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课堂是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改革的深水区。职业教育课堂革命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把医学生培养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的根本保障,是促进医卫类人才培养高要求的必由之路。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剖析当前医卫类职业教育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制定分层分类培训体系,转变教师理念,聚焦行为提升,为课堂革命提供基础保障;设置能力递进式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链,落实课堂革命推动力,以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为依托,双线并举,注入课堂革命灵魂,以课堂构成要素为主体,立足课堂全程改革,提供课堂革命途径。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课堂革命;课程教学全程;医卫类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9-0129-04
课堂是课程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改革是教育改革最微观的一个方面,却是改革的深水区。2017年9月8日,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发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文章,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1]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具体指出:“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2]2021年10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普遍开展项目、情境、模块化教学,推动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有效融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这些都为课堂革命提供了具体方法。本文探究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下,立足课堂,着眼于医卫类职业教育的特点,实施“三教”改革,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医卫类职业教育课堂革命的实施背景
(一)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需要课堂革命的有效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全国教育大会等不同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立德树人”在培养时代新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中的重要作用。在2019年《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德技并修”“立德树人”“职业精神”“工匠精神”“高素质”等关键词无不体现出“双高计划”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人文精神的培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4]
立德树人是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因此要求学校教育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既要培养能“做事”的人,更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施课堂革命,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实施课堂全方位改革,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二)医卫类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需要课堂革命的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引用《资治通鉴》中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阐述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作为新时代的医卫类高职院校,更要坚持立德树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把医学生培养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5]
“新医科”是国家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出的四新之一,医科建设已从生物医学模式主导的治疗疾病为主,过渡到“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导的“防—治—养”为特点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6]。因此,从疾病为中心发展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对象也从病人扩展到健康到疾病全过程。鉴于此,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国人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迫在眉睫。实施课堂革命,将前沿知识、职业素养真正融入课堂是医卫类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
二、医卫类职业院校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医卫类职业院校面对职业教育“生源多样化特点”,医学教育培养的“五术”要求,“新医科”培养需求的重大调整,在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三个问题上必须有新的思考。而目前课堂教学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如下:
(一)教师水平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其一,教师的教育理念跟不上培养新要求,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对于“新医科建设”“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等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不深入、不透彻,影响课堂革命进程。其二,教师参与深度不够,相当数量的教师热情不高,多数属于改革的局外人和旁观者,“教学改革多停留于表面,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表面轻实质的现象。”[7]职教教师关注教法改革多于关注学生学法革新,对学生学习效果关注不够。其三,教学团队专业水平有短板。医卫类院校教师来源大多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缺乏临床实践经历,结合四新技术融入课堂的能力不足,同时信息化素养能力也亟待提升。
(二)课程思政不能体系化融入更高的育人需求
其一,从课程目标而言,立德树人要求中对学生价值引领方面的目标更新不及时,以课程思政为载体,落实价值引领方面的建设不够。其二,从课程内容而言,与职业素养教育、医德教育、劳动教育等有机结合深度和广度不足。其三,从课程实施而言,课程思政如何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设计不够,评价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课堂忽视了对综合素质养成的培育和评价,不利于德技兼修的育人目标的达成[8]。
