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背景下,政府利用财政科技投入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借助海南省企业的财务数据与宏观经济数据集,基于SPSS等实证研究分析方法建立模型,检验海南省财政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探究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差异化政策供给,从而厘清新时代下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海南自由贸易港 企业数字化转型 财政科技投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010-05
一、引言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实现数据充分汇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基于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税收优惠等政策,很多企业正在进行数字化改革。自由贸易区域是建立在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自由贸易理论之上的,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提升经济效率,而在这一方面,企业和个人的纳税义务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税收优惠在这一目的实现过程在,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迟福林,2019)。海南是我国的首个自贸港,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国外与国内大环境、体制等都不同,而也无法有效地借鉴国内自贸区的发展经验,必须要进行独立的创新,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自贸港税制。创新中必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也会出现各种风险,所以,在自贸港的建设过程中,税制的完善,解决税收相关的问题意义重大(赵力扬,2017)。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为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以数字化理念、技术、方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变革。国外学者 Gemini(2011)和Berman(2012)分析指出,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数字技术的优势,创新运营模式,推动企业组织革新发展,从而更加的适应数字经济模式,提升企业数字竞争能力(Solis,2014;Ahmed,2016)。数字化转型可以让企业转变盈利模式,融合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实现发展质量的提升(杨新铭,2017)。陈剑等(2020)分析指出,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企业整体运作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在一些关键运作环节,如产品需求预测、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运营系统的优化改善,对当前的组织架构进行重组,重新塑造符合数字化模式的业务流程,促进企业商业价值的提升。
政府与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一体两翼”,必须要明确自身定位。政府应维系核心定位,做好规范的引导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行动主体的协调者。企业应发挥辅助作用,做好技术创新的承接者、数字化转型的积极参与者和严于律己的自我规制者(姚怡帆,叶中华,2021)。吴非等(2021)分析认为,财政科技投入能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促使企业财务稳定,而且还能够从“投入—产出”层面,实现对企业创新的优化升级,能够更进一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能够增强对外短期负债融资能力,而政府提供的研发补贴,则可以提升其对外长期负债融资(高雨辰,万滢霖,张思,2021)。
当前,国内外有不少的研究涉及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自由贸易区一般发展模式的总结对于我国设立自贸易港提供了借鉴经验,并且从海南自由贸易港本身的建设与作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究,为自由贸易港环境下企业创新发展的条件提供了依据。再者,通过政府的财政手段营造企业研发创新环境,驱动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力度,提升创新研发活动的蓬勃开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研究文献对于如何利用自贸港的建设环境使政府提供财政支持进而驱动企业形成有效的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内容偏少,尤其利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做出系统性的分析和解释较为匮乏。因此,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做了深入探讨分析。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活力。不过,因为没有政府引导,多数企业在开展数字化转型时,导致前期过于追求新技术或者新模式的研发,后期创新投入无法续力,使得其发展表现出了“数字化”应用层次较低,不符合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趋势,无法满足市场要求,从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不能够对自身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推动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查阅并系统收集关于公共财政支出、企业数字化转型、自由贸易港建设等经典理论,解析了相关的概念,了解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之前和之后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减变化、历年财政科技投入增减对企业数字化影响的纵向比较,发现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以下特点:其一,政府主要是通过财政科技投入来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并影响着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其二,亟需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发挥体制性红利,实现海南数字化创新格局的重构。其三,抓住有效契机,优化地方政府行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海南省政府可以借助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契机,实现换道超车、跨越式发展。基于海南省财政科技投入与企业数字化转型、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济绩效关系,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财政科技投入可以增强海南省企业数字化转型。
