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了临河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发展理念,分析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总结了乡村振兴的工作路径和经验,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临河区;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我国在认真总结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准确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乡村演变发展态势,在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 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我国未来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也是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临河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总要求,以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五大任务”为引领,以“四争”目标,“四敢”之心和“四千”精神,抢抓历史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顺势而为,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西北偏远地区临河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四位一体”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稳粮保供措施、乡村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以期为相关同行提供参考。
2 临河区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2.1 下好党建引领“先手棋”,让乡村振兴“实”起来
临河区紧扣农村党建“活力提质”主题,全面推行了区、乡、村、组“四位一体”系统党建模式,积极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持续推深做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
(1) 在区级层面开展乡镇农场党委书记“乡村振兴大比武”活动
临河区紧紧围绕“五大振兴”内容,采取年内“2次
联评+日常考核+擂台比武”三步走的方式,扎实开展乡镇农场党委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评选出“干事创业好党委”“担当作为好书记”,用“关键一招”带动“关键少数”,激励党委书记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2)在乡镇层面推行“五面红旗”创建活动
围绕“基层党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五个方面开展“五面红旗党委”创建工作,依据获得“红旗”数量,分别给予乡镇党委和党委书记嘉奖记功,旗帜鲜明地树立奖优罚劣工作导向,发挥乡镇农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载体支撑和组织保证。
(3)在村级层面开展支书“比武争星”活动
近五年来,临河区连续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评选出“优胜村”“获胜村”“进步村”,形成“大抓基层、大抓党建”的鲜明工作导向,有效激发了村支部书记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村党支部书记纷纷亮出“绝招”,敢想敢干的拼劲越来越大,推动了抓党建与促振兴双融合、双提升。
(4)在村民小组层面推行“五人小组”工作法
把小组中有威望、有能力、凝聚力较强的村民推选出来,由村小组长、党小组长组成“五人小组”,代表群众对组内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协商议定,实现村民“家门口”的民主治理。“五人小组”工作法实现了矛盾纠纷大家调、村庄治理大家议、工作效果大家评,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畅通末端治理的“微循环”,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1]。
(5)多种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临河区坚持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依据行政村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群众意愿,因地制宜探索契合各村实际的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1+3+X”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探索出资金互助、土地互助、农资互助等合作社模式;支部领办农机合作社采用“带机入股”的方式引领农户“抱团”发展,解决了农户外出务工难题;“三联三领”支部领办型合作社模式,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效解决合作社管理经验不足、销路不广难题;等等。
(6)为乡村振兴凝聚人才力量
①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选派100余名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采取“下派式”“点单式”“组团式”服务方式,实行基层“点单”、专家“送单”的“点餐配送”模式,切实提升了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靶向解决了粮食种植一系列难题。挖掘出更多基层“土专家”“田秀才”,就地转化为乡村振兴人才的中坚力量。
②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持续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注重从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复员军人等群体中选拔后备干部,重点培养,通过“学历教育培养一批、重点培训提升一批、社会招录选派一批”等“三个一批”的方式,全面提升村干部学历层次。
③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临河区以农广校为载体,立足当地农业农村人才素质实际,坚持选育用一体化的育人导向,通过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专业人员、返乡创业创新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分层分类实施培育。目前,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已超过万人,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2.2 下好产业发展“关键棋”,让乡村振兴“跑”起来
(1)深入实施粮食稳产增产行动
每年出台小麦、玉米集中连片种植补贴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者的补贴力度;依托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项目、黄河流域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行动项目等,打造十万亩粮食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示范园区,全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每年粮食作物生产面积可达到7.33万hm2左右,占全区总播面积的50%以上,其中小麦面积在1.33万hm2左右、玉米面积在
6万hm2左右。
(2)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
