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歌曲弹唱,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儿童歌曲弹唱教学,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歌唱技能和技巧的掌握,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儿童歌曲弹唱方面存在诸多困境,如双手协作能力不足、和声编配能力较差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弹唱效果,也制约了其日后音乐素养的提高。本文针对儿童歌曲弹唱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歌曲弹唱教学摆脱困境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歌曲弹唱能力提供借鉴。
1 儿童歌曲弹唱特点
儿童歌曲是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弹唱特点主要表现在歌词、旋律、音色、音量、音域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这些特点使得儿童歌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1 歌词简单易懂,贴近儿童生活
儿童歌曲的歌词通常简单易懂,贴近幼儿的生活和认知水平,歌词内容多为描绘自然景物、动植物、日常生活场景等,让幼儿能够轻松地理解并产生共鸣。这种简单明了的歌词形式,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记忆,还能激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1]。在演唱儿童歌曲时,应注意保持音色的稚嫩感,以符合儿童的嗓音特点。同时,还要控制音量的适度,避免过于响亮或过于微弱,以保持歌曲的整体平衡。此外,节奏的稳定以及情感的纯真,也是演唱儿童歌曲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通过适当的表演元素,如肢体动作、表情等,可进一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幼儿更容易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
1.2 旋律简单明快,易于记忆和演唱
儿童歌曲的旋律通常简单明快,易于记忆和演唱。这些歌曲的节奏清晰明快,旋律的重复性也比较强。这有利于幼儿掌握和理解这些歌曲。在弹奏儿童歌曲时,需要注重旋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让幼儿能轻松地跟随节奏哼唱。此外,儿童歌曲的旋律还常常运用一些简单的音乐元素,如重复、模进、对比等,以增加歌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些音乐元素不仅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歌曲,还能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审美能力[2]。
2 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歌曲弹唱教学的困境
2.1 教学资源不足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儿童歌曲弹唱是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然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中面临的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却十分突出。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室,导致学生在练习时难以得到良好的音乐体验。此外,教材选择也相对有限。现有教材中缺乏与时俱进、符合当代儿童喜好的歌曲曲目,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接触到多样化的音乐风格。这限制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弹唱技能的提升。
2.2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儿童歌曲弹唱技能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音乐背景和弹唱技能,难以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同时,一些教师对于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难以达到预期的弹唱水平。
2.3 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十分关键。然而,在儿童歌曲弹唱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一些学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灵活运用。此外,一些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践环节,但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脱节,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儿童歌曲弹唱技能的提升。
3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歌曲弹唱能力的有效途径
3.1 掌握儿童歌曲和声编配的简单要领
儿童歌曲和声编配不仅关乎音乐的美感,更直接影响到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效果。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深入理解和掌握儿童歌曲和声编配的基本规律。儿童歌曲的和声编配过程中,要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由于幼儿的听觉系统尚在发育阶段,过于复杂的和声配置,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混乱。因此,在编配时,应选择清晰、和谐的音程关系,如使用基础的和弦进行,避免使用过多的转位和弦或复杂的模块。同时,要注重旋律与和声的融合,儿童歌曲的旋律一般简单易懂,和声编配时应与旋律相协调,营造出温馨、愉悦的氛围。通过在旋律的基础上添加简单的和弦外音或经过音,可以丰富歌曲的和声色彩,同时,保持整体的和谐统一。此外,和声编配还应考虑歌曲的情感表达。不同的儿童歌曲有着不同的情感色彩,和声编配要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表达快乐、活泼情绪的歌曲,可以使用明亮、轻快的和声配置。而表达温馨、柔美情感的歌曲,则可以选择柔和、温暖的和声配置。最后,大量的实践练习是提高和声编配能力的关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选取不同风格、不同难度的儿童歌曲,进行和声编配练习。通过不断尝试、修改和反思,学生可以逐渐积累经验和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3]。总之,掌握儿童歌曲和声编配的简单要领,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歌曲弹唱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遵循简洁明了、旋律与和声融合、情感表达以及实践练习等原则和方法,学生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为未来的幼儿音乐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合理处理演唱与弹奏之间的关系
