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牛腐蹄病是养牛生产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患病牛食欲废绝、有明显的跛行症状、日增重降低甚至消瘦,严重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牛腐蹄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营养不均衡或缺乏所致,选择优良品种进行培育,做好卫生管理工作,控制饲养密度在合理范围内,加强营养,引种检疫要严格,科学地修剪蹄部及药物预防。
关键词:牛;腐蹄病;病原;PCR;防治措施
牛腐蹄病,也称化脓性蹄炎,是一种常见的牛蹄部疾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反刍动物身上,尤其是牛、羊等动物,舍饲牛群中发病率高达30%~40%。该疾病指的是肉牛在生长的过程中,其身体受到了坏死梭杆菌的作用,进而导致肉牛发生该病,肉牛在遭受病菌的侵袭后,其身体多会表现为四肢疼痛、跛行、急性发作时蹄冠趾间发炎、红肿、敏感、增温,如果病情较严重者,其皮肤深层的软组织,将会出现严重的炎症。该类炎症发病急,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导致其全身遭受病菌的感染,对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 牛腐蹄病的特征
1.1 病原
牛腐蹄病病原为坏死梭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呈丝状,短杆状或球状,瑞氏染色呈淡蓝色着色不均、串珠样丝状杆菌。本菌无荚膜和芽孢,为厌氧菌,能产生内、外2种毒素。该细菌在潮湿、污垢、泥泞的环境中容易大量滋生,通过损伤的皮肤和蹄部侵入牛体内,导致腐蹄病的发生。
1.2 流行病学
牛、羊最易感,特别是奶牛、肉牛和绵羊。病畜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也可经血液散播全身。坏死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条件性病原菌,诱因较多,特别是多雨潮湿,场地拥挤泥泞、炎热季节、圈舍污秽和创伤等均可使本病传播。本病不分季节,以散发居多,但临床上有时也呈地方流行。本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0.1%高锰酸钾溶液、2%福尔马林溶液、5%来苏尔溶液等15 min可将其杀死,60℃时30 min或煮沸1 min即可死亡[1]。
但是在污染的土壤或粪尿中存活时间达10~15 d。
1.3 临床症状
患病牛站立时,病蹄负重差,行走时跛行,有疼痛感,病后期全身消瘦。蹄底检查,多数发现在蹄底枕部有小黑斑,用刮刀扩创后,可流出污黑色带气泡的恶臭液体。部分病牛蹄腐烂处自溃而长出不良的肉芽组织,往往突出蹄底表面。严重时,炎症蔓延至冠关节,使之红肿、发热,疼痛明显,常并发蹄关节炎。严重时蹄壳因腐烂、坏死而脱落,或出现败血症。
1.4 病理变化
患病牛在蹄部可见明显的病变症状。而多数死于本病的动物,除体表可见病变外,一般在内脏也有蔓延或转移性的坏死灶。剖检可见肺脏实变,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病灶,切面可见脓肿和化脓性胸膜肺炎,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有很多白色,周围有红晕、界限分明的坏死病灶,有时心肌、肝脏和瘤胃黏膜上也可见坏死病灶[2]。
2 诊断
2.1 临床诊断
根据患病部位以蹄部为主,病牛跛行,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水肿,蹄底流出恶臭脓液等典型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2.2 实验室诊断
2.2.1 病料采集
对病牛患病蹄部病变部位进行清洗,去掉表层坏死组织,在病健交界处用消毒过的器械采取病变组织样品,装入无菌容器。
2.2.2 病料触片染色镜检
病理材料进行实验室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发现有革兰氏染色阴性、呈丝状、短杆状或粗大略呈弧形的弯杆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瑞氏染色后镜检呈淡蓝色、着色不匀的串珠样丝状杆菌。
2.2.3 PCR诊断
样品按照(TaKaRa MiniBEST Bacteria Genomic DNA
Extraction Kit Ver.3.0,北京聚合中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MF002-10)说明书方法提取DNA样品,根据坏死梭杆菌白细胞毒素基因序列的特异性[3]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判定5份样品均存在坏死梭杆菌感染[4]。