一是深入推进奶业振兴行动。实施奶业振兴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17.2亿元,规划面积269.93 hm2,共建设5个现代化奶牛牧场,存栏奶牛2万头,日产鲜奶200 t。二是加快辣椒产业发展。通过项目补贴、保险支持、场地支持、金融支持,增加辣椒收割、烘干、色选、生产加工生产线等措施,让农民的产品有去处、有市场,全区辣椒订单面积逐年增加。三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2023年我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 533.33 hm2。
(3)科技赋能让农田充满智慧
采取多项补贴措施推广“北斗导航”技术。农机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仪,播种精准度明显提高,每千米偏差不超过2 cm,土地利用率、出苗率提高5%~10%,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20%,增产10%以上;植保上采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省药、省水、减少农药残留,作业效率高、防治效果好;环境监测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水肥一体化实现精准管控。智慧农业助力农业丰产、农民增收。
(4)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建成大破大立高标准农田85万亩,实现“三增、两省、一提高”目标,即“增地”“增产”“增收”“节省劳动力和节约经营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5)推进“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共授权使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家企业37款产品,全区现有“两品一标”认证企业27家100个产品,其中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企业25家92个产品,有机食品认证企业1家7个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保护1个,名特优新认证农产品22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6万hm2,54家品牌化建设企业全部纳入了国家追溯平台。
2.3 下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底线棋”,让乡村振兴“轻”起来
(1)认真实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
每年在关键时间节点都要召开各乡镇农场领导干部、驻村干部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政策培训会,印发“明白纸”,增强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工作的能力。每季度开展一次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及时将有致贫返贫风险的人群识别纳入监测帮扶范围。为监测对象落实兜底保障、“雨露计划”、代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施危房改造等。
(2)推动特色园区建设
2023年投资3 168万元,在城关镇友谊村建设内蒙古北纬41°甜玉米种植园区,每年可收益160万元,全部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公益岗位设置等方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时园区采用种植技术工与当地农民工相结合的生产雇佣方式,优先村民入园务工,解决周边群众的就业问题,促进周边群众持续增收;对园区务工人员进行农业科技指导和农业技能实训,使当地农民逐步转变为技术型工人。
(3)多措联动抓帮扶
依托产业园,通过入园从事种植养殖生产或打工等方式帮助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实现就业,人均月增收3 600元;利用产业园资产收益金为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设置公益岗位,人均增收4 634元;为无劳动能力和弱半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发放“带资入股”收益金,人均增收1 800元;为奶山羊“托管代养”户发放收益金,户均增收2 032元;2023年全区脱贫户和监测户小额信贷新增38户164.4万元等等。各项帮扶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了脱贫群众身上。
2.4 下好乡村治理“致胜棋”,让乡村振兴“稳”起来
(1)高质量推进“千万工程”实施
临河区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千万工程”重要目标,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及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中。按照区域布局,建设乡镇垃圾焚烧炉、集镇污水站、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购置吸污车等,解决集镇农户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难题,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更加整洁美丽[2]。
(2)深层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积极鼓励农户广泛施用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用新型肥料等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推广生物防控、生态调控、生物农药、灯诱、色诱、性诱等绿色防控技术;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行了“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污水肥料化利用”“第三方集中堆沤利用”等主要技术模式,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重点推广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和秸秆粉碎腐熟还田技术,建立秸秆离田和收储运体系。
(3)涵养文明乡风
行政村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普及农民书屋,建起了“文化大院”“科技小院”、健身场所,打牢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持续推动移风易俗;通过表彰“精巴媳妇”“好婆婆”“干净人家”等,营造民风正、乡风淳的和谐氛围,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形成。
3 结语
临河区虽然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资源少、资金短缺、人才力量不足,但是,临河区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乡村振兴的历史大好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上下一条心、全区一盘棋,采取创新性的乡村振兴措施,弯道超车,乡村振兴跑出了“加速度”,取得了显著成绩,所得经验可供相关同行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文平,淡海清,赵小燕,等.巴彦淖尔市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全力提升耕地质量[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4(2):28-33.
[2] 闫鑫.走在前作表率 谋发展开新篇[N].巴彦淖尔日报(汉),2021-07-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