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四一”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的构建

2024-08-06 00:00:00严雄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9期

[摘 要] “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校,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了提升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效能,积极构建“三四四一”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即紧紧依托之江汇广场、微课网以及名师网络工作室三大平台,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内容进行四重规划“重构、重调、重配、重整”,重点突出四特性——“主题性、趣味性、拓展性、多样性”,从教学计划到教学评价进行一体化设计,不仅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还夯实了专业发展基础,提升了教师教科研能力,不断释放出教学活力。

[关 键 词] 三平台;四重规划;四特性;一体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9-0157-04

新时代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互联网+”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只要有网络就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同时一大批诸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教育新模式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教育的深度思考。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背景与现状

(一)背景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变革,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主动融入并适应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新时代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课题。

(二)现状

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但学习效果与学习预期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学生跟不上班级整体的学习步伐,同学间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究其主要原因是专业教学手段单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只能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讲得太难,一大批掌握程度不好的学生跟不上;讲得简单,掌握程度好的学生不愿学。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客观上造成学习的两极分化,严重影响了学风,也导致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我们反复研究发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不同学生之间课堂习得能力存在差距,课堂专注率、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也各有不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也不对称、不同步。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时间内,很难达成全班学生的思维同步、学习同步,导致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客观差异[1]。

所以,我们借助之江汇教育平台,尝试课程精准教学:把握学情,重构教学内容,重调教学重难点,重新分配课堂时间,重新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素养。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对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展开较为详尽的阐述,每个项目精选多个紧扣主题的任务,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融入精彩纷呈的任务中,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获得新知。但课后,教师不可能随时随地给予学生一一指导,学生存在的疑惑无法及时得到解答。尽管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答案,但网上的学习资料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学生没有能力验证知识的正确性,不利于学习。而如果我们在专属的数字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学生可以从中直接查寻资料,必将大大提升学习效率[2]。

(二)有利于提升学习质量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近年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例如微课、慕课的应用,同步课程、直播课堂等,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新途径,学生可以自主进行线上学习,信息化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必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求[3]。

(三)有利于在线学习

我们要充分利用在线教育教学平台,建设丰富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开展网上授课,做好学生精准教学辅导、作业反馈和心理关爱,为广大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网络教育教学服务。通过建立更多高质量的数字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资源。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策略与措施

要把线下课堂的内容分解、浓缩成5~10分钟的线上课堂,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对知识点加以提炼和整合,并且进行课外拓展,使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基础知识升华到应用层面[4]。同时还应考虑职业院校的专业性特点,立足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岗位的需求,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并且能够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教学为驱动,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专题教育,全面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多平台联动发力,信息化资源开发多管齐下

要做好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平台是载体,是关键。紧紧依托之江汇广场、名师网络工作室、微课网三大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资源优势和辐射效应,形成多平台联动、多点发力、多管齐下的格局。以专业主干课程为主线,通过多平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多管齐下,构建良好的教与学的信息化环境,从而达到良好的现代教学形态。

(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线上线下教学共同体

在线课程资源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利用之江汇教育广场、名师工作室平台、微课网将课程资源转化为云课程,提高了课程建设的宽度和广度,给省内外教师立体化教学、二次开发及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便。团队开发了省级微课程PS广告创意创新实践、CDR图形设计创新实践等课程,其中PS图形处理同步课程,吸引了全省97个区县各学校共计1000多名学生报名学习,服务省内外计算机类专业师生10000多人次,为他们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教学资源开发策略,强调四重四性一体

以学情为基础,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式教学法为抓手,借助之江汇教育平台,尝试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强调四重“重构、重调、重配、重整89a303e6f96e389f0092f2a8cec837dd41b9e3b23ee5d300cd143f94927e3a1d”,重点突出四特性“主题性、趣味性、拓展性、多样性”,从教学前的计划到教学后的评价进行一体化设计,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5]。

1.重构教学计划,强化完整性、系统性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的教学标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按照项目化、模块化的教学要求,对各门核心专业课的授课计划适当调整。比如我们把PS图像处理同步课程划分为:基础知识、选区工具、修复工具、阶段性实践、渐变工具、路径工具、色彩调整、蒙版、实战演练共九块内容,使图像处理知识脉络更加清晰、明确。为了保证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我们设计了32课时,每个课时把知识点融入精彩纷呈的任务中,并突出实用性,让学生轻松学懂、弄通、做实。

2.重调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趣味性

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专业课程的应用方法与技巧,我们深挖各专业课的核心内容,汲取精华,以图、文、声音、视频相结合的形式立体化呈现,采用项目任务式教学,对各知识点展开较为详尽的阐述,每个项目又精选多个紧扣主题的任务,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融入引人入胜的任务中,做到处处有案例、步步有操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其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开发分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针对性更强,实用性和趣味性非常突出,易学易懂,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用结合,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3.重配教学资源,体现拓展性、丰富性

平面设计岗位的创新性、实践性很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会举一反三,能学以致用,且可胜任创新设计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因此,在课程对应的资源上,完善包括配套视频、课件、课后的作业拓展练习,提供更多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的素材,包括文字素材、图片、对照样稿等,以便学生课后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6]。

4.重整3af83381716cb531b96da6a72e89893cd164f51a637ddaccc5091292149c5069教学评价,体现多样性、多元性