3 治疗
3.1 前期治疗方案
在牛腐蹄病初期,病牛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蹄部红肿、发热等症状。此时,应及时将病牛隔离,及时清除地面粪污,保持牛舍干燥、通风,并对蹄部进行清洗和消毒。将0.1%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溶液,倒入简易的药浴池或容器中,将患病牛病蹄放于药浴池或容器中浸泡15 min左右,清洗患处,然后涂抹适量1%碘甘油,每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3~5 d。
3.2 中期治疗方案
如果前期治疗没有控制住病情,牛腐蹄病会进一步发展,出现化脓、坏死等症状。此时,需要用手术刀或镊子清理患处,将坏死组织和脓液彻底清除干净,然后用Anu65Epz8p+RPq+ejMsvbg==0.1%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溶液浸泡
15 min左右,清洗患处,涂抹适量1%碘甘油同时用绷带包扎好患处,每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5~7 d。
3.3 后期治疗方案
如果牛腐蹄病已经到了晚期,蹄部已经严重坏死,甚至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食欲不振等。此时,需要采取全身治疗的方法。用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静注或肌注,同时对患处进行清创、消毒、涂药、包扎等处理。应根据病情给予解热镇痛类药物,直至炎症消除为止;对于卧地不起的牛应切实做好护理工作,防止继发感染。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护理,保持牛舍清洁、干燥、通风,同时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饮用水。
4 典型病例
4.1 病例1
2023年5月,笔者在余庆县构皮滩镇成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农技干部基础性示范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该肉牛场有部分肉牛出现跛行症状,经检查,患病牛临床症状表现为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严重的病牛蹄冠腐烂、溃疡,挤压有化脓性分泌物流出,体温均在38.9~39.7℃,多数病牛一肢或多肢跛行,初步诊断为牛腐蹄病,采样经余庆县兽医实验室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发现有革兰氏染色阴性、呈丝状、短杆状细菌,即确诊为牛坏死杆菌病感染。该肉牛场存栏肉牛348头,饲料以饲喂酒糟为主,营养较单一,其氮磷比例失调,维生素A、D和微量元素缺乏,再加上在圈舍改建的时候,由于施工质量不好,导致牛床损坏,粪污清理不彻底,牛蹄部在石头等坚硬物刺激下损伤后感染细菌。治疗:立即对36头患病牛进行隔离治疗,蹄部损坏的病牛用手术刀、镊子、棉球等器械清理患处,将坏死组织和脓液彻底清除干净,然后分批把病牛赶入装有0.1%高锰酸钾溶液的简易药浴池浸泡15 min左右,彻底消杀病原菌,然后用3%双氧水溶液冲洗患处,涂抹适量1%碘甘油,每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5~7 d。对7头蹄部损伤严重病牛同时用纱布包扎好蹄部,肌内注射(头孢噻夫钠+板蓝根+安痛定)进行对症治疗。全群改喂营养均衡的饲料,同时用双黄连粉+维生素C粉+氟尼辛浦甲胺颗粒拌料饲喂3 d。治疗效果:2周后,36头患病牛跛行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无新增病例。
4.2 病例2
2023年10月,笔者接余庆县松烟镇硕磊肉牛养殖场电话求助,反映其饲养的后备母牛有5头出现跛行症状,请求医治,笔者随即前往医治。临床症状:患病牛蹄趾间隙的皮肤肿胀发红、热痛,病牛患肢出现跛行等症状,未出现体温升高,病牛采食正常,与牛腐蹄病前期症状吻合。该场共存栏安格斯后备母牛198头,
饲养方式为圈养,粪污处理模式为发酵床,由于管理不当,导致发酵床死床,粪污堆积,牛蹄长期浸泡在粪污里,受到氨的刺激作用,蹄壳变软,硬物容易刺穿,导致牛蹄感染坏死梭杆菌,发生腐蹄病。治疗:将5头病牛隔离饲养,同时及时清理圈舍内的粪污,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对病牛采取前期治疗措施,清洗蹄部,然后把病牛赶入装有0.1%高锰酸钾溶液的简易药浴池浸泡15 min左右,让药液充分接触患病部位,彻底消杀病原菌,然后用3%双氧水溶液冲洗患处,涂抹适量1%碘甘油,每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5~7 d。2周后,5头患病牛跛行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无新增病例。
