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又是暑假了。夏天总是生机勃勃,希望同学们可以走出家门,感受这大千世界的生命力和美好。
——陈飘平
列车慢慢进站了。妈妈推醒了有些迷糊的君君,整理好行李下了车。一开车门,炎热的空气就扑面而来。君君揉揉眼睛,跟在妈妈后面,随着黑压压的人群出了车站。
君君是来外婆家过暑假的,这本不在他的计划之内。他原来的计划是留在上海,抓紧时间学习,毕竟还有一年就中考了。但是不巧的是,这个学期,君君遭遇了一次交通事故。那天早上,君君去上学过马路的时候,不知道哪里蹿出一辆小轿车,他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醒来的时候,已经在医院里了。万幸的是,各种检查做下来,都没有问题,他只有皮外伤。他在医院里,脑子一片空白,放空一般躺了几天就回家了。
原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却没想到他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他变得敏感多思:他怕过马路,每次过马路的时候都非常紧张,总是紧紧抓住身边人的胳膊;听见有人打了个喷嚏,他怕会传染上疾病;看到有人因为高空抛物受伤,他不敢在高楼下面走;最让人觉得不可理解的是,哪怕只是胳膊在树枝上蹭了一下,有些划痕,回家后他也要用酒精棉反复擦……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这些都是无谓的担心,但是就是忍不住去想,颠来倒去地想,直到自己筋疲力尽。
爸爸妈妈带他去看心理医生,结论是君君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什么都想做得好,加上这次事故,他有了比较严重的焦虑,如果不干预,会越来越糟,关键是要能放松下来。
暑假到了,大城市人多车多,对君君的情况没什么好处,于是妈妈就带他来外婆家过暑假了——按照心理医生的说法,换换环境总是有好处的。
君君的外婆住在乡下,所属的城市也很小,小一点的地图上都未必找得到,高铁是去年才通的。君君和妈妈下了高铁,又上了出租车,开了半小时,到了一个村庄,这才算到了。外婆的村庄在一个斜坡上,有几十户人家,后面是一大片果树林和菜地,村前有一条小河,河对面就是庄稼。君君记得后山上有个小池塘,小时候他还经常去捞虾。
外婆家住的是一个半新的两层小楼。外婆给君君准备了一个小房间,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小矮柜,墙上一张挂历,除此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但是君君觉得挺好,他现在最怕烦琐的东西。他把包里的东西拿出来,摆在床头的小矮柜上。
君君的暑假开始了,每天他上网课,做作业,休息的时候就在院子里转转。每天早上,邻居会赶着鸭子去河里,呱呱叫的鸭子很吵。每天晚上,房前屋后的蟋蟀、青蛙又聒噪又让人觉得好奇。晚上星星很多,君君认识了很多在书上看到的星座……君君最喜欢的事情是捡鸡蛋,因为他不知道鸡每天会下几个蛋。
但是君君很多时候还是不开心,有时候又在想那些他担忧的事情。他不太敢随处走动,因为怕遇见狗。有几次他午睡醒来,听见妈妈和外婆小声地谈论他,虽然用的是方言,他也能听懂一些:“怎么会这样?”“真发愁。”“别着急,慢慢会好的。”……君君听着听着,翻个身又睡了。
有一天,君君做完作业,见妈妈提着篮子要出门,一问才知道是要去玉米地里掰玉米。君君突然来了兴致,来了这些天,吃了很多香甜的玉米,但是还没去过玉米地呢,他就和妈妈一起去了。
到了玉米地,看着绿油油的玉米秆、玉米叶,一个个胖乎乎的玉米顶着紫色的玉米缨,君君不知怎么的,突然笑了起来。妈妈惊讶地问他笑什么,君君傻傻地说: “不知道,就是觉得这些玉米挺好玩的。”接着,他又兴致勃勃地说: “妈妈你在边上休息吧,我来掰!”
