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红色革命文化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影响的研究

2024-08-08 00:00:00权建龙石慧原兴倩
海外文摘·学术 2024年3期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其文化自信意义重大。胶东红色革命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接受红色革命文化的感染与洗礼,将文化自信的影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胶东红色革命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发展,逐步成为具有区域影响的胶东红色革命精神。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来说,无论是抗战期间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胶东红色革命精神,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1],都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沃土。本文探讨胶东红色革命文化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影响问题,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胶东红色革命文化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实力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水平提升,现在的大学生物质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在美好的生活环境下,大学生不再担忧战争会发生在自己身边,物质至上、享乐主义思想,逐渐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另外,网络游戏、短视频、网剧等逐渐占据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判断力。大学生通过网络观看日本动漫、美国大片,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都发生较大改变,盲目爱上角色扮演(cosplay),忽略了唐装宋服的端庄典雅。盲目爱上漫威英雄,忽略了我国千秋英烈。外来文化和思潮逐渐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和蔓延。而红色革命文化中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与大学生自认为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对立,致使当代大学生无法判断自己的目标,是应放在提升自己物质条件上,还是应放在提高自身涵养、文化自信方面。

传承和发展胶东红色革命文化,既是一种缅怀革命先烈的方式,更是强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培养当今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最终目的,就是重视胶东红色革命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大学生在学习胶东红色革命文化时,能够切身感受到革命英雄们甘愿牺牲的决心,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能够自觉地对红色革命文化接纳和传承,能够自觉坚定文化信仰[2],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

2 胶东红色革命文化的育人功能

2.1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高校除通过开设思政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等常规的课程设计外,更应该结合爱国主义实践活动,进行巩固加深。胶东红色革命文化,从物质层面来看,有雷神庙战斗遗址、天福山革命遗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胶东革命烈士陵园、杨子荣纪念馆、青岛市平度抗日战争纪念馆、前保驾山党支部旧址纪念馆、青岛市海军博物馆等。从精神层面来看,有诸如爆破英雄王克山、战斗英雄任常伦、理琪、于克恭、马石山十勇士等英雄人物事迹。革命斗争为胶东地区留下了宝贵的红色革命文化与革命精神,引导大学生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胶东人民群众在革命历史时期做出的卓越贡献,增强对胶东红色革命文化的认同感,并且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强化当代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3],为消除西方不良思想对大学生的侵蚀与影响提供文化支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厚植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2 有利于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

大学生,作为承担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大任的新时代力量,应该立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要求,深刻学习红色基因的丰富内容与领悟其深刻的精神内涵,感受红色基因强大的精神力量,并将其作为自己强大的精神支撑。大学生对胶东红色革命文化的深入学习与感悟,可以让他们在传承胶东红色基因中获得更多正面、积极的思想价值与情绪价值。大学生应以自身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载体、方法、途径等有效手段,营造传承红色基因的浓厚氛围,促进自己坚定文化自信的决心。如大学生参加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时增加对胶东红色基地的实地考察活动,将考察内容以报告会的形式,在各个学校进行宣讲。此举不单单在身体力行方面对大学生进行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稳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2.3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在现如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在网上的活动频率大大增加,接触西方思想与价值观的途径进一步增多,受到西方不良思想与价值观影响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加之大学生现在正处于思想成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导致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观扭曲、信仰松弛、精神空虚等现象。对大学生进行胶东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可以从思想上增强大学生对胶东红色革命文化的认同感,从感情上激发大学生对传承胶东红色革命文化的责任感,从行动上使大学生参与到胶东红色革命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实践中。最终,帮助大学生坚定政治方向与理想信念,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进而调动广大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牢牢守住民族血脉,抵御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袭。

3 胶东红色革命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3.1 夯实学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主阵地