(三)教学设计不能有效支撑更深的学习需求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系统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教学设想。目前,医卫类院校内,学科教育体制下,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仍然存在。从教学实施方面看,教师仍然重在教,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从教学目标达成看,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而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学习效果是否达成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如果不改革,越来越多学生游离甚至置身在课堂之外,沦为课堂中的“隐形人”[9]。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课堂革命的实施思路
(一)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注重理念改变,聚焦教学行为提升
课堂革命的主体是教师,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课堂革命”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0]。师资队伍提升的关键首先是理念,将课堂革命的信念灌输于每一位教师,有了信念支撑才能凝聚课堂革命共识。重新认知课堂是开展“课堂革命”的前提和基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式”,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让所有教师的教学信念能够统一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上来,抓住“教师理念转变继而实施行动改变”这个课堂革命根本点,以“课堂革命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的师资培训为突破口,激发教师自我革命的动力,增强教师参与改革的意愿,通过改变教师教的方式,进一步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助推课堂革命有效落实。
(二)以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为依托,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宗旨
立德即树立德业,立德树人,入心为要。身处现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受多元价值观冲击,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素养镌刻在学生心中,是目前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落实德育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医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提升综合素养[11]。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将课程思政设计贯穿于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实施、学习评价的课程教学全程,将立德树人目标真正落于实处。
(三)以课堂构成要素为主体,立足课程教学全程改革
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实际上就是要创建一种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思考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实践形态[12],改革过程始终遵循职业教育培养的本质,即以“完善人才培养规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的,立足课程教学全过程的各环节、各要素,既有教学目标、内容和教法手段的改革,又有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的改革。通过实践行动全面系统、分步推进,最终实现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四、立德树人视域下课堂革命的具体实践
(一)“123”教师培训体系和分层分类培训方案,助力理念转变,强化师资水平,为课堂革命提供实施基础
加强教师培训,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除传统的“教师教的能力”培训外,需增加“教师指导学生学的能力”“现代教学理念与方法应用的能力”“教学研究的能力”等培训内容,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激发自我革命动力。
1.组织系统化教师培训。开展“提高课堂革命综合能力”的师资培训,深入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激发自我革命动力。形成一核心二主线三阶梯教师培训体系,即以师德培养为核心,贯彻教师培养全程,以专业技能及教学能力双线并进,实施实践技能—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专业技能进阶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论递进培训的三阶段培训体系。组建多元结构化教师团队。结合课程特点,从教师来源、结构、年龄、职称等优化教学团队结构,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推行“一课多师”,结合各自优点分工协作进行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分层分类进行教学管理人员培训。育人的过程和课堂革命的实施过程不是仅需要教师便可完成的,还包括辅导员、教育行政管理者、后勤保障管理者等,因此除了激发教师的主动性,提升教师能力培训外,针对不同人员采取不同培训方式,从理念的改变、方法的实施上进行培训,将育人过程中各环节参与人员都聚焦于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改变上,实现思想和行为的统一,以助课堂革命的实施和推动。
(二)坚持“OBE”教学理念,构建“三段式”能力进阶课程体系和“三阶梯”实践教学链,为课堂革命提供实施推手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确定学生学习成果,基于岗位任务和能力分析,重构课程体系,即紧扣职业标准,按照“夯实基础理论、强化核心能力、突出专业方向”的理念,整体重构课程体系,构建“专业通用能力(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能力(专业课)+专业拓展能力(素质拓展课)”的三段式能力递进式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医卫类职业特点,为突出职业技能提升,构建“识岗—试岗—实岗”全程紧扣岗位的三阶梯实践教学链,从入校时,进行岗位初识,感知岗位,到一、二年级岗位体验、岗位实践等尝试岗位,到实习阶段实践岗位,在岗位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将德育、劳育融入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文明医学生—准职业人—职业人”的阶梯式递进培养。
(三)两线并举助力育人,着力打造专业“四有”课堂,为课堂革命注入灵魂
“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课堂革命任务的根本出发点[13]。为帮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提高医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在课程设计时按照专业线+思政线两线并举育人,通过将课程思政贯通各类课堂及课堂各个环节,提升显性和隐性教育交相融合的育人实效。
凝练学院“仁济”精神,培养“有温度”的医者为目标,将医德医风、医者仁心、医者精神体现于目标确定、教案撰写、微课制作及案例编写等课堂教学设计;将“早临床+温度临床”“多临床+人文临床”“反复临床+情怀临床”的医学教育特色融入岗位体验、临床见习、专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将课程思政要求贯穿于课程建设项目及教师教学比赛,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思政,打造“既具有育人温度和情怀,又有专业的深度和宽度”的“四有课”,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贯穿始终。
