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人类共同价值”解构“普世价值”话语霸权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进路

2024-08-08 00:00:00李京伦申红利
理论观察 2024年5期

摘 要: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形成与传播,是在批判与解构普世价值话语霸权的过程中形成的。普世价值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话术和意识形态输出工具,借助其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手段取得了话语霸权,严重危害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其他国家的主权安全。因此中国秉持文明平等、交融尊重的理念,提出并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其以中国道路取得的成就为引领,以各国共同建设为途径,以各国共同繁荣为目标,共同推动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打造和平、安全、繁荣、包容、美丽的新型世界格局。

关键词:普世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意识形态;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05 — 0018 — 05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1]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出场逻辑与生成路径进行探究,不仅可以有效应对西方普世价值的渗透,而且也可以成为各个国家和民族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行动指南。

一、去伪存真:普世价值并非普遍适用

(一)普世价值话语霸权的实质

普世价值话语霸权基于三大理论主张,即普世价值的客观真理性、西方文明的绝对优越论和资本主义的终极制度论[2]。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推广普世价值,并最终确立普世价值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统治权,其实质就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并为资本的全球扩张提供合法性辩护。

1.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话术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国家确立伊始,其社会就被分为两极,“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3],而为改变这种现象,工人阶级逐步接受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自在的阶级成长为自为的阶级,意图打破旧的国家机器以建立一个公正、民主的新型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面对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后的强大力量,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新变化,资产阶级一方面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给予工人阶级一定让步,另一方面在思想领域积极推行普世价值思想,正如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提出的“奶瓶乐理论”,即给“80%的被边缘者抑或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一个“奶瓶”,让他们心安理得接受被抛弃的命运,以此避免与20%的精英间的冲突”,普世价值思想就是最恰当的“奶瓶”,在此状态下的人们误认为自己已经享受到自由、民主和人权,但实质上人民的从属地位没有改变,社会贫富差距也进一步加剧,普世价值异化为统治人们思想的政治话术,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其国内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

2.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意识形态工具

西方国家凭借殖民与掠夺第三世界国家获得了巨大的先发优势,并最终确立了当下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在此格局下西方国家4adfcc9efdf69722aa636220e4b41221控制着拥有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业与金融行业;东亚、东南亚则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为西方国家的消费和再生产提供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中亚、中东和广大非洲地区为西方世界提供必要的自然资源,西方国家通过榨取全世界的资源供给和以其他国家生态恶化为代价,形成了福利水平较高、生态环境良好的西方社会。因此为维护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和既得利益,普世价值话语霸权应时而生,用以瓦解任何威胁现存世界格局的国家的意识形态。究其深层逻辑,非西方国家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其接受了普世价值观念,并按照普世价值的实现形式,即以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来改造国家上层建筑,那么则意味着该国成为资本主义链条上的一部分,西方阵营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扩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进一步巩固。因此,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史,就是普世价值话语霸权的形成史,西方国家将普世价值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而在非西方国家普世价值则异化为指导思想,成为其社会发展的桎梏,最终被迫沦为西方的附庸。

(二)普世价值话语霸权的形成

普世价值是资产阶级反抗封建神学的产物,自其产生伊始“就蕴含着特定的政治内容,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说到底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共同价值”[4],在人类历史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因此并不具备广泛传播并为其他国家所接受的条件,而为达到资本扩张与意识形态输出的目的,普世价值必然地借助经济、军事、文化等“辅助”手段来实现输出,即普世价值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依托其政治上层建筑强制取得话语霸权。因此,欲解构普世价值的话语霸权,除了揭示其自身的理论缺陷、逻辑矛盾外,还必须超越概念批判,走向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现实批判。

