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孩子们在艺术活动中的能力,是通过大胆尝试和表达逐步培养的。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热情地参与音乐教学,需不断探索教学内容与要求,改变传统教育方式,采用更加现代化的教学策略。这样做,能够唤醒孩子对美的感知与表达,增添他们的审美体验,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审美观和音乐理解力。情景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中尤为重要。它要求教师依据音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具体的“情景”,这种方法为情感教育奠定了基础。这既符合审美教育的目标,又契合孩子们的心理发展,有利于创造出促进音乐审美和学习的良好环境,确保教学活动的成功和提升。本文对幼儿歌曲弹唱情境化教学改革途径,进行深入探索,以供参考。
1 幼儿歌曲弹唱教学改革的背景
1.1 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一系列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在推动学前教育进程中对艺术类综合知识培养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增强幼儿的艺术鉴赏和表现能力。在此背景下,幼儿教师不仅能通过专门的歌曲弹唱培训提升自身的艺术执行技能,还能够通过在进行歌曲弹唱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好地观察和引导幼儿的学习表现,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有机融合。对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而言,精通弹唱技艺变得尤为关键。这不仅是他们顺利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要求,也是提升个人教育竞争力、塑造合格幼儿教师形象的重要途径。
1.2 增强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符合职业发展需求
在儿童歌曲的弹唱教学中,钢琴技能的培养,占据了核心地位。然而,面临的一个挑战是,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之前可能从来没有过钢琴学习或训练的经历。这种晚起步的学习模式,往往使得这些学生在儿歌即兴弹唱方面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难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如果想要流畅地掌握一首儿歌,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弹唱,不仅需要长时间的钢琴练习,还包括在弹唱时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和手势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为了增强未来幼儿教师的职业竞争力,迫切需要对目前的幼儿歌曲弹唱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针对这一挑战,教学方案的改革,应当从根本上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体验。首先,应当在大学教育阶段早期,引入更为系统和全面的钢琴及音乐理论教学,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进入专业实践之前,掌握基础而坚实的音乐技能。此外,弹唱教学方法也应当更加注重实践和互动。
2 幼儿歌曲弹唱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儿童歌曲弹唱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几个问题。首先,缺乏足够的重视。不少学校未能明确区分歌曲弹唱与单纯歌唱或弹奏的不同,导致课程变成了弹唱与歌唱的简单重叠。这不但未能有效传达音乐的本质,还难以引发儿童对学习的热情。其次,教学过程过于偏重理论。受制于我国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限,歌曲弹唱的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做法,不仅难以激起儿童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再次,教学内容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歌曲演唱为主,较少采用弹唱,使得教学内容单一,难以充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成果。最后,教学资源和设备不足。虽然歌曲弹唱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部分幼儿园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且教学设备不齐全,投入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歌曲弹唱教学的有效开展[1]。
3 幼儿歌曲弹唱情境化教学改革措施
3.1 生活情境
音乐紧扣生活的脉搏,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日常经历。因此,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时,教师需立足于现实,通过生活的视角来阐释音乐,帮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音乐的存在,这对于唤醒孩子们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极为有益。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感知音乐和表现音乐,还助力他们全面提升与成长。音乐课堂并不应仅仅受限于教室内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融入自然,触摸生活的本质,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微风拂过草地的细语,溪流轻抚石岸的低吟,以及鸟鸣穿林而过的和韵,这些都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与音乐共存的美妙。通过这样的实践体验,可以有效改善传统音乐课堂可能存在的枯燥情况,使教学更富有生命力[2]。
举例来说,当学习《小星星》这首简单却意义深远的歌曲时,教师可以邀请孩子们一同仰望满天繁星,引发他们对夜空美丽景象的好奇和想象,深化他们对歌曲背后意义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孩子们对歌曲主旨与情感的把握,还能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乐于参与,为其未来的音乐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采纳生活情境作为音乐教学的手段,既可以让孩子们爱上生活,也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对待周遭的世界,培育他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和态度。这种方法,不只是为了音乐本身的学习,更是为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珍惜、发现和创造美,继而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对未来的学习和成长。
3.2 实物情境
在幼儿园这一关键的学习阶段,孩子们通常充满了好奇心和活力,喜欢探索和玩耍。如果教育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难以让他们自发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因此,在进行儿童音乐教学时,教师需要针对孩子们的具体特点,利用音乐器材如钢琴、笛子等进行直观的展示。通过展示乐器的结构和演奏方法,孩子们可以直观了解不同乐器产生音乐的原理。这种多样化的乐器体验,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孩子们对学习乐器的热情,还能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整体理解[3]。
在展示乐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细致观察孩子们对各种乐器的兴趣和反应,及时进行记录。这样的观察和记录,方便后续根据每个孩子的倾向和特性进行更加个性化的音乐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确保每个孩子在音乐学习上都能有所发展,进而为他们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各种乐器,如钢琴、琵琶、鼓等,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这种多样性,不仅能够吸引孩子们的视听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探索和实践的冲动。孩子们在主动接触和尝试演奏这些乐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音乐技能,也能发展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3 故事情境
