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中,幼儿园应立足实际,坚持儿童本位立场,将现有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户外种植区作为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游戏通道,具有操作性、真实性及社会性等特点,可以让幼儿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探究、记录、分享的能力,在接触和探究植物生长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建构自我的知识结构,本研究基于“亲生命”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实施,通过多种途径在幼儿的整个种植活动中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关注游戏的自主性,从而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实施过程,就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在幼儿最初的成长阶段,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适时地开展户外种植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幼儿积极探索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尝试主动学习。而种植园地不仅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场地,同时也是幼儿园重要的课程资源。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态,是幼儿与植物、泥土、水及各类工具互动的过程,是幼儿加深对植物生长发展过程的理解以及认识植物与泥土、阳光、空气及水等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在种植园地里,通过亲身体验各种种植活动,如刨土、播种、施肥、浇水、采摘等,与自然环境和各种工具积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机会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乐趣,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从而进行生动而直观的学习。本文为探寻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幼儿园的户外种植活动的途径,为幼儿提供更值得长期持续探索的游戏条件做出了实例分析。
1 规划阶段:种植场地巧规划
规划阶段的重点是和幼儿一起讨论场地的规划与种植项目的确定。如何与幼儿共同规划场地、寻找种植种类,发掘幼儿的前期经验是这一时期需要审慎思考和回应的议题。
1.1 种植场地的规划
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下,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可以自由探索、研究和创造,通过动手理解并掌握周围的事物。这种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打下基础。所以在活动初期,教师与幼儿共同规划场地,让幼儿成为游戏真正的主人。在我园种植园地“童芽坊”的独特地形优势下,“童芽坊”可大致分为种植园、小池塘和多肉区三大部分,但是对于这三部分之外的空地该如何利用,我班幼儿展开了讨论与调查。
(1)家长资源显神通
对于没有接触过种植的幼儿来说,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种植园地的场地,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于是在周末,爸爸妈妈带着幼儿走访了附近的农庄以及当地的种植园。幼儿的亲身经历,让他们的种植经验得到了巨大的增长。原本植物的种植,除了土培外,在农庄里,幼儿还见到了大棚植物和水培植物。于是我们规划在“童芽坊”里新增“大棚区”和“水培区”。
将家长资源纳入项目活动中是一个较为明智的做法。在种植活动开始之初,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向家长详细地介绍了项目活动的意义,让家长及时了解情况,并寻求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推动后续活动做好了铺垫。
(2)场地观察引奇思
自从有了种植园地后,每天吃完午饭,班级幼儿都渴望着去“童芽坊”散步。就在孩子们一次“蹲下来”的体验中,孩子们发现原来“童芽坊”暗藏玄机,在“童芽坊”的泥土里藏着许多“搬运工”——蚂蚁。这一发现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既然有蚂蚁,那是不是还会有其他昆虫呢?于是在孩子们的场地规划中又多出一块“昆虫监测站”。
1.2 种植品种的选择
种植品种的选择既可以由幼儿引发,也可以由教师引发,或者由双方共同决定。在实践探索中,教师先向全班幼儿发放了一份《我的种植,我做主》,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填写,幼儿调查适合当季播种的植物,并在其中挑选出幼儿想要播种的植物。经统计发现,位列榜单前六的分别是大蒜、土豆、小白菜、洋花萝卜、白萝卜、小青菜。每组幼儿采用投票的方式选择了自己想要种植的品种。通过开展班级讨论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为后续种植活动的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2 探索阶段:问题情境深探究
2.1 准备不足引难题
幼儿对第一次的种植活动充满了激情,但是对于同样初次种植的教师来说,对种植活动的理解过于理想化。带着基本的种植工具:铲子、铁锹、耙子来到种植园地后,发现预想的种植目标根本无法完成,被晒了一个暑假的土地变得铁硬,孩子们的耙子敲在泥土地上,泥土就飞溅起来,根本无法进行种植活动,第一次的种植以失败告终。
2.2 共同探究解难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重点需要有探究的欲望,不断提升探究素养。”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激发幼儿好奇心的重要性,并为他们创造充足的实线机会。通过引导幼儿采用观察和比较等思维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不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从而积累宝贵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习活动中。这将使幼儿掌握一系列终身受益的方法和素养。此外,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源自他们自身所具备的科学探究素养。这些素养的不断提升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探究能力的提升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有利于以后的成长与发展。
(1)丰富科学知识
教师和幼儿对于种植知识的缺乏是本次实践失败的重要原因,笔者意识到与幼儿共同丰富关于种植的相关经验是迫在眉睫的。于是笔者寻找到了一些关于种植的视频、绘本,有条件的家长带着孩子外出走进农田、农庄,寻求专业种植人员的解说和帮助,了解松土的相关知识,如大量浇水、铁锹翻土、机器松土……
(2)寻找解决方法
在寻找松土方法的过程中,幼儿在班级的图书角发现一本《蚯蚓日记》,于是我们展开了讨论:
幼1:《蚯蚓日记》里的蚯蚓可以翻土。
幼2:那蚯蚓是不是可以翻“童芽坊”里的土呢?
