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的应用

2024-08-08 00:00吴春梅
新农民 2024年20期

摘要:七星关区是传统农业大区,水稻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确保水稻安全高效生产尤为重要。传统人工栽培技术模式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较高,影响水稻种植效益。将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应用于水稻栽培中,具有省时省工省成本的优势,进而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的目标。本文以七星关区为例,着重对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栽培技术的优势及其应用要点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种植;育秧;插秧;栽培技术

七星关区地处贵州省西北部,境内平均海拔1511 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2.5℃,年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 h,年均降雨量954 mm,无霜期250 d。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宜水稻等农作物生长,这极大地促进着七星关区水稻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七星关区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

0.1万hm2左右。新时期,传统人工栽培技术逐渐无法满足水稻栽培需求,积极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栽培技术势在必行。

1 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优势

1.1 高产稳产

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应用于水稻栽培中,具有高产稳产的优势。机械化插秧时,大多采用宽行密株插秧法,大边行更利于营造良好的采光条件,提高成穗率,保证水稻产量。同时,机械化插秧时实行带土、立苗移栽,秧苗成活率更高,可结出更多的有效穗,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目标。研究表明,和传统插秧技术相比较而言,机械化插秧平均增产40~45 kg/667 m[1-2]。

1.2 省时省工

传统人工育秧插秧技术模式下,对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非常大,而且作业效率非常低。采用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的作业效率要比人工作业高得多。以手扶式插秧机为例,每天可插秧1~1.33 hm2左右,乘坐式插秧机每天可插秧2.67~3.33 hm2,其作业效率是人工的20倍多,能够极大地减少人工劳动力的投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节省人工及时间。

1.3 降低成本

近年来,人工劳动力成本明显上涨,机械设备替代人工作业已成为农业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插秧机进行水稻插秧作业,替代人工劳动力,有助于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益。不仅如此,闲置的劳动力进城务工或从事其他工作,可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1.4 助推农业标准化发展

将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应用于水稻栽培中,在育秧环节实行统一化选种和育秧作业,并进行统一化秧苗供应和机械化插秧作业,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更加有利于推动新时期农业标准化发展。

2 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应用要点

2.1 种子准备

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对稻种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为达到机械化育秧插秧标准,应当认真做好种子选种和处理等几项工作,具体如下:要科学选择稻种,结合历年经验及气候环境等因素,优先选择适应在七星关区种植的水稻,确保所选品种具备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抗倒伏、抗病抗虫和高产稳产的特性。以七星关区为例,适宜在当地种植水稻主要包括:鹏优1269、川种优3607、糯两优561、瑞红优175等;要严把水稻种植质量关,推荐使用杂交水稻种子,其质量标准要求纯度≥96%,净度≥98%,发芽率≥80%,含水量低于13%;禁止使用来源不明的劣质稻种[2]。水稻育苗前,要适当晾晒稻种,在杀灭种子表皮致病菌的同时,达到整齐发芽的目的。要进行筛选种子,推荐采用风选法,将其中的杂质和秕谷去除掉,留下优质饱满的稻种备用。水稻大规模育秧播种前,应当做好种子发芽测试工作,确保稻种发芽率达标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播种,若发芽率不达标,应当更换稻种。此外,为降低育苗期病虫害的发生率,应当提高种子消毒、浸种意识。要结合所要预防的病虫害类型科学选择消毒药剂和浸种溶液,确保达到理想的消毒和浸种效果。稻种经消毒和浸种后,即可进行催芽作业,当70%以上的种子露白之后即可进行播种育苗。

2.2 机械化耕整田

土壤是影响水稻生长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在水稻育秧播种前做好土壤耕整工作非常重要。土壤耕整环节,要重视对机械设备的应用,提高土壤耕整作业效率和质量。要充分结合稻田情况对作业方向予以灵活地确定,作业至地头、转移过田埂时要提起机具20 cm。要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下进行耕整作业,确保达到理想的土壤耕整作业效果。推荐使用微耕机、拖拉机(37 Kw以上)配套铧式犁、旋耕机等进行耕翻作业,确保无重耕和漏耕等现象。尤其是常年旋耕的地块,建议每间隔2~3年深耕1次,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为水稻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要合理控制耕作深度,以20 cm左右为宜,不可太深或太浅,泥浆深度以6 cm为宜,稻田高低差要控制在3 cm以内[3]。经过耕整后的稻田,要求地表平整无残茬、无秸秆、无杂草,达到泥均、肥均、水浅的标准。稻田耕整的同时,应当施加充足的基肥,提高土壤肥力。耕整后的大田应当充分沉实,结合稻田土壤类型合理控制沉实时间,一般沙壤田应当沉实1 d,黏土田应沉实2~3 d。

