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的途径研究

2024-08-09 00:00:00陈良凤彭雪瑜
经济师 2024年7期

摘 要: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能力对于强化高质量审计工作,服务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重大。随着“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不断推进,审计体制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队伍素质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即从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方面探讨提升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的目标、方式方法、效率效果和成长路径。

关键词:内部审计 高校治理 平衡记分卡 供给需求理论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106-02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审计委员会推动审计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走出了一条契合我国国情的审计新路子,审计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2018年审计署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出台,2022年1月1日起新的《审计法》正式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随着“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数字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治理对审计的需求加大。2023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要如臂使指,增强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把党中央部署把握准、领会透、落实好。要如影随形,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审计监督权无一遗漏、无一例外,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要如雷贯耳,坚持依法审计,做实研究型审计,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为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发挥在高校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指明了方向。但是,高校审计工作面临审计力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化水平低、审计效率不高等问题。为适应新时代高校发展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必须不断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能力,本文将探索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研究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一)职业能力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特定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完成该项活动,即完成某项活动的本领。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就要具备特定的职业能力,从事职业活动时的个性心理特征、态度、技能与知识统称为职业能力。

根据内部审计这个特定活动,要提升内部审计在服务高校高质量服务中的价值,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必须包括:政治站位能力、服务大局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二)需求理论

自内部审计诞生以来,其职能一直在不断变化、发展和丰富。研究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可以确定内部审计能给单位提供哪些职能的供给,研究内部管理可以明确单位需要内部审计提供哪些职能的需求,当供给与需求两者有效对接并达到平衡时,两者的交叉部分就是内部审计应该具有的职能。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把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因此,确认和咨询活动是两种基本内部审计服务,《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词汇表中将确认项目界定为:客观检查相关证据以向组织提供有关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等方面的独立评价;咨询活动指提供建议及相关的客户服务活动,其性质与范围通过与客户协商确定,目的是增加组织价值并提高组织运作效率。

《内部审计责任说明书》中指出:“内部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对所检查的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建议和意见,协助各管理层有效履行其职责”。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中的特定角色和地位决定了其所提供的确认和咨询服务的可靠程度,客观性、正直、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谨慎是增值性确认与咨询服务共同的重要条件。内部审计的存在并非为了寻求超然独立的状态,而可靠的审计结果才是管理层、审计委员会等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三)平衡计分卡

平衡记分卡(BSC,Balanced Score Card)是哈佛大学教授 Robert Kaplan与诺朗顿研究院David Norton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记分卡从财务、顾客、内部运营及学习与成长等四个互为关联维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记分卡主要反映了财务、非财务衡量方法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的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所以能有效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有利于组织长期发展[1]。

将平衡计分卡用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主要基于:一是平衡计分卡具体战略传导和战略执行功能,适用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目标导向。二是平衡计分卡基于财务和非财务、过程和结果、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的平衡,与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关系匹配。三是平衡计分卡的绩效指标有定性和定量之分,其考核是“激励奖惩计划”而不是“补偿计划”,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发展内生动力相契合。四是平衡计分卡指标设定倡导团队合作,把力量凝聚在总体战略执行上来,与推动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理念相一致。

三、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现状

高校内部审计不论是在监督还是在评价方面,目前还处于层次比较低的管理阶段。

(一)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

认为内部审计的存在仅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而设立,只重视财务审计和财经法规审计,缺乏对效益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在审计的职能上只关注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责而忽视经济评价职能,缺乏从战略层面更好地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顶层思维。

(二)内部审计服务职能体现不足

内部审计机构时常被看作是“得罪人”的部门,是“冷衙门”,被边缘化,无人问津。加之起步晚、发展慢等原因,业务主要以传统审计方法为主,服务职能体现不明显。同时广大教职工对内部审计了解不够,容易导致被审单位误解内部审计工作,内审人员时常顶着压力甚至被打击报复的可能性开展审计工作,认为审计是找麻烦和故意刁难。审计人员晋升缓慢,审计成果显著但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内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表现为独立、客观、诚信、保密、自律、廉洁等特性的职业精神不佳,高校“特种部队”“审计铁军”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内部审计效率不高,效果不佳

