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研究生培养中,产学研用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研究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文章从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出发,分析了研究生创新培养的基本方法和几类常见策略。对学术研究生的特点和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加强思政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分解研究课题、组建研究团队、深化校企合作五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组在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探索,旨在提升学术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 产学研用;协同机制;研究生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0.001
Cultivating the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of Academic Graduate Students Based on the Industry-academia-research-application Mode
WANG Huijie
(School of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31)
Abstract In graduate education, the industry-academia-research-application model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s well as the societal adapt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of industry- academia-research-application and analyzes the basic methods and several common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bilities in graduate students. It exam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llenges in academic graduate education and presents practical explorations in five aspects within the collaborative training model for graduate students. The aim is to enhance their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of the academic graduates.
Keywords industry-academia-research-application;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graduate education; pract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研究生教育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封闭式研究生教育方式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过分注重学术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要,研究生培养制度亟待改革与完善[1]。为顺应时代变化,适应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各研究生培养机构需要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转变研究生的培养模式。2020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意见》中强调了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几个重要指向,其中包括“坚持育人为本,以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需求导向,扎根中国大地,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能力;坚持创新引领,增强研究生使命感责任感,全面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对如何培养研究生,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培养研究生的目的做了充分说明,也为新时代研究生的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指明了方向。
本文从产学研用协同模式的特点出发,从高校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入手,对基于产学研用的基本方式进行分析总结,结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进行学术研究生产学研用协同培养的尝试,旨在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 高校研究生培养产学研用模式的定义
产学研用模式可以为企业赋能,促进成果转化,推动社会发展,协调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在该模式中涉及多元主体,其中企业是人才的需求者和使用者,高校主要起到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撑的作用,科研院所具有重要的协作作用,而市场和消费者则是终端用户目标。而用户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可以是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于高校而言,其主要承担的是人才培养的工作,如何将研究生的培养和社会需求联系起来是高校的首要任务。
2 研究生教育中产学研用模式的特点
各高校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创新中,为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形成了几类具有突出特点的产学研用办学模式。
其一,挖掘专业特点,进行产学互融。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农学专业在研究生培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技小院+”模式,该模式聚焦农业发展,依托农业产业项目,农业硕士研究生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实行高层次人才下乡,将研究生教育环节贯穿整个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在解决具体产业项目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工作和学习相结合,也实现了项目实施与研究所培养相结合。学校在实行产学研用联动模式的同时,还制订了科技小院专项招生计划以形成制度保障[2-3]。
其二,依靠学科特色,发挥学院优势。如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根据交叉学科的特点,进行研究生培养生态体系架构的建设,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德育引导,提高跨学院优化交叉学科科研团队资源配置,在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中设置产业赛道,组织研究生去企业和科研院所一线实习,建立联合创新基地,构建面向用户需求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养耦合机制,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4]。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学院结合海洋大学的优势和材料学科的特点,将创新创业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创立实践教学平台,与研究所建立研究生联培基地,与企业合作研究和开展技术攻关,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5]。
其三,服务地方发展,进行产业赋能。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逐渐走出了校―地―企合作发展的产业模式和独具特色的研究生产学研用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下,协同育人的多元主体作用更加突出。如宁波大学和浙江天台县合作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天台实践模式。由企业提出技术创新的要求、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高校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地方政府大力提供制度保障、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在该模式下,地方企业的机械装备智能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大大增强;同时研究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6]。
