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提高专利水平和成果转化率的策略研究

2024-08-06 00:00:00周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9期

[摘 要] 当前高职院校不少教师申请专利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问题,申请的不少专利无法实现成果转化。这样的“水”专利,不仅对科技创新没有贡献,还浪费了国家知识产权管理的资源。根据产教融合实施较好的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经验,建好科研管理的顶层设计,高职院校要走发展横向课题的应用科研之路。提供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如广泛收集横向课题来源,大力培养教师科研能力,合理使用“R&D”经费,优化科研管理和科研奖励制度等。这些策略举措能提高高职院校专利水平和成果转化率,进而综合提升学校科研能力。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产教融合;专利;成果转化率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9-0145-04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为鼓励科技创新,国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也越来越重视专利成果的转化。近年连续出台两份文件促进专利成果转化:一是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二是2024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联合印发《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提出“力争2024年底前,实现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盘点全覆盖,2025年底前,加速转化一批高价值专利,加快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利创造和运用机制,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和实施率明显提高,努力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虽然我国科技领域论文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国内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约为4%。而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相比,无论是专利授权数量还是转化成果都有较大差距[1]。

高职院校除了在科研基础和客观实力上与本科重点院校确实有差距,不少高职院校在专利申报和管理上也普遍存在问题。有些教师申请专利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问题,而是为了获取学校的有关奖励、评定职称需要,很多专利根本没有考虑成果转化因素。现有文献[2,3]关于提升高职院校专利水平,提高成果转化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升知识产权意识,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等方面,对如何实施产教融合研究得不够深入具体。本文参考产教融合实施较好的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经验,主要针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如何进行顶层设计,选择什么类型的科研课题,如何能获取科研课题,如何把高职院校的普通老师培养成为科研能手,使得高职院校科研整体水平获得真正的提升,旨在从根本上回归专利的原本含义。同时研究在科研管理、奖励及职称评审方案制定时,哪些标准应当提升,哪些指标应适当下调,才更有利于学校创新能力的真正提升和促进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为高职院校提高专利水平和成果转化率,提供切实可行的科研发展策略和实施方案。

一、高职院校专利授权和转化现状

本文收集部分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近年的专利授权和转化数据,对比得出:与本科重点等一流院校相比,高职院校专利授权数量和转化水平普遍偏低。根据中国知识产权专利领域的新媒体“专利榜单”最新发布的《部委直属高校发明授权专利排行榜》数据,截至2023年10月,中国主要高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以及有效专利和无效专利前5名如表1所示。

据高职发展智库统计,2023年全国高职院校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数为7403件,较2022年增长7.9%。尽管近五年高职发明专利授权量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但是显然标志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数量与一流本科院校相差甚远。即使是“双一流”的高职院校,有效专利比重及转化率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4]。

二、高职院校专利授权和转化现状肇因分析

高职院校专利授权数量和转化水平普遍偏低,不仅有高职院校科研基础较为薄弱的历史原因,也有高职院校教师课时较多,学生层次低,难以承担胜任科研任务等客观因素。在重点本科院校,导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必须有课题项目支持,因此在重点本科院校,教师申请科研项目的积极性非常高。项目申请成功,博士、硕士研究生会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开展研究,把项目完成好,以便能够顺利毕业。为完成项目发表的论文、撰写的报告、申请获得的专利,以及其他形式的科研成果等,不仅可以作为项目成果结题,还可以帮助研究生达到毕业要求,为他们的毕业论文提供素材,实现课题管理部门、学校、师生“共赢”的效果。高职院校教师申请到的课题,通常只能依靠教师自己完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绝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达不到辅助开展科研工作的水平。科研氛围好些的高职院校,能够组织教师科研团队,或者开展学校间的合作,或者校企合作,较好地完成科研项目。很多科研组织不到位的高职院校,主要依靠教师自己单打独斗完成科研项目,教师项目做得很辛苦,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也便缺乏保证。

一流本科院校中,作为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专利,通常有较好的研究背景,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还有高校教师和学生付出大量时间精力,科技含量一般比较高。相比而言,有些高职院校的专利成果,不是来源于科研项目,而是教师为了获取学校的有关奖励,或者为了评定职称需要而申请,根本就没有考虑专利的成果转化因素。这样的专利不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问题、改进产品结构、完善功能设计等,只是利用某些技术真空,闭门造车产生出来的“专利”,属于“水”专利,不仅对科技创新没有贡献,还浪费了国家知识产权管理的资源。这样的专利即使通过专利审查获得专利授权,因为不具备转化的经济效益,专利权人通常不会再续年费,致使专利成为无效专利。这种情况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多一些,是因为在一些高职院校的科研奖励政策中对授权专利奖励的额度比较高,甚至能够报销专利申请费用。申请这样的“水”专利,教师还能够名利双收,这是学校政策不合理导致的后果,应引起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警惕,改进专利的科研奖励制度,限制这类专利的产生。

高职院校的科研道路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归根结底离不开国家所一直倡导的“产教融合”[5]。高职院校要贴近所处行业和职业特点走产教融合之路,面向实际应用需求开展深入研究,侧重技术的应用和革新,提高专利水平和成果转化率。

三、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策略

“双一流”高职院校,大多“产教融合”开展得比较成功,这些院校的科研水平、专利数量和转化率也是比较突出的[5],其他高职院校可以借鉴这些高职院校的发展经验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走自己的特色科研发展之路。根据产教融合开展较好的高职院校的经验做法,下面提出几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一)做好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要提升科研水平,科研管理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常信职院)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科研成果增长迅速。从表1、图1及图2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最直接表征科研数量的到账经费,从2015年不到一千万,到2020年超过一个亿;最能表征科研创新应用水平的发明专利数量,特别是转化率,都进步明显,说明常信职院在这期间科研管理非常出色,值得广大高职院校学习。在如表2所示的2021年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排名中,常信职院仅次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2。原常信职院科研处处长钱中平在他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顶层设计”讲座里提到高职院校的三个抓手:“横向课题”“专利”和“专利转化”。高职院校的课题来源应当是企业或行业,这样基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横向课题产生的专利,显然更容易实现成果转化,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拓展横向课题来源