师:但是“童芽坊”里好像没有土怎么办?
幼3:我知道,我们可以去外面找一点蚯蚓进来,把它们放在“童芽坊”的种植区里。
幼1:如果把蚯蚓的身体切断的话,就能变成好多蚯蚓。
在幼儿的讨论后,他们到附近的公园里,找来了“翻土专家”蚯蚓放进了“童芽坊”。
幼儿尝试了多种方法翻土,坚硬的泥土逐渐变得松软。
幼儿园的种植活动重在教育而非成果,幼儿们通过参与种植积累经验,自由探索能提高自身能力。种植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幼儿的亲身体验和实践上,以及种植过程而非追求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可助幼儿提高认识自身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拓展知识面。总之,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诸多素养,我们应重视并积极开展。
3 实践阶段:亲身实践助发展
种植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体系中一项动手实践操作的活动,教师通过开展种植活动向幼儿讲解自然中植物和实际日常生活、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掌握基础的生活技能,让幼儿真实地体验到植物的种植和后期管理的成长过程,幼儿在体验中懂得劳动的不易之处,感受到想要收获成功一定要先付出辛苦。
正如STEAM教育理念所倡导的集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一致,幼儿园的种植课程主要涉及科学领域。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可以持续观察和探究植物的生长情况,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通过教师提问,幼儿尝试讨论并总结观点。此外,幼儿需要运用数学技能了解植物的特征、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提升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幼儿可以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并应用于日常活动。
3.1 探究一:引水灌溉
当孩子们播种完种植后,植物的浇水施肥却成为一大难题,“童芽坊”先天地形的原因,只有一个小池塘的水流可以用作灌溉,孩子们每天在“童芽坊”奔波于小池塘和种植区之间,忙碌于舀水和浇水,但是发现也都只是杯水车薪。
孩子们在游戏后的研讨中提道:
幼1:用水瓢浇水太慢了,我都累了。
幼2:为什么不能接个管子,直接浇水呢?
幼3:不行,管子要接在水龙头上!
于是针对如何将水源引入种植田地,孩子们展开了调查。孩子们一起寻找了许多工具,找来了家里的玩具水枪,但是水枪能喷射出来的水流还是太小了;家里养鱼的小朋友带来了鱼缸换水器,水成功地被抽了上来,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通过鱼缸换水器抽上来的水能向下流,想要浇到高处的植物,水流就断了,而且水流大小也受到水泵动力大小的影响。这一次,有个孩子带来了一个手动抽水器,手动的抽水器不仅可以在吸水泵的两头连接任意长度的软管,而且根据自己抽拉水泵的快慢可以控制水流的大小,就这样引水灌溉的难题在孩子们的一次次实验中被初步攻克了(见图1)。
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探究工具的作用,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问题融入其中,充分展示了种植区的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种植,更是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应该抓住幼儿的每次问题和困难,促进儿童对问题的深度探究。
3.2 探究二:肥料我来做
用水浇灌的大蒜,生长的速度不尽如人意,孩子们每天用小刻尺测量着大蒜的生长高度,每周都有微妙的变化。
幼1:大蒜一直长不高,是不是我们水浇得不够多?
