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讨思政教育在耳鼻喉科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选取将耳鼻喉科学设定为必修课的2个贵州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本科班级进行教学研究;分别在2个班级内按学号间隔选取25名学生分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展开教学)和研究组(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并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理论展开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学生临床应用相关能力(临床思维、知识运用水平、沟通能力、临床应对能力、学习兴趣、理论同实践结合能力及整体素养)和思政能力(实习中的人文关怀、责任感、思政状况和自我职业规划要求)。研究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均高于常规组;研究组临床思维、知识运用水平、沟通能力、临床应对能力、学习兴趣、理论同实践结合能力和整体素养均高于常规组;研究组在实习中的人文关怀、责任感、思政状况和自我职业规划要求均高于常规组。课程思政在耳鼻喉科学本科教学中应用有效,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本科学生在耳鼻喉学科中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临床应用相关能力以及思政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关键词:耳鼻喉本科教学;课程思政;理论成绩;技能成绩;思政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3-0118-04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Otolaryngology. Two clinical undergraduate classes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hich set Otolaryngology as a compulsory course, were selected for teaching research. We select 25 students in two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 number interval, and divide them into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eaching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the research group (m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and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professional theory for teaching). The study compares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skill achievements, clinical application-related abilities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knowledge application level, communication ability, clinical coping ability, learning interest, ability 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overall qua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bilities (humanistic car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atus, and requirements for self-career planning in practice). Th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clinical thinking, knowledge application level, communication ability, clinical coping ability, learning interest, ability 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overall quality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research group's humanistic car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atus, and self-career planning requirements in practice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Otolaryngology is effective,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correct their learning attitude, improve their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technical achievements, clinical application-related abiliti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bilities in Otolaryngology, and promot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significantly.
Keyword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otorhinolaryng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skill achiev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bility
医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在诊疗过程中,医生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工作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目前医患冲突频发,尤其耳鼻喉科患者主观感受强烈,医患冲突尤其显著,在医疗纠纷中,部分原因是医护人员不良的医患沟通方式或态度所致,所以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职业素养的学习,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救死扶伤、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信念应在学习阶段潜移默化地植入心中。因此,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政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1]。但因为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管理模式、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原因,耳鼻喉本科教学课程中的思政体系呈现度不高[2]。医学生培养目标应突出人文情怀,不仅要关注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基础科研能力培养,还要体现医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以培养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医务工作者为目标。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放在首要位置,突出“价值塑造”,强调“仁心仁爱”。