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情境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4-08-08 00:00:00孙建明
幸福家庭 2024年7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人教版生物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时将问题与真实情境有机结合,带领学生进入具体的场景观察、思考和探索,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增强教学效果。基于此,笔者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初中生物情境化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创设生活情境,促进迁移运用

(一)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应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相关的知识,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熊猫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并提出如下问题:“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的环境为什么适合大熊猫生活?”随后,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生态因素的概念。

(二)以生活实验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验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迁移运用,让其通过生物实验理解知识、验证猜想,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探究小组,引导他们提出“光可能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这一假设,从而为实验操作指明方向。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操作步骤向学生提问,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以验证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基本条件。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拓宽实验范围,让学生围绕“韭菜是绿色的,韭黄为何是黄色的”这一问题继续探究,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从而获得对知识的创造性理解,实现对知识的迁移运用。

(三)以生活作业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

在基于生活情境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家庭种植、实验操作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以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丰富实践体验,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不同的营养需求,合理设计这三类人群一日三餐的食谱,并注明这样设计的原因,帮助学生建立营养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而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一)以悬念设置吸引学生探索问题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还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索和思考的热情,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用洋葱做成的临时玻片标本,让学生猜一猜“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玻片标本”这个实验所用到的材料和器材。经过讨论与交流,学生会想到实验需要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镊子、洋葱和碘液等材料与器材。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显微镜下面观察到的细胞都是什么形态”“这些细胞都有怎样的结构”等问题开展实践探究,并要求学生在实验中高度集中专注力,积极主动地尝试,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式探寻释疑的路径,提升科学素养。

(二)以实践问题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实现“学

知识”向“用知识”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初中生物教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教师可以将问题融入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边做边思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外实践基地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种植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设置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大豆、玉米等种子,并让学生说说这些种子有什么特点和不同之处。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浸泡了一天一夜的玉米和大豆种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剖种子,并通过讨论说出它们各部分的结构。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种植基地种植玉米,让学生分别选择未处理的种子、浸泡过的种子和水煮过的种子开展种植实验,预测这三种玉米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说出理由,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

(三)以分层提问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在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时,教师要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问题,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例如: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是什么”“是怎样的”等类型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设置应用性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思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得特别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启发性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说说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提问。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应用性问题,让他们在情境中合理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和解释生物现象,实现由“输入”到“输出”的转变;对于基础较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整合这节课甚至不同单元的知识提出分析性问题,让学生阐述对生物现象本质的认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三、巧用信息化资源创设情境,降低理解难度

(一)以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呈现知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教学手段,它通过图表、视频、动画和图片等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能够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狗狗一家和猫咪一家的图片,并提出如下问题:“同窝小狗与母狗、同窝小猫与母猫长得一样吗?同窝小狗、同窝小猫长得相同吗?请回想一下,自己的哪些特征像父亲、哪些特征像母亲?为什么与父母既像又不像呢?”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个体的遗传与变异及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才使得生物圈中的生命各不相同。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番茄的红果与黄果、免的白毛与黑毛、鸡的玫瑰冠与单冠这四幅图片,并让学生回答“这几幅图片分别表示哪种生物的什么性状”“这些生物的这一性状有几种表现形式”“你能举出其他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的实例吗”等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对性状的要点这一知识。

(二)以微课设计突破教学难点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取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满足学生快速提取知识要点的需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中设计如下五个环节。在导入环节播放一段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离不开光合作用。在知识讲解环节以播放动画和展示图表的方式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在重点难点突破环节以实例分享、实验演示等方式,讲解学生易产生的困惑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在深化拓展环节让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总结概括环节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并以小测验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以电子白板促进课堂互动

电子白板具有使用便捷、直观性强的特点。在情境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优势,以互动演示的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在电子白板的辅助下,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屏幕的方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标注、演示功能,以图形、动画等形式直观呈现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创设角色扮演情境,丰富学习体验

(一)通过角色扮演融入现实情境

角色扮演是指学生以直观的方式融入现实情境,实现所学知识与实践内容的有效衔接。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多重感官接触和了解抽象的知识,从而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科学家,借助地图分别了解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农田和城市等生态系统的特点与功能,增强生物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融入现实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对生态系统相关概念的理解。

(二)通过角色扮演丰富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时,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皮肤、黏膜、淋巴结、白细胞及病原体等角色,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掌握人体免疫的过程,促进他们对免疫知识的理解。

(三)通过创编短剧提高应用能力

在初中生物情境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内容指导学生创编短剧并开展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时,教师可以围绕“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创编短剧并开展角色扮演,让他们演绎生活中某一个同学出现了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其他同学纷纷出谋划策,最终结合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提出预防与治疗感冒的方案的情节。这样的短剧创编和角色扮演活动既富有趣味性,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情境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第一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人教版生物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角色扮演游戏
幼儿园(2021年7期)2021-08-09 12:48:22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2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