妈妈一脸困惑,但也没有和他争执,就在玉米地边的树荫里坐下了。君君抓住一个大玉米,使劲一掰,他听到了“咔嚓”的声音,也闻到了玉米秆的清香。他很喜欢这个声音,也喜欢这个气味。他一个接一个地掰,这个大,那个好像更大……妈妈在一边直叫:“别掰那么多,一顿吃不完,放着就变老了!”
君君只好收手,不情愿地提着玉米回家了。当天中午,他就吃到了新鲜的玉米。他觉得真的很好吃。
“外婆,今天我掰玉米可带劲了,可惜一次只能掰这么多。”
“是吗?你喜欢掰玉米?那么这样吧,我们还有一块玉米地,那块地的玉米已经老了,要收回来,你明天和外公一起去吧!”
君君求之不得,一口答应,还不断追问那块玉米地在哪儿,有多大,有多少玉米,而且还眉飞色舞地说自己要掰多少多少玉米。妈妈和外婆都笑了,她们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活泼的君君了。
第二天早上,外公和君君出发了。外公说夏天太热了,干活得赶早。君君穿上了长袖衣服,因为妈妈说如果被玉米叶子划破了皮肤,会又痛又痒。他们路过一个池塘,穿过一片稻田,远远就看见一个斜坡上有一片成熟的玉米,外公说那就是他的玉米地了。
“这片玉米怎么发黄了?昨天的玉米还是绿的。”
“品种不一样,而且这个种得早,又老又粗不好吃,不像你昨天掰的那种又甜又嫩。”
“那为什么种?”
“给牲口吃。”
“可你们没有养牲口啊!”
“给鸡吃也可以,这样下蛋多。”
他们这么说着,就到了玉米地。看到一个个金色的玉米撑破了苞叶,君君又笑了。
“你笑什么?”外公问。
“呵呵,没什么。”其实君君是觉得那些玉米好像傻傻的,但是又很可爱,他不好意思这么说。
“外公,你别动手,我来掰!”
“好好好,你来,我整理一下田埂。”
外公拿出镰刀,割田埂上的草。君君拎着篮子走进了玉米地,顿时感觉自己淹没在了玉米的海洋里,分不清东南西北。他开始掰玉米,他又听见了他喜欢的“咔嚓”声,这是成熟的玉米,声音和昨天的不太相同,但是一样让君君觉得畅快。
他一个接一个地掰,玉米叶子划过他的胳膊、他的脸,他也毫不在意。他手里在掰一个玉米,目光已经落在了下一个玉米上——这个好,摸上去很粗;咦,这个好像小一点,不管了,都带回去……篮子满了,他走出玉米地,把玉米倒进麻袋里,然后又钻进了玉米丛。
君君起劲地掰,“咔嚓咔嚓”,不知不觉就到了玉米地的尽头,他看到了玉米地边上的地瓜地。转过头一看,他似乎穿过了一个长长的玉米隧道,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外公,我掰完了,快看,我掰了这么多!”
外公笑呵呵地说:“呀,这么快啊!我来看看,漏掉了没有。”
外公检查了一遍,把君君漏掉的玉米掰下来。君君抬头一看,太阳已经升起来了,照着君君的脸,他觉得很开心——他掰了这么多玉米!
趁着还没有太热,他俩赶紧回家了。外婆和妈妈乐呵呵地迎接他们。
“这些都是你掰的吗?”
“当然!”
“君君长大了!”
君君去洗澡了,他用沐浴露的时候,觉得胳膊上很疼,仔细一看,原来是玉米叶子划破了胳膊。是什么时候划破的?不知道,但是这时他觉得好像不重要了,因为外公说这是常有的事情。
君君洗完澡,外婆和妈妈已经扒去了玉米的苞叶,把玉米摊在院子里晒。
“怎么回事,怎么有的玉米缺粒了?”