一是审计工具运用不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业务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数据来源呈现多样化趋势,审计风险更加隐蔽。而高校内部审计大多还是基于事后既定事实结果进行审计,发现事后风险成为审计的结果,无法从大量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电子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中挖掘其背后所隐藏的审计线索,内部审计风险加大。二是审计方法运用不足。审计技术方法如核对法、审阅法等运用较多,基本审计方法如审计调查、分析、调整和报告等运用不够,审计技术方法与基本审计方法运用缺乏完整的体系,运用“1+N”审计方法不深入,形成审计效率不高,审计效果不佳。

(四)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对于内部审计相关方面的资格考试设置与内部审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存在差距,认为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并不需要像其他一些行业需要含金量非常高的专业资格证书,高校审计人员配备一般仅限于会计、审计和建设工程方面的人员,大多从财务部门转岗过来,这些差距造成了内部审计人员协调沟通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和利用好新型审计工具和技术的创新能力欠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欠缺,不能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改革发展。

四、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能力提升途径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基本逻辑在于,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学习与成长(学习与成长)、内部审计机构的流程优化(内部流程),提升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财务),服务学校发展,为学校治理创造价值(客户)。

(一)从客户层面,强化内部审计增值的理念

内部审计拿不出有作为的业绩,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在企业中就会成为一个两不靠的部门,最终难逃被边缘化、被淘汰的命运[2]。内部审计增值观念的更新将是推动审计人员事业前进的主观动力,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因素,更是审计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根本保证。有价值的内部审计工作将协助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审计成果将得到学校党委和审计委员会的重视,得到各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认可,其满意度反映了客户的效用。

(二)从内部流程方面,充分运用审计技能提升质量

充分运用审计技能,内部流程的不断优化,不断规范内部审计制度和流程。在审计工作中要抓住审计质量和廉政建设这两条生命线,切实防范审计风险。在审计项目立项、审计方案编制、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处理各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案件线索,确保疑点问题查深查透,并慎重对待审计结论和处理,做到程序合法、事实清楚、定性准确,不断提升审计效能和质量,使审计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三)从财务层面,不断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

高校内部审计通过加强对权力的约束与规范提升资源经营管理效率,通过流程的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更多的审计成果将得到运用,直接或间接为组织创造价值,更好地促进改进工作效率和效益,改进内部控制的效果,降低风险和损失。

(四)从学习与成长方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

1.加强高质量党建引领,提升政治站位能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政治导向,自觉在党的领导下谋划审计工作,服务党委行政决策,服务学校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和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新特点、新使命、新部署、新要求,坚持审计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担负起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2.增强战略思维,提升服务全局的能力。加强对形势任务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拓宽宏观视野,增强战略思维,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把审计工作摆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把握和推进,站在服务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去谋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从围绕学校发展的中心任务的高度来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从而推动学校治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改革发展中的服务、促进和保障作用。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科技进步迅猛,数字时代全面到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审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摒弃老方法、老经验、老观念,跟上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提升能力素质,不断钻研审计业务,争当查找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问题的高手,计算机审计应用的强手,审计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

4.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提升开拓创新能力。内审人员应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战略新要求,让创新成为审计工作的一种习惯,做深做实研究型审计,不断探索改进审计方式方法,进一步拓宽审计工作路子,推动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

5.谋审计全局,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审计人员既要做好具体的审计工作,又要善于综合分析,既要做好当前工作,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搞好超前研究。应围绕学校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的问题信息,分析体制、制度和机制上存在的缺陷或漏洞,促进标本兼治;有针对性地对审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好审计成果的深加工,让更多的审计建议成为学校党委行政的决策参考。

五、结论

综上所述,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能力,服务高校高质量发展,须不断提升政治站位能力、服务全局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各项能力的提升将有效促进审计工作流程的进步优化,审计方式方法的更新,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升,从而提升服务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考虑人员编制受限和审计绩效难以量化,内部审计工作岗位比较固定,薪酬水平稳定,高校内审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 王建林.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高校财务团队建设绩效评价分析[J].财会学习,2020(01):30-32.

[2] 谭丽丽,罗志国,等.内部审计工作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3] 王海兵.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指数构建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04):137-140.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长沙 410128)

[作者简介:陈良凤(1967—),女,汉族,湖南澧县人,本科,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管理会计;彭雪瑜(2003—),女,汉族,重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内部审计、绩效管理。]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