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新建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性社团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对研究性社团(智能计算社团)的五年培养实践,发现其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最后,根据研究性社团人才培养过程产生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这些实践策略,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研究性社团;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3-0167-04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xplores the role and value of research-based clubs in talent cultivation. The five-year cultivation practice of the research society (Intelligent Computing Group) has been found to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cultivating their innovative spirit, improving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ir teamwork ability. Finally, specific practical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research society's talent cultivation process. These practical strategies have essential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newundergraduate colleges; research societies; talent cultivation; innovation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探索和实践研究性社团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文件[1],要求高校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获取学分。2022年4月,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研究性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2022〕128号)文件,要求各个高校积极开展研究性教与学的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2]。研究性教学注重教学、科研相结合,强调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时效性、探索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助于促进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3-4]。
本文以南阳理工学院计算机与软件的智能计算小组(Intelligent Computing Group,ICG)社团以例,探索研究性社团在新建本科院校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该类社团对学生成才的影响作用。通过五年时间的探索与尝试,形成了一套符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研究性社团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可以为其他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一 新建本科院校社团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 研究性社团的定义和特点
研究性社团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的团体。针对一些问题点,进行长期深入的纵向研究[5]。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6]。研究性社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引导性:研究性社团强调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深入探究能力,问题的选择和研究方向的选择,需要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实时跟踪[7]。
2)自主性:研究性社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选择和独立思考。
3)探究性: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需要学生有强大的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4)过程性:科学研究并不是每个人在短时间都能够取得研究成果的。因此,更加强调学生研究过程的进展情况。
5)协作性:社团成员在活动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6)实践性:社团活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新建本科院校社团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高校中的社团大部分是文化体育类。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从全校范围来说,校级社团主要由学生根据自己个人兴趣爱好和社员的共同意愿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校级社团共94个,社团分类统计图如图1所示。
从二级学院层面来说,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共有32个社团[8],这些社团主要面向某一项编程技术,社团研究方向关键词的频度前15名如图2所示。
(三) 新建本科院校对研究性社团的需求
1 社会对研究性创新人才的需求
目前,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省层面,都在强调高校要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鼓励学生在毕业前参与科研创新实践。
2 企业对研究性创新人才的需求
企业想要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研究性创新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思维和创意,为企业解决复杂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3 学校需要研究性社团
目前,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都在努力升格,争取成为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或者扩大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各方面软硬件的支撑,更加需要研究性人才的培养经验。而研究性社团不仅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增强教师的指导能力,还可以帮助学校积累大量的培养经验。
4 老师需要研究性社团
纵向项目、Top顶刊论文、对社会实际重点问题的科技攻关等是衡量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的重要度量指标。在日常的科研工作,高校教师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研究生或者科研助手,势必会造成教师科研进展缓慢。因此,教师需要研究性社团。
5 学生需要研究性社团
人才的培养是多元化的,学生不仅对文艺、体育等方面有需求,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对科学研究感兴趣。通过对22级软件工程专业云计算方向5个班级共247名学生的调研,有65.6%的学生有考研打算。而这部分学生有想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需求,希望在本科阶段能够参与到科研实践锻炼。因此,学生需要研究性社团。
二 计算机类研究性社团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 研究性社团的基本情况
南阳理工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21年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9]。ICG社团是由笔者在2019年10月成立的研究性社团。该社团的研究方向为:①智能计算方向,主要通过群智能算法解决优化、调度问题。②深度学习预测方向,主要解决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异常检测问题。③深度学习图像处理方向,主要实现医学影像的目标识别,目标检测。
(二) ICG社团的人才培养模式
科学实践研究是一件艰苦、枯燥、繁琐的工作,本科生想在这项工作中坚持下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其次,学生的培养时间段的选择也是关键因素。本科生虽然在校四年时间,但是有大量时间无法参与科学研究工作。以本科生考研同学为例,该类同学的大学四年时间分段表如图3所示。
ICG社团每年的6月份开始招新,招新对象为有明确考研意向的学生。培养周期为大一下学期期末(6月份)进组,大三上学期末(12月份)退组,在组有效时间3个学期(18个月,包含一个寒假和两个暑假。暑假期间休息两周,其他时间学生需要留校)。时间的培养要求是没课时间必须全在实验室学习,保证每个学生基础打卡时间。精神上的培养要求为有明确的目标和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研究性社团需要指导教师强引领,过程的强辅导。ICG社团的培养方式为学生每周五下午给指导教师发送本周总结和下周计划。每周日上午定时开小组讨论会。小组讨论会中,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汇报的情况,布置该生下周的工作内容,达到“1对1”的指导。科学研究中需要保持研究方向的稳定性,让老社员带新进组学生,从而帮助新进组学生快速上手。
(三) ICG社团人才培养的成果
ICG社团从2019年成立,到目前为止,一共有五届学生,平均每届成员在10人左右。
从毕业去向方面看,每年大概有1~2名同学考研成功。在就业方向,社团成员只有2023年有两名同学未就业,其他每年就业率都是100%。在创新创业方面,社团成员开办创业公司1家。
从社团培养成果方面来看,在学术论文发表方面,SCI已收录论文4篇(其中,二区2篇、三区1篇、四区1篇),正在被审论文4篇。在竞赛方向,获得国际国内人工智能方向竞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其他奖项多项,累计获得竞赛奖金15万元。在科研项目,获得校级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3项。在毕业设计方面,每年有2名同学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南阳理工学院优秀毕业论文。
(四) ICG社团对学生成才的影响
1 意志品质的养成
科学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学生具备坚定的意志品质和毅力,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通过研究性社团,可以培养出学生勇于面对困难、不畏挫折的精神。
