销。对生产规模较小的新奇特优类产品限量订单供应,在品牌形象、包装设计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拓展稳定的营销渠道。

(三)借文化软实力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传播力

挖掘地方深厚的少数民族乡土文化、历史底蕴、传统习俗、农耕文明,打造和传播青山绿水、绿美宜居、生态环保、田园风光IP形象,将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字、服饰、刺绣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形象、包装设计,开发文创产品,增强品牌独特性,增强传播力。讲好品牌故事,将田间劳作、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乡土人情、乡愁记忆、匠人精神、劳动精神等融入产品文化营销,紧跟时代消费潮流,创意创新,赋予品牌新意和活力[3]。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借力优秀的品牌策划与品牌营销团队,借助平台、整合营销,增强传播影响力。

(四)科技创新引领,提升农民素养,加快产业升级

1.农业科技引领发展。文山州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提速升级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发挥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力量,品种研发、产研融合、成果转化、农技推广、精深加工都需要充分发挥当地农业科学技术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当地政府以优厚政策待遇引进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的农业科学技术人才,加快农业科技作用的发挥。引进优秀食品加工企业,开发满足当前市场个性化、便利化、快捷化需求的适销对路产品。

2.提升广大农民科技素养及技能水平。转变农民传统农业思想,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指导培训,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引导农民通过智能手机等信息化手段进行种养殖技术、电子商务应用技能、网络营销技能学习,提升农民的素养和技能水平。

3.5G智慧农业助力产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随着互联网、物联网、5G、卫星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先进传感、遥感等感知技术广泛应用,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预警、调控,实现农业从选种、育苗、种植、田间管理、销售、物流配送各环节和主体工作协同优化,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透明化,传统农业正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抓住机遇,重视新技术领域人才引进及培养,加大政策扶持和资本投资力度,结合本地实际,逐步引进智慧农业先进技术,加快文山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转型提速升级。

三、结束语

总之,文山州旅游有机食品产业优势与劣势共在,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正确面对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链不完整、品牌建设意识薄弱、农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低等方面的问题,并从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突出产业合理布局、科技兴农、加强“两品一标”建设、品牌营销五个方面进行文山绿色有机产品产业的规划与改进,加快文山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转型提速升级。

参考文献:

[1] 潘岑欣.扬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究——以绿杨春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21,4(169):60-63.

[2]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首批245个生产基地名单公布.南方都市报,http://m.toutiao.com/i6730243098221216260.

[3] 徐向梅.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经济日报,2022.

(作者单位:文山州财贸学校 云南文山 663000)

[作者简介:韦娟,中职讲师,研究方向:县域经济、中职教育教学。]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