演唱与弹奏在儿童歌曲教学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演唱是表达歌曲情感和内涵的重要方式,而弹奏则是为演唱提供节奏和音准支持的必要手段。要想在弹唱中表现出色,必须注重两者的协调与平衡。在处理演唱与弹奏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明确演唱的主导地位。演唱是歌曲的灵魂,是传达情感和故事的主要手段。因此,在练习时,应先将注意力放在演唱上,确保歌词的准确传达和情感的充分表达。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加入弹奏的练习,使弹奏与演唱相互融合,形成和谐的整体。
同时,弹奏在儿童歌曲弹唱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弹奏不仅为演唱提供稳定的节奏和音准支持,还能通过音色和力度的变化,为歌曲增添丰富的层次和色彩。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弹奏技巧的提升,包括手指的灵活度、节奏的准确性以及音色的控制等。通过不断磨炼,使弹奏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演唱,共同营造出美妙的音乐氛围。此外,还要注重演唱与弹奏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在弹唱过程中,演唱与弹奏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演唱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都会受到弹奏的影响,而弹奏的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也会反作用于演唱。在练习时,要时刻关注两者的配合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使两者能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3.3 把控好儿童歌曲音乐风格情绪
在学前教育中,儿童歌曲弹唱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十分关键。而要想提高这一能力,教师必须精准地把控好儿童歌曲的音乐风格情绪,这是因为儿童歌曲通常承载着纯真、欢乐、温馨等情感。这些情感,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元素得以传达。因此,教师在教授儿童歌曲时,不仅要关注歌曲的技巧性练习,更要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准确把握其情感基调[4]。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控儿童歌曲的音乐风格情绪。其一,教师要对歌曲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理解歌词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这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整体风格,从而在弹唱时能够传递出正确的情感。其二,注重音乐元素的运用。不同的旋律、节奏和音色,都会影响到歌曲的情感表达。教师应该根据歌曲的情感需求,选择合适的音乐元素,以营造出符合歌曲主题的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模仿、示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音乐风格情绪。通过反复地听、唱、模仿,学生会逐渐形成对儿童歌曲情感的敏锐感知,从而提高自己的弹唱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把控好儿童歌曲的音乐风格情绪,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歌曲弹唱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幼儿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分清歌曲弹唱的主次地位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儿童歌曲弹唱能力的培养,需要立足于对音乐基础技能和艺术表现技巧等方面知识与素养的掌握。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来说,分清歌曲弹唱的主次地位,意味着在教授学生弹唱技能时,要明确区分哪些技能是基础的、核心的,哪些技能是辅助的、次要的。在弹唱过程中弹奏是基础,它为歌曲的演唱提供了节奏和旋律的支撑。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首先掌握基本的弹奏技巧,如和弦的构成、节奏的把握以及指法的运用等。这些基础技能的熟练掌握,能为后续的歌唱部分打下坚实的基础[5]。
而歌唱部分虽然依赖于弹奏的支撑,但在儿童歌曲教学中却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歌唱不仅是传递歌曲情感和意境的主要方式,也是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基础弹奏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歌唱能力的培养,包括发声方法的训练、歌词情感的表达,以及声音与弹奏的协调等。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内容、风格,以及演唱者的个性特征。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在此基础上,还要重视伴奏环节。通过合理应用钢琴曲谱来加强儿童歌曲弹唱课的趣味性,可以使课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进而增强教学效果。只有将儿童歌曲弹唱理论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才能够实现该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真正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歌曲弹唱教学中,提升学生弹唱能力,需以幼儿歌唱的发声方法为基础,并将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能从根本上了解幼儿的声音特征及演唱特点,更好地掌握儿童歌曲弹唱技巧和风格,为其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用
[1] 周美玉.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湖南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6):39-43.
[2] 彭灿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以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戏剧之家,2022(23):171-174.
[3] 孙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教学中的“儿童化处理”[J].现代职业教育,2022(13):76-78.
[4] 屈维.刍议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的策略——基于课程内外联动模式[J].中国音乐教育,2017(9):32-37.
[5] 禹海燕.学前专业儿歌弹唱教学的方式探讨[J].文学教育(中),2012(6):85.
作者简介:唐胜(1988—),男,重庆人,本科,助教,就职于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