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更好阐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该文从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出发,针对OBE理念下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问题及实施举措做详细描述,同时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前后进行心理跟踪。测试结果显示两个班级在测试结束后社会责任感均得到显著提升,其中包括政治责任感、学习责任感、生命责任感、学校责任感。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同学们在学校时间的延长及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每一位同学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大及对生命的敬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对自己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视,伴随社会责任感测试得分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目标。
关键词: OBE模式;课程思政;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3-0185-04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clarify the "who, how and for whom"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hould cultivat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under the concept of OBE, and mak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problems and measures faced in implemen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under the concept of OBE. At the same time, the psychological tracking of metal materials engineering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learn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was carried ou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two classe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test, including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learning responsibility, life responsibility, and school responsibility. From the analysis results, it can be seen that with the extension of students' time in school and the stud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y have more and more contact with the society. Each student ha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and the reverence for life. At the same time, they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own study. Therefore, it has basically realized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words: OBE mode; course education; metal material Engineering; specialized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这为当下教育事业的发展指引了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从根本上阐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2020年6月,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切实推进思政教育课的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1-3]。
一 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OBE理念(Outcomes based Education)以成果导向为基础,该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习产出,目的是使学生在不同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取得更优异的学习成绩[4]。
“思政教学”不仅注重知识教学,同时将理想信念以及道德教育共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切实做到同向、同行、协同效应。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各类专业教学,让思想、价值贯穿始终,充分发挥课堂教书育人的作用[5]。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理论教育相融合,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重要载体,而课程思政可以提炼出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6-7]。课程思政的实施,其目的在于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理想信念;与此同时,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如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思维能力等,不断加强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教化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同时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为国家、社会和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基于OBE 理念的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不能各行其道,而是要实现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的真正融合,从而达成二者实质上的同向同行[3,8]。
因此,OBE视角下专业课课程思政不仅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同时还具有与时俱进的意义。推广OBE教育理念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育人模式,融入课程思政教改,让“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从而实现一体化育人体系,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围绕上述主题,需要建立新时代育人模式,高校之间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实现OBE育人理念的全面推广,促进“教书”与“育人”模式协同发展,构建“知识”与“价值理念”统一发展的育人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 OBE理念下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问题
实施课程思政时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水平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多数年轻教师认为知识教学是最重要的,进而忽略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中,不仅要求熟练掌握整个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充分了解知识体系中所涉及到的思政元素,才能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不断培养综合教学能力。根据教学规律,大部分的教师在任教早期阶段,更多注重的是知识传授,从而忽视了育人的责任。同时,专业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时,不但需要对整个知识体系有系统、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要找到知识体系中蕴藏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点以及思政元素实施的路径等。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然而面对上述要求,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还需不断提升。二是专业课尚未融合思政元素,很多专业课教学并未严格落实“思政教学”的思想,二者并未实现有机融合,导致专业课中所传达的思政思想,并未达到OBE理念下所要求的效果。三是课程教学的育人体系需再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仍要强调内容、结构的逻辑性,思政教学应围绕教学逐一展开,并不是所有育人目标机械的堆砌。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系统协作的思想,而且能够将不同的思政元素分散到课程体系中的不同的课程中,从而实现一体化育人目标。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理解思政元素所传达的育人目的,进而在不同的课程教学中,既保证了专业教学的完整性,同时也实现了思政育人的目标。四是相关课程资源短缺。课程思政教学具有系统性与直接性,而“专业”教学则更强调隐蔽性与随机性,要求师生深入学习与挖掘,同时还要掌握与此相关的时事新闻等[9-13]。在做到思政系统性与直接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思政的时代性。
三 OBE模式下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举措
在OBE教育模式中,学生学到了什么远比怎样学习和什么时候学习重要。OBE教学理念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学能力,更要具有思政教学素养,进而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理念培养的协同发展。因此,从课堂教学目标、内容以及资源的选择,都需要依据结合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以及结果输出考核等进行统一设计。为了更好地实施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本文主要有如下举措[14-18]。
从本团队教师出发, 需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教学素养,包括师德建设、专业水平考核以及思想政治觉悟等,通过对专业教师的思政培训,进而实现教师德育素养的全面提升。加强专业教师的思政培训,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借助多渠道、多维度提升教师德育素质,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想政治能力。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也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决定性要素,决定着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积极接受教育,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只有不断增强德育意识,提高德育教学能力,才能保障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思政的基础和保障,一支德育意识与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是确保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