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教师应着重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利用问题引导和故事情境,来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热情。这样做,旨在提高孩子们在歌唱与乐器演奏方面的技能。首先,通过引人入胜的音乐故事,引导孩子们集中精力参与课堂学习,进而提升学习的品质和成效。例如,在教授《小青蛙找家》这首曲子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个故事情节,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故事讲述一群小青蛙决定独立寻找回家的路,却迷失了方向。在它们焦急寻找过程中,小声呼唤:“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小青蛙找到家吗?”这样的互动,立即唤醒了孩子们的探索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其次,通过图形谱和旋律线指引,让孩子们跟随音乐学习歌词,孩子们在故事、提问和音乐的共同激励下,轻松掌握了歌曲。这种以故事为主轴的音乐教学法,不仅促进孩子们积极学习、讨论和实践音乐相关的知识与技巧,还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这样生动且有趣的学习过程,不仅帮助孩子们更深刻地记忆和理解音乐,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3.4 利用图画、音频实现情境再现
乌申斯基曾经指出,儿童通过形状、声响、色彩和感觉来进行思考。这一洞见启示我们,儿童对于多感官的图像和声音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利用这一特性,教育者能够通过环境中的色彩运用,为儿童打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空间。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装饰教室墙面、制作有趣的黑板报等方式,引入色彩和动感,使得音乐课堂生动起来。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借助音响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可以生动地呈现音乐之美,这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还非常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留给我》这首曲目作为例子,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良好的音效系统,可以全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美景,如鸟儿的鸣唱和花儿的芬芳,以及溪水潺潺和风吹草动的景象。孩子们通过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想要传达的意境。这有助于提高音乐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够帮助孩子们体验到音乐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欣赏力。通过将音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不仅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享受到美的感受,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一步拓宽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借助多媒体的丰富资源,孩子们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遨游,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真正目的,即通过音乐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4]。
3.5 结合适宜语言描绘场景
在音乐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课堂导向的核心角色。这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每位儿童的独特性,将教学活动设计得既切合儿童的特点,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教育的重心,应当放在尊重和爱护幼儿上。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建立一种积极温馨的师幼关系。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口头和肢体语言等多种教学工具,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对音乐充满热爱,并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
音乐教学中,孩子们的语言表现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文字语言的表达,二是非文字的肢体语言。在文字语言的表达方面,教师的话语应该充满亲和力和温暖,以触及孩子的内心,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例如,在介绍《小蜜蜂》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采取的表述方式如:“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小蜜蜂》的世界。虽然它的旋律朗朗上口,但学习它也会遇到一些挑战。我希望大家能够和我一起,共同研究这首曲子。”这样的语言风格,不仅将幼儿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而且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和关爱。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奖励性语言的力量,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对于提升幼儿的学习成效至关重要。在肢体语言的运用上,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触摸和手势等,传递出对幼儿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构建起一个和谐的师幼关系,并以此作为保障高效教学的基石[5]。
4 结语
在幼儿园的多彩课程中,音乐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只是一门课程,更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儿童对美的认知和感悟的大门。为了提高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教育者需发挥领导性职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幼儿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通过采用情景式教学法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他们能够在音乐课堂中自由地唱歌和表演。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对于培养幼儿乐观向上的性格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有效促进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音乐的深厚爱好。■
引用
[1] 孙瑞琪.正三和弦在幼儿歌曲弹唱中的运用[J].明日风尚,2024(5):55-57.
[2] 王瑛芳.中职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5):107-109.
[3] 朱珣.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幼儿歌曲弹唱教学中的研究[J].大众文艺,2023(9):196-198.
[4] 姜漫漫.幼儿歌曲弹唱情境化教学改革的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23,25(2):48-51.
[5] 肖瑶.幼儿歌曲弹唱课程情境化教学改革的探析[J].北方音乐,2018,38(13):89-90.
作者简介:王园园(1985—),女,山东东营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就职于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