幼2:也有可能是水太多了。
幼3:可能是大蒜照的阳光不够多。
幼4:我看过别人还要给植物施肥。
幼5:那我们给大蒜也施点肥吧!
在孩子们的讨论过后,我们便决定开始制作肥料。孩子们调查后发现,原来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都可以制成植物生长需要的肥料:鸡蛋壳自制肥、淘米水有机肥、水果皮有机肥、酸奶有机肥等等。
有了前期调查经验的铺垫,孩子们便开始收集材料,把家里的淘米水装在矿泉水瓶里带来,吃过的鸡蛋壳留下来,把中午吃剩的饭菜和骨头打包装起来,带进了 “童芽坊”,我们在幼儿园的小仓库里找到了石舂和石磨,于是孩子们便开始了肥料的研磨之旅。孩子们将研磨好的肥料倒入大蒜地里,静静地等待着它的生长(见图2)。
图2 自制肥料
一日生活皆课程。制作肥料的材料是幼儿平常最熟悉的物品,幼儿从认识肥料,到了解制作方法,再到幼儿寻找材料,到最后研磨制作,每一个环节都是幼儿亲身经历的,在这过程中幼儿主动性在不断提高,同时,其探究思维也在不断发展和形成。
3.3 探究三:大蒜长高啦!
幼儿园的户外种植园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场所,提供种植和收获机会。幼儿通过参与种植活动,了解农作物生长,获得经验,观察植物生长,体验劳动和收获。此外,种植园也让幼儿观察自然和了解生态环境,理解植物与自然因素的关系。同时,种植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爱心,关注植物生长,为植物提供养分,与其他幼儿合作,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总而言之,幼儿园的户外种植园让幼儿接触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了责任感、爱心、合作精神以及自然环保意识,有助于深入理解自然环境和生态,体验到劳动的辛勤和收获的喜悦,为未来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石。在为大蒜施肥后,孩子们每天记录着大蒜的生长,发现大蒜的生长速度明显比之前快了许多,在孩子们的测量与记录下,大蒜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已经长到了15厘米。
幼1:我知道长出来的大蒜是可以吃的。
幼2:我吃过大蒜,有点辣。
幼3:咦,这个大蒜里面怎么是空心的?好神奇。
幼4:我们种下去的蒜头也不见了。
在孩子们的疑问声中,一节科学活动“认识大蒜”生成了。
莎莉·穆莫(Sally Moomaw)教授认为,幼儿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内容与生活的关联程度。创造和“提供真实情境”对幼儿学习至关重要。在此情境中,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增强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热情,获得乐趣。真实情景中的学习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应积极创造真实学习情境,提供良好环境和丰富资源,帮助幼儿发掘潜能并实现自我价值。
种植区项目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载体,这便是一次户外活动走入集体教学活动的成功案例,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首先,教师是资源提供者。在种植活动中,探索的情境是真实的情境,而不是虚构的情境,幼儿在真实的亲身实践中进行深度学习。其次,种植区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真正属于幼儿的课程。最后,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环境、材料、工具的作用,在三种资源的相互作用下,游戏得以深度开展。
4 反思阶段:开展儿童本位的游戏环境
“亲自然情感”指的是一种情感体验,包括对自然的热爱、在自然中感觉很自由、在自然中感觉很安全,以及天人合一的感觉等。在未进行项目活动之前,由于种植区活动开展的时间较短、教师引导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幼儿在种植区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是较为薄弱的,没有给幼儿带来触及心灵的影响。
种植区项目活动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在种植区项目活动中,幼儿参与了多样化的活动在一连串驱动性问题的指引下,幼儿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探究兴趣,卷入程度不断加深,种植区专项知识明显增加,科学探究能力显著加强,“亲自然情感”进一步升温,实现了个人经验的增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是综合性的,帮助幼儿接触自然、挖掘内心,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它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体验种植过程并了解相关环境,因为幼儿的思想和行为尚未成熟,所以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和提示,以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将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应用于种植活动中,既符合幼儿健康成长的需求,也是实际教学的需求。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提供更多指导和提示,引导幼儿投入情感和精力,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丁家庄第一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