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及其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2024-08-08 00:00:00吴嘉琳
海外文摘·学术 2024年3期

高校开展钢琴教学活动,需要重视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的创新,丰富钢琴教学内容,指引学生不断提高钢琴演奏能力。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是比较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对民歌进行传承和推广的媒介,将其和钢琴教学融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效果,带动钢琴事业的创新。通过对钢琴教学中,运用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到教师并不能完全确保钢琴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要进一步改进方法,运用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教学指导手段,不仅帮助学生提高钢琴演奏能力,还要促进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1 在钢琴教学中运用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价值

(1)有助于提升学生钢琴演奏水平。在高校钢琴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够融入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对学生专业能力以及演奏能力的培养,就会产生重要作用。钢琴的演奏,对于表演者自身的天赋,提出一定要求。但每一个表演者只有精通钢琴原理知识,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完成钢琴演奏。一些高校的钢琴教学活动,因为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大多数情况是,教师给学生介绍钢琴曲目的演奏方式,却没能充分重视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1]。在高校钢琴教学活动中,应用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体现出较强的民族特色。教师可以用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与学生之间生成情感共鸣,特别是帮助演奏水平不佳的学生提高演奏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研究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特点和内涵,整体上研究演奏钢琴曲目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

(2)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在我国的历史文化组成体系中,含有大量的民族曲目。一些钢琴曲目,包含了曲折蜿蜒的情感。在钢琴教学中,融入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使得钢琴教育指导内容更为丰富,便于学生深层次挖掘钢琴音乐的精髓。再者,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与民族音乐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拓展了学习资源,学生能够细致赏析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内容,体会中国民歌内在的情感[2]。在钢琴教学中运用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能够让学生生成民族文化意识,进而取得良好的钢琴学习效果。教师逐步带领学生领悟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精髓,学生能够对民族文化持有认可以及肯定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升华高校学生的音乐情怀,进一步培养学生钢琴学习的热情。另外,教师通过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创新教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大力挖掘民族文化的思想,使得学生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愿意承担建设美好国家的使命,推动民族文化传承。

2 高校钢琴教学中运用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实际情况

(1)缺少融合意识。一些钢琴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更多倾向于西方钢琴音乐的内容介绍,特别是带领学生研究乐曲以及复调,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运用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重要性。究其本质,教师缺少融合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意识,淡化了对高校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真正了解其重要性,以及运用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意义,进一步促进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发展。

(2)教学指导体系不够完整。按照具体的钢琴教学情况,未能融入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体现出教学指导体系不够完整的问题。因为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使得部分教师忽视了其运用要点。教师没能及时构建起完整的教学指导体系。而且,即便教师能够给学生渗透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内容,也不能完全体现出其融入的价值和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效率。

(3)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和西方国家进行比较,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数量有限,同时一些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准备上,并不能保障丰富性。教师更多地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钢琴曲目训练,在教学中,渗透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现象少之又少[3]。教师也没有全方位收集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资料,造成钢琴教学过程有些枯燥。学生不能感受到所学内容的新颖性,势必也会降低他们对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够挑选练习的钢琴曲目范围有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着钢琴教学中运用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有效性和效率。

3 在钢琴教学中运用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策略

(1)形成民族意识,激发学生钢琴演奏热情。鉴于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运用在钢琴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部分教师缺少融合意识,所以,教师应该了解钢琴教学中,纳入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内容的作用和意义,对现有的钢琴教学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与此同时,钢琴教师为了更好地融合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需要整体研究,如何激发学生钢琴演奏的热情,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教师要有的放矢地纳入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指引学生挖掘其中的民族精神。教师要在学生面前展现出自己的魅力,利用专业优势,带领学生进行钢琴演奏,在课程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演奏热情。教师要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带领学生加入多样化的钢琴学习活动。教师要分析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独特艺术风格,鼓励学生深入其中认真训练,使学生能够在钢琴学习中找到学习的欢乐。教师需要和学生良性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总结钢琴演奏的方法,使得学生从内心深处生成民族音乐意识,能够自主发挥潜能,探索钢琴音乐的世界。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小河淌水》《兰花花》这两个钢琴小曲时,应该指导学生探索其内在的民族情怀,赏析其传递的情感。教师要及时创新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以及任务驱动,深层分析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演奏模式,强化对学生钢琴演奏潜能的挖掘。这样,学生可以了解到两个曲目中的内在情怀,并增加知识储备。对学生的积极表现,教师应该进行肯定和认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踊跃地进行钢琴小曲学习,领悟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特色,不断加强高校钢琴教学指导的运作效率。

