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第75届联合国大会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后,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后,对我国峰碳中的工作进行战略部署并提出量化目标,文章从碳金融的概念阐述,分析国家电网发展碳金融的必要性和目前国家电网在碳金融方面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碳金融 国家电网 绿色经济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044-02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作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战略部署并提出量化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广泛且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产业、能源、环境、金融、消费等各个领域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其中碳金融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长效赋能机制。电网连接电力生产和电力消费两端,是不同种类能源转换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作为电网行业的先行者,国家电网应深入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探索碳金融在电网行业的应用,争当能源革命的推进者与引领者,为全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贡献电网方案。
一、碳金融概述
碳金融泛指服务于围绕减少碳排放或者增加碳汇能力的商业活动而产生的金融交易与资金融通活动,包括以碳配额、碳信用为标的的交易行为,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其他资金融通活动。根据2022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碳金融产品》金融行业标准(JR/T0244—2022),我国碳金融产品具体分为三大类,即碳市场交易工具、碳市场融资工具和碳市场支持工具。碳市场交易工具包括碳资产类的碳现货、碳远期、碳期货、碳掉期、碳期权以及碳资产证券化和指数化产品等,丰富的交易工具可以盘活碳现货和期货市场,提高碳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碳市场融资工具包括碳债券、碳资产抵质押融资、碳资产回购、碳资产托管等,为碳资产估值和变现提供途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碳市场支持工具可以为市场参与主体提供市场趋势分析和方向预测,也可以为碳资产管理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和市场增信的依据及手段,目前有碳指数、碳保险和碳基金等。
当前全球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产品的发展和日益成熟,丰富了碳金融内涵和实践。我国碳交易市场已由北京、上海、湖北等区域试点阶段过渡到全国统一性碳市场阶段。全国碳交易市场目前只有电力行业参与,未来将逐步纳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和民用航空等其他高耗能行业,最终可能覆盖国民经济各产业。为了实现市场交易下多样化和提高市场的活跃性,我国碳金融产品进行了碳债券、碳基金、绿色结构存款、碳配额场外掉期、借碳交易、碳配额远期等创新实践。以绿色债券市场为例,截至2021年底,中国累计绿债发行量为199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3055亿美元)。2021年1月,广州期货交易所揭牌成立,推出碳权期货品种,我国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大的碳衍生品市场。2021年7月,宝武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成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碳中和主题基金。碳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出支持了实体经济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碳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逐渐显现。
二、国家电网发展碳金融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推动碳金融市场发展
首先,国家电网作为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国家队”,在行业内的带头引导作用可见一斑,国家电网积极主动参与碳金融并开展碳金融标准体系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碳金融发展的标准体系,可为其他行业指明路径和方向,减少在其他行业碳金融路径塑造中出现的风险,推动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国家电网为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的枢纽平台,掌握大量发电运行、客户用能等信息数据资源,与碳交易机构、金融机构等可通过业务合作、技术合作等方式,实现“电—碳”业务协同发展,推动开发形成相关的“电—碳”金融产品,如由电能价格与碳排放价格共同构成的各类指数产品、电力期货交易产品等。
(二)有助于促进电网行业改革创新
碳金融的发展为国家电网带来诸多机遇,在百万亿级的碳市场中,国家电网作为电网行业的先行者,在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承担着能源低碳转型和能源安全保障的重大责任,碳金融在电网行业的应用不仅是维持电网行业自身发展的必要路径,也是促进电网行业技术革新的推手。另外,随着全国碳市场的逐步成型与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对于国家电网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开拓市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有助于实体经济绿色转型
电网企业作为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枢纽,与发电侧和用电侧都保持着密切联系,能够及时了解上下游企业在减排、融资、保险、交易等方面的业务诉求,且电网企业在上述业务领域拥有专业化运作的企业平台和人力资源储备,能够运用碳金融工具赋能上下游碳减排领域,助力实体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国家电网在碳金融方面的发展现状
(一)重视顶层设计与管理
国家电网作为我国100家绿色金融试点企业之一,一直聚焦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积极融入碳市场、发展碳金融。2021年3月1日,国家电网发布了国内央企首个“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当好“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在做好自身碳管理基础上,服务于全社会碳减排工作。2021年10月18日,印发了《碳管理工作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公司碳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围绕着“参与碳市场建设运行、加强自身碳排放管理、推动公司碳产业发展、做好信息平台建设”四方面,重点做到“十加强、十促进”。同时国家电网成立了公司“双碳”领导小组,国网发展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构建了公司“双碳”指标体系。