2.3 机械化播种

水稻机械化育秧前,要做好育秧盘准备工作,控制好秧盘的规格,以55 cm×28 cm×2 cm为宜;同时,要合理确定育秧盘数量,准备20~25个/667 m2为宜。机械化插秧时,要确保育秧盘无裂痕、残缺等现象,表面要光滑,底部渗水孔要求整齐排列;要做好苗床土准备工作,以未喷施除草剂的菜园土最为适宜。苗床土应当经过消毒、堆闷处理后再使用,需准备营养细土70~80 kg/667 m2,每盘干土约3~3.5 kg,同时还应准备未拌肥的细土10 kg,方便盖土使用;要合理确定水稻育秧田,以背风向阳、平坦便于操作、靠近移栽田的地块为宜。育苗所使用的育秧盘,底土厚度控制在2 cm,铺放时要求平整、均匀,覆土厚度控制在0.5 cm,确保无露籽等现象。机械化播种作业时,要控制好播量,建议播种45g/667 m2左右,均匀度要求达到90%以上,空穴率要求低于5%。水稻机械化播种时,推荐使用毯状苗播种流水线、钵苗播种流水线等机具[4]。

2.4 苗期管理要点

水稻机械化播种后,应当做好保温保湿等工作,促进种子发芽和秧苗生长。秧苗摆盘后应当覆盖无纺布,等到长出1叶1心时应当及时揭布炼苗。要增强水分管理意识,育秧时推荐采用微喷灌溉技术,合理布设管道及喷头,确保满足灌溉需求。灌水时,每次喷灌时间以15 min为宜,保持苗期土壤湿润,促进秧苗生长,实现壮秧培育。移栽使用的秧苗,应当达到壮秧标准,即根系发达、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以高度达到16 cm且长出3~4片叶时进行移栽作业最为适宜[5]。与此同时,水稻机械化插秧后,要增强病虫害防治意识。苗期是水稻秧苗青枯病、纹枯病以及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高发期,此时若不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极易导致秧苗死亡,进而影响后期移栽作业,因此稻农要密切留意秧苗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有病态变化要及时喷药防治,合理选择药物,达到理想的喷药效果。例如:稻飞虱,可使用吡虫啉、噻虫嗪等药物喷雾防治;纹枯病,可使用噻呋·戊唑醇、噻呋酰胺·己唑醇等药物喷雾防治。此外,要做好秧苗调控工作,这是防止秧苗徒长,增强秧苗抗旱防寒能力的重要举措。推荐喷施多效唑、烯效唑等药剂,达到理想的调控效果,促进壮秧的培育。

2.5 秧苗准备

机械化插秧前,应当将秧苗准备妥当,结合机插秧时间、进度等方面因素对起秧时间予以灵活的调控,建议以随运随起随插最为适宜。起秧时应当先将穿过底盘渗水孔的部分根系拉断,然后连盘带秧同时提起平放,再卷苗脱盘并使用秧苗托盘、运秧架等运输秧苗至田间地头,然后及时将其卸下,整齐平放,让秧苗保持自然舒展的状态。秧苗起秧运输整个环节,应当尽可能地降低搬动次数,防止造成挤压对秧苗造成损伤甚至导致秧苗被折断。秧苗运输至田间地头后,应当适当做好防晒工作,避免秧苗失去过多的水分导致枯萎甚至枯死。

2.6 机械准备

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前,做好机械准备工作非常关键。要认真对插秧机进行检查调试,并对插秧的栽插株距、深度等各项参数予以灵活调控,保证插秧质量。针对插秧机的传动部件,应当进行润滑处理,并空转3~5 min,确保各个部件转动灵活无异常、无卡滞等现象,避免影响插秧作业顺利进行。秧苗装入前要将秧箱移动至导轨的一端,防止出现漏插的现象。秧块应当紧贴秧箱,两片秧块接头位置应当对齐,确保无间隙、无拱起等现象。为确保秧苗能够顺畅地下滑,可对秧箱面板洒适量水进行润滑处理。

