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背景下的应用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4-08-08 00:00梁英才张岩
知识文库 2024年14期

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有效动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沈阳工学院作为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创业能力的提高渗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及专业课程的设计中,从而使得高校人才在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基础上,实现专业技能的更好发挥。

1 研究基本情况

1.1 研究背景

创新创业——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词汇,是一个现代经济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新起点。2014年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旗帜号召下,唤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潮,在政府的带动下,进一步激发了全民族的创业精神。在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中都明确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同时,在国务院印发的相关报告中更是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因此高校更应该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做出积极响应。

作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而青年人拥有无限的创造力与可能性,高等学校应该适时地根据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时调整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进程,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发展实力,以此带动高校毕业生完成自主创新创业、提升就业率,从而完成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高质量发展,以此响应国家促进经济提升的迫切需求。

沈阳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创建于1999年,位于沈阳、抚顺两个特大工业型城市区域交界处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学校始终坚持把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之所在,时刻以教学改革作为重要的突破口,应用在学校管理等各个层面之中。在“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理念的推动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而不断努力。

1.2 研究思路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

2015年,辽宁省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评比中沈阳工学院成功入选。2017年,沈阳工学院成功入选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正因如此,沈阳工学院开始组建创新创业学院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力度,从校级—学院—专业层面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竞赛、科研和项目等工作的有效开展。

(2)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创新精神

学校通过构建及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促进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要以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为中心;建设递进式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平台。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和校企联动四个方面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科研、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4个关键性指标,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推进。

(3)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强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结合OBE成果导向理念,全面改革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全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加强对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育,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及国际交流、深造等方式,在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的方面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建立一支具有专职和兼职动态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引进社会力量,加强校企合作,扩大优良师资,增强校友联络,选拔一批创业校友回校为在校生分享创业经历。

(5)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把校企合作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探索实践校企共建教学指导委员会、校外实践基地、订单班、二级学院、校企联盟“五位一体”合作模式。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互利共赢”的原则,学校探索实践“共制”“共育”“共管”“共建”“共研”“共享”的“六共”协同育人新机制。

2 研究内容及特色

2.1 研究主要内容

(1)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沈阳工学院在2015年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之后,学校通过对“四转”的探索不断完善学校的体制机制,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于2017年成功获批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的荣誉称号。

(2)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专业综合改革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以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为引领,将培养具有一定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3)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并以此为基点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此目标的驱动下,全面改革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OBE成果导向理念,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和教学环节,搭建理论和实践平台,形成支撑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4)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1个核心、2个协同交叉、3个递进平台、4种实现路径的“1234”型与专业深度融合的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体系。该体系以培养创意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跨学校、跨校所、跨学科、跨专业2个协同交叉培养为抓手;以创意—创新—创业3个递进式平台建设为基础;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校企联动为4种实现路径。该体系从创新创业的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两方面入手,协同发展,实现了校际、院系、专业三个层面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2.2 项目特色

(1)系统理论创新

系统理论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系统性的联系,各要素间只有在系统和子系统之间有机融合、协调配合、一体化推进,即只有在遵循系统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和与外部环境互动性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的教学综合改革,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全要素作用,解决深度融合问题。

运用系统理论,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人才培养进行系统性设计,既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也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各部分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达到稳定、均衡、分化、非加总性和交互性的效果。实际推进过程中进行系统性推进,避免各环节单打独斗、相互割裂。

(2)理念创新

探索实施过程中,以OBE成果导向理念作为重要指导,在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贯彻始终。专业改革中首先确定改革成果,将成果作为目标分解细化到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等专业内涵的所有方面实施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以当今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培养目标,从毕业要求入手,反向推导并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以成果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以保证改革效果。

(3)体系构建的创新

为了深化创新创业改革,沈阳工学院从综合改革体系方面入手以树立改革的总体框架、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入手以明确改革的具体措施、从实现路径方面入手以打通改革的各项渠道,在整个教学与管理运行的各个系统层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设计。既有总体设计,也有分步实施,实现了全面推进的总体效果。

3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及成效分析

3.1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

(1)运用系统理论,通过系统设计,抓住创新创业教育着力点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的前提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中,应始终把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中,始终将重点放在思维、意识、精神等方面,围绕系统核心,把学生、教师、课程、基地、专业、学校作为系统要素,通过有机地组合,发挥各要素作用,形成系统合力,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子系统的最优化为系统要素;形成各要素间围绕不同功能,强调开放性、整体性和层次性观念,形成若干内部组织结构,包括学生组织(专业班级、科技小组、大创训练团队、大赛团队)、课程体系与课程群平台、实验中心、专业群、教学团队。由于以上要素边界是可渗透的,可以有选择地输入和有选择地吸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升最优化的系统结构。

(2)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培养目标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将始终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的,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沈阳工学院依托“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模块,设定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学分课程,同时在平台下设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两大模块,开设“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与“领导力”等必修课程和38门选修课程的课程群。

