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田水利工程的滴灌技术推广应用

2024-08-08 00:00:00唐福林唐健
新农民 2024年20期

摘要: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滴灌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对于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均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降低种植成本。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积极推广应用滴灌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应用范围。但是,目前部分地区在推广应用滴灌技术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工程中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了滴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优势与价值,然后分析了滴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推广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滴灌技术;推广应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灌溉技术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通过灌溉能够有效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为农业种植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滴灌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灌溉技术,具有一定的节水、节肥效果,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自动化程度较高。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积极应用滴灌技术,对于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深受用户欢迎。

1 农田水利节水滴灌技术概述

滴灌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灌溉方法,它通过在配电系统和泄水系统中安装特定的滴灌设施,实现对农业作物的精准灌溉和养分供给。这种技术可以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和养分需求,能够将水分和养分直接输送到植物的根部,从而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集水区水滴系统是滴灌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高度自动化的水滴、配管和转盘等设施对农作物实现滴灌,使操作者能够精确控制灌溉时间和用水量。系统减少了不必要的用水,提高了灌溉的精确性和效率。与传统的喷洒模式相比,滴灌技术能够更精准地控制水流,为作物提供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滴灌系统通常由固定设备包括主风管、支管等组成,这些设备用于控制农业喷灌。此外,还包括一种可移动的输水管道系统,它可以在灌水后从一排转移到另一排,减少喷灌费用。这种系统的灵活性使得农民能够更有效地管理灌溉,减少了人力成本。流域技术是滴灌技术的一种应用,它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1]。

2 节水滴灌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灌溉技术的发展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滴灌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灌溉方法,凭借其独特的灌溉方式和显著的节水效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滴灌技术利用恒定压力,将水通过管网和出口管(滴灌带)以水滴的形式缓慢而均匀地滴入到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与其他灌溉技术相比,滴灌具有许多独有的特征。首先,滴灌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低效蒸发,通过润湿部分土壤表面,降低水分流失。其次,滴灌技术只能润湿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从而降低其他地区的土壤水分含量,有效防止杂草生长。此外,滴灌系统不会产生地面径流,使得水分利用更加高效,实现了节水的目标。除了节水效果显著,滴灌技术还有诸多优点。例如,通过将肥料注入水中,滴灌技术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和养分,减少灌溉区地面的蒸发,有效控制和保护肥料。同时,滴灌后土壤根系处于良好的渗透性状态,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此外,滴灌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受保护土地上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减少农药施用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尽管节水滴灌技术具有众多优点,但它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滴灌系统的滴头容易堵塞,这会给维护带来一定的麻烦和成本。由于水中的颗粒物质或肥料残留可能导致滴头通道的堵塞,农民和灌溉技术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滴灌系统,及时清理滴头,以保证灌溉系统的正常工作[2]。总之,滴灌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节水灌溉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维护,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策略

在农业生产领域,灌溉技术的革新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滴灌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灌溉方法,以其节水、高效、精准的优势,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所以,在推广应用滴灌技术时,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根据生产实际,制定相应的推广应用策略。

3.1 规划与设计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阶段,滴灌系统的合理配置是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的关键。首先,地形条件。地形对滴灌系统的布局和设计具有重要影响。要充分考虑地形起伏、坡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滴灌方式。例如,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宜采用压力滴灌系统;在平缓地区可采用重力滴灌系统。同时,要合理规划管道布局,避免因地形起伏导致的管道压力过大或过小,确保水流通畅。其次,土壤特性。土壤类型、结构和质地等因素都会影响滴灌系统的灌溉效果。要充分了解土壤特性,选择适合该土壤类型的滴灌技术。例如,在砂质土壤中,滴灌系统应选择流量较大的滴头,以防止水分迅速下渗导致灌溉不均匀;在黏土中,则应选择流量较小的滴头,以确保水分能够缓慢渗透。再次,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灌溉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影响。要充分考虑当地的降雨、温度、蒸发等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在降水充足的地区,可以减少灌溉次数;在干旱地区,则需增加灌溉次数,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3]。此外,还要考虑农作物种植结构和需水量。要结合当地的农作物种植结构,了解不同作物的需水规律和灌溉需求。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水分需求量和灌溉时期,合理设计滴灌系统的规模和布局,确保作物得到适量的水分供应。最后,要选择合适的滴灌技术和设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滴灌技术和设备。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滴灌技术:压力滴灌和重力滴灌。压力滴灌适用于地势较高、水源充足的地区;重力滴灌适用于地势较低地区。