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深入的剖析“财政科技投入—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深入的探讨了“融资约束与财务稳定”“研发支出与创新产出”的关系,从而有效地证实了两者的传导路径。
H2: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在财政科技投入与科技型企业创新力度的关系中起中介效应。
从地域异质性视角剖析了“财政科技投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差异。从地区、生命周期、科技属性、产权性质等,对两者差异化影响进行了深度解读,从海南本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本土化的逻辑验证了财政科技支出的数字化转型驱动效应。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研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背景下,政府利用财政科技支出助推企业。本文以2015—2021年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研究样本,借助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资料、财务数据以及宏观经济数据集,剔除缺失数据,最终获得观测数据(数据来自天眼查、企查查、爱企查等网站手工收集)。海南省财政科技投入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投入参照官方数据。
(二)变量设计
1.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及支持技术,创建高效智能的运作开展业务,数字化转型主要围绕数字化转换和升级等来开展,数字化转型是属于核心业务的范畴,由此来构建形成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实现高层次转型升级,数字化转型不仅关系到了企业内部管理的更新,而且也涉及到企业各方面的软、硬件体系“数字化”。当前,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云技术、周边技术、底层技术等都属于企业可运用的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对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运营等全过程的优化。为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本文借鉴发表自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各年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经过每一企业技术能力的筛选,查找出涉及数字化技术的词频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表示。
2.财政科技投入。财政科技支出表示的是政府在相关科技活动支持方面投入的经费,通常表示的是国家财政预算内安排的科研支出,也就是说,政府为提升科技水平而制定的财政支出即为财政科技支出,在本文中选作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财政科技投入,因此,海南省对企业的科技投入以选取2015至2021年之间的海南省财政科技支出为代表,以科技活动基本情况中的R&D经费支出和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两项指标为解释变量。
3.调节变量。可从多方面来考察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情况,而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财政拨款收入,也就是企业从财政部门获得的用来购建固定资产或改造技术的资金,或者是政府向企业发放的奖励款项,为企业研发活动拨付的专项经费等。以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的每年财政拨款收入为调节变量,获取自贸港建设政府助推强度。
4.控制变量。为了提高回归分析的准确精度,对公司特征变量:注册资本均值、实缴资本均值等几个方面可能对数字化转型带来影响的因素进行了控制。具体变量数据及描述见表1。
(三)构建模型
为研究财政科技投入对海南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是否更有力推进,本文构建如下模型以检验假设:
Y=α0+α1X1+α2X2+α3X3+α4X4+α5X5+ε
模型中,数字化技术的词频(Y)为被解释变量;R&D经费支出(X1)、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X2)是解释变量;财政拨款收入(X3)是调节变量;注册资本(X4)、实缴资本(X5)是控制变量,ε为随机变量。如果R&D经费支出(X1)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X2)的前置系数α1、α2为正数且显著,说明财政科技投入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正相关,即财政科技投入可以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满足H1的假设;如果财政拨款收入(X3)的前置系数α3为正数且显著,表明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中会受到财政拨款收入的影响,满足H2的假设。
四、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在线性回归分析前,首先要开展相关性分析,这是对有着相关性的变量开展的分析,对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程度进行评价衡量。因此,相关性分析要求变量元素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并且相互之间按照某种规律在范围区间内变化是必要的。
相关性分析不能得出因果性的结论,但是可以得到变量之间关系的初步性的判断,通过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联系,利用Excel中散点图将两个变量的关系形态描绘出来,如图1和图2。
从上图来看,两个图上的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出了增长趋势,在短期变化趋势方面,两组数据也基本相同。
(二)线性回归结果分析
1.显著性检验。本文在线性回归分析方面采用的是Ewiews软件,通过面板数据进行模型的构建,在时间序列(2015—2021年)基础上将各变量引入,通过最近小二乘法,进行OLS多元线性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Y=-4975025+95.66966X1+9031.836X2+0047985X3+0.073733
X4+-0.037197X5
解释变量系数α1、α2为正数且p值小于0.05,即R&D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两个变量对数字化技术的词频呈现正相关且显著,说明海南省社会层面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对于推动海南省数字化转型起到一定作用。
