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双减”政策的出台,是全面深化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推进基础教育系统改革的重大举措。三年来,吉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各职能部门主动作为、通力协作,按照“找问题、抓改革、促提升”的思路,用“五个维度”赋能全市“双减”工作,努力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提高站位,推进“双减”工作有高度
自“双减”工作启动以来,吉安市成立了“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吉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经常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上领学“双减”政策内容,对全市“双减”工作作出部署;多次深入一线开展专题调研,现场指导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办学。市政协多次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县(市、区)围绕落实“双减”工作开展民主监督活动,确保“双减”工作高质量推进。
吉安市不断创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模式,全面推进党建引领校外培训治理。督促指导各校外培训机构通过建立党组织、组建联合党支部和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形式,扎实开展党建活动,实现校外培训领域党组织的全覆盖,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泰和县成立中共泰和县校外培训行业支部委员会,将校外培训行业中的党员纳入管理,有效加强了党对校外培训行业的领导,更有力地指导校外培训机构合法经营、规范办学。
二、建章立制,规范办学行为有深度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吉安市高度重视加强校外培训领域治理的制度设计,通过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校外培训治理规范化,助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2020年,吉安市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就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登记流程、规范办学和监督管理等内容作出具体规定,为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提供政策指引。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吉安市先后印发《吉安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吉安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暂行办法》等文件,搭建起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平台,有效防范机构预收费资金风险。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上线后,吉安市将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均纳入平台进行监管。吉安市教育体育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开展课后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我市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指导意见的函》,对课后服务的内容、日常管理以及收费标准提供了指导意见,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防止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变相补课等。
三、严查重处,打击违规培训有力度
吉安市始终保持高压治理态势,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违法违规培训。在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同时,各地“双减”部门在休息日、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紧盯重点场所和重点群体,通过“日查+夜查”“联检+抽检”等形式开展专项督查,严肃查处以“住家教师”“众筹私教”“一对一”等名义开展的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和其他各类违规培训。同时,综合运用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和舆论宣传等手段督促整改,做到严惩重罚。如对违法违规办学的校外培训机构,没收其违法所得,吊销其办学许可证等,同时加大曝光力度,将其纳入黑名单,在政府网站上公示,让违规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形成警示震慑。对违规开展校外培训的在职教师,通过取消评优评先资格、职称降级、师德考核不合格、全市通报等严厉处分,不断警示广大教职工以案为鉴。全市通报教师违反师德师风典型案例10个,查处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经营等典型问题80余个。
四、协同治理,整合监管力量有广度
做好“双减”工作,依靠的并不是教育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各职能部门的“齐心协力”。吉安市充分整合各部门的力量,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同时,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由25个市直相关单位分片包干13个县(市、区),每季度到所负责县(市、区)进行至少一次督促指导,全面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此外,积极整合校外监管力量,将校外培训治理纳入基层网格化治理中,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作为网格员巡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制度,这一创新举措被教育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
做好“双减”工作,还需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双减”工作的积极性。吉安市根据实际情况,组建480余人的社会监督员队伍(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众、退休教师、媒体记者等),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进行日常监督。多个县(市、区)建立违规培训“有奖举报”制度,青原区发布《关于有奖征集违规校外培训线索的公告》,对提供违规培训线索并经查证属实的举报人予以奖励,这一举措有效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拓宽了线索来源,形成了人人参与校外培训监管的良好氛围。
五、提质增效,校内课后服务有温度
吉安市始终坚持教育的民生属性,扎实开展好校内课后服务,有效缓解家长“接送难”“辅导难”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各地各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课业学习上,对学生进行“培强补弱”,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校内即可完成大部分作业,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在兴趣活动上,为学生拓展空间,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增强实践,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寒暑假,为有效解决学生“看护难”问题,吉安市组织学校、街道、社区为学生提供假期托管服务。各中小学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动员教职工积极参与托管服务;同时加强资源整合,与村委、爱心驿站等进行合作,让家长及社会爱心人士既成为假期托管的体验者、参与者,又成为托管服务的监督者、促进者,合力提升假期托管服务水平,共同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吉州区、泰和县、万安县等地共青团、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寒暑假校外公益托管班(点),依托“安姐姐”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多途径、多形式为学生提供寒暑假托管服务。
“双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吉安市将持续发力,始终坚持高位统筹推进,切实保障校内减负提质增效,不断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确保“双减”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让教育回归本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者单位:吉安市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