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认真分析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目标,结合具体专业、培养阶段等因素综合考量,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的课程思政应有所区别。再深入课程内容中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对思政内容进行甄选,制作教学方案。本研究将课程思政融于耳鼻喉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案例教学、雨课堂、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选取于2021年9月—2022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50名在耳鼻喉科实习的本科学生进行教学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展开教学)和研究组(采用课程思政方法展开教学),旨在探讨在耳鼻喉本科教学中课程思政应用可行性,为达到促进耳鼻喉本科实习生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显著提升目标,现报告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于2021年9月—2022年3月耳鼻喉科学课程为必修课的2个班级,按学号间隔方式每个班级选择25名学生作为教学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展开教学)和研究组(常规教学同时强化融入思政教育)。纳入标准:①对于本次研究要求均知晓并自愿加入;②完成理论课、实习课及全部考核。排除标准:个人因素退出。常规组为男7名、女18名;年龄20~23(21.28±0.29)岁;研究组为男8名、女17名;年龄20~23(21.29±0.17)岁;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 方法
1 常规组
采用传统方法展开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中心,明晰课程重难点、需掌握和了解的内容,主要以讲授为主,利用雨课堂、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模式,目标是学生能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基本临床疾病、完成基本实践技能操作。
2 研究组
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课堂中寻找思政教育点,随时融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读书育人理念,增强学生责任感及使命感。①创建途径,思政元素同专业知识融合融通教学理念进行充分结合,在实施耳鼻喉本科教学期间,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及优化教学内容方法合理展开,对教学过程完整性做出保证,确保在实习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对于正确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素养可以获得充分树立,对于正确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可以充分树立。②合理创建方法,对于耳鼻喉本科思政教学体系而言,主要体现为精心谋划、统筹布局、层次分明、路线清晰以及建章立制等几方面,能够于具体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将育人实效进行充分落实。对课堂育人关键处加以明确,于一线课堂将责任制充分落实,要求教师思政工作可从宏观抽象向具体微观解决方案方面进行转化。③创建具体内容,对学生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培养,确保学生具有崇高品德修养以及人文情怀,既可对知识机能传授给予重视,又可对道德修养教育给予重视,对于正确职业理想可以充分树立,对于医务人员道德情感可以充分培养。④将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力度充分加强,对于了解以及沟通技巧可以充分掌握,以将医疗质量显著提高,确保实习生对于患者各种社会需求以及身心需求可以充分满足,对患者早期康复给予促进。此外将耳鼻喉学科育人导向进行强化,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各类课程进行充分结合,同向进行,确保协同效应可以充分形成。⑤教师思政有效加强,将教师育德能力以及育德意识显著提升。
(三)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在课程结束后通过百分制考卷考核理论及技能掌握情况;②比较两组学生临床应用相关能力(临床思维、知识运用水平、沟通能力、临床应对能力、学习兴趣、理论同实践结合能力和整体素养)评分,通过自制百分制卷由授课老师完成对学生评价;③比较两组学生思政表现能力评分(实习中的人文关怀、责任感、思政状况和自我职业规划要求),通过自制百分制卷对思政道德评价表完成对应调查。
(四)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导入SPSS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字2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百分比。计量资料以t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x±s。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显著。
二 结果
(一) 两组实习学生技能成绩、理论成绩比较
研究组技能成绩、理论成绩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二) 两组实习学生临床应用相关能力比较
研究组临床思维培养、知识运用水平、沟通能力、临床应对能力、学习兴趣、理论同实践结合能力和整体素质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三) 两组实习生思政能力评分比较
研究组实习中的人文关怀、责任感、思政状况、自我职业规划要求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三 讨论
国内高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教育部强调“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课程思政教育内容”[3]。医学院校亦以课程为思政的载体,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4]。耳鼻喉科专业其学科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解剖结构复杂、孔小洞深,头颈解剖位置较为特殊,从而使其呈现出一定特殊性,耳鼻喉与整个机体有着广泛紧密的联系。全身疾病均可在耳鼻咽喉器官表现,耳鼻咽喉疾病患者主观症状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部分疾病起病急、重,严重情况下会危及生命安全。但人们普遍对耳鼻咽喉科疾病认知不足,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期望值高等特点造成医患关系紧张[5]。对此要求耳鼻喉科医务人员需要应变能力良好,对于患者突发情况可以做到准确、及时判断,并进行有效处理[6]。
在贵州医科大学耳鼻喉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思想政治以及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缺少了解,并且认为此类课程偏于抽象以及泛化,从而导致学生思政体系不完整[7],表现为医学生对自己现在及未来的责任、义务不明晰,只认书本,机械学习,单纯追求学习成绩,追求就业待遇、职业发展前景,看中个人利益,缺乏职业素养、医德教育以及人文关怀的认知,对医务工作的性质、意义,未来的职业规划无概念。部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均对物质过度追求,将择业标准定为高报酬、高地位以及良好的工作条件,自身职业责任感以及使命感逐渐降低。在此种情形下,实习生思政教育的难度显著增加[8]。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是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根本,坚定而正确的职业追求能指引其健康成长道路的方向,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感能支撑不断前进,不断进取。因此思政教育对于当代医学生的教育迫切又必要,加强医学生的思政培养力度,意义重大[7]。
