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住、不听话,别忽视了“儿童多动症”

2024-08-08 00:00:00章景丽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4年6期
关键词:多动症兴奋剂冲动

经常听到家长因为孩子的种种“问题行为”而抱怨:提到学习就提不起精神,做作业磨蹭、拖拉,考试粗心大意,成绩不理想;安坐困难,上课小动作多,动来动去,一刻不停,精力异常充沛;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爱做“白日梦”,生活中丢三落四,易忘事;与其他儿童相处不融洽,总是闯祸……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有这些问题是性格原因,缺乏管教,殊不知很多孩子被“误诊”了,事实上他们可能患上了“儿童多动症”。

▲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一个俗称,专业名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发病于儿童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性格冲动。这类儿童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且行为和情绪问题比同龄儿童更突出,往往会导致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伙伴关系不融洽。

▲ 多动症的病因

ADH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是由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造成的一种综合征。其中,家系和双生子研究证实了遗传因素在ADHD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一个儿童患有ADHD,那么其家庭成员中儿童患ADHD的风险为普通儿童的5倍;双生子研究结果显示,双生子之一患有ADHD,那么另一个孩子患病的风险是80%—90%,在儿童多动、冲动行为方面的遗传度可高达97%。怀孕不满37周出生的早产儿,或出生时体重过轻(<2千克),这类儿童患ADHD的风险更高。社会环境因素,如孕期母亲吸烟、饮酒,父母关系不和谐、离异,父母教育方式不恰当,长期铅暴露等,都可能导致儿童患ADHD的风险增加。

▲ 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

目前,世界范围内ADHD的患病率为3%—5%,男女比例为4:1,男孩患病率明显高于女孩。多国的研究结果显示,ADHD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患病率有差异,我国最新报道的ADHD患病率约为6.26%(全国约有2300万患ADHD的儿童),即一个班上(以50个儿童为例)有2—3个患ADHD的儿童。但从医疗机构就诊情况看,ADHD的就诊率不到10%。由此可见,很多患病儿童由于家长不够重视而被漏诊,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 儿童多动症的主要表现

ADHD临床表现多样,根据症状可分为3种类型。

1.注意缺陷型。儿童注意力分散,导致不能有效学习,做事容易分心、走神,上课或写作业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生活中丢三落四,粗心大意,做事情拖拉,虎头蛇尾;经常有意回避与人社交,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事情。这种类型比较隐匿,很多儿童到小学阶段才被发现患病,尤其是女孩子。

2.多动冲动型。表现为自控能力差,身体活动过多,上课时小动作多,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安坐困难,有些儿童甚至会离开座位;喜欢干扰其他儿童,活动时不能安静玩耍,话多、喜欢插嘴,耐性差,不愿接受排队或等待。这类儿童通常难以理解别人的内心活动或无恶意的玩笑,经常做出冲动反应,与其他儿童发生冲突,甚至做出危险性或破坏性行为。由于多动、冲动等行为问题突出,经常被其他儿童及家长、老师告状,让家长很头痛。

3.混合型。既有注意力缺陷的问题又有多动、冲动的问题,此种类型一般预后较差。

并非所有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多动、冲动的儿童都是ADHD,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相似的症状(学习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特异性的生理指标可以诊断ADHD,确诊需要专科医生经过专业、细致、多维度的观察、访谈、检查和心理测评,从儿童的语言、行为、能力、学习、家庭情况等来综合评估。

▲ 儿童多动症不治疗会怎么样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问题行为只是不好的习惯,而不是疾病,不需要寻求医学干预和治疗。20世纪70年代,许多医生认为儿童进入青春期后ADHD症状就会缓解,青春期前并不需要治疗。但到了80年代后期,相继有学者质疑这个观点。目前,医学界的共识认为ADHD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不接受及时、规范的治疗,可能影响儿童的学业、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社会交流等多个方面。根据现有研究,学者认为70%的ADHD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会持续到成年期,影响儿童成年后的生活。因此,家长们千万不能忽视异常的儿童行为习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关键。

▲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

治疗ADHD,一般推荐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学龄期儿童的首选治疗方法。治疗药物大致可分为中枢兴奋剂和非中枢兴奋剂,中枢兴奋剂我国目前有哌甲酯速释剂和控释剂(专注达);而非中枢兴奋剂有盐酸托莫西汀(择思达),α-肾上腺素能药物、安非他酮等。其中盐酸哌甲酯和盐酸托莫西汀为国内一线治疗药物。药物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食欲抑制、入睡延迟、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心境不稳(可能出现爱哭,甚至严重的抑郁样综合征)、易怒等;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胃痛、疲倦等。不良反应通常是暂时的,家长们可以放心,一般在治疗的第4周不良反应便会消失,大部分儿童是能耐受的。

2.非药物治疗。包括父母培训、行为干预、学校干预、认知干预、心理治疗及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等。父母培训是一种主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目的在于为家长们提供ADHD的相关知识,便于家长辅助儿童进行行为管理。患ADHD的儿童由于好动不安、容易闯祸,学习注意力易分散,需要家长不停地督促,家长只有掌握合理的行为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除了父母培训,大量循证医学研究也证实家庭的心理治疗、学校内的系统干预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家长正确认识ADHD,不给孩子“贴标签”,做到理解和接纳,与他们进行友好沟通是参与治疗的第一步。虽然治疗ADHD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家长也不用过于焦虑,基于科学的干预,通过正确的养育方式,ADHD并不会成为孩子未来的绊脚石。

猜你喜欢
多动症兴奋剂冲动
结婚是需要一点冲动的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冲动”不是真担当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2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20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高科技是否变成奥运的“兴奋剂”
房子犯了多动症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人生十六七(2015年6期)2015-02-28 13:08:39
他的冲动我的迷茫
婚育与健康(2009年4期)2009-04-28 09:55:04
反兴奋剂升格
中国体育(2004年3期)2004-11-11 08: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