调节变量X3的系数α3为正数但p值为0.0598,由此说明,虽然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在财政科技投入与科技型企业创新力度之间会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显著。
2.拟合度检验。根据回归分析可知,该模型中样本可决系数R-squared=0.999826,修正可决系数Ad-justed R-squared=
0.998958,计算得R2=0.999652,R方数值的大小并不是绝对数值,并且一般越大越好,说明回归与观测值越接近,则也就证明模型有着更高的拟合度,从结果来看,模型R2较大,所以表明有着较好的拟合度。F检验方面,模型F检验值为1151.540,在α=0.05水平下大于临界值,所以,通过了F检验,这也就证明了该方程符合线性关系。T检验,当α=0.05时,查表的临界值为1.96,从表1可得T统计量分别为10.64205>1.96,13.19649>1.96,这也就表示两者都显著影响着企业数字化转型。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R&D经费支出和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两项因素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海南省政府给予研究与试验经费越充裕,科技研发投入越多,越能够吸引投资者开创新路径,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革越发顺利,自然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除刚才提到的这两项指标以外,还有另外一项指标:财政拨款收入作为调节变量,虽然不会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造成直接影响,但是海南省科学技术厅拨放给下属单位或者是企业的资金间接促进企业数字化的增强,比如建设固定资产,支持企业购买设备等,由于未开展量化分析,未来研究应该做好量化分析。基于以上的结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如果可以附加政府的扶持无外乎是锦上添花,宏观的政策对微观经济主体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海南省建设自贸港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结合以上实证分析,提出增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一)设定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账户
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以政府补贴来加快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而因为R&D经费支出能够明显地正向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其作用,可通过安排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账户,保障对数字化转型的持续稳定支持;而政府补贴存在门槛效应,所以,在补贴力度方面应该适当加大,从而更好地吸引企业积极主动地转型;结合市场竞争环境,实现政府补贴资源的差异化分配。政府补贴作用在竞争低的市场,有着更为明显的作用,所以应当分配更多资源;设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专项基金,设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健全基金管理办法和运作机制,实现专项资金的有效监管,充分发挥出基金的作用。构建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实现多层次覆盖,在智造强省建设中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申请国家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降低企业研发技术和产品风险,在不同研发阶段提供不一样的支持;引入租赁、担保、保险制度,加大新产品的推广使用。政府补贴在高竞争市场发挥的作用较小,因此,可以适当减少补贴的投入,引导企业根据自身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减少同质化竞争,提升补贴支持效果。
(二)培养数字化高技能人才
1.政策允许境外理工农医大学及职业院校在海南独立办学。针对企业缺乏高端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中小企业尤为突出,对于这种情况,加快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制度体系,拓展人才引入渠道,引入更多高新技术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加强人才培养,注重技能型人才和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健全相关专业的教育体系和科学建设,形成一整套匹配的人才培养路径,从专业的完善到人才培养,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政府层面也要提供更多的培训条件,制定相关的制度体系,以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企业人才培养,从而形成长效发展机制,并在培训活动方面,提供必要的减免政策,降低企业培训成本,提升企业培训参与度。
2.在人力资源类别的评估上主要采用薪酬水平等指标,人才个人所得税最高15%。要推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首先就要做好人才评价,构建和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能够更好地引导和规范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在人力资源评价方面,《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主要衡量标准为薪酬水平”,根据自贸港的人才总量和人才需求情况,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充分地发挥出对人才培养、发展的引导指挥作用,聚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吸引大量在数字化、智能化、计算机领域的翘楚优秀者,要加快落实开放、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推进素质良好、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符合建设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
1.建设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发挥各种媒介的渠道作用,推动政策宣传,改变传播渠道狭窄,信息获取不畅的局面,让企业能够全面掌握相关信息,更好地执行和落实规划政策,快速发挥出政策优势和效果。开展各类专题培训,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服务,邀请各类专家进行案例分析宣讲,评估诊断,为中小企业提供面对面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自信。重点开展各类专题培训,如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等,帮助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评估人才的培养,有效地提升企业自身在评估和诊断上的能力。总结成功经验,并在中小企业中推广成功案例和方法,开展各类示范、试点工作,并积极地邀请各类企业参与。深入调研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情况,并了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根据企业数字化转型各阶段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生命周期,借鉴周围地区的成功经验,梳理、整合、出台各类配套政策,保证各部门政策能够实现有效衔接,推动中央政策落实,加快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的推进,推动工作机制的完善落实。