当下,研究生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模式还局限于农业、工程、医学、经管等应用类学科和专业研究生,合作项目多数以短期为主,没有达到战略层面的合作,这使得研究生协同培养不能长期稳定进行; 协同培养方式比较松散,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制度保障,导致持续动力不足;校外导师在研究生指导培养方面缺乏经验,作用不突出,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
3 传统学术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培养方案来看,学术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较为传统且固定,不能兼顾学科发展;通常以课程成绩和科研论文来评价其是否达到毕业条件,以及衡量是否达到各类奖学金和各类优秀的参评标准。其次从培养过程来看,学术研究生一方面需要根据学院规定接受固定的课程教学指导,另一方面要根据培养方案在实验室接受研究生导师专业方向的学术指导。再次从选题角度来看,学术研究生选题更多依赖于导师的纵向研究课题,这使得研究生毕业论文大多数情况下更偏重于基础研究而忽视了非常重要的实践内容。最后从培养结果来看,由于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的缺乏使得学术型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方向狭窄,多数人只能选择继续读博深造或者从事教学方面的工作,在企业中的就业机会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学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从教学到科研培养模式的僵化,导致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缺乏锻炼和提升,与社会发生脱节。
4 课题组在研究生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模式下的探索
人才培养要从实际出发,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基于对众多协同培养模式的借鉴以及对物理学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分析,本课题组在学术研究生的培养中,积极向产学研用协同方向靠拢,通过与研究机构、企业以及相关组织的关联与合作,逐渐探索出有效的研究生产学研用协同培养的方法和策略。主要方法如下。
4.1 加强思政建设,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育人先育德,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其思想品德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学校在研究生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制定到课程授课等环节,均引入了思政元素。课题组在研究生培养期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236等社团党建活动,学习领会先进思想,已有2名学生成为预备党员;鼓励其参加爱心社团,积极参与爱心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对研究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为研究生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
4.2 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创新基础
由于学校专业类的课程不能完全满足研究生课题研究的需要,课题组采取集中学习和企业导师授课等方式进行研究生教学培养。研一的学生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学习任务,通过组会等形式讲解学习内容,研究生之间进行讨论,导师负责答疑。课题组根据研究方向制订了表面物理化学、仿生智能界面材料等课程的学习目标,使研究生可以快速掌握研究课题的基本知识。另外,邀请合作课题组和企业的研究人员作为校外导师,进行自清洁玻璃等相关产业课程的讲授。
4.3 分解研究课题,注重实践应用
研究生选题是研究生培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课题组根据学院要求和团队需求选择有经费支持的项目对学生的科学研究子课题进行学术启动,为后续与企业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采用类似“农家小院”的实践模式,在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会为其布置第二个研究课题,即基础应用类项目研究的拓展,这也是校企合作的需要。
通过带领学生外出参会和社会调研的方式,以赋能玻璃为应用研究的方向,与合作企业和机构共同设置合作课题。本课题组借助现代玻璃产业学院的研究平台,与平台依托的晋中学院、祁县玻璃器皿企业进行合作,进行器皿表面的自清洁研究。以自清洁玻璃相关方面的研究为子课题,与研究生的其他课题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兼具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毕业论文研究课题,通过应用课题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4 组建研究团队,进行协同培养
课题组与晋中学院、天津工业大学、邦信玻璃等单位组建合作团队,聘请企业和合作单位人员为校外导师,进行合作指导。课题组通过探索自清洁玻璃的制备和应用,将课题研究融入研究生培养。例如,设置玻璃自清洁与光伏应用的子课题,由课题组进行初始样品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合作组导师进行光伏应用的指导,企业导师参与指导玻璃的产业化评估。在课题进行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产品性能的提升和新产品的研发,更重要的是,通过联合培养,大大提升了研究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5 深化校企合作,强化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
校企合作是研究生产学研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目的是让科学研究产出有价值的成果,通过合作项目强化研究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面向产业应用和社会需求,课题组选择赋能玻璃作为产学研协作的对象,与以晋中学院为依托的现代玻璃产业学院这一平台进行产品的研发和研究生的培养,与三十三所、晋中学院和秦皇岛邦信玻璃、祁县玻璃器皿相关企业组成了合作团队,进行高效自清洁玻璃的研发。
平台为课题组学生设立了一系列培养计划,设定企业导师,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教授相关知识,指导工程实践,与学校的研究生导师一起开展合作项目的研究。企业的工程师(课题临时导师)负责工程知识的传授、样品的检验、测试,以及工艺的指导。学校导师负责理论分析和实验室研究的指导。依托协作平台,使知识的运用得到最大化,学生也可以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架构和动手能力。在校企合作框架下,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也间接增加了未来研究生就业的机会。
在研究生协同培养中,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课题组在自清洁玻璃、器皿防护等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正在建立与相关企业、课题组的长期合作,为学术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协同培养提供了保证。
5 结语
随着国家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加,学术研究生的数量也随之大幅增加,学术研究生的培养在突出学术研究能力的同时,也应注重社会和产业的发展需求,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术研究生培养探索过程中,从课题组、学院、学校到整个行业,应逐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和培养制度,健全培养体系,形成多方联动、政府引导、产业驱动的有效协作模式,为区域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
基金项目: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支持“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2YJJG133)。
参考文献
[1] 王玉凤,付健,张翼飞,等.农业高校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3):118-121.
[2] 张学敏,冯仁宝,姜泰.基于产业需求的涉农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4):41-43.
[3] 朱婷,方凯,黄灏然.“科技小院+”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观察,2023,12(31):1-3,23.
[4] 蒋思,苏菲,肖波.人工智能赋能下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建设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9):36-40,47.
[5] 陈守刚,于美燕,张玥.新工科背景下海洋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产学研融合特色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2(28):76-80.
[6] 项四通,李国平,奚天位.“校—县—企合作”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机制探究——天台实践模式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22(2):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