要夯实学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主阵地,需要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教育内容上,可以系统梳理中国近代的革命史,深入挖掘胶东地区的革命先烈事迹,如任常伦、理琪等。通过宣讲革命事迹、举办展览等方式,向大学生展示胶东地区革命英雄的崇高品格和为人民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另外,引导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包括红色歌曲、红色诗词、红色美术等,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和审美认同。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生动地呈现革命历史场景和先烈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革命历史场所,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真实。采用小组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师资队伍建设上,增加思政类专业的师资投入,保障学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专业性和深度。通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对革命红色文化认知和教学能力,使其更好地传授相关知识和情感价值。

3.2 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主要作用

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的培育,贯穿大学生学业生涯的全过程。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易于学生接受的文化自信培育的教学计划。落实开展以文化自信培育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改革,挖掘和打造胶东地区独特的文化自信培育教学案例。开发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胶东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的优质课程。通过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将胶东红色革命文化元素贯穿于课堂授课、科研教学、专业实践等各个环节,以达到增强育人效果的目的。

3.3 用心打造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红色文化活动

推动胶东红色革命文化走进校园,与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大学生对红色革命精神的认同和传承,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还可以将胶东红色革命文化引入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营造浸润式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氛围。同时,组织具有红色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项目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这样的实践经历,将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担当。

在校内设立胶东红色革命题材陈列馆,将学校的教学楼、道路用革命英雄的名字命名,让学生时刻感受胶东红色革命文化氛围。邀请专家、学者到校开展红色革命文化系列讲座,邀请在世的革命英雄、革命英雄的后代讲述红色故事,逐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程度。积极举办由学校自主创作、由学生主演的红色话剧、红色音乐剧、红色舞台剧等活动。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胶东红色革命文化渗入心间,在展演的过程中,再度感受英烈的英雄事迹,激发广大学生的文化使命和文化担当精神。

3.4 做好胶东红色革命文化“三进”工作

高校应做好胶东红色革命文化的“三进”工作。

第一,做好胶东红色革命文化“进课堂”工作。充分利用胶东地区各个高校的教育优势,开展同城大讲堂、思政大讲堂、专题讲座等,培训授课教师和主要学生干部,以此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大学生对胶东红色革命文化认知的积极性,以便在课堂上可以产生良好的互动与探讨。

第二,做好胶东红色革命文化“进教材”工作。现在的一部分大学生,对红色革命历史知识的获取多是通过自媒体的片段化、快餐式的案例了解。基于这一问题,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区可以组织专家学者编写胶东红色革命文化的教材[4],并且邀请学生一起参与教材的编著工作,让学生在编著教材的过程中再度深入学习胶东地区的历史文化。

第三,做好胶东红色革命文化“进头脑”工作。各高校可以组织有关胶东红色革命文化的党史知识竞赛、成立胶东红色文化研究会、排演红色胶东题材的舞台剧等。借助学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对胶东红色革命文化进行专题宣传,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和参与,让胶东红色革命文化焕发出更加生动鲜活的魅力。

3.5 加大红色基因的践行力度

高校要充分挖掘丰富的胶东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高校、政府和社会各界应为大学生实践活动,创造具有红色基因的外部环境。例如:可以联合推出5条红色旅游路线和编写《胶东红色图谱》系列图书,多途径宣传胶东红色革命文化。各高校应该深化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的内涵。例如:开展“走进身边的胶东战斗英雄”“沐浴红色文化的成长礼”的“三下乡”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开创性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深层次挖掘红色基因的内涵,巩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4 总结

胶东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增强大学生对胶东红色革命文化的认同,就要从大学生的视角,科学分析产生认同的心理机制及影响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大学生对胶东红色文化认同的有效路径,激发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大学生在学习与体验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形成文化自觉,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定执行者。■

引用

[1] 张州.传统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J].传承,2013(14):80-81.

[2] 潘广祥.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22.

[3] 刘正艳.胶东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20.

[4] 张琛,黄家龙.红色胶东文化在地方高职院校的传承与发展[J]文化学刊,2020(7):112-115.

本文系2023年度立项的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胶东红色革命文化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影响的研究”(L2023Y1020005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权建龙(1984—),男,山东烟台人,本科,副教授,就职于烟台科技学院;石慧(1983—),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馆员,就职于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兴倩(1989—),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就职于烟台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