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飞机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4-08-06 00:00:00宋晟陈天汉王诚李冰雪陆周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9期

[摘 要] 在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飞机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飞机制造行业发展过程中,在技术创新与专业技能人才上有了更大的需求,这也对高职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而产教融合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注重让教育与产业界进行紧密合作,为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创造条件。分析了产教融合模式在高职飞机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结合高职飞机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飞机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模式;高职院校;飞机制造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9-0177-04

在我国航空工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其对飞机制造专业技术人才逐步表现出更大的需求。飞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飞行器系统,是人类制造的一种较复杂的高技术产品之一,飞机制造产业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10年都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开设的飞机制造相关专业主要为航空制造及维修行业输送各类合格人才。高职院校只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应对飞机制造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对此要引入产教融合模式,这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职教育资源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在高职飞机制造专业中实行产教融合模式,可以培养既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航空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特殊需求。

一、产教融合模式概述

(一)产教融合模式的特点

产教融合模式是一种产业与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产业需求引导教育培养方向,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从而实现产业与教育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这种模式强调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产教融合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第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产教融合模式强调从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对教育培养方向进行适当调整,让培养的人才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并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第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鼓励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技术支持和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学校则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1]。第三,政府支持。政府在产教融合模式中起关键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项目推动等方式,为行业、企业、学校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创造条件,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第四,资源共享。产教融合模式鼓励各方共享资源,包括教育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等。这样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五,创新能力培养。产教融合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产教融合模式的优势

产教融合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模式让教育培养更加贴近产业需求,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第二,促进产业发展。产教融合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有利于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提高教育水平。产教融合模式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第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教融合模式有利于提高区域人才素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二、产教融合模式在高职飞机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提高教育质量和适应性

对产教融合模式来说,让高职教育过程与企业实际需求进行紧密结合,这样高职院校可以及时对飞机制造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改进。在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能够在飞机制造专业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案例、技术动态和管理经验,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向学生传授的知识与技能真正做到与当前行业标准相符,同时体现较强的前瞻性,有效适应快速变化的航空工业[2]。此外,高职院校能够从企业的反馈出发,定期对飞机制造专业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引入新的技术和材料,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接受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技术训练,这样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显著提升了飞机制造专业的教学质量。

(二)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与飞机制造相关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共同设计实习实训项目。学生有机会进入企业实际生产线,参与到飞机的设计、制造、测试和维护等环节。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后,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飞机制造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也能学习并掌握新技能。同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为学生提供现场指导,让学生获得专业的反馈和建议,这样学生可以识别并克服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提升解决飞机制造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可以接受与行业紧密对接的教育和训练,也能满足企业的招聘标准。学生在实习实训阶段展现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工作态度,通常可以获得企业的认可,提高被录用的概率。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力和潜力的学生,这让学生有了更多就业机会与职业发展路径。同时,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中可以建立渠道,为飞机制造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让学生充分了解行业需求,制订合适的职业规划,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推动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

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对这种合作来说,除了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的合作以外,还涉及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师的企业实践、学生实习等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取行业最新动态与技术发展,将其融入飞机制造专业课程设计中,让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前瞻性得到提升。同时,企业也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飞机制造专业学生提供实训设备、技术支持和实践指导,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3]。通过共享校企双方的资源,能够保证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加速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

在产教融合中,高职院校能够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合作伙伴,高职院校研究团队和企业的技术专家可以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飞机制造专业学习中了解并掌握前沿技术。此外,高职院校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也能够成为企业技术试验与验证的平台,有利于企业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与完善,让技术成果市场化进程加快。产教融合既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也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三、高职飞机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体系中,飞机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而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他们很难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种现象使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满足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前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职院校应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所需技能,从而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训设施不足

飞机制造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密集型的领域,需要先进的实训设施和设备来支持学生的实践学习。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由于资金限制或管理问题,实训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影响了学生技能的提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应加大投入,更新实训设施,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4]。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学习和锻炼。

(三)课程内容更新缓慢

航空工业是目前发展速度较快的行业,飞机制造技术与工艺也会快速革新。所以,高职院校教学内容要做到与时俱进,对最新技术动态与市场需求进行及时反馈。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飞机制造专业课程设置上较为滞后,课程内容陈旧,难以及时吸收与融入新的技术成果和行业标准。这种滞后性不仅会让学生逐步丧失学习兴趣,还严重削弱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飞机制造相关企业与行业需要能够快速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人才。

(四)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

产学研结合有利于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等。通过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高职院校能够及时了解行业最新需求,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调整,这样学生也可以采取实习、实训等措施,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模式单一,仅限于校企合作实习或浅层次的技术交流,未能进行深入项目合作与共同研发。此外,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导致企业资源利用不够充分,无法让学生获得全面了解行业、深入学习技术的平台。

四、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飞机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校企联合制订课程体系

