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共产党宣言》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必修课。新时代伟大斗争体现出对《共产党宣言》的坚持和发展:它坚持《宣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定的革命精神,在明确斗争底线的基础上赋予斗争内容以多样性;它坚守《宣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法,将斗争普遍化为治国理政的一般手段,深化斗争策略的艺术性;它坚持《宣言》的人民立场,将斗争任务创造性指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时代伟大斗争对《共产党宣言》的坚持与发展在理论层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实践层面有助于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工程。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伟大斗争;坚持;发展
中图分类号:A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05 — 0061 — 06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立足于当时社会背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揭示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激烈的矛盾斗争,规划出共产主义的光明图景,指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主体力量,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伟大斗争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根中国实际,统揽伟大事业,打造伟大工程,铸就伟大梦想,并提出一系列有关伟大斗争的重要论述,推动了《宣言》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新时代伟大斗争思想继承了《宣言》革命斗争精神、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法与人民立场等方面,同时创造性地发展了斗争内容、斗争艺术、斗争任务等。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思想和《宣言》革命斗争思想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深刻辨识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深层理论依据和《宣言》的时代价值。
一、新时代伟大斗争坚持《宣言》的革命精神,丰富斗争内容
伟大斗争始终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强调以坚定的斗争意志和饱满的精神斗志抵御风险挑战,这与《宣言》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革命精神一脉相承。同时,由于历史条件的改变,伟大斗争承担着新时代赋予的新内容。
(一)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革命斗争精神的继承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一个具有彻底的革命意识的无产阶级必然会发扬最毋庸置疑的斗争精神。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共产主义者要“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1]。他科学地洞察出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给人们带来的压迫,与此同时,也指出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给人们思想发展带来的禁锢。这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革命是持续的、不间断的,是要同一切阶级差别进行斗争,并消灭这些阶级差别产生的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观念。只有和这些敌对的关系和观念进行斗争,“主张变革的党才走向成熟,成为一个真正革命的党”[2]。
新时代伟大斗争强调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继承了《宣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定的斗争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阐明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为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该有的奋进状态。他指出面对前进道路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3]。这是站在全党的角度为中国共产党的拼搏状态所做出的概括,即在涉及国家大是大非问题时不低头、不退缩,以饱满的斗争意志对抗风险和挑战才是百年大党应有的姿态。这与《宣言》中无产阶级及其共产党人所展现的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一脉相承。因为新时代的伟大斗争绝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经历长期的、艰苦的奋斗过程,而顽强的斗争精神就是这个过程的强大支撑力,才能“使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的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4]。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遵循的一条重大原则,号召我们要增强志气、骨气和底气,在迎难而上中“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5]这是站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角度对新时代伟大斗争提出的现实要求,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斗争原则,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昂首向前的奋勇姿态,体现了对《宣言》所展现的斗争精神的继承。
(二)实现对《宣言》斗争内容的创造性发展
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更侧重于促进社会发展的建设性,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伟大斗争从本质上赋予了“斗争”新的认识视角;另一方面,创造性扩展了新时代的斗争内容,体现出对《宣言》革命斗争的创造性发展。
首先,新时代伟大斗争破除了对“斗争”的传统认知,赋予了斗争新的认识视角。众所周知,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的斗争的根本意蕴为阶级斗争,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根本对立。除此之外,马克思第一次提到伟大斗争是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 ( 笔记五),文中指出“我们还不应该忘记,在这些大灾难之后的时代是铁器时代——如果这个时代以伟大斗争为标志,那它是幸运的。”[6]在这里,马克思用“伟大斗争”赞赏那样一个时代[7],但他并没有赋予伟大斗争任何特有的意蕴和内涵。另外,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曾用伟大斗争指代“新社会与正在崩溃的旧社会之间进行的”斗争[8]。恩格斯也曾经用“伟大斗争”指代英国工人的罢工运动。可以看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视野中,斗争更多地指代无产阶级革命,而“伟大斗争”则没有形成独特的内涵和意蕴[9]。总之,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斗争”的本质主要为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联合起来反对资产阶级,为自身争得生存空间的阶级斗争。
