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现代化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应用型本科高校正面临着多重转型的压力和挑战。在这个大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在高校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内外部环境影响、工作方式与评价模式的局限性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基层党建工作在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具有核心地位。研究指出,通过与高校的核心任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基层党建工作不仅能促进教育质量和科研成果的提升,还能有效地推动高校的社会影响和责任。
关键词:基层党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战略作用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05 — 0038 — 04
一、引言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对高素质、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应用型本科高校因其专业设置贴近实际、教学方法务实、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等特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这类高校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这些压力不仅来源于产业升级和教育质量的需要,还包括与企业和社会更紧密地合作以及适应市场需求及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基层党建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高校中,基层党建不仅是连接党组织与师生的重要纽带,也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到高校各个工作层面的关键力量[1]。特别是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关键时刻,基层党建的作用尤为凸显[2]。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制定和执行与转型相关的各项政策,推动校企合作,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来有效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
当前,如何准确认识和定位基层党建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中的战略作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基层党建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引导以及社会和企业互动等多个层面的综合功能,而且还触及其在推动高校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实现战略目标方面的核心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基层党建如何有效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和发展,以期进一步深入了解基层党建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基层党建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促成这一转型。
二、基层党建的战略地位分析
(一)基层党建的基本功能与任务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基层党建不仅涉及政策制定与执行,还触及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引导以及与社会和企业界的互动。政策制定与执行是其核心职责之一[3]。基层党建部门在制定长远和短期的战略规划、教育质量控制、人才引进、科研发展等方面具有决策权和执行力。这些政策不仅关乎教育质量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还直接影响高校能否有效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4]。例如,当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或出现新兴行业时,基层党建通过政策调整能使高校快速响应,重新定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引导则是基层党建另外两个重要的功能。基层党建通过各种形式,如课程、讲座、实践活动等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还能提升教职工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5]。例如,通过组织“红色文化”研究和传播、志愿服务活动、暑期“三下乡”等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个人成长和专业学习中。此外,基层党建还具有社会联络和资源整合的功能。它通过与社会组织、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界建立合作关系,不仅能为高校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实践机会,也能提升高校在社会服务和科研合作方面的综合实力[6]。
(二)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中的战略重要性
对正处于转型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基层党建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成为推动高校转型成功的关键力量。首先,在推动高校转型方面,基层党建具备深刻的战略意识和操作能力。它能通过综合性的政策设计和实施,如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以及推动与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合作等,使高校能更加灵活和准确地对接市场需求[7]。这一点在应对产业升级和适应社会快速发展方面尤为重要。其次,在转型过程中,高校内部环境的稳定和谐是成功转型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而基层党建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党建有助于构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师生环境[8]。这不仅能够降低转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摩擦和冲突,还能提升整个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例如,通过举办各类团队建设和专题教育活动,基层党建能够提升教职工和学生对高校转型目标和任务的全面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最后,基层党建还担负着信息收集和反馈的重要任务。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如定期的师生座谈会、在线调查问卷等,基层党建能够及时捕捉到转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瓶颈,为高校管理层提供更为科学和有针对性的决策依据[9]。
三、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内外部环境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影响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多维复杂过程中,基层党建面临着不可小觑的问题和挑战。首先,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压力。从外部看,全球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产业革新速度的加快以及政府政策的多变性都可能影响高校转型的速度和方向。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不仅要适应国内行业的需求,还要面对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复杂局面。这些因素对基层党建的决策和行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好地进行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10]。从内部看,高校自身也处于快速变化之中。主要包括学科结构的调整,教职工和学生群体的多样化,以及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等。这些内部因素不仅影响着高校的教学和研究质量,也可能带来管理和文化上的冲突和困惑[11]。因此,基层党建需要发挥“压舱石”的作用,协调各方利益,维护高校内部的稳定和谐。
(二)现有工作方式和评价模式的局限性
现有的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和评价模式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阻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潜能。一方面,过去的基层党建工作往往过于重视行政管理和纪律执行,这导致其与高校的核心业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融合。例如,一些基层党组织过度关注政策和规定的“检查点”,而忽视了如何将党建工作与课堂教学、学科研究或者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这种现象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目标的偏离[12]。另一方面,当前的评价体系也存在问题,多数评价模式过于侧重短期成果和表面数据,很少关注基层党建如何影响高校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或者如何提升其内部质量和效益。例如,一些评价体系可能过度强调某些可量化但非核心的指标,如会议数量、文件下发速度等,而忽视了更为重要但不易量化的因素,比如教职工和学生的满意度、创新能力的提升或者社会影响力的扩大。这种短视和片面不仅可能导致基层党建工作流于形式,也可能影响到高校转型过程的成功与否[13]。因此,基层党建急需对其工作方式和评价机制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改革。这可能涉及引入更为科学和全面的评价指标,强化对长期战略目标和内部质量的关注,以及促进与高校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四、基层党建工作优化与创新
