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学生的“识字与写字”方面提出了以下要求。第一学段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第二学段要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第三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这就要求教师抓好课堂主阵地,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习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查字典,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读生字新词,减少错别字的使用,使他们扫清阅读障碍。更重要的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查字典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体现。基于此,笔者以《新华字典》为例,探讨培养小学生查字典习惯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学生查字典能力情况及原因
魏书生曾说,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查字典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或不会读的生字、不清楚笔画的字、不理解含义的字时,能够积极主动地查字典。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会查字典,但学而不用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以自身所在小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字典持有数量、开展相关测试等,对学生的查字典能力进行摸底,调查情况见表1。
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会查字典,但从查字典的速度和能力来看,四、五年级学生的查字典能力不如二、三年级的学生。
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后,笔者认为影响学生查字典能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忽视查字典的重要性。部分教师和家长将重点放在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往往采用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对学生查字典习惯的培养。同时,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会查字典这一技能即可,没有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加上部分教师并没有强调携带字典的必要性,学生也就没有形成必须使用字典的意识,更不具备利用字典准确识字、写字的行动力。二是学习主动性较弱。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部分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询问家长、同学或教师,或者直接忽略该生字。他们缺乏利用查字典的方式去攻克识字障碍的意识,没有养成积极查字典的习惯。三是存在抵触心理。部分学生对查字典这一技能的掌握不扎实,在用字典查生字时常常出现找不到生字或者耗费较长时间的情况。由于没有获得成功体验,他们便对查字典这一方式产生排斥心理。四是有更便捷的选择。许多教辅资料的内容齐全,详细介绍了课文的字、词、句、段,所有知识点一目了然,查阅快捷。
二、培养小学生查字典习惯的策略
汉字是表意文字,音、形、义统一是其明显区别于其他文字的特征。通过查字典,学生除了可以正确认识、书写生字,还能够了解汉字的不同含义,体会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教师要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虽然字典小巧,但它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字典的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在需要时迅速查阅,准确理解词汇的含义与用法,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
(一)化难为易,寓教于乐
在引导学生认识字典这种工具书时,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猜谜语等趣味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字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还可以按照顺序介绍字典中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部首检字表、字典正文、附录等部分内容,采取通关的方式,每引导学生认识一个部分,及时进行正向强化,从而增强学生掌握查字典技能的自信心。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有音序检字法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和“语文园地七”中有部首检字法的相关内容。在初学这两种检字法时,低年级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认识到,该年龄段学生感觉和知觉的无意性、情绪性比较突出,他们难以保持持久的专注力,擅长具体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在引导学生学习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时,教师要注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对于音序检字法,教材上提供了口诀,即“音序查字要记牢,先把首个字母找。字母下面找音节,看看它在第几页”。在教学时,教师要先解释清楚口诀的意思,引导学生按步骤练习,再让学生熟练背诵。对于部首检字法,教材以“狐”字为例,详细说明了每一个步骤。教师可以提炼出口诀,即“认准部首数笔画,部首目录查页码。除去部首数笔画,检字表里找到它。再看页码翻正文,竖线两边仔细查”,以口诀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引导学生厘清查字典步骤后,教师可以采取闯关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如第一关为在字典部首目录里找到指定汉字的部首,第二关为根据部首快速翻到部首检字表,并找到这个字,第三关为根据检字表,找到正文里汉字的位置。
此外,微课的运用在查字典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声画一体功能,对每一步进行演示介绍,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查字典的步骤,提高学习效率。在平时的识字与写字练习中,教师要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查字典知识进行专项复习,包括音序、汉字基本笔画和各种查字典的方法等,从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查字典技能,减少畏难情绪,养成查字典的良好习惯。
(二)创新练习方式,强化技能
在掌握查字典技能后,要想提高使用字典的效率,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基于此,教师要全面把握学情,创新练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
1.实践性作业巧设计。让学生预习课文,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用字典找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汉字;让学生查找街道广告牌上的生字,并根据字典信息推测广告牌的含义;引导学生收集趣味生僻字,并互相分享;等等。例如,在教完部首检字法后,教师可以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板块“名字里的故事”这部分内容,设计“查查我名字的含义”实践作业,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们想知道长辈为你们取的名字在字典的哪一页吗?你们的名字有什么丰富而美好的含义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用字典查找相关知识、解析自己名字的含义,这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博大与神奇,从而调动查字典的积极性和学习汉字的主动性。
2.以赛促练,加强技能。一是“师生比赛激斗志”。在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随机点名的方式选择一个学生,和学生一起查找一个字,比拼查找速度。当学生获胜时,教师应给予其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在课后认真练习查字典技能。二是“生生互赛促提高”。教师可以设计科学的查字典能力检测试题,引导班级学生开展比赛。比赛内容可以包括:写出指定汉字的部首、部首所在页码、汉字所在页码、汉字的读音、组词等。教师既要考查学生的查找正确率,又要关注学生查字典的速度。三是“字典大通关年级赛”。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集体教研,进一步优化比赛试题和细则,举办年级查字典挑战赛,着重考查学生对部首检字法的掌握程度。在赛后,学校应颁发奖状,营造积极向上的查字典氛围。
(三)广泛运用,养成习惯
查字典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拼音知识,理解词语意思,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敏捷程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想使学生养成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写作、生活中加强对字典的运用。
例如,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主动查字典,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要求,即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生字的字形和辨析不同字的含义,使行文变得更加严谨、顺畅。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汉字,培养其自主识字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板块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找出广告牌、宣传单、新闻稿中的生字,并翻阅字典,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
(四)家校共育,营造氛围
教师和家长要开展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读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而要想在广阔的阅读世界中遨游,学生首先需要读懂书中的内容。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同阅读,当孩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来解决问题。同时,家长要用长远的眼光理性看待查字典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自己查字典,并帮助他们理解汉字的不同含义。此外,教师可以在班级创建字典角,营造开放、共享的学习氛围,方便学生随时请教字典这个“小老师”。
结语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课标提出,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教师要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查字典技能,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让学生在自主识字的过程中掌握汉字的不同含义,体会汉字独有的造字规律,理解汉字所具有的深厚内涵,从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帮助他们积累个体语言经验,以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锦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