“哦,可能结玉米的时候下雨太少了,经常会这样。”
“如果浇水呢?就不会缺粒了吧。”
“傻孩子,玉米地浇水浇不过来的……而且缺粒也没有关系,都是好玉米。”
外婆乐呵呵地去准备午饭了。吃过饭,大家像往日一样午睡。
君君起来上厕所,被穿堂风一吹,清醒了一半,也不想再睡了。这时,君君看见了院子里整片的玉米,今天早上还乐呵呵地挂在玉米秆上,现在已经在院子里了。金灿灿的玉米如同金山一样耀眼,那浓烈的色彩真让人觉得开心啊。
君君随手拿起一个,那是一个缺了一半粒的玉米,长得并不饱满也不整齐。他对着那个玉米发呆,像什么?对了,像个开始换牙的小孩,咧着嘴在笑。自己刚换牙的时候也是这样,这里缺一颗,那里缺一颗,那时候自己好像是上一年级。
他想起了那个时候,自己不能读,也不会计算,别的同学都在幼小衔接班提前学过了,可是爸爸妈妈一直坚持带他玩耍,所以他什么都不会。开学没多久就小测验了,那卷子上写的是什么啊?好像他连D都没有拿到。那天,爸爸看到了卷子,半天什么也没说。后来,爸爸每天带着他读书,做计算题,慢慢地,成绩越来越好了。
为什么突然想起这些?这和玉米有什么关系?可是君君看着这个缺了一半粒的玉米,心里觉得格外亲近——这是外公外婆种的玉米,缺粒也舍不得丢下。而自己呢,是不是有点像这个缺粒的玉米?不管自己有多少缺点,大家还是那么爱自己。妈妈一到周末就想办法做点好吃的,爸爸工作很忙,但是只要有时间,都要陪着君君。外公外婆年纪大了,还经常寄晒的菜干给他们。可是自己除了学习在干什么呢?没事就在想那些没影的……
君君抬起头,看着村口的小河,还有河对面的庄稼地。他回来已经差不多四个星期了,地里的庄稼已经变化很大了:一块块整齐的红皮甘蔗地,甘蔗已经差不多一人高了,露出了暗红色的皮,再过一个月就会慢慢开始变甜;稻田里绿油油的水稻每天都在疯长,已经开始抽穗了,外公说这时候不能缺水,所以大家都在忙活;小河里的鸭子呱呱叫着,听说这家的鸭子吃的不是饲料,所以下的蛋特别好吃……
他很惊讶自己来了这么久,却一直没有关注到这些。他突然觉得,自己真的错过太多,陷在莫名的情绪里太久了。他真想就像掰玉米那样,“咔嚓”一下,掰掉那些无聊的胡思乱想。
君君开始积极地做事:他每天喂鸡,撒下秕谷后,看那些鸡争先恐后地啄食,觉得好有趣,心想今天那些鸡肯定会下很多蛋;他每天去外婆的菜地里转一圈,摘黄瓜,采豆角;下过暴雨,番茄被冲得东倒西歪,他和外公一起扎支架,让番茄苗重新站起来;有认识的邻居摘桃子、摘甜瓜,他也去帮忙,最后看着一堆粉红的桃子、雪白的甜瓜,君君又笑了……
君君特别钟爱泥土和庄稼的气味,那气味是多么宽容,他可以肆意奔跑,尽情感受收获的喜悦。
他找到了很多乐趣,重新快乐起来了。虽然有时候,那些莫名的怪情绪又会跑出来,但是君君会对自己说:别乱想,没那些事!一次又一次这样尝试之后,这种怪情绪就慢慢消失了。
暑假快结束了,君君也要回去了。他看着门外的田野,有些不舍,但是又觉得充实。他想寒假的时候再来,不知道那时候,这里会是什么景象呢?
回到学校,大家发现以前那个快乐的君君又回来了。当然,他们不知道,在君君的心里,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缺粒的玉米,乐呵呵地挂在玉米秆上。
发稿/朱云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