(四)聚焦课堂各环节,实施课程全程改革,给课堂革命提供路径
1.确立职业化教学目标。开展行业调研,精准定位医卫类岗位职业素养和能力需求,根据岗位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深挖医德精髓,修订课程标准,建立可测、可量化的“品德修养高、知识技能强、创新意识强”的课程教学目标,形成“德技并修”的课程教学目标。
2.重构模块化教学内容。岗课赛证融通,重构教学内容。依托“一校两附院”优势,深化院校共同体发展,梳理典型工作任务及其素质、知识、能力要求,对应转化于课程内容,重构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和素养提升为依托的模块化课程,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四新”技术,融入专业资格证考试、1+X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职业技能大赛比赛要求内容,同时融入楷模典范事迹,重构蕴含思政元素的模块化教学内容。
3.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获取便利、形式多样、便于共享、双向交互、蕴含思政元素的微课、虚拟仿真项目、动画、数字教材等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提升学习效率。开发符合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数字化资源,编制富含思政元素的校企双元特色新形态教材,为学生提供优质便捷的学习资源。
4.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创设智慧学习空间,以学生为中心,深度改革课堂教法手段,设计共情教学活动,教师主动导和学生自主学相结合;线上学和线下学相结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突破时空限制,激发学生思维;课前学、课中学和课后学相结合,书内学和书外学相结合,前后联通、内外联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无效学习为有效学习,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综合能力。
5.建立多元化、多样化课程考核。着力构建“三级六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院常设学术机构及教学相关管理职能部门、二级学院、教研室构成三级教学质控组织,包括领导、职能部门、督导组、二级学院、学生、社会六类质控人员。各参与方按照各自职能对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及质量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形成校、院、师、生、社共管的工作机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学院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学院课程分为专业课、公共课、体育类课程、实验实训课和见习课5类,每类课程都有对应的课堂评价指标。
学院引入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开展课堂评教评学,运用超星学习通进行课堂实时检测,建立对接职业岗位的试题库,推行人机对话考理论+进阶操作考技能的课程考核方式,构建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并重的“过程性+终结性+增值性”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五、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职业教育针对不同生源特点的教育类型,应该是给学生以新的一种选择形式,让学生重拾自信,发掘学生特点,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给每一位职业院校学生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下,我们需要课堂革命,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供改革的实施基础;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完善评价体系,让学习更加有效且可测,给课堂革命提供路径;落实课程思政,将工匠精神、医德教育、劳动教育等有机融入,为课堂革命注入灵魂。未来,还将继续探索教师评价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改革,锻炼双师型师资,不断将课堂革命推向纵深,实现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人民日报,2017-09-08(12).
[2]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EB/OL].(2020-09-23)[2024-01-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21)[2024-02-08].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10/t20211012_571737.html.
[4] 刘战伟.“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人文关怀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25-28.
[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20-09-23).[2024-01-10].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9/23/content_554 6373.htm.
[6] 李凤林.新时期我国新医学科学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1(11):6-8.
[7] 刘振天.高校课堂教学革命:实际、实质与实现[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7):60.
[8] 裴勇.“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课堂革命的动因、主体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21):108-112.
[9] 余文森,宋原,丁革民.“课堂革命”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9):22-28.
[10] 高迪,印桂生,孙建国.新工科视域下的高等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2):144-147.
[11]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2020-04-28)[2024-01-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 2005/t20200511_452697.html.
[12] 陈坤.“课堂革命”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创新策略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1(7):88-92.
[13] 韩莉莉,孔庆庆,张静怡,等.课堂革命视角下“金课”建设的五个着力点:以M学院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23(6):7-11.
◎编辑 张 慧
①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22—2024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阈下医卫类高职院校基于课程教学全程的课堂革命路径探索与实践”(GZJG2022-569)。
作者简介:唐虹(1982—),女,汉族,四川自贡人,讲师,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教育及职业教育。
肖骞(1974—),女,汉族,四川自贡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医学教育、教育管理。