有效拓展横向课题来源是很多普通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常信职院的做法是由学校成立的研究所代表学校与企业签订项目合同,然后再根据学科和专业分配给下属学院的教师完成。这样做可以避免企业因对教师个人缺乏信任,担心无法按时完成科研任务,而不愿意和教师直接签订横向课题合同。与学校法人签合同,信誉比较有保障,企业会更愿意与学校建立长期的多方面合作关系。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有效拓展横向课题的办法是组建公司,以“揭榜挂帅”方式统一组织申报横向课题。由公司专门对接相关企业,广泛开展技术研讨和问题征集,梳理出重大研究方向,整理分析出问题关键点、应用落地场景、主要性能参数需求、成果应用期望时间等具体指标内容。通过“发榜”“揭榜”“定帅”等过程确立横向课题,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1.发榜:组织专家对科研立项需求进行评审,纳入公司重大科研需求库,经遴选凝练,并征求专业部门意见后,形成最终榜单并公开发布。

2.揭榜:相关单位按照榜单要求,与内外部合作单位对接,开展预研可研报告编制工作。

3.定帅:由公司科技委委托科数部、经研院组织专家、按照汇报、质询、评议等程序进行会议评审,确有需要可组织开展现场考察评估。

(三)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需要培养,起步阶段如果教师缺乏科研经验,是无法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解决方案一个是“走出去”,另一个是“请进来”。“走出去”是指与其他科研发展较好的科研院校合作,通过在科研项目实践中向富有经验的专家学习,有些教师就可以成长为科研带头人。“请进来”是指学校可以特聘有科研专长的人才,带领本校教师做科研项目,指导帮助教师快速成长,在项目实践中锻炼是培养教师科研能力最有效的方式。

表2中,2021年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评价结果前10名的高职院校中,广东省和浙江省各有3个,江苏省有4个。广东省因为有改革开放经济领先的地方优势,学校发展资金充足,校企合作基础好,其他省份很难比拟。江苏和浙江的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建立了教师顶岗实习制度,教师会轮流派去企业顶岗3个月到6个月,这期间教师会熟悉企业岗位,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甚至进一步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攻关。由学校负责教师的基本工资和住宿补贴,奖金由企业根据教师工作完成情况给予发放。这一制度不仅符合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需要,还可以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很多高职院校虽然也有教师到企业的顶岗实践安排,但是为了不影响教师上课,通常只在寒暑假期间完成企业实践,时间比较短,一般在1个月左右,很少有超过3个月的。其实教师到企业定岗时间不宜过短,如果时间不足3个月,教师很难完全熟悉企业业务内容,企业也难以对顶岗的教师有足够的了解,起不到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学习和个人能力业务长足进步的效果。比较合理的时长是6个月,教师和企业相互之间足够了解,进一步深入合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另外,要合理使用“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经费。根据学校专业特长组建研究所,为教师提供科研场地,建设科研实验室,方便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开展科研交流合作,组成科研团队,相互促进,开展科研活动。教师横向课题做得多了,有了积累,从中发掘出技术理论问题,进而申报纵向课题,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都将是顺理成章的成果。教师也可以把一些课题项目内容融入转化到教学中,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实现教学科研的相互促进。

(四)改进科研管理、考核等评价机制

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的科学制定具有直接引导作用[6],它改变完全按照具体量化指标进行定量评价的方式,不仅要对论文数量、科研立项级别等指标进行考核,更要对研究项目的应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创新价值高的发明专利,不提倡容易产生“水专利”的实用新型专利,加大成果转让等核心指标的科研奖励,下调论文著作等一般指标科研奖励,尤其是实用新型专利,因其在授权前没有实质审核,授权速度快,门槛低,技术含量不能有效保证。有些教师会申请授权一些缺乏应用价值的实用新型专利,以实现个人功利目的。为有效避免此类情形发生,科研奖励应把实用新型专利的奖励标准设定偏低一些,让申请人难以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直接获得收益,而是必须成果转化以后才能获得显著利益,从而促进教师专注于有实际需求的专利研发,不把有限精力浪费在没有转化前途的专利上。

在职称评定时,只对“有效专利”予以加分,对有成果转化的专利成果拉大加分差距。以此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坚守科研“初心”,真正使科研成果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成果转化。同时,要根据实际需求立项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科技含量一般比较高,也更容易转化。

四、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在专利申报和管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列举了促进产教融合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举措。广泛开源发展横向课题,不断积累,才会壮大教师科研能力,实现学校各项科研指标不断攀升,促进科研氛围和科研水平切实得到提升。通过提高高职院校科研应用能力,增强专利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水平,促进成果转化,不仅能有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而且有利于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搞科研本身,就是充满艰辛和不确定性的,只有坚定信念,勇于付出,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海燕,虞沧.基于知识产权角度的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管理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 27(5):32-35,72.

[2] 张又文.高职院校职务专利质量及转化率提升策略[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0(12):172-174.

[3] 曹侃.提高高职院校专利转化率的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102-105.

[4] 李秀明.基于“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利视角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102-105.

[5] 刘的帝.专利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21,18(10):42-45.

[6] 陈刚,钱中平.基于创新视角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28-30.

◎编辑 马花萍

①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教育财建管理研究专项课题“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激发科研创新活力”(CJ194411)。

作者简介:周沐(1975—),女,汉族,吉林蛟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