研究金属材料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及课程的目标设置,寻找本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点在专业教学中的融入路径及方法。在OBE模式下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中,明确其教学目标和所涉及的教学关键问题是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围绕相关目标和问题,结合专业课程特点,不断挖掘与此相关的思政资源与思政元素,使得教学方式、方法更加新颖化、多元化。通过现实中的案例、现象,启发学生对具体案例的思考、讨论与探索,把对学生的责任感、职业规范等人文素养的培养,润物细无声地嵌入到课程中,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分析; 根据学生的期待与需求,选取合适的思政方向,与专业教学完美契合;通过设计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构建“道德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摆脱只单一、生硬的“说教”。
改进OBE模式下教学质量的检测与评价。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需建立相应的评价与考核体系,并在原有基础上全面改进课程教学的反馈和考核机制,量化思政课程评价指标。可以采用的考核模式多样化,如考试、过程考核、学生问卷调查、学习总结和走访等,还可以从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情况、课程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向及学生学业的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等,从而更好地对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及实施途径进行设计,更好地做好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思政教学的课程效果。
本文中主要针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前后的心理变化进行了研究。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决定着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所以,明确学生的心理以及发展需求,是课程思政展开的基石,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到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思政素养。
本文针对湖南工学院19级金属材料工程的学生从2020—2022年进行了专业课程学习前后的心理测试对比。本次调查以金属材料课授课学生为主体,具体为金材1901、1902班,本次研究采用全员施策,在课程开课时进行前测,回收问卷49份。课程结课后进行后测,回收问卷44份(5人请假未到课)。具体情况见表1。本次调查参考魏进平教授[19]的《大学生社会责任调查问卷表》,该问卷共计31题,包括生命责任感、学习责任感、学校责任感、网络责任感、政治责任感5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1表示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测试结果如下。
(一) 社会责任感水平前测结果
为方便对比,数据均转置为百分制计数。
经过相关性检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5个维度两两高度正相关且存在显著性差异,除学校责任感得分较低以外,其他得分均在70分以上。社会责任感总体较高,均分为74.94分,60分以上89.80%,80分以上34.70%。各维度得分上,其中网络责任感分数最高,为81.28分,其余从高到低依次为生命责任感(77.30分)、政治责任感(74.22分)、学习责任感(73.80分)、学校责任感(68.08分),见表2。由此看出,学校责任感得分最低。
(二) 社会责任感水平后测结果
社会责任感总体显著提高,均分为87.01分。各维度得分上,其中政治责任感分数最高,为91.82分,其余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责任感(91.08分)、网络责任感(88.78分)、生命责任感(85.52分)、学校责任感(77.84分),见表2。由此可能出,学校责任感虽然有所提升,但提升的幅度较小,仍然得分最低。
(三) 对比分析
研究班级的总体分值在期末测试对比期初测试结果发现,其政治责任感、学习责任感、生命责任感均显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其学校责任感的变化也得到明显的提升,见表2。但相对于其他责任感,学校责任感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大学生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在学校中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为今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大学生理应关心学校,承担一定的学校责任。然而,此项调查结果并不乐观,受测大学生的学校责任感不仅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5个维度中得分最低,而且后测相对于前测的增长幅度也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对学校在情感上有一定的感恩之心并且愿意关心学校,在行动上也有为学校贡献力量的实际行动,但对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尚不清晰[20]。从表2中还可以观察到,学习责任感的提升幅度较大,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大学生逐渐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不再迷茫;同时大学生也逐渐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而且随着专业课课程的深入学习,学习能力也逐渐增强。因此,学习责任感的提升幅度较大。
表3给出的是金材1901班和1902班的社会责任感前后测试结果。从该表上可以观察到金材1901班在政治责任感、学习责任感上显著提升。金材1902班的政治责任感和学习责任感均显著提升。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金材1901班的社会责任感前测结果和后测结果均低于金材1902班的测试结果,而且金材1902班的后测较前测增加的值要比金材1901班的高。
表3 社会责任感班级前后测对比结果
测试结果显示两个班级在测试结束后其社会责任感均得到显著提升,其中包括政治责任感、学习责任感、生命责任感、学校责任感。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同学们在学校时间的延长及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每一位同学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大及对生命的敬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对自己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视,伴随社会责任感测试得分不断提高,因此基本实现了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目标。
四 结束语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要从全过程、全方位实现育人目标,为进一步优化解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现专业教学育人的目标、提高学生学习乐趣、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氛围等问题,充分发展OBE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结合材料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探索出适合材料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模式以及评价体系,同时注重以“学生”为本,有效推进OBE模式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2]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2019-03-19).[2019-10-21].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http://www.ccps.gov.cn/xtt/201903/t20190319_130454.shtml.
[3]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文件)[EB/OL].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4] 梁红,徐静.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以《税法》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34):110-112.
[5] 夏绪梅.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40-41.
[6] 张亚萍,王重贤.OBE理念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J].汽车教育,2020(14):210-212.
[7] 梁纯雪,眭依凡.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增强思政理论课针对性和亲和力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63-70,77.
[8] 莫非.专业课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位问题的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4):94-97.
[9] 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4-7.
[10] 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4):45.
[11] 张丽娜.高校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综合素质融合路径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3):124-125.
[12] 李燕敏,李晋玲.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路径探析——以厦门市集美大学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58-60.
[13] 张文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德育的路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24-128.
[14] 赵鹤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1):108-110.
[15] 王红乾.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J].教改探索,2019(12):73-76.
[16] 吕村.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融合研究[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8(6):72-75.
[17] 韩洪杰,王振兴,钱彬,等.专业课课程思政有效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82-83.
[18] 杜国明,韦春玲,黄善林.课程思政实践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5):88-94.
[19] 魏进平,李琳琳,魏娜.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基于21个省80所高校19 319名大学生的调查[J].社会科学论坛-学界观察,2017(4):193-209.
[20] 魏进平,刘泽亚,杨易.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与分析——基于全国54所高校5237名大学生样本[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2):299-303.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OBE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研究”(湘教通〔2020〕233号)
第一作者简介:毛祖莉(1981-),女,汉族,湖南澧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课程建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