2.开放增值电信业务,安全有序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开展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业务,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利用政府和企业信息资源,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共同推进数字化转型。在初期阶段,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搭建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整个企业现有的资源,通过开放市场提供购买或租借服务,减少重复成本。加快投入和发展产业园区数字化,推动数字管理平台的构建,提升园区整体的服务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和服务。依托产业园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构建,从而保障了对企业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发展方面的支持,让企业能够享受到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平台服务,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发挥央企等示范带头作用,引导这类企业充分地盘活自身的冗余资源,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设备和人才支持,实现市场数字化的整体推进;鼓励大型企业充分地发挥出自建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将平台服务开放给中小企业,促进整个行业链条或地区的数字化发展。
(四)数字化政策持续加温
实施15%企业所得税,企业资本性支出可一次性税前扣除或加速折旧,企业自用的进口设备、生产原辅料、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第一,完善税收激励体系,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是一个有效的推进政策,发挥出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完善税收激励体系,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持续的推动作用,发挥出政策的精准效果,实现精准引导、精准推进,真正地发挥出政策对企业数字化的带动作用。第二,根据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差异化税收激励政策,从而更好地符合实际情况,实现政策的精准效果,避免政策资源浪费。研究发现,对于地区市场化水平高、行业竞争水平高和自身成长性高的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所带来的效果更加明显,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可以发挥出更加明显的作用。所以,要结合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水平,根据行业的成熟度、竞争性,以及企业发展的阶段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税收激励政策,通过细化政策,形成更具有针对性具体性的指导政策,从而提升政策的带动效果,并根据市场、行业和企业变化,结合政策效果做出及时的调整,让税收激励政策能够作用到所有企业上,发挥出更加广泛的作用效果,推动整体数字化转型升级。第三,在税收激励政策方面,要坚持以技术和资金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市场机制完善,建设更加齐全完备的数字基础设施。首先,政府层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优惠政策,减少企业初期的成本压力,并制定更多能够带动技术研发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促进企业搭建数字化平台,实现数字化合作共享。最后,完善市场机制,健全数字基础设施,从基础上保障企业数字化转型。
[本文受三亚学院校级中青年教师专项培养(教学类)项目资助,课题名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政府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编号:USYJSPY24-09)]
参考文献:
[1] 闻岳春,黄庆成.“有形之手”能够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吗?——基于政府补贴视角[J].征信,2022,40(12):85-92.
[2] 蔡菲莹,黄秀薷.政府数据开放、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J].统计与决策,2022,38(23):175-179.
[3] 樊自甫,陶友鹏,龚亚.政府补贴能促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吗?——基于演化博弈的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行为分析[J].技术经济,2022,41(11):128-139.
[4] 刘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D].吉林大学,2022.
[5] 饶健.产业关联视角下“信息基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22.
[6] 余典范,王超,陈磊.政府补助、产业链协同与企业数字化[J].经济管理,2022,44(05):63-82.
[7] 杨磊,潘桂花,侯贵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参与主体的行为演化[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06):112-123.
[8] 袁容容.中小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及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21.
[9] 吴非,常曦,任晓怡.政府驱动型创新:财政科技支出与企业数字化转型[J].财政研究,2021(01):102-115.
[10] 唐易婷,吕嘉怡.政府、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怎么走?[N].佛山日报,2020-12-12(A05)
[11] 许敬涵.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0.
[12] 仲伟.地方政府如何部署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J].中国工业评论,2018(04):34-40.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海南三亚 572022)
[作者简介:李旭超,三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