2.7 插秧要求

水稻机械化插秧时,应当严把插秧质量关,确保达到最佳的插秧效果。要根据水稻品种等因素灵活控制插秧量,正常情况下,常规水稻建议插育秧盘的秧苗

20个/667 m2,每穴插秧3~4株,基本苗控制在1.6万~

1.8万穴左右。杂交水稻建议插育秧盘的秧苗16个/667 m2,

每穴插秧1~3株,基本苗控制在1.5万~1.6万穴左右。机插秧时,要确保插入的秧苗深浅一致,密度均匀,漏插率要求低于5%,伤秧率要求低于4%,漂秧率要求低于3%,插秧深度控制在1.5 cm左右,不可太深,避免影响分蘖。机械化插秧后,应当重点做好水分管理工作,要求做到浅水回青、薄水分蘖、够苗露晒,促进秧苗返青活棵。机械化插秧后3 d,应当做好人工补苗工作,密切留意秧苗成活情况,若发现有死苗缺苗等现象,要及时补苗,确保达到齐苗的目的。水稻机械化插秧时,推荐使用乘坐式4~8行水稻插秧机、手扶式2~4行水稻插秧机,具体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2.8 机械化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水稻插秧后的管理重点,科学落实田间管理工作,有助于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稻农应当制定完善的田间管理制度,明确田间管理内容和要点,重点做好除草、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工作,确保水稻安全稳定生长。首先,水稻水肥管理方面,推荐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借助相应的压力装置与设备,将水和肥料一次性灌入稻田内,同时满足水稻生长对水和肥的需求,促进水稻生长。其次,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时,若水稻种植面积较大,推荐使用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机动远程喷雾机进行喷雾作业,合理确定起飞和降落点,确保起飞和降落点平整无障碍物,制定科学的飞行作业方案,合理规划飞行作业路线,增强安全管理意识,无人机飞行作业时闲杂人员应当远离稻田,垂直飞行时要求周边10 m内无障碍物,飞行时应当控制好高度,以高于水稻2 m为宜,飞行时要保持直线,防止出现重复喷药或漏喷等现象。要做到匀速飞行,以5 m/s左右最为适宜,不可忽快忽慢,防止影响喷药效果。若稻田面积较小,推荐使用小型汽油机或蓄电池为动力的全自动喷雾器进行喷雾作业,提高作业效率。此外,水稻病虫害防治时,还要重视对太阳能杀虫灯的使用,将其安装在稻田内,夜间开启灯光,白天关闭,吸引鳞翅目害虫并将其诱杀,减少稻田内的害虫数量,减轻对水稻的危害。需要注意的是,雷电天气禁止开启太阳能杀虫灯,否则会导致杀虫灯受损,影响后期使用和杀虫效果。要控制好杀虫灯的设置数量,一般每1 333.33~2 000 m2稻田安装一盏杀虫灯即可。

2.9 机械化收获

水稻成熟后,应当及时进行收获作业,收获时间过早或过晚,均会对水稻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控制好收获时间非常关键。同时,要合理选用收获机械设备,这是保证收获作业质量的基础。目前,水稻机械化收获时主要采用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履带联合收割机。收获前1周,应当停止浇水,然后在水稻达到蜡熟期时进行收获作业,此时水稻无自然脱粒的现象,籽粒含水率在20%~25%,收获后质量最高。无论使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还是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作业,要求行距和水稻种植行距相互适应,其行距偏差要求小于5 cm,降低收获作业损失。水稻收获时,要求割茬高度低于18 cm,确保无漏割等现象。机械割晒割茬高度应当控制在12~15 cm,脱谷综合损失低于2%、谷外糙1%以下。此外,水稻机械化收获作业后,应当进行机械化烘干处理,推荐使用低温循环式烘干机等谷物烘干机进行烘干作业,可取得理想的烘干效果,降低稻米的含水量;然后再进行储存作业,避免稻米出现发霉变质的现象,保证稻

米品质。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稻是七星关区主导粮食作物之一;为实现水稻高效生产的目标,要增强水稻栽培技术创新意识,摒弃传统落后的栽培技术,积极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栽培技术;同时,需掌握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栽培技术应用要点和注意事项,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优化水稻生产流程,使得水稻栽培更加地精简、高效,减少人工劳动力的投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提升七星关区水稻高效化、机械化生产力和水平,保障粮食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王彩芬.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管理[J].云南农业,2023(11):49-51.

[2] 余其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2(14):28-30.

[3] 杨天海.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2022(11):79-82.

[4] 章伟权.优质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21(22):20-21+24.

[5] 康玲会,朱丽芬,冷升璨.芒市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的应用[J].云南农业科技,2021(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