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手工艺术融入幼儿手工课教学的美育作用与方法

2024-08-08 00:00:00黄琴霞
海外文摘·学术 2024年3期

民间手工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是先辈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通过参与民间手工活动,幼儿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到传统技艺,感受到工匠精神,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将民间手工艺术融入到幼儿手工课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幼儿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促进幼儿手工课教学的美育作用有效发挥。基于此,本文探讨民间手工艺术融入幼儿手工课教学的美育作用与方法。

1 民间手工艺术融入幼儿手工课教学的特点

1.1 创造性

儿童的创造力是在儿童逐渐长大、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通过参与手工制品的制作,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探究、思考、想象等活动,可以刺激创新思维的发展。但是,民间手工艺术作品与一般的艺术品不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老师们把传统的手工艺和当代的幼儿教育观念相融合,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乐趣,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产生文化共鸣。

1.2 艺术性

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很少,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也比较简单,所以,老师们要充分地使用当地的民间手工材料,循序渐进,让孩子们能够全面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材料,让他们在体验到动手的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的文化魅力。例如,老师可以用剪纸、捏面人、编草鞋等方式,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与收获的快乐,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自然的感情,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1.3 实用性

民间手工艺术以其特有的形态与内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添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教师要结合儿童的特征和兴趣,在手工课上融入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大胆创作。例如:老师可以让孩子把废弃的纸箱拼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然后给这些箱子换上好看的服装,这样的话,他们的作品就会变得更漂亮。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而且还能让他们明白垃圾回收的重要性,实现废物再利用。

2 民间手工艺术融入幼儿手工课教学的美育作用

2.1 发展幼儿的艺术思维

民间手工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手工课中引入民间手工艺术,有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首先,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分析和比较这些民间手工艺品,深刻地发掘这些手工艺品的特点,体会它们特有的美感;其次,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创作。这既可以训练孩子的实践技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发展孩子的美术思维,为孩子将来的美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传承民族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民间艺术正逐渐消失在世人的视线中,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因此,对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资源进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在幼儿手工课中引入民间手工艺术,对继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老师要用视觉化的形式来展现民间手工艺术,让孩子知道这些艺术品的来历;其次,老师要让孩子们说说他们在学校里见到的或者做过的艺术品,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1]。

2.3 增强幼儿的艺术感知力

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其艺术感知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于民间手工艺术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升幼儿对于事物的感受能力,强化幼儿的文化认同感。例如:在制作纸花手工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将制作材料与花朵联系起来,并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幼儿充分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构思,可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从而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作品,这样既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能够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艺术感知力。

3 民间手工艺术融入幼儿手工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幼儿教师对民间手工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

民间手工艺术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艺术,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很高的教育和审美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幼儿教师只是简单地教授幼儿手工制作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出民间手工艺术的文化内涵。这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教师对民间手工艺术不了解,对民间手工艺术的内涵认识不够深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在将民间手工艺术融入幼儿手工课教学时,并未自觉展开深入研究与探索,未能挖掘出民间手工艺术的精髓,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3.2 幼儿手工课教学目标不明确

幼儿园手工教学课程目标的制定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在目前的手工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只是一味地追求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制定。这样就会造成一种现象,即,虽然教师已经在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但孩子们却依旧显得兴趣不高,缺乏积极主动性。因此,幼儿手工课教学要想真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明确幼儿手工课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同时还应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手工制作过程中来。

3.3 民间手工艺术内容过于繁杂

民间手工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但是在幼儿手工课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却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将民间手工艺术与幼儿手工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民间手工艺术融入幼儿手工课教学时过于注重形式上的变化,对于各种材料、工具、技法等都没有详细说明,导致幼儿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对民间手工艺术制作没有浓厚的兴趣。另外,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幼儿的心理需求,一味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将教学活动全部安排成做游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幼儿手工课开设效果不佳的情况,从而影响到民间手工艺术的有效融入[2]。