5 预防措施
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甚至杜绝腐蹄病的发生。许多研究和观察表明,腐蹄病的发生与管理、环境和肉牛自身因素密切相关。
5.1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牛舍干燥、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污物,及时清除牛舍内的杂物,防止玻璃、铁钉等4oIzNtPdCuiX9iXdniJiqg==尖锐物品刺伤蹄部,保持圈舍空气流通,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保证牛得到充足的阳光和运动,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5.2 控制营养平衡
及时补充微量元素,给予优质全价饲料;补充钙、镁、磷等矿物质,防止造成钙和磷的代谢负平衡;增加运动和光照以保证体内可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并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
5.3 定期检查蹄部
加强饲养管理,饲养密度适中,提高牲畜机体抵抗力。定期对牛进行检查,发现蹄部异常及时处理。消灭蚊虫及蝇,平时要保持牛舍的干燥,避免造成蹄部、皮肤和黏膜的外伤,一旦出现外伤应及时消毒,加强护理,消除发病诱因。蹄部护理。
5.4 蹄浴消毒
在多发季节,于牛舍通道上设置消毒槽,内盛1%~3%硫酸铜溶液作蹄浴,每日让牛通过1~2次,可有效减少发病率。
5.5 免疫预防
对于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潮湿、多雨,容易发生牛腐蹄病,可以采取坏死梭杆菌疫苗接种的方式进行预防,可以有效降低牛腐蹄病的发生率。对于高发病地区,可以进行接种,提高牛的免疫力,预防腐蹄病的发生。
6 小结与体会
腐蹄病是一种常见的牛蹄部疾病,主要是由于蹄部受到细菌感染所致。这些细菌在牛蹄部繁殖,导致蹄部组织坏死、化脓和腐烂。如果不及时治疗,细菌可能会通过血液感染到其他部位,导致全身感染,包括肺炎、心脏疾病等。这些感染会影响牛的食欲、精神状态和生产性能,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病变若在内脏组织形成转移病灶,特别是肺部或肝脏,容易导致死亡,可用抗生素结合强心、利尿、补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腐蹄病还可能引起消化道感染。牛在咀嚼时,口腔和舌头会接触患病蹄部,这些部位很容易受到细菌的污染,导致口腔炎、舌炎等消化道感染。这些感染会影响牛的采食和消化,进而影响其生长和生产。
腐蹄病还可能引起生殖道感染。患病牛在交配时,细菌可能会传播到生殖器官,导致阴道炎、子宫炎等生殖道感染。这些感染会影响母牛的受孕率和生育能力,进而影响养殖效益。
及时清扫牛棚、运动场,保持干燥卫生。加强对牛蹄的监测,及时治疗蹄病,防止病情恶化。同时要保持日粮平衡,钙磷的喂量和比例应适当,以减少腐蹄病的发生。如已经发病,可采用上述方法尽早治疗。
综上所述,牛患腐蹄病后可能会引发全身感染、消化道感染和生殖道感染等继发感染。为了预防和治疗这些感染,养殖户应该及时发现和治疗腐蹄病,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等措施。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继发感染的牛,应该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恶化。治疗牛腐蹄病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根据不同时期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护理和预防措施,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同时,养牛户也应该注意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保持牛舍卫生、干燥、通风。
参考文献
[1] 吕占军,李林,孙玉国,等.PCR法诊断奶牛腐蹄病坏死梭杆菌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兽医杂志,2008,44(8):3-4.
[2] 边立涛.牛腐蹄病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6):86-87.
[3] 李国平.一起牛腐蹄病的诊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4(6):203-204.
[4] 狄兆全.牛羊病临床诊疗[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