检验专业课教学中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实施效果,是教学评价。根据重塑的教学目标,改革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结果的教学评价方式,紧紧围绕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把课程的育人目标作为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入学生、专业教师、同行专家为评价主体,实现教师、学生、同行专家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描述性评价和区分性评价相结合。最终实现教学评价多样化、多元化发展。评价学生的同时,也对课程资源进行评价,如PS同步课程有200多位学生参与教学评价,20多位专家参与课程评价。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成果与影响

(一)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夯实专业发展基础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成果可谓硕果累累。截至目前,我们已开发与应用信息化教学微课程资源总数达286个,配套数字化资源数达4768件,收藏量达到1000+,下载量1000+,浏览量10多万。这些将极大地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库,为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促进专业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借助之江汇教育平台、名师网络工作室、省微课网三大平台,把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前的计划到教学后的评价进行一体化设计,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评价进行四重规划“重构、重调、重配、重整”,重点突出四特性“主题性、趣味性、拓展性、多样性”,构建了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三四四一”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受师生喜欢,是我校专业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典范,它必将极大地推动全市专业课教育教学改革,乃至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引领资源开发应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我们专业团队开发的“PS修图与创新实践”等系列课程资源,发布在浙江微课网和之江汇教育广场同步课程等平台,供全省师生交流学习、下载二次开发等。如PS图形处理同步课程资源,共有杭州、宁波、湖州等地近百个区县的学校师生进行了应用实践,课程点击量超过8万人次,好评如潮。同时笔者多次受邀在全省推广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经验,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其他教师开展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应用提供借鉴。

(四)释放满满教学活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让教师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便利,使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也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让学习更加便利、普及。信息化教学资源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动机,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更让学生较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作业和考试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累赘”,教师愉快教、学生轻松学,教学效果更佳,明显提升了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以来,所教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市级奖项39个、省级奖项8个,所有学生参加中级工和高级工的技能等级考试通过率达100%,教与学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充满活力。

(五)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收获职业幸福感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能力。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过程中,专业团队注重教学实践探索,让所有团队成员参与其中,促进了专业教师创新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有效提升。目前,专业团队教师主持或参与的6项省市级课题结题并获奖,开发市级精品课程海报设计等2门,省级微课程4门,主编或参编教材10部。另有10多篇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相关的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五、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经验与启示

(一)经验

1.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动态性和持续性

当今世界是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界,而平面设计除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基本知识概念和掌握软件操作外,还涉及相近的材料、装饰技能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要让专业课紧密贴近市场,依托校企合作的资源力量,不断融入新技术、新方法,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动态变化、动态调整、动态适应、动态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2.信息化资源教学开发的层次性与系统性

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且生生差别明显,因此我们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中首先要注意资源整体设计的层次性。充分考虑不同的学情,由易到难把对应的教学资源内容分为了解、掌握、应用三个层面,同时作业也分层布置,这样分层的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要求,实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全覆盖,让所有学生得到提升。同时应该考虑资源建设的系统性。

3.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实用性与实践性

“学”是为了“用”,谓之“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因此,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要紧贴生活,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进行开发应用,通过“做中学”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对今后所学专业或从事职业的认识与体验。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为形成专业兴趣与职业定向奠定基础,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专业视野。

(二)启示

1.要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化资源开发应用能力

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主体是教师,所以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学校来说,要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确保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录制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教师自身来说,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将更多的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融入日常教学中。而且在使用数字资源教学时要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信息化资源的高效利用,发挥数字教育资源最大的教育效能。

2.要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开发

根据本校的学情,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仅仅依靠每周几节课的教学时间远不能满足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自主开发更加全面的教育教学课程,例如结合当地的文化、产业开设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学校还要积极举办公开课,将教学过程录制成数字教学资源,每节课包含完整的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学法指导、课后反思及专家点评等内容,有助于教师完善课程资源,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3.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保障力度

积极转变观念,建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和本校实际,制定学校系统全面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制定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努力建设优质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加强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统筹规划,提高资源质量,注重绩效管理,鼓励资源建设的多样化、多元化,59TR+pBqNPeB9iEn7dtRhJKossaGF22ZBMFFheDYcKc=避免重复开发。此外,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健全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更新设施设备,为高质量的信息化资源建设做好保障。

六、结束语

努力把信息化教学资源和配套资源建设与“三教”改革对接。要通过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新模式,对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改进信息化资源的内容和呈现形式,使信息化课程资源紧贴教学需要。同时进一步拓展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更加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进程中的获得感。在原有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基础上,继续利用之江汇同步课程等教学平台,更关注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和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关注如何设计与制作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学习资源等,继续开发更优秀、更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让“师”与“生”互动起来,让“线上”与“线下”联动起来,让“教”与“学”灵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张顺海.论移动学习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助学系统的开发与实战[J].现代职业教育,2020(2):128-129.

[2] 万瑶,孙梅.职业教育任务本位课程信息化教学的优化路径:基于建构主义视角[J].成人教育,2023,43(9):82-88.

[3] 卿金桃,陆宇正.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信息化建设:实践样态与现实思考:基于56所“双高”学校中期绩效自评报告的文本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3):35-44.

[4] 冯宁.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与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5(2):1-4.

[5] 肖俊茹.探究信息化视角下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0(3):285-286.

[6] 刘亚玲.基于数字教学资源平台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J].学周刊,2019(2):149-150.

◎编辑 张 慧

作者简介:严雄飞(1976—),男,汉族,浙江龙游人,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信息化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