3.2 灌溉计划与调度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灌溉计划的制定和精准调度是确保作物健康生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首先,深入了解作物生长需求。作物的水分需求受品种、生长阶段、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灌溉计划之前,必须对所种植作物的水分需求进行详细研究。这包括分析作物在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以及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对作物水分摄取的影响。基于这些信息,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案,确保作物在关键生长阶段获得充足的水分。其次,实时监测气象条件。气象因素,如降雨、温度、湿度、风力等,对灌溉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大影响。通过气象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获取当地的气象数据,为灌溉计划的调整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例如,降雨量的监测可以减少灌溉频率,而高温和干旱条件可能需要增加灌溉次数。再次,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现代化滴灌系统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例如,传感器和控制器,可以实现水分和肥料的精确管理。这些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的实时生长需求和气象条件,自动调整灌溉时间和水量,从而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4]。最后,灵活调整灌溉计划。在灌溉过程中,应根据作物的实际生长状况和气象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灌溉计划。在干旱条件下,应及时增加灌溉次数,以保证作物水分供应;而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灌溉次数,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和土壤盐分积累。

3.3 运行维护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滴灌系统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但它的运行维护同样需要精心管理和规范操作。为了确保滴灌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和高效灌溉,以下是对建立健全滴灌系统运行维护制度的进一步阐述:首先,制定完善的运行维护制度。这意味着要创建一整套包含详细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计划、紧急维修响应机制和设备保养周期的文档。这套制度应该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任务,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角色以及如何保持系统的最佳性能。其次,定期检查管道、滴头等设备。这包括了对整个滴灌网络的定期巡查,以监测是否存在损坏、漏水、堵塞或磨损等问题。通过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可以避免系统故障导致的灌溉中断和生产损失[5]。再次,及时清理堵塞。滴灌系统中的堵塞问题是常见的,可能会导致水流不畅或完全中断。因此,配备适当的清洁工具,如反冲洗装置和过滤器,以及定期清理管道和滴头,对于维持系统性能至关重要。同时,加强设备保养。通过定期保养,可以预防设备的老化和性能下降。这包括更换磨损的部件、清洁过滤器、检查泵和控制系统的状态,以及确保所有组件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最后,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通过定期的培训和考核,可以提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滴灌技术的理解,以及他们对故障排除和日常维护的技能。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还能减少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和故障。

3.4 技术培训

滴灌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滴灌技术的正确应用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因此,在推广应用滴灌技术时,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至关重要。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要组织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让学员了解滴灌技术的原理、设备构成、操作流程等方面的知识。理论知识学习可以包括滴灌技术的基本概念、滴灌系统的组成部分、水肥一体化技术、滴灌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其次,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实际操作训练可以包括滴灌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学员可以掌握滴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如何处理滴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技能。最后,在培训过程中,还可以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授课,分享其在滴灌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6]。这样可以增强学员对滴灌技术的信心,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可以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估其对滴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考核合格的学员,可以发放相应的证书,使其具备从事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的资格。

3.5 科学选择灌溉模式

在推广应用滴灌技术时,确实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灌溉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结合喷灌和滴灌的优点,可以形成一种互补的灌溉方式,既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又提高了灌溉的效率。例如,某地区在推广滴灌技术时,采取了喷灌与滴灌结合的方式。首先,利用喷灌技术对作物进行大范围均匀喷洒,这样可以快速补充作物所需的水分,同时,也能够减轻农作物的病虫害。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滴灌技术对作物进行精准灌溉,特别是在作物生长的重要阶段,如开花、结果等,通过滴灌提供更为精准的水分供应,以保证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此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是提高灌溉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可以实现水分和养分的同步供给,减少施肥的人工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目前,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喷灌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灌溉效率得到了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改善[7]。这种灌溉模式的推广,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工作强度和负担,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灌溉技术和模式的选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也为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积极应用滴灌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农业种植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滴灌技术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滴灌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应用。同时也要加大对滴灌设备的管理工作力度,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滴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彦伶,顾鑫.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9(2):42-43.

[2] 孙晓梅.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要点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5):126-127.

[3] 殷平成.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湖北农机化,2020(16):50-51.

[4] 王长栋.小型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7):134.

[5] 李保成.简析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滴灌工程施工工艺[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0):111-112.

[6] 马倩钰,马宁宁,赵文生.滴灌技术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的应用探讨[J].地下水,2018,40(4):120-121.

[7] 马楠.农田水利滴灌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要点[J].南方农业,2018,12(3):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