(2)指导学生研究钢琴演奏的技巧,完善钢琴教学体系。在高校开展钢琴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要想巧妙地纳入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这一教学内容,需要带领学生细致研究钢琴演奏的技巧。一方面,师生应共同分析曲目的形式美。另一方面,师生应共同分析曲目的意境美。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曲目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挖掘其内在的形式美,整体上研究其旋律,定位高潮点,体现出钢琴演奏的情绪表达,全方位凸显钢琴演奏中曲目的形式美。同时,在意境美的分析中,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这首曲目的创作过程,带领学生细致挖掘其精妙之处。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体会到这首曲目的内涵以及传递的情感。《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曲目,体现出作者对民族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演奏技巧的掌握,需要带领学生,分析如何处理钢琴小曲的音色,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逐步给学生渗透手指以及琴键之间巧妙触碰的技巧。这样,能够带给学生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由此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够丰富学生在钢琴课堂中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钢琴教师还要分析,如何进行钢琴教学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教师要基于所学内容的形式以及类别,整理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相关作品,帮助学生整体上积累钢琴知识技能,逐步提高学生学习钢琴小曲的效果[4]。教师还要进行钢琴教学考核,因为在常规的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对学生进行了不足之处的指导,而没能充分验证钢琴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强化钢琴教学改革,了解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情况,不仅要重视学生钢琴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在钢琴课堂中投入的态度以及具体表现,教师需要优化钢琴教学中,运用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学习指导的每一个环节,充分提升学生演奏技能,确保学生能够领悟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内涵和韵味,取得事半功倍的钢琴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在运用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开展钢琴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首先是演奏技能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夯实钢琴演奏的基础,分析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演奏方式,以及五声音阶指法的应用要点,带领学生深层次训练和巩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条件。其次是肢体层次感指导。钢琴教师要想促进学生灵活掌握演奏钢琴曲目,便需要对学生进行肢体层次感指导,带领学生挖掘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韵律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多个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进行比较,通过积累欣赏钢琴作品的方式,把钢琴演奏效果和肢体以及调性等灵活地结合起来,拓展学生钢琴学习的知识面,综合掌握好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演奏流程。再次,是把握好钢琴小曲的结构。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带领学生学习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需要深层次了解钢琴小曲的结构,特别是分析和声的特点、段落的组成特点,带领学生以特殊的指法全方位演奏,体现旋律线条的流畅性优势。教师要带领学生研究钢琴小曲的结构,细致挖掘钢琴小曲的线条特点,引导学生明确钢琴小曲的训练目标,整体上加强钢琴学习指导的有效性。最后是对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力的指导。教师要想学生灵活演奏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便应该对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标题,赏析歌词的含义。

教师要综合分析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有针对性地表达钢琴小曲的音色。教师要带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钢琴小曲演奏手法以及技法,在一系列的创作与表现中,提高学生对钢琴小曲整体内涵的把握,体现出独特的钢琴教学效果。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运用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教师要适当调整学习的难度,将钢琴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全方位渗透给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熟悉的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以简单的钢琴小曲为前提,促进学生灵活学习和充分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态研究多个民族地区的钢琴小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的发展和创新中,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每一位钢琴教师都需要形成民族文化的传递意识。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饱含民族情感,存在着较强的韵律美以及线条美,对培养学生钢琴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应该灵活地制定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的运用流程,整合钢琴小曲教学指导方法,促进学生细致了解文化内涵,提高学生钢琴演奏和训练的热情及动力,拓展学生钢琴学习的知识面。教师要想方设法,不断培养学生钢琴学习潜能,凸显钢琴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促进钢琴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引用

[1] 赵芸禾,孙韵.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钢琴教学的探析——以中国钢琴改编曲为例[J].大众文艺,2023(15):178-180.

[2] 苏殊.四川民歌改编的钢琴曲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大观(论坛),2023(3):145-147.

[3] 陈青.钢琴小组课主题式教学创新与实践——以陕北民歌改编钢琴曲教学为例[J].音乐天地,2023(2):39-42.

[4] 姚岚.论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师钢琴教学——以中国钢琴改编曲为例[J].教师,2022(19):117-119.

本文系江苏省202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教学研究”(2021SJA024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吴嘉琳(1984—),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