(二)建立碳信用评价体系
国家电网凭借算碳、观碳、管碳、融碳、易碳、降碳的碳管理服务积累经验和平台优势,在碳金融和绿色金融方向上已经基本形成有针对性的碳信用评价体系。碳信用评价体系是一项可结合当地实际的金融数据体系,可根据企业能源数据等电网自有大数据基础测算碳排放量、排放趋势、能耗稳定性等,结合行业和区域特点确定企业的碳信用等级,并进行年度跟踪评级,为投融资双方提供有切实依据的碳信用数据,辅助金融机构风控决策,促进行业碳金融和绿色金融的信用管理能力提升。
(三)创新碳金融产品
国家电网依托现有初步构建的碳信用评价体系和国家电网旗下电e金服金融平台,落地了多个碳金融产品,在能源转型以及构建绿色金融、碳金融市场中起到良好的先锋带头作用。例如在针对省级国网下属单位,研究适用于各省能源产业链的碳信托、碳质押、碳基金产品,同时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在针对消费企业时,一方面从融资利率出手,以碳信用评价体系为依托,协助提供创新型金融产品;另一方面,研究设立绿色能源产业投资基金,从吸引国内外优质投资入手,加快电网科技的不断革新与创造。
四、推进国家电网碳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深度参与碳交易市场
一是提升碳排放数据核查能力。准确可靠的碳排数据是碳市场、碳金融发展最基础的环节,由于电力数据具有及时性、高密度等特点,电网企业拥有所有上网主体的用电数据,能够在碳排放数据核查上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用电量与生产紧密相关的行业,用电数据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的生产水平,通过对企业的负荷波动特性识别推断其开工运行情况,再结合历史能耗等数据可以估算其碳排放量。国家电网作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可以利用强大的电力数据基础和战略地位,努力成为实现碳排放自动核查的先行者。二是积极参与碳资产管理。根据财政部印发的《碳排放qTNxArWZkUiDHO5XZEgwPCndpFs4Dm4vNFB7MOavFwA=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碳配额已经被认定为流动资产,而且流动性很强,在实践中已经可以直接用于质押融资。国家电网可以投资纳入碳交易市场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并且参与开发和投资CCER项目。此外,国家电网还可以充分挖掘能源产业链中的客户,探索碳排放抵消、交易托管等业务,助力碳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三是推动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协同发展。推动电力市场、碳市场、绿证市场的衔接已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产品体系间的衔接联通是推动不同市场体系协同发展的关键桥梁。国家电网作为能源行业枢纽平台,推动建立电力市场、碳市场及绿色电力消纳机制背景下产品间的衔接机制,形成相关标准,将有助于两个市场发挥合力,推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二)开拓低碳投融资市场
一是开展碳债券和碳资产融资质押业务。可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筹集低成本资金,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如国家电网供给侧电工装备企业可以通过碳资产融资质押的方式,以超低利率为企业获得贷款。二是创新服务绿色发展的碳保险产品。国家电网可探索开展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以及针对危废物、铅蓄电池等领域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还可为碳减排项目收益提供保险,帮助绿色投资主体规避政策不确定性、运营条件变化等风险。三是发展碳基金助力碳减排项目融资。国家电网发展碳基金,可以融合资本市场和产业资源优势,联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寻找优质项目并提供资金支持,提升产融结合效率。
(三)加强碳金融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碳市场深入推进,碳金融业务涉及领域越来越多,衍生金融产品将不断增加,为顺应碳金融新形势新要求,国家电网亟需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参与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培训,加速培养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多渠道提升自身能力本领,时刻做好碳市场、碳金融发展能力储备。二是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加快建立国家电网碳金融业务长效考核评估机制,落实激励约束措施,确保碳金融在电网系统持续高质量发展。三是开展合作交流。国家电网应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加强与不同行业企业、高等科研院所的沟通对接,拓展合作领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J].国家电网,2021(03):50+52.
[2] 蓝庆新,张婧亚.发展碳金融赋能我国“双碳”目标实现[J].科技与金融,2022(06):30-34.
[3] 李婕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能源电力发展新要求[N].国家电网报,2022-03-07(003).DOI:10.28266/n.cnki.ngjdw.2022.000610.
[4] 杨青.这十年,我在电网“跑”新闻[J].报林,2022(04):22-23.
[5] 郭新明.江苏碳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金融纵横,2021(01):3-10.
[6]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色金融术语手册(2018年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7] 韦玲艳.“双碳”战略目标加速碳金融发展[J].现代商业银行,2022(12):28-31.
[8] 綦久竑.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创新实践[J].当代金融家,2018(07):86-90.
[9] 王遥,金子曦,施懿宸.碳中和背景下电网企业的碳市场参与浅析[J].团结,2022(02):33-37.
[10] 万锴.“碳达峰、碳中和”下国家电网发展研究[J].低碳世界,2022,12(05):58-60.DOI:10.16844/j.cnki.cn10-1007/tk.2022.05.060.
[11] 谢安祺,谢咸颂.双碳背景下的碳金融产品创新研究与分析[J].北方经贸,2022(07):101-104.
[作者单位: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6]
[作者简介:王放(1980—),男,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碳排放、碳交易、碳金融等。]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