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专项债券与市场化融资组合之间的优化配置措施

2024-08-09 00:00:00李文博
经济师 2024年7期

摘 要: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仍面临着较大的债务压力,仅通过发行专项债劵,或者进行市场化融资获得资金的效率相对较低,可二者在配置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行优化,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建设,实现债务与资金的平衡。因此,文章以二者组合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分析了政府专项债券与市场化融资的特点和逻辑关系,并提出了组合之间的优化配置措施。

关键词:政府专项债券 市场化融资 风险管理 资金流向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059-03

引言

政府专项债券常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项目、公益事业的资金筹措,而市场化融资更侧重于通过市场机制,能够灵活获取融资资金,适应市场变化与实际需要。然而,二者同作为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融资工具,却未能实现有机融合,如何充分应用政府专项债券与市场化融资工具,最大化发挥资源配置效应,也成为当前金融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对二者组合之间的优化配置措施进行分析,旨在应对融资挑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一、政府专项债券与市场化融资组合的重要意义

(一)政府专项债券与市场化融资

市场化融资是指企业或机构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筹集资金,用以满足经营、投资和发展需要的一种金融活动,可以通过证券市场、银行贷款、私募股权等渠道实现融资。而政府专项债券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债券融资,通常由政府直接发行,属于非市场化的融资方式,但可以与市场化融资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融资效率与成功率(如图1所示)。

现阶段,政府专用债券主要指为特定用途发行的债券,大都用于筹集资金,支持特定社会事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项目或领域的发展,属于较为稳定的融资来源,通常具有一定的利税优惠政策,能够满足特定领域的资金需求,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但具体额度会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债务风险、财力等因素限制,需要积极运用市场化模式融资,方能达到预期目标[1]。另外,由于政府专项债券注重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而市场化融资更加灵活,能够迅速市场变化,通过优化配置措施后,可以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优势,推动特定项目或领域的发展。因此,政府专项和市场化融资相结合是必要的,可以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提高资金筹集效率和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组合的现实意义

政府专项债券与市场化融资组合后,不仅可以为特定领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还能实现对项目风险的分散,更好地满足特定项目或领域的资金需求。一方面,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而市场化融资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进入创新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二者的有机融合,可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推动特定项目或领域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政府专项债券主要由政府承担责任,具有较低的风险,能够吸引注重稳定回报的投资者,而市场化融资能够吸引更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可以将风险分散到更多的投资者身上,有效降低投资者单一项目风险[2]。在二者组合之后,便可以通过风险的分散,提高整体融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实现财政资源的均衡。

为此,在实践过程中,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项目需求,灵活运用这两种融资方式,并采取相应的优化配置措施,以发挥它们的互补作用,最大程度地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专项债券与市场化融资组合之间的优化配置措施

(一)明确评估标准,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政府经济社会建设资金需求压力的重要政策之一,便是政府专项债券与市场化融资的组合,它能够确保政府融资项目在经济、社会、生态、财政等多维度目标方面达到预期效果,并提升投资者投资力度和信任感,降低融资成本。然而,由于二者的优化配置涉及面比较广,政策性和专业性相对较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做出调整:

1.设立专业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政府可以设计专业机构,聚集专业人才,专门负责政府专项债券与市场化融资项目的筛选、评估、监督和审计工作。在专业机构的建立过程中,除了引入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外,还可以引入专业机构或第三方评估机构,根据统一的指标和标准对专项债券和市场化融资项目进行论证评估,以确保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而在评估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不仅要组织专家、学者、相关部门代表进行讨论和评估,确保标准的科学、合理性,还应结合特定项目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政策性、经济性、社会性、环境性等多个方面的评估指标与变化,明确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不得违背市场化原则,为融资增添额外风险。

2.优化项目选择,围绕政策要求精准储备项目。经过评估标准的充分论证、评估后,政府还应根据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项目的实际需求,优化政府专项债券和市场化融资项目的选择,以确保专项债券资金的有效使用。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开展项目申报和评估的程序,征集并筛选出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然后根据市场调研、研究的结构与需求,制定一套科学的优选指标体系,确定优选指标。这些指标需要包括投资回报率、市场前景、技术可行性、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评估指标,在选择期间,相关负责人与评估机构需要严于律己,优先考虑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并做好项目合规性和融资风险审核,不能因个人利益、好处而做出改变,影响后续工作与权益。最后,通过权衡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和优劣性,进行项目的排名和优先级确定,便能筛选出最具优势和潜力的项目,确保后续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政府融资的有效支持。

此外,围绕政策要求,精准聚焦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的基础设施、市政、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等领域储备好项目,并设计个性化的融资组合方案,也能确保项目符合条件和政策支持范围,实现政策目标的有效落地[4]。而在此期间,政府还应加强对项目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将项目的基本情况、资金来源、资金用途、预计收益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公布于众,以增强公众对政府融资的信心,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3.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政府向市场借贷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为更好地运用政府专项债券与市场化融资组合政策,做好申报主体资格条件准备,政府应推动其逐步实现市场化转型,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平台公司的管理、运营与投资业务,进行市场化改革等方式,不断提高平台公司的资金利用率和风险管理水平。通过资金利用效率、风险管理水平、信用评级水平的不断增加,平台公司的自主融资能力、市场竞争力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这有助于加快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速度,实现企业自主运作与优化配置。