(一)与高校核心任务有机结合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基层党建工作不仅是政治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需求,更是推动高校整体发展的重要一环。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与高校的核心任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方面,党组织可以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例如推动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或者组织“红色系列”讲座,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这样既丰富了课程内容,也能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学习体验。在科研层面,基层党组织可以发起或参与具有社会责任和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通过建立由党员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研究团队,可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例如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这种研究团队不仅能够推动学科交叉和多学科合作,还能提供一个可以让师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地结合起来的平台。通过与高校核心任务的有机结合,基层党建工作不仅能推动学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更能助力学校实现其长远战略目标。例如,通过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可以在学校文化建设、品牌推广等方面做出贡献。党组织还可以通过与各级政府和企业进行合作,为学校引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二)优化和调整基层党建工作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过程中,优化和调整基层党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与高校的核心任务进行有机结合,党组织需要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这涉及从多个角度出发,整合党建工作与教育、科研和服务的相互关联。例如,党组织可以推动问题导向、应用基础的科研模式,倡导从社会实际问题出发进行科学研究。这样的项目通常需要多学科合作,故可组建由基层党组织、教职工和学生构成的跨学科研究团队。该团队可以专门致力于研究社会公益性问题,如老龄化、环境保护或社会公平等,这不仅有助于高校科研的实用性和社会影响力,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实践平台。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是评价机制的改革。传统上,基层党建工作很多时候更多地关注行政和纪律性指标,如组织生活会的召开次数、党费的及时上交等。然而,在高等教育机构中,这样的评价方式可能显得较为狭隘。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引入与高校长期战略和质量密切相关的新指标。如可以建立学生满意度、教师参与度、科研成果转化率以及社会影响力等指标。通过这些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不仅能更准确地反映基层党组织在促进高校核心任务方面的贡献,还能有效地引导其未来的工作方向,确保其行动与高校的整体目标和社会责任相一致。
(三)创新工作方式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基层党建工作不仅需要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核心任务进行有机结合,还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平台,以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式来开展党建活动和管理。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党组织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师生的需求和态度,从而制定更为贴近实际的工作计划和政策。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用于自动化处理一些日常管理任务,如会议记录、党费统计等,从而释放人力资源,用于更具创造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此外,应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也能让党建培训和教育活动更为生动和富有吸引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效率,还能更好地满足高校复杂多变的管理需求。以高校为例,管理体系通常涉及众多学科、多个部门和不同层级的人员,因此需要一个更为灵活和高效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综合性的数据分析平台,党组织能实时监控各项工作的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策略。同时,这样的平台也能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持,以便更有效地评估各项党建活动和项目的实际成效,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参与度、社会影响力以及与高校长期战略目标的契合度。
五、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基层党建工作不仅是行政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大核心任务的战略支撑。这一发现突破了传统上将党建工作仅视为政治和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局限,指出其在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推动创新科研和拓展社会影响方面具有多维功能。然而,高校基层党建在面对内外部环境变革、组织结构复杂化以及评价体系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时,还需进一步的创新和优化。更重要的是,随着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基层党建工作也需要不断地与高校的核心任务更紧密地结合,引入更多与长期战略和质量相关的评价指标,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提升工作效率和决策精度。它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战略指导,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教育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未来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和社会变革中,基层党建工作将继续发挥着重要而复杂的角色,其成功或失败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和更广泛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培,陶楚歌,张洺绮.百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6):27-30.
[2]杨泉明.关于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建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1):6-8.
[3]刘贵芹.在新的历史起点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01):1.
[4]牟德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及成功经验[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03):26-33.
[5]蒋韬,韩林玲,邵丽华.党建引领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建设实践与探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06):661-666.
[6]陈建军.大党建引领高校基层党建提质增效[J].中国高等教育,2020(Z3):51-52.
[7]朱建梅.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0):97.
[8]邓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研究——评《理论探究 实践求索: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研究》[J].领导科学,2019(23):117.
[9]傅瑶.高校党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功能、目标及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2(07):122-128.
[10]王芳,史秋衡.地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动因与行动逻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2):111-116.
[11]徐金益,于竞.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初期产教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3):46-50.
[12]白洁.关于高校基层党建考评体系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3):22-23.
[13]毛建平.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8):35-37.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