经济因素是普世价值话语霸权形成的根本原因。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推崇、推广普世价值的最大“底气”在于其拥有巨大经济优势。在1989年形成的“华盛顿共识”中,西方国家将其成功的“秘诀”总结为有普世价值和新自由主义理念的指导[5],因此判定接受普世价值理念是其他域外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前提。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国家经济发达有其特定的历史现实因素,其通过殖民掠夺等手段攫取了先发优势之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需要一套普世价值话语为其辩护,来掩盖其全球扩张的真实面目”[6],因此普世价值的话语霸权就此产生。由上可知,不是普世价值造就了西方国家的高度发达,而是其先行确立的经济优势造成了普世价值是发展经济“普遍真理”的假象。

军事手段是维护普世价值话语霸权的重要保障,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依托。军事手段是维护普世价值话语霸权的强制性手段,其促进普世价值输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静态的军事威胁和讹诈,当对目标国家的和平演变与渗透无法奏效时,西方国家便会通过军事封锁、军事演习等方式对其进行威胁,给目标国家造成相当的军事压力以此扰乱其正常的社会经济发展。二是动态的军事入侵,当其他国家严重威胁西方霸权地位与利益时,西方国家便以直接的军事行动入侵目标国家,例如北约入侵南联盟、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内战等,以军事手段推翻现政府并扶持亲西方的、奉行普世价值的新政权,将其纳入西方的资本版图。普世价值的存在也使得西方国家的军事行动“师出有名”,侵略者摇身一变成了“自由”和“人权”的捍卫者,普世价值和军事行动共同构建了西方的霸权体系,正如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认为,“西方人眼中的普世主义,对非西方来说就是帝国主义”[7]。

科学和文化手段是扩大普世价值话语霸权效应的重要方式。科学技术领域是普世价值进行输出的隐匿之地,科学技术本身并不带有意识形态色彩,而西方国家利用科学技术对其裁定的不符合、不接受普世价值的国家进行制裁与打压,则带有严重的意识形态的倾向。1989年美国在科技、军事等领域联合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的制裁,到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禁止与中国航空合作的“沃尔夫条款”,无不体现着西方科学技术服从于意识形态需求,并且不断巩固普世价值话语霸权的实质。文化领域是普世价值话语输出的主要阵地,其主要是通过宣扬抽象的个人主义和反抗现存制度的文化作品实现输出。美国著名外交战略家乔治·坎南(George Kennan)认为,“美国没有文化部,中央情报局有责任来填补这个空缺”。因此西方的文艺作品包含着极大的意识形态倾向,实现了“好的宣传就是要做得不像宣传”[8],例如在全球影史最高票房排行榜上前十名的电影,均出自美国好莱坞的制作,并且这些影视作品也无一例外地包含着对普世价值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普世价值在文化领域形成现实的话语权力。

(三)普世价值话语霸权的危害

普世价值作为西方的意识形态工具,成为资本全球扩张的“马前卒”,极大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权,严重破坏世界文化多样性,成为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阻碍,与世界潮流相悖而驰。

首先在政治经济领域,普世价值话语霸权严重影响其他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现代化进程。例如在2010年爆发的阿拉伯之春,就是西方国家强行推广普世价值所造成的恶果,在这场运动中,民主、自由和人权并没有普惠阿拉伯人民,普世价值带给阿拉伯世界的是140万人的死亡、1500万人沦为难民,国家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动荡更多、暴力愈烈、自由益少,该地也经由“阿拉伯之春”进入了“阿拉伯之冬”。而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重返中东,再次掌握了该地区的控制权,将该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利益链条,从而使其成为资本主义体系的附庸。

其次在人类文明层面,普世价值会破坏世界文化多样性使其趋于单一,并且会严重损害其他民族国家文化主权。在西方的文明观和普世价值的话语体系中,西方文明具有绝对的优越性,因而西方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既不存在文明的交融也不存在文明的互鉴,其外交逻辑是以文明的冲突的形式,以先进文明取代、消灭落后文明,即人类历史将终结于西方文明与资本主义制度。但是,文明的进步依赖于彼此借鉴、和谐共存,“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所有对待其他文明“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推进自身文明的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9]

