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4-08-08 00:00:00许冬青
幸福家庭 2024年7期
关键词:学段新课标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基于各学段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后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深入分析新课标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提出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以充分发挥学习任务群的教育功能。

文章探讨了围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开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文章分学段地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具体教学活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期教师有效落实学习任务群的培养目标,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第一学段:调动已有经验,体验阅读学习乐趣

新课标要求这一学段(一至二年级)的学生能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鉴于低年级学生尚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存在局限,因此,教师应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具体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培养目标,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语文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契合的阅读材料,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生活经验的迁移,让学生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体验阅读学习的乐趣。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为例。这篇课文以“春天”为主题,通过景物描写传达了春天之美。基于任务群教育理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其对“春天”的认识。

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结合鸟鸣、溪流声等音频,向学生展示春天景色的视频,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唱歌的小鸟”“跳舞的溪水”等词,并借此引出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春天”。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细节,让其结合生活景象交流讨论。例如,针对教材中“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这一句,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校园的草坪在春天来临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和课文中描述的一样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自然景象进行讨论,将已有经验迁移到学习活动中。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然景象寻找春天、理解春天的景色,以经验迁移感受语言表达的精美、感知文学阅读的美妙,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学习乐趣,同时有效落实学习任务群对该学段语文学习提出的要求。

二、第二学段:讲述阅读感悟,正确运用文学语言

新课标要求这一学段(三至四年级)的学生能通过阅读学会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针对该学段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开发,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文学阅读的同时,学会正确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想,进而落实学习任务群的培养要求。

(一)分析故事,表达情感

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历史人物故事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从中选取合适的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并在阅读后鼓励他们表达阅读感想,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为例,这篇课文叙述了周恩来总理年少时的经历,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了周恩来总理如何萌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念,如何通过勤奋学习树立起“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目标。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讲一讲文中发生的事情,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周恩来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接着,教师可以结合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设计讨论议题:“身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你应当如何行动?当被问及为何读书时,你又会如何作答?”这样的讨论旨在让学生能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表达自身的情感。

(二)融合生活,自由表达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包含了大量以自然为主题的内容。学生能在阅读中深入品味描绘大自然的诗歌与散文,感受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和生命的哲思。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生活视角赏析文章,并鼓励他们在阅读后尝试使用文学语言自由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珍视。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为例。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身边景物,通过描写秋天雨后初晴,道路两旁的树叶飘落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阅读学习中,通过作者对梧桐叶形状、颜色等的文字描写,学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阅读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自然景象,并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神奇的自然景色?是什么样的?”让学生结合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并鼓励他们以小练笔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在自由表达中落实学习任务目标。

(三)大胆想象,提高阅读兴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引领学生探索这些充满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文学素材,让学生领略文学世界的奇妙。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口头语言或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为例,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通过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句清晰串联起了整个故事脉络,是典型的叙事性佳作。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对此,教师在学习任务群的指引下,可以在阅读前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画面,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首先,课文中急性子顾客在“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不断提出新要求,将原本计划制作的冬季棉袄变成了春装。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特别是衣服样式的变化,引导学生猜想“慢性子裁缝”与“急性子顾客”之间的对话。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故事文本,让其结合插图全面了解裁缝店内发生的种种趣事。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上书本,采取复述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利用插图、关键词、时间线来完成阅读和表达,落实学习任务群要求,并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三、第三学段:感知阅读情感,学会创意文本表达

新课标要求这一学段(五至六年级)的学生能在阅读学习中掌握讲述、评析等方式;能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能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能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为此,教师可以围绕这些具体要求设计语文阅读课程。

(一)讲述评析,交流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讲述革命先烈故事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革命历史的波澜壮阔,还深刻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强大人格力量。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作品,学生能够体会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讲述故事情节、评析人物性格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践行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要求。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一课为例。这篇课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介绍“少年”同“中国”的关系,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通过阅读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期望和赞美以及对“中国少年”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的强调。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课文,我们了解到‘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有关‘中国少年’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讲述相关革命先辈的故事,如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情节、评析人物性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深入讨论和表达中增强情感体验,升华思想。

(二)阅读想象,尝试创意表达

随着学生语言素养的逐步提升,他们能在阅读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并能在复述情节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体验融入其中,形成具有独特创意的表达。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敢于想象、大胆创作,鼓励他们以创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而通过读与写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课为例。这篇课文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在祖父园子里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园子里各种生物和活动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的深厚情感。为了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创意表达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阅读中的某一部分,引导学生展开创意表达。比如,当学生读到“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原文展开想象:“这棵榆树是什么样的?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榆树会呈现怎样的状态?”鼓励学生结合文本大胆想象并在原有阅读基础上进行扩写,帮助学生在创意表达中加深对阅读材料的印象。

(三)读写结合,运用阅读技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策划“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掌握语言运用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全面实现学习任务群所设定的目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为例。这篇课文通过描绘作者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文章遵循“总—分—总”的框架,围绕“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三个核心维度展开,展现了草原瑰丽的景色,表现了草原人民的豪放、纯朴与善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教师可以精心策划“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种表达方式的艺术效果,进而要求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此外,围绕“草原做客、蒙汉情深”的主题,教师可以设计写作任务,如“在生活中你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吗?请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写出你的经历。”这样的写作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将阅读体验转化为写作实践,还有助于教师达成教学目标。

结语

文章基于部编版教材及新课标的规范指导,深入探讨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理念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引领下,语文阅读学习实现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有机融合,学生能够在思考与表达中实现思维与语言能力的双重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相关文件的深入解读,致力于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书香与创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在广泛阅读与精准表达中,真正领略文学之美。

(作者单位:温州市瓯海区瞿溪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学段新课标课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5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8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