(3)改革课程教学,落实人才培养要求

在专业教学方面,专业教师依托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素材的收集与整理方面迎合国家和专业发展总体趋势,不断延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创新创业;在教学方法方面,结合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创新创业实践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讨论和角色转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明确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并激发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热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热情;另一方面在课程中进行团队组建,将授课内容与课程相关的大创竞赛结合,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做专题性研究。注重“第二课堂”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第二课堂”的学习中体会创新创业的过程,探讨、研究、分析,进行大创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

(4)打通实现路径

四种实现路径围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和校企联动4个方面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能力培养的路径。

三创能力培养融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在专业认知、专业基础、专业方向教育中,从创意引导、创意深化到创意应用的能力提升,从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训练到创新实现的过程锻炼,从创业基础、创业拓展到创业实践的实现途径,构建协同培养、跨校修读、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的校企联动的三创能力培养实现路径。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科创社团、课外科技活动、专业学术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2 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分析

(1)重视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

学校领导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鼓励及引导全校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其中。学校先后制定了《沈阳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沈阳工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管理办法》《沈阳工学院创新活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等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计划和方案,并进行整体部署及规划,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为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好基础工作。

发挥我校校院两级管理架构特点,完善校院两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结构,协同建设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基地。创建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学院院长为组员的校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创建由分院院长为组长、由各专业学院确定后备案(不少于3名)为组员的各院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定时定期进行工作研究,紧密联动、统筹,共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贯彻落实。

创新创业学院发挥统筹作用,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负责顶层规划、政策制定、统筹与协调、监督与指导,各专业学院发挥主体作用,依据各自人才培养特点,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具体工作,并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师资建设、师生团队组建、学生双创训练等方面提供保障,确保创新创业工作顺利推进。

(2)构建“1344”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内容

“1344”的具体含义为:“1”代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3”代表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平台。“4”是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和校企联动4个方面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4”代表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科研、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4个关键性指标。

①坚持以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为中心

贯彻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追求卓越、互助利他的校训精神,创新精神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特质之一,也是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全面提升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构建三创平台,支撑三创训练,促进学生通过开拓思维、探索实践、创业体验等训练经历,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提升,运用新方法、新观点建立新思维和能力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②建设创意、创新、创业平台

建设创意驱动创新、创新促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三创平台,使专业人才的培养思路更加清晰,平台建设以主题为分类,深度融合到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中。创意平台以激发师生创意热情为目标,通过各类双创主题活动、创客空间、创意思维课程等激发师生创意热情,受益群体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创新平台以提升师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各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科研项目为内容,以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合作单位为依托,开展训练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受益群体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创业平台以创业实践环境建设为目标,开设创业类理论课程、提供创业项目指导、为计划创业的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受益群体以大三、大四学生为主。

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和校企联动四个路径,全方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积极建设创新课程,探索课程创新,注重学生社会实践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科创团队建设等方面与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④以四个成果为观测点,构建培养质量标准

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中,将重点放在学生科研和创业率、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三项指标上,从学校、学院、教师和学生多层次多视角评价创新创业工作水平和成绩,指导各部门共同促进创新创业工作持续发展。

(3)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为了创建优秀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沈阳工学院在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师资库的基础上,会不定期地选派专职教师和企业人员加入创新创业导师库以扩充教师资源。与此同时,创新创业学院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各学院的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活动。聘请优秀创新创业教育导师进行教师培训及对各级创新大赛的解读和宣讲,引导全校广大师生提高对于创业的认知,拓展了创新创业思维。

(4)资金保障体系完善

沈阳工学院能够优化创新创业资金保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学校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用于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比赛的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和实践项目的资助,结合不同级别对竞赛项目、大创项目等给予不同层次的复制和资助。同时,注重校园创业氛围的营造,结合不同的社团活动等形成创新创业活动及队伍,确保在各个层面引导全校师生积极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4 项目推广应用效果

4.1 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学校整体实现转型发展

全面落实了“四转”的要求,强化了服务地方、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学校获批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两个专业遴选为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

4.2 在专业和项目上推广使用

我校注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加强新工科、新文科以及新农科的建设,“新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项目获批省级新工科项目并被推荐到教育部(全省一共10个推荐项目)。

4.3 第二课堂全面普及

学校注重专业社团的建立,能够覆盖全校各个专业,并配备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参与度高。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通过各种专业科技类社团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每年举办计算机设计大赛等为代表的专业学术活动。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和科技类项目研究和训练,每年校院两级组织近百项课外科技活动。

4.4 学生大赛成果突出

我校创新创业工作成绩显著,荣获2018—2022年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大学生竞赛榜单第6名(辽宁省第1名)、

2018—2022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第37名(辽宁省第1名)。我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办学水平得到认可,始终位居全国民办高校前列。仅2022年,我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荣获2000余项奖励。

本文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23年度规划课题(学校发展类)立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 CANFZG23021。

(作者单位:沈阳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