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课程教学中多学科协作应用的探索

2024-08-08 00:00:00李孟斐
科教导刊 2024年20期

摘 要 吞咽障碍课程是一门结合医学、语言治疗、营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文章从参与学科及角色、多学科协作模式、多学科协作成果三方面展开,分析吞咽障碍课程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并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科间沟通交流不足、协作机制不完善、资源整合共享难度大、学生跨学科学习适应性差等,据此提出建立多学科交流平台、完善协作机制与流程、优化资源配置与共享、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的策略建议,以期促进各学科间的良性互动和内生融合,发挥多学科协作的协同效应,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吞咽障碍;协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0.039

Explor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Application

in Swallowing Disorders Course Teaching

LI Mengfei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004)

Abstract The Dysphagia course is a comprehensive course that combines multiple disciplines such as medicine, language therapy, and nutri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mode of the Dysphagia course from three aspects: participating disciplines and roles,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mode,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achievements. It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disciplines, imperfect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difficulty in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and poor adaptability of students to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Based on this, it proposes strategic suggestions to establish a multi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platform, improve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and process,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har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ability, in order to promote benign interaction and endogenous integration among disciplines, play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Dysphagia;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吞咽障碍课程教学涉及内容多样且复杂,对多学科协作教学提出严格要求,需要整合医学、语言治疗、营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向学生全面、系统地展现吞咽障碍的诊治过程。然而,现有吞咽障碍课程多学科协作教学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合理创新和优化,以充分释放多学科协作的协同效应,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多学科协作在吞咽障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1 参与学科及角色

多学科协作在吞咽障碍这门综合性课程中的应用强调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教学。医学方面,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康复科等相关专业的医生负责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诊断,制订治疗方案,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语言治疗方面,相关专家从语言功能和吞咽机能两个角度对患者进行评估,并量身定制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锻炼、恢复功能;营养学方面,专家的职责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合理的饮食方案,提供营养支持和饮食指导;心理学方面,主要是心理专家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协助其度过康复期。各个学科的专家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共同为学生展现吞咽障碍诊治的全过程。

1.2 多学科协作模式

医学专家负责病情评估、诊断和治疗方案制订;语言治疗专家针对语言功能和吞咽机能进行评估并实施康复训练;营养学专家提供饮食指导及营养支持;心理学专家则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辅导。各领域专家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有机融合理论与实践,形成合力,为学生呈现吞咽障碍诊治的系统性、综合性和专业性,提升教学质量。

1.3 多学科协作成果

虽然目前吞咽障碍课程采用的是平行协作模式,但各学科教师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合作,取得了一些多学科协作的成果。例如,不同学科教师对综合性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为学生呈现吞咽障碍的综合诊治过程,通过医学、语言治疗、营养学等不同学科观点的融合[1],使学生建立全面认知。另外,不同学科教师联合编写综合案例教学资料,将各自的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在临床实践环节,多个学科的专家参与共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多学科合作的价值,了解各学科在吞咽障碍诊治中的不同作用和分工,促进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综合视野。

2 吞咽障碍课程中多学科协作应用面临的问题

2.1 学科间沟通与交流不足

虽然医学、语言治疗、营养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师都参与了吞咽障碍课程的授课,但他们往往按照自身学科的知识体系独立讲授,缺乏有效的横向交流互动,学科之间存在“信息壁垒”,知识传递呈现出封闭式、单向式的格局。比如,医学方面讲授的疾病诊断知识与语言治疗师所教授的康复训练手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营养学专家提出的饮食建议也可能与医生开具的药物治疗方案产生矛盾或冲突。这种沟通的欠缺不利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衔接,影响了整个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另外,各学科之间互动交流的不足也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他们难以自主建立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2.2 协作机制完善性欠缺

吞咽障碍课程多学科协作教学存在协作机制完善性不足的突出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各学科之间难以形成高效协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缺少明确的协作目标和具体的任务分工。每个学科按照自身的节奏独立开展工作,缺少共同的教学目标作为契合点,各自为政,难以整合多学科的专业力量;②缺乏对协作过程和结果的质量评估标准,无法对协作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和反馈,制约了协作模式的持续优化[2];③工作流程的良性衔接协调不足,由于没有制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和工作程序,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协同性大打折扣。

2.3 资源整合与共享难度大

在吞咽障碍课程多学科协作教学中,每个学科都拥有自己的教学资料库、案例库、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平台和机制,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且无法充分释放价值。比如医学方面的教师掌握着大量的临床病例资源,但语言治疗和营养学等学科的教师难以获取和使用;而营养学专家制订的膳食方案,也无法高效传递给其他学科的教师参考运用。由于各学科资源的标准和格式存在差异,也加大了资源共享的难度。医学资源多为医学影像、病历等专业格式,而语言治疗资源则多为语音视频格式,互通性的欠缺导致各学科即使获取到其他学科的资源,也可能由于标准不一而难以直接使用,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和转化。不仅如此,各学科对资源的需求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给资源的归集和分类带来了一定挑战。比如医生更关注疾病诊断资源,而营养师则更需要饮食数据资源,如何合理分门别类并满足不同的需求,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4 学生跨学科学习适应性差