二、正本清源:共同命运孕育共同价值

(一)理论基础:文明平等,交融尊重

中国践行并大力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其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认为,“各民族的兄弟友爱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有纯粹的社会意义……也只有无产者才能够真正做到这点,因为每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都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利益,而且由于他们认为这些利益高于一切,他们无法越出民族的范围”[10],因此中国共产党以全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并以超越民族、阶级界限和平等包容的态度,基于全面的依存关系的世界历史的形成,并以“生产力普遍地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11],构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继承并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和包容共赢思想,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奋斗目标与实践路径。首先,中国坚持以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为指引,强调在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 还追求天下大同”[12e80be03c8e59cb445d67aef4c603b66b],因而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了美好的奋斗目标;其次,中国秉持和合的思想,坚持“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13],以对话解决争端、协商解决分歧,为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式。

普世价值在显性角度上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但普世价值已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深层捆绑,在其语境下,民主、自由、人权只能通过资本主义代议制、多党制和联邦制等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来实现。但价值不等同于价值的实现形式,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在其长期的实践生活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普遍地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有着共同的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以中阿关系举例,“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各成体系、各具特色,但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想和共同追求”[14],因此各文明之间不因各具特色而相互排斥,同样各文明之间不因共同的价值追求而只有唯一实现路径,在多样性中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下,共同衍生出来全人类共同价值。

全人类共同价值所蕴含的深层理论逻辑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应根据自身的实践历程、文化传统来选择适合自身的价值实现形式,例如同样是对民主的追求,在西方的实现形式是多党制下的竞争性选举,而中国的实现形式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由此可见全人类共同价值所奉行的价值理念是文明平等论和文明交流论,既不标榜自身文明和制度的优越性,更不强行“推销”自身的价值实现形式,而是充分尊重各个国家和民族价值观念和发展道路,并且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构建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二)基本内容:共同奋斗,理念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和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和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15]由此构成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内容,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理念指引。

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和平与发展的理念。和平是世界上除少数军工复合体外绝大多数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才能集中精力搞建设,提高国家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发展是和平的产物也是维护和平的重要方式,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消除和平的隐患与冲突的根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贫困是动荡的根源,和平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16]。

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公平正义,这是化解矛盾分歧、促进世界各国和谐共存的基本条件。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利益冲突和竞争,当今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以大为尊、赢者通吃等不公平的分歧化解方式,反而激化了矛盾,“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因此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渴望公平正义,期望新型国际格局的出现。全人类共同价值旨在塑造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新型世界格局,对于规则内容、标准和程序则“由国际社会共同制定,而不是谁的胳膊粗、气力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搞实用主义、双重标准,合则用、不合则弃”[17],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塑造公平正义的新型世界格局。

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的民主和自由具有双重维度。首先,对于某一特定国家而言,民主就意味着指人民所享有的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或对国事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而对于民主和自由具体的实现形式,则由该国根据本国国情来选择适合自身的方式。其次,在国际关系中,民主则是主权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世界上的事情必须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决定,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自由则是所有主权国家充分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力,有选择本国道路的自由、有追求国家发展进步的自由、有捍卫国家利益的自由等。

(三)价值意蕴:休戚与共,协和万邦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为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所做出的贡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党担当。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且其始终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以推动人类历史进步为目标、以追求世界共同繁荣为方向,最终“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其以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有力回击了普世价值的虚伪立场,意欲在世界范围内以协商取代暴力、以交融取代冲突、以繁荣取代衰退,推动人类世界不断向好发展和人类历史不断前进。

全人类共同价值为解决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强权政治现象突出并且伴随着全球经济衰退,而中国共产党坚持问题导向,为解决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难题而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世界各国共同繁荣提供了付诸实践的价值指南。第一,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强大的整合作用,其为解决各国人民共同面临的问题而产生,以各国人民共同追求为目标,将世界各国整合在同一的命运共同体下。第二,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规范作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向好发展,在价值观层面规范世界各国的行为,塑造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新型格局。第三,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优化作用,以其独有的包容态度和开放理念,在化解矛盾时不一方克服另一方,而是通过对话协商使得矛盾双方协和发展实现共赢。