3.4 缺乏相应的教育资源

在民间手工艺术进入幼儿园教育之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学用具、教师的指导资料和相关的参考资料。但是很多幼儿园并没有把民间手工艺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也没有相应的资源支持,使得民间手工艺术在幼儿园教学中难以实现深度融入。另外,在一些地区,一些传统的手工艺作品关注度不高,教师自身对这些手工艺都不熟悉,自然不会教导幼儿使用这些手工艺进行手工艺品的制作。要想将民间手工艺术融入幼儿手工课教学中,还需要社会各界给予一定的重视,共同努力,提供和开发相应的资源,如此才能有效促进民间手工艺术融入幼儿园教育。

3.5 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较差,无法让民间手工艺术与幼儿手工课教学有效结合

民间手工艺术是一门古老而又独特的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但是在幼儿园的手工课教育中,很多幼儿教师仅仅停留在模仿的阶段,按部就班进行手工艺教学,没有创新精神,导致民间手工艺术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此外,还有一部分幼儿教师过于注重新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不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将民间手工艺术融入幼儿手工课教学中,就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让民间手工艺术与幼儿手工课教学有效结合。

4 民间手工艺术融入幼儿手工课教学的策略

4.1 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民间美术源于生活,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此,将民间手工艺术融入幼儿手工课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体验、感受等多种形式了解生活,建立对民间艺术的认识与理解,从中获取灵感,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及发展需要创设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还要提供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丰富的生活经验中找到创作素材,进行创造性表达,发挥幼儿的想象空间,引导幼儿去思考、探究,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

4.2 注重民间手工艺术与幼儿审美的结合

民间手工艺术品的造型、色彩、纹样是其特有的文化符号。孩子们如果对传统手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定不单单是因为出于好奇,也是一种审美需求。老师要根据儿童的审美与欣赏能力的发展特征,用儿童喜欢的卡通人物作为媒介,给孩子们讲一些生动、好玩的民间故事,创造一种浓厚的艺术气氛,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这种特殊的手工艺术的魅力,以此来激励他们积极地去学习。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儿童的审美需要,对传统手工艺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把它融入到儿童的生活经历和认识层次中去,让手工教学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生动有趣,提高课堂的质量。

4.3 重视民间手工艺术资源的挖掘

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民间手工艺术的资源,把它与儿童手工课的教学结合起来。首先,要做好民间手工艺术课程资源的搜集,为民间手工艺术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开展民间手工艺术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让他们对民间手工艺术的基本技法与方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他们对民间手工艺术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一些民间手工艺术品,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以上方式,教师能够不断挖掘民间手工艺术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民间手工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从而有效提升幼儿手工课教学的质量[3]。

4.4 通过民间手工艺术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的动手能力是通过各种活动逐步提高的,手工制作活动是幼儿动手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手工制作中,孩子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设计、规划、创作出一件件有特色的作品。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的手工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民间手工艺术活动,使之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为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4.5 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在这种充满爱与被爱的气氛中不断成长和发展。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利用好每一个教育契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将民间手工艺术作品制作成精美的装饰画挂在教室里,让孩子们对这些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将剪纸、刺绣等作品布置在走廊上,让孩子们随时欣赏到民间文化艺术;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参观一些民间艺术博物馆或展览馆,让他们亲眼欣赏不同民族的手工工艺作品,使其领略到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升参与热情。

5 结语

民间手工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和巨大的艺术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间手工艺术融入幼儿园手工课教学中,不仅能丰富手工课堂内容,还能提高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培养幼儿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引用

[1] 武越.陕西民间纺织业中的手工艺术:关中土织布[J].西部皮革,2022,44(19):53-55.

[2] 张继文,马一婷.浅谈高等美术教育与民间手工艺术传承[J].艺术品鉴,2017(14):41-42.

[3] 庞沾亮.幼儿园开展民间手工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8(7):136-138.

作者简介:黄琴霞(1986—),女,江西东乡人,硕士,助教,就职于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研究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