新时代,准确认识伟大斗争需要跳出对传统“阶级斗争”的惯性认知。但这并不是要忽视阶级斗争,也不是要消解阶级斗争曾经起过的重要作用。事实上,中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10]。这就意味着需要以历史的、现实的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个“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在新时代的新征途上,我们很可能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和长期性的“伴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的各种挑战[11]。因此,要同“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做斗争[12]。这里,便需要对“斗争”做出澄清。以新时代的视角来看,不能把“斗争”看成传统意义上的“争斗”“暴斗”。它既不是要在社会领域开展“殊死搏斗”的“流血性斗争”,也不是要开展革命时期两个对立阶级的政权争夺的斗争。而是要与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长期的、复杂的风险挑战和现实矛盾问题作斗争[13],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主动展现出奋勇向前的姿态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因此,从这一视角来说,新时代关于伟大斗争的论述是对《宣言》阶级斗争的创新性运用,开启了人们认识“斗争”的新视角。
其次,新时代伟大斗争扩展了斗争内容。《宣言》言简意赅地指出共产党人的全部使命在于展开阶级斗争,“消灭私有制”,阐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具体内容。但在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交汇之下,开展伟大斗争呈现出新的内容。
第一,明确新时代伟大斗争需要把握斗争底线,即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损害中国人民利益的一切言论和行为都包含在斗争的范围之内。比如,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社会主义力量支离破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无疑会成为一些国家的众矢之的,“中国威胁论”“社会主义崩溃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谣言不绝于耳,类似论调层出不穷,试图歪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打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另外,保护主义势力层出不穷、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单边主义不断扩张,国内外局势波谲云诡,西方不断制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谣言,给中国共产党扣上“专政”的帽子,离间党和人民的“鱼水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党和人民必须站稳立场、把牢航向的原则性、根本性问题,隶属于伟大斗争范围之内,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重要内容。
第二,新时代伟大斗争,从数量上规定了斗争内容的多样性。党和国家的事业获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果的同时,还存在不足和挑战。在经济领域层面,高质量发展存在不少阻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依旧棘手;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在国家安全领域层面,粮食安全风险、金融风险、能源安全风险、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风险等依然存在;在意识形态领域层面,有关不良舆情的斗争尖锐复杂;在民生领域层面,人民在住房、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情况复杂,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有待缩小;在生态领域层面,人民环保意识有待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仍然艰难;在党的建设中,一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实干精神、斗争精神、担当精神,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形式主义等现象较为严重,“打老虎”“拍苍蝇”的任务仍然艰巨[14]。这些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生态等各类领域困难和问题多种多样,关乎国家建设和民族进步,同样隶属于新时代伟大斗争的主要内容。
二、新时代伟大斗争坚持《宣言》的辩证方法,深化斗争艺术
伟大斗争始终坚守《宣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强调以灵活的斗争策略完成时代使命和任务,体现出其艺术特性。
(一)对《宣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法的继承
《宣言》无数的真知灼见当中都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辩证地指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运动历史和必然灭亡的趋势。他们曾不吝肯定资产阶级存在的历史地位和成就,认为资产阶级“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同时也揭露了资产阶级私有制经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认为资产阶级私有制关系虽然曾经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却也“呼唤出魔鬼”,以至于他们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最后只能对准自己。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辩证地看到无产阶级这个受苦难的阶级,虽然生活条件恶劣而窘迫,但他们却锻造了革命的动力和潜力,一步步地成长壮大为最革命的阶级,进而肩负起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他们在批驳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局限性和空想性的同时,也肯定其所带来的思想奠基作用,认为“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15]。这种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主义的根本方法分析问题对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伟大斗争的“新的历史特点”体现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法的继承。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形势和条件与以往大不相同,因此需要以现在的具体历史状况为依据开展“新历史特点”的斗争。一方面,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明晰自身的国际地位,用全面的眼光找准自身的定位,防止好高骛远;另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必须抓紧的主要矛盾,要注重用辩证的视角看待这个特殊阶段的特殊矛盾,在对具体矛盾的把握中解决中国问题。再者,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螺旋上升的过程。共产主义虽然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级阶段,但它不是一个僵化的终极状态,而是一种不断摆脱现实矛盾、趋向未来的动态历史过程。这启示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斗争的长期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展伟大斗争必须立足此实际,把握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防止一哄而上。这些国情和世情都要求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开展伟大斗争。因此,《宣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奠定了基础。
(二)实现对《宣言》斗争策略的创造性发展
在《宣言》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通过阶级斗争,才能使自身获得解放,才能使全世界人民获得自由。因此,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话语体系中,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以无产阶级为主体,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以取得人类的全面解放为目的,以斗争、起义等为主要手段的无产阶级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与资产阶级的相互斗争中,广大无产阶级要形成“大联合”,在革命的过程中上升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要“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16]。可以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视野中,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实际革命行动反抗资产阶级统治伟大运动。