由于各学科知识点之间处于分散和割裂的状态,学生难以自主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分散的知识点有机整合为系统的认知结构,比如语言治疗手段与医学诊断方法之间的关联度不高,容易使学生产生孤立的知识碎片,进而影响其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应用。学生长期处在单一学科的学习环境中,已形成固有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缺乏能够自如切换并整合多学科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灵活性,难以构建起综合性的学习经验。另外,在被动式的单向知识接收模式下,学生常常缺乏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未能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跨学科学习的主动性和持久性不足[3]。

3 吞咽障碍课程中多学科协作应用的优化策略

3.1 建立学科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为了促进吞咽障碍课程中各学科间的沟通交流,高校应建立常态化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多学科教学研讨会,邀请医学、语言治疗、营养学等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让各学科教师就教学内容安排、进度把控、资源共享等进行深入讨论,相互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观点和做法,达成共识,为后续协作教学奠定基础。高校还可以建立多学科协作教学的线上交流平台,如论坛、工作群组等,各学科教师利用平台实时交流工作进展、讨论问题、分享教学心得等,实现工作的无缝对接和高效协同。也可以邀请临床一线的多学科专家来校开设讲座,从实战的角度阐述多学科协作在诊疗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激发教师的协作意识和热情。

3.2 完善多学科协作机制与流程

要从根本上解决吞咽障碍课程中多学科协作中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关键是要建立并完善多学科协作的机制和流程。①明确协作的总体目标和预期效果,并围绕这一目标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和任务分工,使各学科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比如可以将提升学生的综合诊疗能力作为协作的核心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合理分配各学科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实践指导等环节中的工作职责[4]。②确立多学科协作的具体流程和时间节点,如课程开发期、教学实施期、效果评估期等,并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和质量标准,使各环节之间良性衔接,彼此协调配合,发挥协同效应。③健全多学科协作的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和同行,对协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并及时反馈协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④建立协作质量的自我评估机制,使各学科教师能够自觉反思总结,持续优化和改进协作模式。协作机制的制订和实施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⑤成立多学科协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制订相应的协作管理办法,对协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明确奖惩机制,增强协作的约束力。

3.3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共享

吞咽障碍课程多学科协作教学需要对各学科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了解不同资源的特点、格式标准以及实际需求,为资源整合做好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建立覆盖各学科的资源共享平台,将分散的资源归集到统一的平台上,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方便各学科教师查找和利用所需的资源。还可以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对不同格式的资源进行优化转换,消除资源之间的格式壁垒,提高资源的通用性和兼容性。针对重复建设或利用率不高的教学资源,可以进行优化整合,避免资源的重复和浪费。比如对相似的病例资源进行筛选和汇总,对陈旧的理论资料进行更新等,确保资源的质量和时效性。还需要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学科教师主动分享资源的积极性,对此,可以将资源贡献情况纳入教师考核指标体系,或设立资源奖励基金等,增强教师获得感,促进资源的高效流通。

3.4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应当从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学习方式和教师引导等多方面着手。课程设置上,需要增加综合实践环节,模拟临床诊治的全过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医学、语言治疗、营养学等多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问题,培养其知识迁移和整合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多学科视角。在学习方式上,可以尝试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成多学科小组,在模拟临床场景下开展小组讨论和实操训练,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其跨学科协作能力。在教师引导上,要注重呈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避免简单的知识累加,引导学生形成整体性的认知结构,也可以开设跨学科导论课程,传授系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另外,还需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设置综合性的考核环节,检验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动机。

4 结语

多学科协作是提升吞咽障碍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建立学科间沟通交流平台、完善多学科协作机制与流程、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共享、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等策略有望解决该课程多学科协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各学科有机融合,实现协同育人。未来,相关部门应制定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为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创新和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在改革的持续深化中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2024年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社科课题“多学科协作应用探索——以《吞咽障碍》课程为例”(24MYPY61)。

参考文献

[1] 张丽芳,何小俊.基于多学科协作的项目管理法在高龄吞咽障碍病人营养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老年医学,2023,37(11):1185-1188.

[2] 胡嘉丹,张蓉,刘宪宪,等.基于多学科协作护士主导神经重症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23,22(5):29-31.

[3] 周璐,刘焕然,刘金荣,等.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14):2635-2639.

[4] 黎情艳,张玲玲,吴星星,等.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对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2,35(15):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