以往在耳鼻喉科学课程本科教学期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主要强调知识的输出及掌握情况,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未给予特殊关注及强化,因此出现只了解学生学习成绩,不知学生思想动态的教学结果,综合教学培养效果有限,无法确保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以及价值观[9]。在此种情形下,课程思政教育表现出显著应用价值。在进行耳鼻喉科学本科教学期间,需要积极完成文化教育载体创建,对于文化熏陶需要充分注重,对于榜样教育法需要充分运用,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充分加强[10]。利用各种载体,确保医院以及学校文化特色可以充分体现,对学生给予潜移默化影响,避免其直观性以及主动性丧失[11]。此外对于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应充分培养,将职业需求、道德素养以及思想教育力度充分加强[12]。对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可以积极开展,充分调动医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使命感,对其面临的未来择业压力等进行充分疏导及调节,将专业信念以及责任感显著提高,从而将爱岗敬业工作热情显著提高[13]。
本次研究以“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为宗旨,教师集体备课,按章节分配任务,各自在《耳鼻咽喉科学》教科书中充分挖掘每一章节可引申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再进行集体备课,汇总和讨论课程思政元素的可行性和具体教学实施方案,设计好教学方法、教案及课堂切入点,利用列举临床案例、名人典故等案例法、雨课堂、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讲授及输出,不过度渲染,不照本宣科,不死搬硬套,将思政巧妙融入专业教学,自然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中自然接受人文关怀、医者仁心、医者职责、职业神圣感及同理心等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医者应该有仁爱之心的概念,能够主动站在病人角度考虑问题,理解病人痛苦,并强化医患沟通语言等训练。在后续的实习教学中,进一步将课堂理论内容呈现并应用于实践,进一步延伸、强化及升华。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均能切身体会医者的职责和义务,体会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强化对生命的敬畏和职业神圣感。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技能成绩(90.25±5.29)分、理论成绩(91.29±2.59)分,均高于常规组技能成绩(70.21±3.29)分、理论成绩(75.59±4.25)分(P<0.05);研究组临床思维培养(90.25±4.23)分、知识运用水平(91.37±5.29)分、沟通能力(91.65±5.25)分、临床应对能力(92.28±4.25)分、学习兴趣(90.88±5.85)分、理论同实践结合能力(91.77±2.17)分、整体素质(90.66±2.65)分,均高于常规组临床思维培养(80.11±5.17)分、知识运用水平(81.26±6.29)分、沟通能力(79.52±4.29)分、临床应对能力(79.59±5.14)分、学习兴趣(78.25±4.13)分、理论同实践结合能力(78.62±4.27)分、整体素质(75.14±5.25)分(P<0.05);研究组人文关怀(90.28±4.25)分、责任感(91.63±5.25)分、思政状况(91.85±4.25)分、自我职业规划(91.29±3.25)分,均高于常规组人文关怀(75.66±2.26)分、责任感(76.26±4.28)分、思政状况(76.37±5.14)分、自我职业规划(78.29±5.17)分(P<0.05)。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教育融于耳鼻喉科学本科教学中有助于综合教学效果的提高,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人生目标、职业规划、增强医生责任感及使命感,符合培养德才兼备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俊健,李文涛,麻秋娜,等.医学诊断学教学的思政课程改革的探讨[J].广西医学,2020,42(15):2054-2056.
[2] 杨建营,冯香红,徐亚奎,等.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理论课程思政元素及教学案例解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5):79-86.
[3] 方建宏,刘群英.良医培育的路径:把医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8,6(3):238-241.
[4] 周怡,应振华,金丽琴,等.临床后期教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探索[J].现代医院,2018,18(4):494-497.
[5] 翟立红,姚劲秋,李君,等.高校《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0(3):25-26.
[6] 沈伟,沈超,钱炜.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流体力学及液压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液压与气动,2021,45(6):135-141.
[7] 宋作玲,孙慧.“运筹学”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与策略[J].物流技术,2021,40(8):157-160.
[8] 刘艳艳,顾润国.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64-68.
[9] 张文龙,朱丽娟,付微,等.线上授课形式下留学生课程思政建设在医学汉语课程中的教学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1,18(16):1-4,8.
[10] 张璐,曾媛,刘毅,等.课程思政与自主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4):8-12.
[11] 陈俊健,李文涛,麻秋娜,等.医学诊断学教学的思政课程改革的探讨[J].广西医学,2020,42(15):2054-2056.
[12] 韩俭,景涛,郭璐,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1):102-105.
[13] 周健,王发选,纪文武,等.“课程思政”融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1):99-101.
基金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课程思政在耳鼻咽喉科学案例教学模式中的初探”(JG2021009);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在肝胆外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G2021011);2021年贵州医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SZ2021011)
第一作者简介:马亦飞(1980-),女,满族,辽宁抚顺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耳鼻喉临床与基础教育。
*通信作者:陈自力(1980-),男,汉族,河南信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临床与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