2 学习习惯的养成
研究性社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以ICG社团早读打卡任务为例,ICG要求社团成员每天起床后,在吃第一顿饭之前,开口大声读英语半个小时。通过对20级退组的13名学生的回访,有9位学生还保持早读习惯。
3 自我再学习能力的养成
在研究性社团中,学生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针对研究问题,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和技能。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再学习能力,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 基本科学素养能力的养成
学生通过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可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科学方法的应用。这样的社团经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能力,为他们今后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5 创新实践能力的养成
在科学研究中,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
6 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
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遇到问题。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自主解决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 ICG社团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 培养受益对象的有限性
由于科学研究过程,需要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带领学生入门。并且,在研究过程中,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研究进展进行辅导和纠偏。但是教师的精力有效,再加上其他教学事务,就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同学。以ICG社团为例,每届培养对象的规模在10人左右。
2 激励政策的有限性
对于本科生,大部分学校的竞赛奖励政策,都是以《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目录内的竞赛名单为准。但是,对于研究性社团,社团成员可能会去参加一些研究生参加的竞赛,这样就造成无法认定奖励。
以ICG社团为例,ICG社团在2021年获得ACM MM 2021安全AI全球挑战赛的第9名。这个成果不管从竞赛所属目录还是从获奖名次上,都不满足现行的单项奖学金奖励政策,无法进行奖励。但是,ACM MM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国际学术会议的A类顶会[10]。这类会议所办的竞赛,一般都是全球高校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的竞赛。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本科生来说,能够在这种舞台上获得该名次,已经是一种全新方向、历史性的突破。
3 实验室场地硬件有限性
科学研究工作涉及到实验、调查、数据分析等实践性环节,需要一定的实验室场地和硬件设备支持。在开展研究工作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交流。然而,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资源有限,实验室场地和硬件设备往往无法满足社团活动的需求。设备数量不足、实验场地不够等问题可能会限制社团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 评价奖励机制的有限性
在研究性社团的人才培养过程,指导教师会有大量无形的付出。新建本科院校的评价奖励机制往往不够完善,可能会无法充分评价每一个指导教师,从而伤害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 研究性社团人才培养实践策略
为了更好地发挥研究性社团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实践策略与建议。
(一) 以更加开放的政策,奖励更多有突破性成果的同学
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社团活动并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制定更加开放、灵活的政策。首先,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和科研项目,对在研究性社团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其次,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如举办学术交流会、研究成果展览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践动力,促进他们在研究性社团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鼓励高水平教师参与研究性社团建设
教师的指导对于研究性社团的发展至关重要。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鼓励高水平教师参与研究性社团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与研究性社团活动,与学生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激励。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吸引更多的高水平教师参与研究性社团建设,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
(三) 为研究性社团投入更多的实验场地等硬件资源的支持
研究性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实验场地和硬件设备支持。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加大对研究性社团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实验场地等硬件资源支持。具体措施包括:建设更多的实验室和实验场地,满足社团活动的需求;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器材,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开展实验和研究;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正常运行。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保障研究性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健全评价机制,宣传奖励有培养成果的指导教师
评价机制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社团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成果。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大对有培养成果的指导教师的宣传和奖励力度,激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性社团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表现和成果;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设立专门的指导教师奖励机制,对在研究性社团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提高研究性社团的活力和影响力。
四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出,新建本科院校中研究性社团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需要健全更加开放的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资源配置以及建立健全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09-17).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62027.htm?ivk_sa=1024320u.
[2]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研究性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22-04-26).https://jyt.henan.gov.cn/2022/04-26/2438937.html.
[3] 汪铭,陈聚涛,杨昱鹏,等.研究型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1):33-37.
[4] 谭德坤,赵嘉,韩龙哲,等.科研案例驱动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23(12):356-360.
[5] 袁惠玲.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5):71.
[6] 孟淑娟,张梦,王睿,等.基于PBL和双语教学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3,9(36):45-48.
[7] 胡业宇.书院制模式下学生社团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0(27):162-165.
[8] 邵艳玲,祝孔涛,刘黎明.新工科背景下软件人才专业社团建设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1(6):82-85,90.
[9] 张爱红,尹建学,张振飞,等.河南省地方高校硕士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的路径与策略——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23,15(5):68-72.
[10]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国际学术刊物目录[EB/OL].(2023-03-28).https://www.ccf.org.cn/Academic_Evaluation/By_category/.
基金项目: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性教学视野下计算机类高校教师教学素质的提升与释放研究”
(2022SYJXLX114);南阳理工学院省示范校建设专项研究项目“计算机类专业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SFX202314);南阳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性教学视野下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NIT2023JY-108)
第一作者简介:王豫峰(1982-),男,汉族,山东平度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研究性教学。
*通信作者:徐春雨(1983-),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