随着C919大型客机批量生产模式的开启,飞机制造专业作为机械制造业的先锋,人才方面将出现更大的缺口,尤其是在飞机总装制造层面和产业链的相关环节,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具备“对口技能”的人才,才能让飞机制造企业生产、检测、实验、返修等岗位需求得到满足[5]。飞机制造专业具有高技术性特点,技能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水平,以及较为熟练的技术,能够懂工艺、懂图纸和懂操作设计,也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这对飞机制造专业人才提出了较高要求。高职院校承担着为飞机制造行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要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制订课程体系,这是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一项关键手段。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双方共同制订与优化课程体系,让教学内容既能够涵盖必要理论知识,也涉及丰富实践技能训练。这种合作模式能够让高职院校掌握企业最新的技术动态和岗位需求,对教学计划与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与企业实际需求维持同步。

在飞机制造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上,要确保包含飞机制造基础理论,如材料科学、机械设计、航空工程原理等,也要融入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如复合材料的应用、智能制造技术、无人机技术等[6]。这些课程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设置实践课程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技能培养与实践经验积累。高职院校要将企业生产基地作为实训基地,让学生进入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与操作,如飞机零件的加工、组装、检测和维护等。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会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此外,校企双方也要共同开发一些特色课程和项目,如企业定制的实训课程、研究项目、创新实验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企业可以派遣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入课堂,分享其飞机制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并获得职业发展上的指导。

(二)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在当前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正面临着教学模式的转型和创新。其中,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被视作一种有效的途径,旨在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7]。工学交替模式具体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过程不再是连续不断的理论授课,而是将时间分为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两个部分,交替进行。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在企业或者实训基地进行实习,亲身体验工作流程,参与实际项目的运作,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例如,在“飞机零部件加工与成形”教学中就可以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教师先要深入研究和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料与资源,确保课程内容既全面又实用。以机械零部件加工工艺为主线,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设计环节,教师要设计与飞机零部件加工与成形相关的实践项目,如飞机蒙皮成形工艺设计实验、飞机壁板自动钻铆工艺设计实验和飞机翼身对接实验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关键技术。在飞机制造专业课堂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确保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

(三)强化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参与到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中,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和学习知识。在高职飞机制造专业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参与飞机设计、组装、测试或维护等实际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够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从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飞机制造项目中,学生会遇到材料选择、零件加工、系统集成等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学生需要调查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最终实施这些方案。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各种挑战,在自主探索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同时也更加适应未来职场的快速变化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四)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过程放在课外,课堂上则侧重于知识内化,主要采取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非简单重复讲解与记忆。以“飞机装配原理与工艺”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装配关键特性,能够掌握装配准确度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对装配原理有深入的了解,可以开展飞机结构装配工艺设计、装配精度分析。引入翻转课堂模式的混合式教学,在课堂上包括讲授及问题解答、问题解决方案完善、解决方案报告、问题研讨及综合评述等内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主要对装配基准、定位方法、装配顺序规划等基本知识加以总结,对飞机装配协调设计、干涉配合连接及接头强化技术等重点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并及时解答学生存在的疑惑与问题。在课前设计保障飞机装配关键特性的多种方案,如提高装配型架定位准确度、采用装配后精加工、采用可调节补偿件等装配工艺与设计补偿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深入分析了每种方案,并结合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完成后续的研讨、完善项目方案。在具体实施阶段,主要采取QQ群等线上平台进行研讨交流,在课堂项目报告环节,学生采取线上分享幻灯片的方式,将项目解决思路及结果展示出来。师生之间结合各方案装配工艺的可行性、装配精度控制、装配过程工件刚度控制等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则完成总结评述、回答研讨中发现的问题。在翻转课堂下,学生可以掌握分析方法和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飞机制造专业质量与效果,需要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步伐,这样就能够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工业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的培养平台。高职院校要增加资金投入,建设与飞机制造企业技术标准相匹配的实训基地,要有行业内最新机械设备和工具,确保学生可以接触并学习最前沿的制造技术。这样学生能够进入接近于实际生产环境的场所,完成飞机制造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操作练习,并充分理解与掌握飞机制造各环节内容。实训基地还应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包括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团队协作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具体的技术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这种全方位的实训体验,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职场环境,满足飞机制造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应与企业紧密合作,定期更新实训基地的设施和教学内容,确保其与行业发展同步。企业可以提供技术支持、派遣工程师进行现场指导,甚至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8]。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还应定期开展技能竞赛和评估活动,激励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有了展示自己技能的平台。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模式为高职飞机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满足飞机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然而,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企业参与度不足、课程更新滞后、实践资源有限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部门需要共同努力,不断完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飞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产教融合模式的最佳实践,以期为飞机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策略指导。

参考文献:

[1] 丁雷.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和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1(23):37-39.

[2] 张家骅.面向地方产业的地市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20):26-27.

[3] 冯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践[J].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21(5):33-36.

[4] 梁启红.产教融合下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路径探寻[J].质量与市场,2021(8):97-98.

[5] 谢超,李佳凌,孙万香,等.高职院校校企产教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方向探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3(9):205-207.

[6] 赵娅.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精神培养改革[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0(3):35-39.

[7] 陈磊.“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研究[J].江苏商论,2023(9):129-132.

[8] 曹育红,马春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方向与路径探究[J].黑河学刊,2023(5):47-53.

◎编辑 栗国花

作者简介:宋晟(1985—),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