从方法论层面看,新时代伟大斗争区别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阶级革命运动,它已不再将“斗争”视为夺取政权的特殊手段[17],而是将“伟大斗争”普遍化为治国理政中的一般手段,解除了人们对“斗争”二字的忌惮性心理,使斗争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赋予斗争以艺术性和策略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18]这阐述了斗争的方法论。在与治国理政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作重大斗争时必然要运用斗争艺术,要在持续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增强忧患意识,前路越是艰险,定力越是顽强,精神越是无畏;要在高效追求斗争效率的同时注重斗争过程,保持战术决断和战略判断的辩证统一。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追求斗争艺术“要注重策略方法”,既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依此选择适合的斗争方式,使斗争有理有利有节;又要把握斗争程度和火候,既不搞“极左”的暴力斗争,又不能使斗争扩大化,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保持策略的灵活性。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我所用,因为“你死我亡”不是斗争的目的,在斗争中谋得共赢,求得发展才是根本。如此,才能顺应形势,应势调整斗争策略,进而整合所有的积极因素,“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19]。
三、新时代伟大斗争坚守《宣言》的人民立场,革新斗争任务
伟大斗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守《宣言》的群众立场;同时,伟大斗争立足当前中国国情,其斗争任务指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对《宣言》斗争任务的创造性发展。
(一)对《宣言》人民立场的继承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两个绝大多数”思想,他们在《宣言》中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之前的运动都是少数人的、为少数人服务的运动[20]。无产阶级的革命与这种少数性质的运动具有根本性的区别,它绝不是为自己谋私利的、自私的少数人的运动,其真正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是人民。人民立场促进了无数个共产党组织的产生,进而激励了无产阶级的运动,才能让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产生大联合和大团结,使无产阶级的运动成为人类解放的前提条件。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的,只有人民群众才能担负起解放世界的重大使命,也只有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才能创造属于人民的、切实的历史。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蕴涵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是伟大斗争思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对《宣言》中人民立场的继承。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层层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21]。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人民至上,为群众而生,为群众而兴,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立场,勇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使命。近十年来我们坚决开展反干涉斗争,进一步巩固一个中国的主权;不断开展反腐败、反贪污自我革命斗争,进一步净化党风党纪,纯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以锐意进取的勇气维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以攻坚克难的行动维护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伟大斗争所蕴含的人民性是斗争精神的来源,是斗争取得成就的重大动力,因为党和人民取得伟大成就是“一道拼出来、 干出来、奋斗出来的”[22]。在百年大变局下,前进的道路仍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会遇到千奇百怪的“绊脚石”和“拦路虎”。伟大斗争的重大战略判断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才能体现最终的价值旨归。
(二)实现对《宣言》斗争任务的创造性发展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及其共产党人的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创造一个能够实现人民自由全面发展的新社会。为了完成这一使命,第一任务是要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即“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23];第二任务为革命的无产阶级要取得“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4]最后在极大的物质富足下建立“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和恩格斯描绘的宏伟蓝图,为当时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及其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
新时代伟大斗争任务创造性地指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体现出对《宣言》“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继承和发展。新时代孕育新任务,新任务谱写新历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纲挈领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接下来几十年的奋斗任务和目标。伟大斗争作为治国理政的手段,自然为目标服务,因此,其着力点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坚持伟大斗争最正确的道路选择,是建立在对世情、国情、党情科学研判基础上的清醒认知。其科学内涵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最终立足点和落脚点均为“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强调发展必须以“现实的人”为基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调物质的极大生产后的人民共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指出人民精神富足的重要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是以解决人与自然界之间长期存在矛盾为根本依归,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现代化体现出人类的道德关怀。因此,虽然在表达上中国式现代化任务与《宣言》“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有所差别,但作为最纯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以更加具体的任务力求人的自由的实现,体现出对《宣言》“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继承和发展。
四、新时代伟大斗争坚持与发展《共产党宣言》的价值意义
任何闪烁光芒的思想都应该得到继承,并在继承中得到创新与发展,这是优秀思想能够永远保持活力与生机的重要条件。《宣言》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与新时代伟大斗争思想具有密切的关联。新时代伟大斗争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地传承,并在继承中为其赋予时代特色、倾注现实内容,在理论上和现实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新时代伟大斗争坚持与发展《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