(二)健全财政金融高效协同联合机制,推动政策及时落地

1.加强组织保障机制建设,设立专门基金。政府机构应单独设立一个部门,负责协调政府专项债券和市场化融资项目的发行和管理,而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财政金融联动组织架构,不断加强与各部门、机构间的合作与联系,不仅可以推动多股力量的协同配合,确保政府专项债券与市场化融资的协同进行,还能促进财政金融各项政策的深度融合与高效联动,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5]。其间,政府还应定期与金融机构进行沟通,提供政府政策的解读和支持,并充分了解金融机构与最新市场的需求与意见,以实现二者间的优化配置,促进政府融资需求与金融市场供给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政策落地和融资目标的实现。

在健全协同联合机制背景下,政府还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基金,用于支持政府专项债券和市场化融资项目的资金调配和协作。该基金可以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通过这样的措施,既能保证政府在资金调配中的主导地位,又引入了市场机制,提高了资金的灵活性和效率,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2.加强沟通与协调,强化财政金融信息及时共享。当政府专项债券需求提交后,各级政府都应该主动将辖区申报的项目信息公开,并与金融机构建立定期沟通渠道,及时、准确地分享政策信息和市场状况,让市场机构能够提前介入,充分了解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以避免市场变动对政府专项债券与市场融资的消极影响[6]。通过有效的沟通,不仅能增强市场参与者对专项债券和市场化融资的了解和预期,也能及时解决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二者更好地统筹安排专项债券和市场化融资的发行和使用,提高市场运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优化发行机制和审批流程,创新融资工具。由于市场和融资需求仍在不断变化,政府债券发行机制与审批流程也会受到影响,需要及时做出调整与改变。因此,政府可以制定灵活的债券发行计划,确保发行规模和时机的合理性,并适当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以加快推进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减少发行和时间成本。在直观、简洁的审批流程中,项目单位不仅可以快速做好准备工作,及时向政府提出专项债券配套市场化融资的需求申请,还能推动项目单位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充分对接,提高发行效率,获取配套的市场化融资支持[7]。然而,积极探索和推广债券创新、债券交换、债券融资证券化等新型金融工具,也能满足不同项目和企业的融资需求,吸引更多资本参与其中,并有效提高融资效率、成本效益与资金募集效果,实现政策的及时落地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持。

(三)加强风险管控和监测机制,守住风险底线

1.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加强重大风险防控处理。政府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并对选定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种类,以便及时发现、应对潜在的风险,保证项目与风险的可控性。而在机制建立期间,政府不仅要明确财务状况、市场环境、行业前景等各方面的风险评估标准和指标,还应建立统一的风险分类体系,选择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并建立定期的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方能及时了解项目风险的变化和演变趋势,确保风险评估效果的客观、准确、全面性。

当机制足够健全,且能够投入使用后,技术人员便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比如,建立应急预案、设定限额和控制标准、开展风险对冲操作等,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更好地应对政府专项债券和市场化融资项目中的风险挑战。而在配置政府专项债券和市场融资时,还应在项目审批和决策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论证,方能确保风险底线不被突破。针对重大风险,政府则要提前做好预案,颁布相关政策,并与金融机构共同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以减轻双方的风险压力,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和合理分摊。

2.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加强项目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科学设立和落实能够提高项目执行率和成果,降低投资风险。为此,政府机构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项目的收益、成本、风险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监测项目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合理的调整,或者重新配置,确保项目的稳健运作[8]。此外,通过建立有效的项目绩效管理机制,对专项债券和市场化融资项目进行绩效追踪和评估,并充分利用绩效评价效果对财政资金、政府债券的配置额度进行调整,也能及时控制风险,提高项目成果和效益,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量达成预期目标。

总之,通过以上优化配置措施,可以确保政府专项债券和市场化融资项目的稳健运作,也能帮助政府更好地管理项目,降低风险,实现效益最大化与经济发展目标。

三、结束语

政府专项债券与市场化融资属于互补的融资方式,二者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而通过设立专业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加强重大风险防控处理、加强项目绩效管理等优化配置措施,可以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降低风险,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然而,由于市场化融资依然存在风险和不稳定性,政府仍需进一步不断探索新的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 曹润林,李金涛,黄仕锋等.政府专项债券与市场化融资组合的优化配置研究[J].财政科学,2022(06):39-46.

[2] 李秀笑.浅析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评价思路及方法[J].中国工程咨询,2021(10):77-81.

[3] 龙小燕,赵全厚,黄亦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问题解析与制度完善[J].经济纵横,2021(04):120-128.

[4] 梁红雨.流域综合治理探索专项债券+市场化融资[J].中国投资(中英文),2021(Z1):78-79.

[5] 周宏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相关问题和解决对策及建议——以连云港市为例[J].大陆桥视野,2020(12):44-48.

[6] 祁玉清.警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承担过多的市场性风险[J].中国财政,2020(14):50-52.

[7] 潘晓峰,王碧珍.专项债券项目配套融资政策困境及思考[J].财政监督,2020(10):72.

[8] 王跃刚.浅议商业银行支持地方政府项目收益专项债券配套融资的难点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9(10):66-68.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泌阳县财政局 河南驻马店 463799)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