三、激浊扬清:共同价值重塑全球价值

(一)引领: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

欲以全人类共同价值解构普世价值话语霸权,重塑全球价值理念,必须依托经济基础的有力构建,即以共同价值理念为指导,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成功证伪普世价值的先导性和西方模式的唯一性,中国不按照普世价值的指导、不通过建立西式的政治经济体制,亦可实现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力地回击了资本主义的终极制度论,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并且历史不会终结于资本主义,而是会遵循人类社会基本规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由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为所有想实现但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提供了借鉴,即不依赖殖民掠夺、不转嫁经济与生态问题,而是通过充分发挥本国比较优势,走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启示世界上所有想实现但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西方模式并非经济发展的“唯一解”,奉行普世价值理念也并非先决条件,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意味着“离经叛道”,而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共建:世界格局的重新塑造

相较于空洞的普世价值观念,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停留在象牙塔尖的空谈,也不是意识形态的工具,而是有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实践导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18],此论述明确地指出了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具体方式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载体与实践旨归,因为由普世价值塑造的当今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其狭隘的民族、阶级立场,无法担负起创造全人类美好未来的责任,因此为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难题,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就是将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路径是在政治领域通过构建伙伴关系、坚持对话协商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在经济领域坚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在文化领域尊重多样性促进文明交融互鉴打造开放包容的世界,在生态领域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打造清洁美丽的新世界,最终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暨全人类共同价值所追求的目标变成现实。

(三)共荣:创造共同繁荣的世界

由普世价值塑造的当今世界,只有西方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先发优势实现了繁荣发展,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仍然束缚于西方主导的国家政治经济格局中发展缓慢,甚至沦为西方国家的附庸。因此,以全人类共同价值重新塑造的新型世界格局,就是以世界整体的繁荣取代局部的繁荣,在共同繁荣中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

首先,全人类共同价值旨在塑造经济繁荣的世界。中国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应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而生,当下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运行模式弊端凸显经济增长乏力、区域不平衡现象加剧,而欲变革此现状需先变革思想,全人类共同价值秉持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思想,打破“零和博弈”的桎梏,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最终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其次,全人类共同价值旨在塑造政治繁荣的世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历史的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在自身中包含了时间的和空间的无限性”[19],物质世界既是如此,则在政治领域也应是多样性的存在。人类世界不存在一种适合所有国家的制度,一味地想要以自身制度取代他国制度,只会引起冲突与对抗,所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国家根据国情采用不同的制度,在尊重、共存和包容中开展交流共存共荣。

再次,全人类共同价值旨在塑造文化繁荣的世界。因为“文明的繁荣、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所以要求世界各国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最终让各种文化和谐共存、交流互鉴,最终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四、结语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批判与解构普世价值话语霸权的过程形成的,其不仅能有效应对普世价值的入侵,而且可以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价值准则,共同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值得强调的是,中国提出并大力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并不是向其他国家“推销”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实现方式,而是以自身的成功经验来启示和引导其他国家,究其理论内核即世界上任何国家在追求自由、民主、公平时,都应该基于本国国情和历史传统来选择适合自身的价值实现形式,而非“削足适履”的去套用其他国家的模板。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3.

[2][6]范宝舟.“普世价值”话语霸权的生成路径及逻辑矛盾批判[J].马克思主义现实,2021,175(06):154-16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43.

[4]汪亭友.“普世价值”思潮批判中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6(01):134-143.

[5]戴维·赫尔德.全球盟约:华盛顿共识与社会民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6.

[7]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204.

[8]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20:1.

[9][13][14][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4,545,464,457.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5.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6.

[1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述摘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05.

[15][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75,459.

[18]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76.

〔责任编辑:秋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