从理论层面看,新时代伟大斗争思想丰富了《宣言》的革命斗争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伟大斗争思想是《宣言》中的革命斗争思想在新时代的具体展现。《宣言》中的革命斗争思想集中展示了当时时代背景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巨大矛盾,提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武装政权的革命策略,指出资产阶级的失败不可避免、无产阶级必然胜利,进一步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共产主义光明前景的斗争任务。新时代伟大斗争思想立足现实背景,提出要开展具有不同历史的伟大斗争,重新界定了斗争的对象为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斗争的主体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斗争的精神状态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斗争的任务和目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斗争思想在继承《宣言》革命斗争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新时代的现实背景,提出关于斗争内容、斗争艺术、斗争任务等创造性的观点。在斗争内容上赋予了看待“斗争”的新视角和新思路;在斗争方法上将斗争普遍化为治国理政的常规性手段;在斗争内容上紧紧结合时代任务,提出时代目标。这一切不仅没有脱离《宣言》所阐述的基本思想,而且将《宣言》革命斗争思想作为基本依据,实现了对其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因此,新时代伟大斗争思想是对《宣言》革命斗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宣言》革命斗争思想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二)新时代伟大斗争坚持与发展《共产党宣言》的实践价值
从实践价值层面来看,新时代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宣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首先,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了复杂性和艰巨性。道路因艰难而坚定,事业因复杂而伟大。“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25]。在建设伟大事业当中,要在守正与创新中注入新鲜活力。伟大斗争在继承《宣言》重要革命斗争思想的同时又立足实际,实现了创造性的发展,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内生动力,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生成,为伟大事业的建成提供力量。其次,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灌注精神动力。伟大梦想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更是伟大斗争的目标,为伟大斗争的稳步前行明确了方向指引;而作为“以何种精神状态实现目标”的伟大斗争,内在地蕴含了实现中国梦的斗争担当精神。伟大斗争对《宣言》这篇共产党人纲领性文献中所展示的斗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走好民族复兴道路。在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接近复兴目标的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成为历史长河中不可逆转的进程,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焕发生机。最后,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内驱力。党的百年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在浴血奋战中历练出来的党,是在动荡变革中成长起来的党。没有党的坚强领导,伟大斗争便不能进行。党的建设的困难和问题同样需要伟大斗争的助推。伟大斗争对《宣言》的继承和创新更加强调行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这个层面来看,伟大斗争增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观能动性,正是对这种主体力量该有的精神状态的揭示,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驱力。因此,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保持问题、党的理想信念的坚定性问题、党的政治能力提升问题、党的反腐败问题等等问题的解决,需要伟大斗争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五、结语
新时代伟大斗争系列论述对《宣言》的继承和发展光辉熠熠,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智慧。分析梳理新时代伟大斗争对《宣言》的创造性发展成果,有助于我们抵抗风险、把握机遇。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更需要《宣言》绽放光芒,用其来阐释伟大斗争的思想性、科学性。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抓好现实工作,并在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过程中推进理论的创新发展,为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45.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90.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87.
[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7.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37.
[7]郭咔咔.“伟大斗争”的理论演进与时代意蕴[J].思想教育研究,2020(02):32-37.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2.
[9]吴文.作为话语的“伟大斗争”:源流、建构及其在新时代的实践意义[J].学术界,2020(04):111-11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8:5.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83.
[1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
[13]杨洋,唐爱军.论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必然逻辑、理论内涵与实践方略[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7(02):37-46.
[14]郭咔咔.“伟大斗争”的理论演进与时代意蕴[J].思想教育研究,2020(02):32-37.
[1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3.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17]黄相怀.习近平关于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09):57-62+92.
[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7.
[1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07.
[20]王小燕,张继龙.《共产党宣言》对中国共产党统揽“四个伟大”的理论启发[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2,23(04):25-36.
[2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
[2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5.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1.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1.
[2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0.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